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17|回复: 54

[电吉他硬件] 音色!!到底哪个占得比重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2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的音色是吉他占得比重比较大还是音箱占得比重大.就是箱子和琴哪个更需要重视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2 项 ), 共有 637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发表于 2010-6-5 21: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到底是肺重要呢,还是胃重要呢,还是肠子重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发表于 2010-6-5 21: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对于一个破箱子,一把好琴出来的声音也不差;对于一个好箱子,一把破琴出来的声音也会比较震撼。所以,琴和箱子要尽量搭调才是最好。
发表于 2010-6-5 2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最简单的理由,琴行的人基本都用马勺测试任何垃圾琴,声音那个牛逼,还音箱自带失真,骗的新人一愣一愣的
发表于 2010-6-5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哈哈,琴行给客人试琴都是分体412。。。。。再+上琴行的人技术不差的。。随便什么琴上去。怎么弹都很震撼

特别忽悠初学者太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gundamz2 于 2010-6-5 22:11 编辑 ]
发表于 2010-6-5 2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痹,,楼上那兄弟 让我想起来了,,7年前,,我的第一把琴,,就是被恶毒的琴行老板蒙了,,一把 仿sq 加他的 gt效果器器,,marshall箱子,,出来 ,,那个光辉岁月,,真的爱你,  林肯公园啊~~~,效果牛逼啊~~ 我回家了,接上他那儿买的小箱子,,  突然很想哭的冲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部分人认为箱子好声音更容易体现啊!
发表于 2010-6-5 2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扯淡 对于一个破箱子 什么琴都是破声
发表于 2010-6-6 0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重要
发表于 2010-6-6 05: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RANDY 说过,一个吉他手百分之70的音色取决与他的技术
发表于 2010-6-6 1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重要,音色上面音箱的成分大一点(在好设备中)
发表于 2010-6-6 1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你来说,左腿更重要还是右腿更重要?或者,这两条腿长在你身上还是刘翔身上?
发表于 2010-6-6 1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投票 因为我觉得手和感觉还有知识最重要,给你把G再给你台M,你不一定能把最好的音色弹出来。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有怪莫怪!
发表于 2010-6-6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最重要!好的音色在心里!哈哈
发表于 2010-6-6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是你去ktv唱歌,决定你唱的好坏是你的嗓子,不是设备
发表于 2010-6-6 15: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技术好了比什么都好。
发表于 2010-6-6 16: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吉他和烂音箱能出好音色。。

烂吉他和好音箱是出不来好音色的。。  (当然烂得太夸张的不算)
发表于 2010-6-7 0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总有Danteng的人 这里在讨论硬件 非扯到手法上干吗
发表于 2010-6-7 0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样分的 我的观点是箱子45%  吉他25%  个人技术和心情30%  


又因为声学效应,好的音色才能带动心情和力量。所以后者的分高低 直接由前面两者导致
发表于 2010-6-7 09: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好的心情也能带动演奏的发挥,所以3者密切环环紧扣。哈哈
发表于 2010-6-7 1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色来自吉他,音响就只是放大音量的一种工具而已。。。
发表于 2010-6-7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箱子价格和琴的价格应该是正比
发表于 2010-6-7 12: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2楼~ 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10-6-7 14: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阶段   音色取决于技术
中级阶段   音色取决于箱子
高级阶段   音色取决于吉他


我市这么认为的,有一定的技术才能出稳定可鉴赏的声音
发表于 2010-6-7 2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可厚非  肯定是音箱
发表于 2010-6-8 0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都错了,取决于声学
人耳的生理结构。为什么你听到划玻璃声受不了。合理在吉他中利用声学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6-8 1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8 2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弹琴的人最重要!
发表于 2010-6-9 0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玩的话,弄个guitar rig软效果器加上电脑音箱就能有不错得音色,吉他打品不太严重就能玩得比较过瘾了。
发表于 2010-6-9 07: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制的拨片主导着吉他的音色,大师级的人物老早发现这个秘密了,不说而已。
我悄悄告诉大家,用饼干压缩成拨片状来弹吉他最棒,提高速度N倍, 啥安格鲁啥SLASH都是屁
发表于 2010-6-9 08: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哦
发表于 2010-6-9 2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cho 于 2010-6-8 07:22 发表
你们都错了,取决于声学
人耳的生理结构。为什么你听到划玻璃声受不了。合理在吉他中利用声学就可以了。

