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坛子里讨论硬件的帖子热度较高,也来掺和下哈。
主要想谈谈近期个人对手工琴与工厂琴的一些浅薄思考,旨在管窥真相。不给任何人做广告,也不肯定或否定哪一个。试图挑开黑幕一角。努力帮那些想买琴却什么主意也没有的人确定自己的意图,不带倾向。倘能引发有消费意愿滴朋友自己进行思考则善莫大焉。
重要提示:如果你的老师近期向你极力推荐过某些高价琴的话,下面的文字可以不看,否则,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有你自己负责(含教学效果)。多数吉他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你一些负责的忠告,但不良老师也不在少数,遇上这号滴而你自己又没有分辨能力,算你倒楣。
先谈一下基本认识。个人认为,手工琴也好工厂琴也罢,都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借以谋利谋生的对象和工具,宣称不是为了谋利谋生而是为了艺术什么滴,可信度不会超过亿万份之一,认为自己没有上当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概率。俺就不信鸟,就算凡高大师在清醒的那会儿还想着挣点嫖资哩!
既然想谋利,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得吃饭穿衣也得生活,多数也一样想着能够长远经营,并不想做太多一锤子滴买卖。很多人是有真心想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口碑滴。可是,这些本来处于多数派的人调子忒低,胆子忒小,并不一定会说真话,敢说真话,最多也就小声嘟囔几声,并没有坦然地告诉消费者他们合理的利润底线到底在哪里?因此就算他们还保存了一些德性却并不掌握话语权,这些人一样很难让人相信。
从大方向看,吉他作为一件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商品,手工货与工厂货从工艺到质量都有逐步趋同的倾向,这个势头灰常明显,消费者自己可以判断。但由于材料、工艺、工价、税负、劳动产出率、品牌影响力甚至地域影响力存在客观差别,从产品的使用性与投入产出的实际差别出发,会衍生出实际的不同价值。
实际价值应当是包含所有成本、费用、合理利润的总和。商品价值在成熟的市场中会以商品价格的形式反应出来,不应当出现过多的争议。这就叫世间本无事鸟。应当承认,当前国内市场的吉他销售与消费环境相当恶劣,商品的客观差别与真实价值过度背离,由此而引出来不休不止滴争论,这正是商品市场与消费环境都不成熟的标志。恶劣滴环境免不了会被庸人扰之。
在恶劣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多数会陷到扑天盖地滴争议中而找不到北,谋利的人会自觉地在争论中强调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使得真假信息满天飞,把消费者搞到无所适从,终于以牺牲自身利益结束。
消费者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首先应当是商品的使用性。理性的消费不能随便跟着别人的调调起舞。跟着别人的调子跑就等于上了别人滴套,早晚会掉进去。
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性就是适用性加实用性,使用性与交换价值的比就约等于我们常说的性价比鸟,对不对(有点绕,呵呵)?任何一件商品对比其它类别的商品都能列出一大堆特殊性来,但是商品就是商品,特殊性不能也不应掩盖它的商品本质。即:交换价值。这里不讨论政经学意义的定义,以免被人纠缠。
消费者从公共渠道得到的信息,多数都会因为话语权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出现失真。很多看起来灰常有道理也灰常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说法其实掺杂了太多的私货,直让人真假莫辫,深受其害,这一点必需注意。
前几天本人从网上搜到不少论述古典吉他弦的文章,一时冲动,购进三套,放到琴合里约有两个星期后,高潮退去,却实在没有感到有换弦的必要,这才想起这些文章里可能存在滴问题。比如有人宣称:有些高手一天换一套弦!我不否认有人练琴老练一个地方以至于把这个地方练烂这种可能性,可绝大多数正常人不会这样极端吧?到底是谁在推动这样的宣传?难道60年前古典吉他用羊肠弦的时候,大湿们也是三天一套弦?现代尼龙弦的质量且不说比羊肠、马尾、丝线一类滴东东强多少,就本人的经历来说,曾经最少十年一动未动的一把老琴从储藏室里翻出来竟然一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别忘了这弦可是十年前的地摊货哟~~我不否认有人爱听那种新弦的摩擦声,可俺还是忍不住问一句:是什么人定义了这些摩擦声是“好的”并让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呢?是制作人、分销商、代言人、广告商、不良教师还是媒体?会不会是他们联合营造出来滴泥?
