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5|回复: 30

再谈保护听力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 15: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大家好。。我已经耳鸣了(神经性的那种,听力没有下降太多)。。而且是很多年了。。绝对是老油条了。。这辈子是好不了了。。但是我还想玩音乐。还要听的见。。 出于种种考虑。。我选择了  jazz 古典 这样的风格。。 metal 很好。。但是我耳朵已经不行了。。
                                                                                                                                                        --题记。
  最近几天一学弟找我去看演出,说学校几大牛人都在队里面而且都是原创的。我算半个伪摇,就屁颠屁颠的** 的答应了。 处于看演出的经验。我给自己准备好了耳塞(现在酒吧音响太猛),也给学弟准备了一副(便宜货,做个人情)。
  好了到了目的,等了一段时间。差不多开始。钻进酒吧,站在一个低调的角落不花钱看演出(夜晚打的就要不少钱了,处于经济的目的考虑看演出绝对不花钱。)
  轰隆,轰隆。一个无聊的乐队开始搞起了,我X, 小小的一个酒吧,居然声音这么大,一个简单了流行歌,重到难以想象的地步,高频无限刺激。。特别是鼓的插片。。 我很快就装备上了耳塞。。哇。一切都和谐了。。变态的高频没有了。 效果非常的好。。 声音非常的和谐。但是我跟学弟都没有聊天(鬼听得见!!)
  后来是乐队实在是太差了,看了一小节就走了。。
  但是我发现,学弟没有带耳塞。 我说你受的了吗?这么大声。。他说。。。我习惯了这样的场合。
  哎。听力不是体力,不可再生。。你习惯了 只能说你听力退化了。
                                                                                                                                        ----引子
  下面开始学术性部分
   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吵了。什么都越来越大声了。 每天都要做的公交。估计大部分时间都超过 80 分贝了。
   其实一般人说话的声音都就在 30 分贝左右,很柔和。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要喊者说话,还听的很吃力。哎。环境太吵了。。   
  人进化了,但是耳朵好像从来就没有跟上脚步。。
   1。。听 mp3 绝对伤耳朵,听了就伤,因为它的音源非常的近。而且很多人喜欢听metal .. 是爽呀。。耳朵就受罪了。
   2。什么叫做失真音色?
   就是把音量放大了很多倍,超过了音响的承受能力。当然了后来这个音色被成功模拟出来了.但是它的根源还是源于巨大的音量。 这个东西。听多了必定伤耳朵。因为声音太小。失真也听不清。你就会下意识的开大声点。 所以我真的是非常喜欢 metal  但是我现在听的很少很少了。
   3.做音乐还是要靠自己的耳朵这样感觉才会好,开始弹吉他可能觉得技术才是真的好。。技术到了一定程度。你会发现只有耳朵,才能真的带你到你想到的地方。。
   4。关于现场表演的细节。  
    外面听到的,和乐手听到的东西。差了很多。
    很多乐手表演的时候带了耳塞的特别是鼓手,或者根本就是听着鼓在弹,根本就不听自己在弹什么。没有好的监听的时候,基本就是跟着鼓走。
    失真这样的音色是永远弹不干净的。。所谓的感觉是处理出来,或者是加了另外的乐器,掩盖了杂音。我听了很多教学带。。。都是这样的。
    很多乐手其实都是有一定的听力问题。 eric johnson 就在某个采访中说了。。他耳鸣了。
    比较秀气的吉他手,一般都不用效果器进行练习讲解。比如(marty frideman)。。 megadeth 有个记录片里就看到。以前 megadeth  的老 bass 开练之前都要塞耳朵的。。
    其实很多 metal 乐手。头发很长。。耳朵里面到底塞了 什么一般人不关心。。但是我就注意到了。很多人都有耳塞。保护听力的。


哎 罗嗦了这么,如果你真还想多搞几年音乐,或者多舒服的活几年的话。。搞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理性,一定要注意音量。。。耳塞常备。。

