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96|回复: 3

方仁俊"谈"吉他[转帖][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3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仁俊"谈"吉他[转帖][推荐]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关于开声:
对开声一把琴,这是很普遍捆饶和误会的问题。下面做一下回答;
1)问;可是每天到底要彈多久,發音時間才會來到呢?
答;当得到一把新琴的那一刻时间开始,你就会每一刻或每一个小时都会感
到有变化。这个时期是琴的声音在接受的最活跃的时期,根据琴的好坏她的
变化的程度都不一样。我非常喜欢这个时期,那真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你
就会觉得又象个家长,又象个情人,又象个老师,又象个朋友在教她学习发
音发声。那真的是美妙的时刻。这样的过程会一直会延续到一个多
月,之后会发现声音开始有些结实了,充实了。这时候的她已经开始知道如
何回答你的问题,会知道如何接受你的意思,以更努力来达到你所希望的声
音效果而在努力表现的。这些是都可以切身感受的到的,那种美妙真是
无与伦比。之所以这样所以我最喜欢这时候的琴,那种耐心的用你的心去教
会她说话的感觉,那种亲切的感受。但是感受的多少需要细心品味,还有感
受多少也和琴的好坏,敏感性等等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cedar雪衫面板基
本开声在8--10个月,spruce云杉面板基本开声时间在12--18个月左右。
2)问;還是只要放著,時間一到聲音自然會結實呢?
答;想想啊。再聪明的婴儿在出生后不给他刺激,比如晃一晃玩具---他的眼
睛的敏锐性会有锻炼。经常说说几句比如妈妈、爸爸---她会开始知道和熟悉
这个语言,也开始知道哪一位是妈妈,哪一位是爸爸了。如果什么都不管就
放那里,孩子没有任何反映学习和认识事物很难也不会很快。道理一样,怎
么说的话,乐器的开声要比教育孩子更费劲。因为她很娇气。所以一定要耐
心细心。这样举例比方能很快明白的吧。
3)问;為什麼吉他的聲音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呢?
答;有了前面的回答就很清楚了,你培养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教育的,她所
学到的也是什么样子。你很粗暴的对待她学到的更多的可能就是暴力,而学
到的这个暴力将会在你的身上应用实践的,后果只有自己吃了。。。
当你教育的她很有深度很有内涵有涵养,她越时间的延续她就会越成熟,会
越有诗意,会充满一身的诗人气息,难道你不会喜欢这样的吗?好那就尝试
吧。你会得到好的效果的。祝你成功加油!耶!!
问:可不可以这样说:乐器的面板是具有记忆性的呢?

如果一把新琴拿到手里,并不经常演奏,那么她的声音会不会就此定格?以后如果给予良好的开声,还会有发展空间吗?
答:对于乐器是否有记忆性,不好说。由于它不是电子智能的机器,所以最贴切的说材料的适应性能。

一把新琴不经常演奏不会就此定格的,特别是高品质的琴只要给它音乐还会继续有发展的。
对于一把琴是否有发展空间,空间有多大,关键在于琴制作的如何。如果琴制作有问题,其声音的开声程度也是有限的,潜力也不大。这要具体的需要具体的看情况再确定比较好。
对于我所设计的琴来说,不论面板使用的是云杉还是雪杉,新出来的琴就已经都具备有一定大的能量可以爆发。出声的场面也会有好的兴奋的感受,等开声后声音就会更结实有力了。我设计的所有的琴的开声时间,最长也基本没有超过两年的,从8个月到一年半就可以开声出80%以上。当然期间需要有良好的开声和良好的演奏方式。
关于指板:
一把琴(合格的)在完成后指板是否应该是一个平面并且与面板平行?

以前听人说好琴的琴颈都不是直的,而是要有一定的弧度(好像是叫riffle),据说是为了校正音准问题。

您的琴有做riffle吗?

