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英雄
UID412150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5969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7-12-3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前,也就是1999年,我刚刚考进当地的一所不好也不坏的高中。就在这一年,一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琴行倒闭。
我生活在辽宁的第五大城市——本溪。这个城市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的摇滚乐氛围没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这些城市那样浓厚。受家里人的影响,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听港台的流行歌曲(主要是齐秦的)。在不经意间就注意到其中有很美妙的伴奏,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吉他演奏出来的,慢慢的对照歌词知道了江建民、倪方来等名字,也渐渐的对琴行中那个五颜六色、看起来酷酷的乐器产生兴趣。初中以后通过了BEYOND、零点、BON JOVI知道了摇滚乐,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时间飞快。转眼间,高中一年级了。突然那个琴行倒闭的消息让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因为吉他要处理,价格是100元一个,突然觉得那种可望不可即的几千元的东西马上唾手可得,于是很是兴奋。当晚就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们考虑到我的再三哀求终于答应给我买,第二天就和同学跑到那个琴行买下了平生第一把琴——“红棉”古典吉他。(当时还不知道吉他还分那么多种类,哈哈!)之后又买了一本刘传编写的《古典吉他教程》,回去一顿练。没有师傅,没有指导,完全是自学!由于之前还有一点乐理的基础,节奏对我不是很难,调弦、听音才是最大的障碍。后来又向同学借了本《民谣吉他弹唱》,好像也是刘传编写的,才知道原来吉他还可以上钢弦!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手指的老茧也磨了出来,弦也能调对了,最令我高兴的是我学会了弹唱。记得的我最开始会的歌曲是BEYOND的《不再犹豫》和唐朝的《天堂》,那种感觉,怎一个兴奋了得!之后又买了一些教材和谱子,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2000年,高二分班后,我读的文科班里有一个是我的小学同学,她从小就学习音乐,很有天赋。(听说她后来去了中音)她也同时在外面学习电吉他,在与她的沟通中,我作了一个决定:学习电吉他的演奏。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家长的同意,这开始了我漫长的劝说。(此处略去诺干与家长的对话)终于在我的攻势下他们同意了我的请求,并且答应给我买琴。于是这位同学就把我带到她的老师那学琴。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一个无比高兴的事情。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见属于我的琴的兴奋感:那是一把黑颜色的电吉他,后来知道是仿JACKSON的,她非常的漂亮,那种快感犹如铺天盖地的高潮向我袭来。之后就是忘我的练琴时间,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的放学时间是晚上不到6点,我在放学之前就把作业完成。由于离家很近,放学后就直接回家吃饭。然后就是6个小时的练琴时间,几乎是从未间断过。就这样坚持了一年的时间,我的琴技增长的很快。父母也没有阻止我的练习,原因很简单,我的学习成绩从高一时期的后十名一跃到了现在的前五名。但没有办法的是万恶的高三生活夺走了我一年的学琴时间。不得不承认,我虽然很努力,但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不足,这就造成了我不可能把音乐当成我的专业,所以只能向高考冲刺。在这高三的一年中,虽然没有以前每天六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但依然没有放弃。高三的学习压力很大,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是个未知数,我已经做好如果分数不理想就去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的准备。公元二零零二年七月七号,我的高考结束,分数终于下来了。可喜的是,我的分数比预想的要好,这就说明我可以考上我填报的那所学校;可悲的是,我已与北京迷笛没有缘份了。
大学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之间也组织了几支乐队,发现做乐队和做人一样,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经过了两年的摸索,我乐队的几位成员基本定型了,正准备好好排练一下的时候,无情的现实又摆在我的面前——严峻的就业形式。象我这种一无权二无钱的家庭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好的工作我又不愿意去,所以我决定考取硕士研究生。我和几位同学到长春去学习,准备考取当地的一所学校,就这样又耽误了一年的时间,不过长春毕竟是省会,在这里多少感受到了一定的摇滚氛围,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参加过几场校园的演出。考研的日子是辛苦的,特别是我的专业英语分数要求很高,而像我英语四级都没过的人更加的难,终于我还是在英语上失败了,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四川的一所学校。06年到09年这三年,是浑浑噩噩的三年。自己长大了,再也不忍心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了,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在学校里教吉他,教学相长,在这三年中,我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好像命运又和我开了一次玩笑。 由于金融危机,我只好为工作四处奔波,在马上要离开学校的前几天,终于尘埃落定了——东北人在四川。
以上这些文字就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完成的,它饱含着我和琴生活十年的酸甜苦辣。
回头看看,我这十年,虽然没有成为职业乐手,但我对吉他的热爱并没有减少,也许乐趣就在其中。
十年的生活以此做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