[ 本帖最后由 lfzss 于 2009-1-1 15:5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 15: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沙发么?看完了,兄弟保重,与之共勉
发表于 2009-1-1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顶起来了
不错的帖子
大家保护好耳朵
发表于 2009-1-1 15: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em13]
发表于 2009-1-1 15: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 16: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 18: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 18: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要准备一副耳塞了
发表于 2009-1-1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LZ。公交车的燥声是大,很恶心!
发表于 2009-1-1 19: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这个帖子得顶啊!!!
发表于 2009-1-1 1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好贴,应该的
发表于 2009-1-1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纠正一下,失真不是音量变大,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失真又称“畸变”。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能重现输入信号波形形状的现象。这个不是失真的错。
再一个后来不是看耳朵的,是看数据。你的声音是否是标准音人耳是不行的,准确度不够,要设备来调。世界上我知道的因为音乐把耳朵挺坏的人我只知道贝多芬。我听歌这么多年我没有觉得我现在听力有什么障碍。
再一个关于演出的时候,一个演奏人员自己弹什么自己是听不见的,他们带的不是耳塞,而是监听。他们需要通过监听才能听见别人弹得是什么。
还有失真弹不干净?你指的是什么干净,是要弹出干净音色么?这个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它已经是畸形的音色了。另外一个不干净就是技术问题了。
还有就是耳聋,这个我引自百度:噪音性耳聋是怎么回事??
  噪音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的听觉障碍。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聋叫噪音性耳聋,如锻工、纺织工和一些叮当乱响的工种或作业,由于长时间受噪音刺激,而致使听力的严重损害,这些都属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的作用,因此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还有就是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冲击波引起的耳聋(如爆破、开山、放炮声),叫做急性噪音聋也叫暴震聋。强烈空气冲击波可产生机械性损伤,震破鼓膜或引起内耳出血,听觉感受器损伤等。?发生噪音性耳聋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鸣,另一症状就是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强度,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配戴防声器,如耳塞、耳罩以减少噪音刺激。?
爱护耳朵是应该的,大家要注意方法。
个人理解,有不对的地方楼主和大家多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想把头发留长 于 2009-1-1 19:57 发表
首先纠正一下,失真不是音量变大,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失真又称“畸变”。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能重现输入信号波形形状的现象。这个不是失真的错。
再一个后来不是看耳朵的,是看数据。你的声音是否是标 ...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这个帖子吧。。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744858&page=1#pid10300857
   听重型耳朵出问题的不是我一个人。。
     这个东西是不可逆的,我真的想提醒大家。。
发表于 2009-1-2 19: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lfzss 的帖子

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我明白,可是里面的问题也是要纠正了
诚意可嘉
我也是抱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想法来的!~~
不要介意呀
发表于 2009-1-2 19: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lfzss 的帖子

东西我看了
什么导致了听力丧失?



听力丧失是由于耳朵长期暴露在大音量下,你耳朵里的纤毛永久性地被弯曲变形了。暴露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伤害越大


这个是正解
发表于 2009-3-16 2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了耳朵重要
发表于 2009-3-17 02: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力也下降了 必须足够重视耳朵的保护,否则就废了
发表于 2009-3-17 04: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fzss 于 2009-1-1 15:38 发表
很多乐手表演的时候带了耳塞的特别是鼓手,或者根本就是听着鼓在弹,根本就不听自己在弹什么。没有好的监听的时候,基本就是跟着鼓走。
    失真这样的音色是永远弹不干净的。。所谓的感觉是处理出来,或者是加了另外的乐器,掩盖了杂音。我听了很多教学带。。。都是这样的。


舞台监听有很多种方法;演出者佩戴监听耳机是一种。但那耳机里面出来的声音绝对不是只是鼓点,而是从调音台发过来的总成。

所谓杂音,现场弹奏总会有的,可以在效果器链或者调音台通道当中加噪声门来降低不必要的杂音。如果一把吉他杂音吱吱的,另外一把嘎嘎的,贝司呀呀的,鼓还叭叭的,加在一起永远不可能是互相掩盖缺陷,而是把各自的缺陷更加突出(对比么)。