答:
指板水平的调整不应该是和音准有何关系。没有理由说和音准有关系,因为他们之间(在正常无问题下)即使存在张力下的距离变动,但在正常范围内是不可能有若大的可以影响音准的程度。如果到了影响音准的程度,这把琴天生就有问题了。或在其他的方面除了问题,这样的话从外部也能看出琴出现的问题的。比如琴颈前倾很厉害,弦距变高等。
指板的调整我在很多年前开始就和多人说过是技术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些不能是绝对的方法。做为制作家就必须需要掌握多种的指板调整方法,因为琴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都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所制作的琴不是只去一个固定的地区,所以必须要懂得针对环境的处理方法,和多种处理做法。这是首先最重要的,很多人都认为方法就是这样,这样做就没有问题了,实际没有那么简单的。如果研究的对策只有一种那么千变万化的情况变化中,就无法更牢固更有效果了。在制作乐器中对于气候和制作用的材料来说,人不能支配气候的,也不能支配木材按所希望的生长。所以制作者需要受它们的支配,根据它们的特性来充分的利用甚至它们的缺点,加以符合自然和声学的品质来进行调配,这样才能真正使材料在你的手里由任意调配和把握音脉的程度,这样也才能做好一个乐器。
前提说了很多,只是为了理顺概念。因为很多人都以为某种在书本或其他听到的说法后,就是圣经去完全的认为吉他必须要那样做。比如我曾经碰到过的事情,有人在杂志上看到了有些花样的弦桥,还有其他的花样性的图片后,就说吉他必须需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就应该不是真正的吉他。首先这里需要弄清楚,弦桥的作用,音准的调整及其互相的关系。没有弄清楚就肯定的把那些当作绝对的圣经是没有理论根据的站不住脚的,是一种无端的无知的表现。但是通过讲解探讨以后就知道了,但这过程对于我来说心非常的累,必须耐心的说明讲解使我们的热爱吉他的人们,能真正知道认识吉他的理论,它的本身的作用是什么。这样认真专业敬业的去做事,也才能使整个国家的一个乐器的水准全面的整体的提高。好了回过来说说指板吧。

指板与琴颈在没有互相粘接前,伸缩是互相不受约束的,但是一旦互相粘接在一起后成了有阶层的一体,记住;是有“阶层”的一体。由于材料硬度等的不同在粘接后互相的受力也不同,再加上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所受到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给指板的调整添加了更深层的技术色彩。调整好了会很正常,调整不好就出现重新调整的命运。在我亲手制作的琴的琴颈和指板上,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但制作中所使用的技能和手段做法,最少都有15种至多。所以才使琴的指板琴颈能很稳当的支撑整个琴体。一一解释也是非常困难,我想就必要的重要性做一下说明;琴受潮湿的影响时最多的情况下,琴颈是向后倾斜的,而在干燥的情况下是会向前倾斜的,但倾斜多少从这角度也能看出制作家的技术水准的高低(当然这里也有保养上的因数,比如琴弦是怎么使用的,湿度的控制是多少等等)。如果知道了这个基本的问题,就有基本的解决的对策。我不是很赞成凹凸凹的做法。平平平就看制作者的其他方面的技术参数了,如果比如在琴颈上的技术参数、面板的技术参数、以及背板的技术参数、等等互相作用的点的技术参数如何设定的,来适当的可以使用。凸凹凸技术使用得当就没有问题,但技术有问题了,其危险性很大,也是一棵定时炸弹,琴往后的日子就比较危险。在我的琴上有第2者也有第3者,这是由不同型号的技术参数和琴所要去的地区而每把不同的定向处理的,这样琴才能够有质量的把握。
所以对吉他的指板的调整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而是多方面的技术参数相结合的的。就算单独指板调整的很好,但其他的技术参数没有呼应,也是会出现问题的。吉他的制作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环有问题其反映不仅会在那个位置出现,相应的也会在其他部位出现。我们想想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就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了。
问:请问方老师,我也曾经有自己做一把琴的念头,在我的想象当中,指板制作是最困难、要求精度最高的。您觉得呢?

有的琴在指板安装后会进行打薄处理,形成一个斜面,琴头处厚,靠近音孔处薄,来使琴马可以尽量做得低而不碰品。不过这种做法似乎有其欠缺之处,不太为人们所接受...
答:指板的制作和处理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你的理解有不正确的一面。

你问;“有的琴在指板安装后会进行打薄处理,形成一个斜面,琴头处厚,靠近音孔处薄,来使琴马可以尽量做得低而不碰品。不过这种做法似乎有其欠缺之处,不太为人们所接受...”

*指板的处理首先要看制作者的设计,如果是制作技术好的制作,这样的情况是制作技术上的处理。不能盲目的认为这样做不托或不对来简单判定。
*当然还有种情况是制作技术的有问题。比如制作时由于技术问题琴颈后倾了,没有办法只好在琴头的部分厚些,而越往上越处理成薄的。
*还有种情况也是制作技术的问题。琴颈本身制作时前倾的很多,没有办法只好在琴头部位处理薄,而越往上就越厚的处理。
以上这两种的制作错误的 问题,如果情况不严重那算可以过得去。但是情况稍严重些将来也都会有不可挽回的情况发生,就是技术上埋藏的一颗定时炸弹。