宣称月把半月就必需得换套弦的言论消费者必需要警惕,里面让人怀疑有着太多的秘密。虽说那些产品的代言人们自己到底信不信只有鬼才知道,但他们从中取利我们消费者还是很容易搞清楚的。
再谈一下消费者当需把牢滴立场问题。为了便于表明本人的意思,直接从商品特性这个角度做个比喻,不一定恰当哈。如果把吉他看作衣服,不难理解它的商品属性。不外原料、款式、效果、价格、品牌这几个比较核心滴要素,把握好这些核心滴东东,问题会一下清晰鸟许多。
手工的好处很明显,能够量体裁衣,适用性强,能够投消费者所好,为消费者提供点对点服务。但劳产率低,价格高,这是手工货无法改变的硬伤,有人算过各国的人工费用,如果消费者想看紧自己的钱袋,对这些费用必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手工制作者作为个人很难投入较大的资金进行市场调查与技术研发,多数手工业者就算传承了八代,也一样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什么“经验”什么“传承”,不过是些概念而已,根本经不起科学滴推敲,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很轻易滴攻破这些个谎言。如果有人一口咬定“音乐不是科学,是艺术”并把它扯到乐器的制作上,请直接无视他就是。
手工货天生就是小众产品,这是它的宿命,也是它能够长期生存的秘密。从理性角度看,真正负责任滴手工师,他的每一件产品都有特定的主人,根本不可能适合其他人。就算做几个所谓标准产品,也只是在更大程度上让人去适应产品,而不是从设计上让产品去适应人。把产品做到完全适应人是不可能的,这里所谓的适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适应,即尽量在保证乐器基本定义不变的情况下,努力把演奏家无法自己克服的问题或不能用演奏技能来体现的特色用工艺的手段来弥补或者达成。比如有的人某根指头粗一些,身材高一些矮一些或者手大点小点等,或者有些人刻意追求某些声音个性,理由不一,总之是在不超出乐器定义范围的基础上尽量去满足消费者的行为。
让产品尽量去适应人是手工制作的灵魂和根本意义所在,也是手工很难被工厂所替代的深层原因。如果你没有全程参与你所订做滴手工琴,制琴师只是对你做些一般滴了解就声称能为你做好琴滴话,这不是在帮你做琴,而是在帮你挑琴!你花了订做琴的钱而别人不过是帮你挑了把琴而已,这个投入值不值很有必要搞清楚。
让人去适应产品,这是工厂的强项。工厂货的好处同样明显:制式统一,劳产率高,款式丰富,厂家有投入巨资研发改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动力和能力,价格较低。坏处是:适用性较差,消费者想要完全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需要在众多的产品里仔细挑选才有可能。真正理想的产品可遇而不可求,多数是找个相对合适滴,然后由人去慢慢适应琴。
吉他作为商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首功应当归于现代生产工艺、管理水平、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厂有动力和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商品的使用性。
现代营销手段的贡献也不能埋没,营销理念滴发展使得消费群得到细分,不断引导工厂去满足和跟上最大消费群体不断增长的需求。
可以说吉他这件乐器被定义和定型是由于手工的贡献;只所以能够得到普及与发展,工厂与分销商的推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这里我想说:如果你决定要一身衣服,先不论是唐装还是西服,在手工还是成品之间进行选择的话,理解了做衣服的道理,也就明白了选琴的道理。这是从商品性质去看待吉他这件乐器的理性铁律。如果不幸诱导你认为吉他是跟衣服一样滴想换就换,那就是你自己的理解能力问题,不要怪我!如果你正好不差钱,这个世界就清静、河蟹、谁都没错鸟,呵呵。
当你确定了消费需求,一定会有很多信息干扰你正确的认识。最大的干扰来自于商品的特殊性,推销者强调最多的理由在咱们仔细剥去它的层层伪装后,其实只剩下一条:吉他比其它商品特殊!然后---理由滴理由十万条!!比如:收藏价值(这个可以无价)、艺术价值(这个也可以无价)、文物价值(靠!我们用不到1000年以后)等等。(此处省略10万字)。难道这些根本不搭调的所谓价值所谓特殊性是由销售商代理商们说了算滴?至于强调神秘主义滴,什么灵性、生命、个性等等,完全是胡说八道!约等于直接抢你钱包。
手工产品的好处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可能会更加巩固,这是消费心理与市场切割的必然所决定的,国内国外都会有负责任的制作师真正为他的客户负责,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来负责。