另外,音量跟失真/过载是两个概念;可能在好几十年以前基本上是等同的,但在现在的音频技术已经是两个概念了。你可以把前级开到顶,来过载,但可以将总音量放低,保持一定的音量。扬声器经常过载,会爆掉的
发表于 2009-3-17 0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有关失真那一部分的理论不敢苟同,但保护听力这一说法我还是很赞同的!
发表于 2009-3-17 1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9-3-17 1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耳朵
发表于 2009-3-17 14: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觉得自己的听觉不那么好了···真是要保护好耳朵啊
发表于 2009-3-17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想把头发留长 于 2009-1-1 19:57 发表
首先纠正一下,失真不是音量变大,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失真又称“畸变”。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能重现输入信号波形形状的现象。这个不是失真的错。
再一个后来不是看耳朵的,是看数据。你的声音是否是标 ...

贝多芬似乎是因为其中年后放荡荒淫的生活导致梅毒进而失聪
发表于 2009-3-17 15: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不了想 贝多芬一样呗  哇哈哈
发表于 2009-3-17 15: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上班天天听着耳机子金属声音放得很大 我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发表于 2009-3-17 16: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很簡單

首先不要一直用耳塞听
就算你買一万一對的耳塞,也還是會對你的耳朵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點,就是不听音樂的時候,摘下耳機或耳塞,尤其是耳塞
這是為什么?因為戴耳機或耳塞的時候,尤其是耳塞,會明顯改變你的耳壓

盡量少打噴嚏和猛醒鼻涕

少掏耳朵

經常呼吸新鮮空氣,然后閉目養神。

多吃鬍蘿蔔,萵苣,木耳,豆製品和堅果

用梳子梳頭時按摩頭部學位,還有多做足底按摩,刺激聽覺中樞神經

盡量不在聲音大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學習或看縯出。
如果遇到突髮的大音量時,要長大嘴一起喊,這樣可以減少大音量對耳朵的損害。
发表于 2009-3-17 17: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去年成都一个白天的办公室内,没有人说话,我手里的声压计显示的数值也是五十多分贝,声学家说五十分贝以内都可以睡觉。耳机伤耳朵不是因为离音源近,也不是因为听什么金属,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开很大声并且长时间的听,这和在迪吧里伤耳朵一个道理,唯一的不同就是耳机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全频信号送入耳朵,各频率的都接受了,各种刺激一起来,所以清晰些,所以对耳朵不好,音箱就做不到这一点。
2.音响系统里的失真有很多种并且很复杂,楼主说的“音量大而失真”这种属于频率失真,纯粹因为前级信号输入过猛超出扬声器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波峰波谷被削平,这个在系统里属于后级失真,显然这种失真容易烧箱子,所以失真效果器由此诞生了,它是一种前级失真,楼主提到的音量开大失真增强我们才爽,使用箱体GAIN的时候是这样,当然可以使用效果器替代,当然没有后级失真爽,当然好箱子的后级失真才爽,当然我不懂电子吉他设备,这里就不扯淡了。
3.音乐分类为演奏和作曲,我的耳朵不大好,技术更糟糕,所以不玩演奏了。
4.现场表演。。咳,贝多芬聋了都还能作曲,都是地球人,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列。

哎,罗嗦了这么多,我觉得音乐真不是我搞得了的。
发表于 2009-3-18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lk3344888 于 2009-1-1 18:31 发表
参加几次排练后我的耳朵是.......................................................
我以前听MP3 带耳机都是开的很小声(不超过1/3的音量)就能很hight
但是现在          听MP3越来越没感觉      真实欲哭无泪


同感~~~~~~
发表于 2009-3-18 1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演出看得很少 而且进去一定要赛耳朵的 不然实在受不了 不过觉得专用耳塞牺牲高频比较多 用纸巾捏成团塞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4-10-8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教了!!!!!!!!我以前也曾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0-8 15:0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2 19:0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