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245|回复: 110

[原创文章] 自已制作一把古典吉他 附制作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2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学习,已经能够制作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了。由于一直采用欧洲云杉面板,格拉纳达马林蒙带罗的设计概念,在传统音色的方向性上小有收货。在演奏中由于一直对红松琴不太偏爱,所以就没有太多关注。随着制作的步伐,感觉应该尝试了解红松琴的特性,就开始了新的开始。开个帖子,以供大家交流。

面板:加拿大红松
7
扇梁 ,球形架构,a1+贯通辅助梁。

背板侧板:印度玫瑰木
4
背架或3背架+通梁。以增强反射力。

琴颈:奥古曼  马林蒙带罗仿形背弧。琴头:金字塔屋脊型。
指板:乌木 20 微弧度。斜切。
下弦码:乌木巴西酸枝镶嵌 3弦孔
音孔花:domo
边线:面板黑红黑。背侧:白黑白

设计目标:
音色:晶莹透亮、高低音均衡。
手感:马林蒙带罗仿形。
外观:典雅、内敛。




切12°仰角


刨平需要粘贴的斜面


琴头粘合


刨平琴头表面


取背板边材制作琴头贴片


粘合琴头贴片


修出上弦枕槽上边。


黏贴琴踵


修型中



谢谢大家鼓励!  

琴头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江南水乡的屋脊。玫瑰木的花纹有点打乱琴头的整体感。先这样吧。。。













































吉他琴头的设计是制作者的标志,使人看到就能够识别制作者的作品。常常会给予一些寓意或整体风格的相互协调等等。有的倾向于古典传统设计的吉他会采用相对巴罗克、洛可可时代的拱形,也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类似清真寺、庙宇亭台的设计,还有传承师傅的设计,以表达制作流派等等。我这一款的设计来源于江南水乡的屋脊,还有来源于上i海石库门的设计,形成自己的风格尚需时日,但实践可以步步前行。
继续下一步:

制作背板undefinedundefined,采用四根背架设计。



铣出沟槽


镶嵌背线


剪裁


黏贴背筋


表面处理


做好背梁


开槽


粘贴


均匀的胶水渗出


处理后


音梁边缘


做好


涂漆,防变形。


基本完工。
undefined



制作面板

拼板后切割外形


铣出音孔花嵌槽。


木质孔花


镶嵌


完成

制作面板2

音孔加强


休整球面


开音孔


黏贴音梁


修型


继续


7音梁排列


粘合音梁




弧形黏贴,这个比较有意思




基本完成


做侧板。。。
























弦码制作之解密三弦孔














发表于 2018-5-16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光这制琴工具就要很多钱啦。
发表于 2018-5-15 18: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成品图呢?#doge
发表于 2018-5-12 1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spottie 发表于 2018-5-10 09:35
买设备的钱估计也能在国际上的大师那里订做一把好琴了吧。看来做吉他还是相对比较容易起步,没听说有谁自己 ...

有一个电影讲自己做钢琴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钢的琴/30861
发表于 2018-5-10 09: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设备的钱估计也能在国际上的大师那里订做一把好琴了吧。看来做吉他还是相对比较容易起步,没听说有谁自己做钢琴的。不过我觉得演奏家要有去学做吉他的时间,不如把精力花在提高自身水平更划得来。当然作为自己业余爱好是不同,或者是准备改行做吉他。楼主还是很手巧的,不知最后成品怎么样了。
发表于 2018-5-9 19: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下文了?
发表于 2018-4-23 20: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高手高高手啊,以太复杂了,欣赏了。
发表于 2018-4-23 1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师傅就是高。
发表于 2016-3-10 08: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玩魔 于 2016-3-10 08:36 编辑

艺术家干这个最后的结果是要付出牺牲双手的代价,木工活和弹琴对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找个有经验的好木匠指导他或者干脆改行,估计才有可能达到个人的心里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
发表于 2015-9-21 16: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
发表于 2015-9-16 0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6 22: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牛     木工活很好
发表于 2015-9-6 21: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5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派,赞手工艺
发表于 2015-9-2 2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8-29 16:4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
发表于 2014-5-4 2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不易,做出如己意琴,更难。
发表于 2014-5-4 2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高先生!!!!!!
期待新作!
发表于 2014-4-27 1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先生措词就可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音乐成就了,当然技术是科班出生了。
发表于 2014-4-27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猜猜也可能是这把,不错的吉他。


《巴赫前奏曲》高艺 使用自己制作的第二把吉他演奏

发表于 2014-4-27 08: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6 23: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把琴吗?good    能做能弹

《阿拉伯风格奇想曲》高艺使用自己制作的吉他演奏


[ 本帖最后由 qwerdxcvb_m 于 2014-4-26 23:30 编辑 ]
发表于 2013-7-6 22: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艺开始制琴  力挺  非常值得期待
发表于 2013-7-5 1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大开眼界,牛逼!
发表于 2013-7-4 22: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4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4 19: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姜兄所说那位制琴的高老师是高艺先生,现在明白了怎么回事了,和我所遇到的攻击还不是一回事儿。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鼓励有条件有志向的琴友一起加入制作的行列,对于像高艺先生作为演奏家的参与制作表示极大的钦佩和鼓舞,当然本帖已经被屏蔽掉高先生和用嘴谈琴那位朋友的部分帖子,我也只能看个大概,不过我想,论坛内关于制作有意义的争论会让制作得到交流得到提高,当然我反对攻击谩骂,希望大家没有成见客观友好纯粹地交流,那么我们将迎来中国吉他制作历史的新一页。让我们共同建设维护“吉他中国论坛”我们的精神家园!