必需记住:手工琴的基本要义是因人而异,异的是形而不是质,不论琴的形状如何去适应人,它的内在质量都应当是统一的,这是真制作师滴基本功,当然也是假制作师的演出剧本。如果你没有条件与制作师当面厘清所有相关细节并全程参与制作,这个订做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这就像做衣服时中间一定要试一试以确保适用功能是同样道理,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所谓的订做,这个适应过程则极可能被误导成“磨合”甚至是“开音”,而你自己却毫无察觉。穿新鞋需要撑几天才合脚的情况并不是你的错,这是由于你的钱没花到,或者是为你做鞋的人本来就不称职。如果多数人认清这个道理,就会意识到:二手的手工琴其实与二手的手工衣服是一样滴,即:完全失去了功能性的市场价值。有人偏好收藏,那是另一回事,与乐器无关,更与本文无关。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这个手工货就像是为你做的”,这差不多就是在骗你。
现实中有很多不差钱的主,其实是在满足消费心理而已。悲催的是:这种消费心理的滋生是被人忽悠出来的,换句话说是被人诱奸后生出来的怪胎。
崇尚理性滴消费者必需要记住:吉他是商品,是消费品。牢牢抓住这个本质的东西就不容易犯晕! 最后提个醒,再说几点很容易被人忽悠的话题:音量,音色,经验,品牌。
这几个话题具有无穷的忽悠力,在当前滴国内吉他市场,本来很微小的差别被一些粗暴绑架话语权的人吹到鸟天上去,严重失去客观标准,JS拿这个说事儿也到罢了,能不说自己家瓜甜吗?要命的是当甜度差别只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万分之一时,价格却差到了几倍几十倍,中间巨大的暴利被所谓权威们瓜分豆剖。原本很难有统一标准的东西,人为滴被复杂化、神秘化、神圣化、绝对化,甚至于不容别人讨论,谁说个不字,等待他的定是一大堆攻击与漫骂,最荒诞的是,消费者根本开不了口,因为他们不停滴警告:你见过几把琴?你木有见过你有发言权吗?你做过几把琴,你木有做过你有发言权么?你会弹琴么?你不会弹琴你木有发言权!搞得人都不敢说鸡蛋好吃不好吃鸟,因为我们见的鸡蛋木有贩子们见的多!同时我们自己木有下过蛋!最后我们很可能不会煮鸡蛋或者炒鸡蛋!
粗暴的话语垄断搞的行内人禁声,行外人无语。百分之一的差别被话语权威人士百分之百滴放大和强调,多数可怜的消费者稀里糊涂滴被制造商、分销商、广告商、代言人、无德教师们联合打造的利益链条牢牢锁住,只好任人宰割。
有一些人吃过亏后长了心眼,却没有长好心,直接义无反顾滴一头扎进这个利益链条,迅速滴成长为斩新滴JS,且最易成为特别恶毒滴一群,这些人伪装极深,常常装成很有经验滴样子,外表也最为谦卑,有一副很超脱滴包裹,特别值的警惕!但伪装就是伪装,一不小心还是会露出马脚。前几天在一个很火滴帖子里注意到一个跟贴,直接把消费者称为:不明真相的傻X群众!这口气实在让正义人士咽不下去。这种人属于吃相非常难看的一类,平时伪装滴很深,当感到有人威胁到他滴“X食盆”滴时候,立马就被打回原形,露出鸟咬人滴尖牙。
最奇怪滴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明明吃了亏上了当却并木有长心眼,也一个劲儿跟着别人瞎起哄,努力把很简单的问题也往复杂里搞,不知道是装比装出幸福感鸟还是让人给忽悠瘸鸟,看起来像被人卖掉还帮人家数钱一样。往轻里说这是一群脑残,往重里说这些人是为虎作伥!
经验问题前文有涉及,不谈鸟。品牌问题是常识,不多说,只捡一句要紧滴:不论是手工还是工厂,好的品牌意谓着严格的质量保障,负责的手工师与工厂决不会允许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出现恶劣质量问题滴,基本属于遭遇山寨。
开音问题本人更不想胡扯。除了乐器老化和环境变化会引起音色滴些微变化俺还能够理解外,凭俺滴智商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拿别人滴东西来装比,咱情商不行,容易脸红。
手感、音准问题本人认为不用讨论。如果你想要的是乐器而不是家具或者玩具,不能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产品,不论是手工货还是工厂货基本上不属于乐器范畴,不管它是西班牙滴东班牙滴五大洲滴四大洋滴,都是有志人士可以当垃圾丢掉的东西。这句话本应搁到本贴滴最前面,刚理吧出来才。
本文木有引用任何资料,一家之言,信口啦啦而已,若大家都能发表下自己的意见,说不定真理真会越辩越明!能力问题,难免谬误,说好说不好滴请各位看官一喜鸟之。诚望看官们能得到娱乐,项贴为盼。
看到这里的人表示有耐心。就此打住。
笨人原创,盗版必酒,如有雷同,纯属雷人。
[ 本帖最后由 k827 于 2011-10-22 15: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