这哥们,我想问你怎么在一把琴和一个音箱和两只手里好好利用声学
发表于 2010-6-10 07: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zy_ric 于 2010-6-9 20:42 发表

这哥们,我想问你怎么在一把琴和一个音箱和两只手里好好利用声学


您好,这个你可以先了解下电吉他的某些声音在EQ中占的频段跟位置。就像人声的频段一样。还有自己的“耳朵”优秀程度。人耳接受的HZ在1万6左右 我记得以前学录音时候是这样的 好多都忘记了。吉他的频段很独特的。他的EQ也只是整个里面的一小部分。

你的问题也很好回答的,琴一般的 音箱音质比较不错的,其实200多文的漫步者音质就不错,有钱你可以用监听啊 马勺这类大牌。重要的是你的手。就像唱歌一样 天赋是与众不同独特的嗓音,所谓雌性也就是嗓子发出的HZ很有特点。当然你想追求不同音色就要换不同种类的琴木头配置跟箱体了。

活用手头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大的音乐。

从独奏跟乐队 像频谱分析仪那种你可以看到整个均衡段,填充人耳的作用。国外有个不是搞音乐的声学大师利用声学做了一个音乐,人听上去听觉错觉说不出的感觉,像几层似的 迷幻 分很多层。身临其境。

[ 本帖最后由 bacho 于 2010-6-10 07: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0 12: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cho 于 2010-6-10 07:40 发表


您好,这个你可以先了解下电吉他的某些声音在EQ中占的频段跟位置。就像人声的频段一样。还有自己的“耳朵”优秀程度。人耳接受的HZ在1万6左右 我记得以前学录音时候是这样的 好多都忘记了。吉他的频段很独特的。 ...

原来如此,在我不高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我身为吉他手的身份的的基础上,我还是利用好音箱好琴来好调音技术好手指来提高声学吧
发表于 2010-6-11 00: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入门级新手琴 一个软件效果器 一般的技术 直插录制 加上好的前期调试 后期缩混  就很棒[CD]了
发表于 2010-6-11 1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問題需要對音色作出定義, 亦需作出前設
有一點需要提出的是電吉他音色的來源, 說白一點就是為什麼電吉他聲聽起來像是電吉他聲

電吉他聲的來源是從後級管放大失真而來

就算你找一把電木琴進一台全膽hifi, 開盡音量(比喻而已,後果自負, haha), 你也許會得到電吉他的音色

電吉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樂器, 而是一個樂器的一部份

再者, 電吉他及音箱的好壞對音色沒有直接關係,受影響的是音質

單線圈拾音器有它的音色, 雙線圈的又不同, p90也不同
不同牌子的音箱也有不同的音色.......
這樣下去.....不會有結論, 但這個問題卻不能主觀地下結論~
发表于 2010-6-13 07: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nglangtian 于 2010-6-6 05:57 发表
RANDY 说过,一个吉他手百分之70的音色取决与他的技术

但是RANDY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他自己采访时说过设备差而导致演出状态不好。
发表于 2010-6-13 16: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伊格尼斯 于 2010-6-6 16:12 发表
好吉他和烂音箱能出好音色。。

烂吉他和好音箱是出不来好音色的。。  (当然烂得太夸张的不算)


我只玩过一次电吉他的人也知道箱子重要
你……
发表于 2010-6-13 2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调均衡器才最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8-15 14:1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