说到盲目的简单的,没有多方面的确诊而判定的习惯问题顺便想多唠叨几句:
在国内这样的单纯的认识和判定很普遍,这是由于思维不够广,理解和认识上不够深。还有经常的问题是别人对某种情况的认识不够,对制作的技术不懂,但对某种情况产生了疑问或错误的认识,却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当作是正确的,在和其他的琴友交流时“夸夸其谈”,而误导了还不知原因或在初级阶段的琴友,使得发生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甚至发展成对吉他制作上的极大不满。这种或是有某种心理原因吧而“夸夸其谈”的误导方式,是最不得人心的做法,在现实中真得存在的。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情况下也有和经济利益关系的驱使有关系,也有出于某种目的而做出的表现也是有关系的。所以爱好者自身需要对各方面,要有自我判别真假对错的能力,也没有必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正确的原则。

对不起说起指板却说起了一些存在的不良现象。话归指板吧。
关于粘性的声音:
我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粘性的声音,就是手指拨弦后离开了琴弦,但还是感觉声音粘在手指上。这个是由吉他制作的技术和其声音的特性和品质决定的。这种声音具有很好的回味性,很有内涵。它的后推力不是马上就能感受得到的,而是在和它接触和感受中逐步的感觉到,再把这种声音回味时,越想越会觉得很了不得。这用另一种语言来说的话就是一种渐渐发威的威慑力。这种威慑不是以粗暴的方式的,而是逐渐膨胀的效果。习惯了欣赏这种声音后,会发觉这种声音很耐听,其可享受和感受品质的寿命很长。这种声音不是非常亮丽的,也不是马上有大音量的表面的效果。

而那种亮丽的马上能感受的---既俗话说响亮的声音,只是在表面上华丽,对于其能感受的时间寿命不会很长,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的。

希望大家更进一步的探讨,和谈论对其感受
问:可不可以从声学的角度理解,粘性声音首先是延音要长,手指离弦后,琴弦振动的能量不是一下全部释放出来,而是渐弱,有后劲;其次泛音要丰富和协。

从制作角度讲,要想“做”出预想的声音几乎是不太可能,只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影响声音的因素太多,要进行不断调整和控制,并且在一把琴完全做成之前根本无法对其声音进行检验,琴一旦做成,几乎不可能再进行大的调整,除非拆了重做。即使碰巧做成了,但要再做出同样的一把琴来可能更加困难,因为以前的调整与控制在新的材料上未必可行,只有些定性的东西可供参考,具体要调到什么程度,只能凭感觉和不断积累经验,寄希望于下一把琴
答:不是可不可以,就是声学的品质---粘性的声音。它是和制作技术,和制作者对声音的追求素质是很高的。

你说的不无道理,但从文中可以看得出,你是没有实践经验,更没有制作的高深技术和经验。也看得出在想象中推断和研究。凡事一定要实践。你所说的情况实际上就是最初级制作的人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每把琴的制作是绝对有把握的,成功率是接近自己设计的效果的100%,有时经常是超过设计时的效果预计。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必须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碰碰运气碰巧的运气来制作乐器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制作家的,制作是不能用侥幸的心理,制作乐器是真正实打实的。它的制作也不能单凭你说的经验。对于材料的调整,真正的手工琴为什么叫纯手工琴,它与工厂琴为什么不一样,实际认真阅读我的制作相关的文章,都有详细的很透彻的解释。要成为真正的制作家,不懂材料的性格是没有资格做制作家的。而真正的制作家就知道不同的材料该怎么不同的调整。调整后都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品质的声音。要做到这样的程度,是真正的本事。不是那种“瞎摸”碰巧摸到了的运气的技能是达不到的,也是不可取的。
多从实践中提取经验是可取的,也是提倡的。但得需要有理论和相关的更多的知识。
吉他的组装:
对于吉他的组装是人人都可以完成的。这里重要的是套料是否都是完成品,如果是完成品在组装时难度比较小,成功率高。但套料不是完成品,是自己还需要加工的,那就难度比较大。在这里的套料就是考虑到完成的成功率,所以做成全部完成品部件,只是按制作的讲解中的做侧板模具就可以,那个很简单。制作过程中按制作文章的顺序就应该都可以完成。过去到现在我提供给很多人套料,得到套料的人大多都制作出了吉他,并且品质说的过去。尝试了制作的热趣就会知道和更好的了解吉他了。什么都是从无知开始的,吃饭也是从怎么拿筷子和勺开始的啊。
发表于 2003-11-17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又长知识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3-11-17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好,顶一下
发表于 2003-11-17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我太喜欢他的琴的,琴颈的感觉好~~适合我的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8 15:3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