[ 本帖最后由 陈延光 于 2013-7-4 21:14 编辑 ]
发表于 2013-3-18 14: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咱们论坛越办越好,正能量越来越多!
发表于 2013-3-18 14: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也不会做琴,制琴技术上的东西咱没资格说啥,咱也不认识辩论这俩人,也没兴趣去评论这俩人,不过看完这个帖子还是有些感触,咱来这论坛时间不长,没事的时候进论坛看看,长了不少见识,中国有这么个为吉他爱好者提供的平台真是难得,80年左右吉他刚开始在中国兴起的时候哪有这么有利的条件,别说网络,就是银行里都是用算盘在算账,那个年代弹琴那叫一个苦啊,信息闭塞,资料匮乏,唯一能见到的那么几本书,净是些玉米棒子、小蟑螂等曲子,出书人自己的学生从来不弹这些,他们自己弹的曲谱也从来不往外发表,至今也是。现在可大不相同了,音乐学院后期都开设古典吉他专业了,虽然学费相当滴不便宜,但在这方面总归是跟国际接轨了,也都知道想出来国际级别的大家必须从有天赋的娃娃开始训练,后期也出现了不少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孩子们,不过在我个人感觉,能在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当属杨雪菲,她弹的是音乐(89年她12岁的时候,她老师带她到我们这里,当时有一个省级的吉他大赛,她那时候弹的还一般),如果世界都公认一个人弹琴的技巧怎么怎么厉害了,因为这些不得不给个第一第二什么的我感觉挺可悲的,在音乐演奏这个领域千万别练成一个匠!有人好说了,技巧很重要,那是当然了,我也很重视,不过最终技巧还是个音乐表达的铺垫。现在各地也出来不少学院毕业的吉他手,这些人即便冲不到世界上去,但是经过系统的训练,技巧方面还是可以的,各地这样的不在少数。写这么多,最后就是想建议提醒一下各地弹古典吉他的,中国人有个毛病,不管干什么行业的,都喜欢弄个名头戴上,否则好像就是不够身份似地,大师跟什么家的这些名头不是个随便就能乱叫的,你得拿出整体的东西来,就拿古典吉他来说,世界上逝去的跟现在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大师们在那里摆着呢!咱们中国虽然是个吉他大国,但是总归古典吉他起步跟世界比晚了太多太多,差距还是不小的,不能因为有几个国际上获奖的就认为咱们跟人家一个级别了,特别是别在国内之间也不知道谁封的这么多演奏家,好像是弹个科庸巴巴跟恰空什么的再演出几场就感觉自己是个家了,别人再这么一叫就更不知道自己是干嘛滴了,这样对自己往音乐更高层次的发展是有害无利的,低调些不是坏事。说实话,有些所谓演奏家的独奏会我刚看一点就关了,平淡无味,留不下半点印象,我是来欣赏音乐的,不是来看你双手挥舞的,如果是这样,我还不如去看杂技团表演去,那个多好玩。个人所见也是不少弹吉他朋友所见,话也不糙理也不糙,希望咱们国家多出音乐大家,不要光会几首古典吉他的曲子就怎么怎么地了,吉他只是个为音乐服务的工具,跟别的乐器殊途同归!
发表于 2013-3-16 1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高艺,人也称得上高艺了,呵呵。
发表于 2013-3-14 09: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琴的装备绝对了得,开眼界了。
发表于 2013-3-14 0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真正成熟的演奏家,参与到高端吉他制作领域是绝对的大好事,例如高君、方仁俊、郭玉龙。。。今后能在中国的吉他制作领域形成一个高水准带是肯定的,这些人最起码是有一定见识的人,也具有学习精神。

高艺做的琴同样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这里也有更多可以调和进琴里的元素。

大部分的坛友们,买国产手工琴是在没有可更多对比的环境中花出去钱的,属于很没办法的配合一些忽悠人的人再加上自己忽悠自己。
发表于 2013-3-13 2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开放的,难免有辩论和争议.大家不要伤了和气
--------斗胆跟一下帖.希望楼主继续开本帖.
发表于 2013-3-13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誓永远不去制作吉他,因为有太多的高手啦,只期盼中国有一位制作大师能为我制作一把适手的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3-13 16: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13 15: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目标:
音色:晶莹透亮、高低音均衡。
手感:马林蒙带罗仿形。
外观:典雅、内敛。

    感觉楼主做琴之前有个设计目标是对的啊,就是做这个事之前有个预期的方向,希望达到的效果,然后按照这个目标选材、设计、制作。
    看了楼主的帖子,以及两位的争论,又学习了不少,但是希望大家都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平和点探讨关于吉他的制作!
发表于 2012-11-21 15: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艺 于 2012-11-18 13:02 发表
首先,请不要称呼我同志,我不喜欢这样被套近乎。
另外,建议你发帖讲话最好逻辑清楚不要自相矛盾,并且态度端正。
在你“你不过是在论坛发几个小曲子出风头,有本事去开音乐会我可以打飞机去捧你场”“你到上海像 ...


发表于 2012-11-20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比较耐看。
发表于 2012-11-20 08: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艺 于 2012-11-18 00:02 发表
...
吉他中国论坛开办至今,几乎中国所有有知名度的专家都有帐号。还有几个人愿意发帖。哪一个不是被骂跑的?有那么可恨么?这种所谓“看不顺眼就修理修理”最终的结果就是骂跑了实话骂跑了学术。
...


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GC论坛也可谓是历经风波,这种事儿不应该再发生!
发表于 2012-11-19 1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ka  这帖子 图片这么多了 。。。我还准备发GC首页了。。。又要分章了 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9-29 00:1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