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可一个帖子: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1503608-1-1.html 突发一些感想
前不久走访了一位小提琴手工师傅,暂且不提是不是大师的概念,但是此行令我感受颇多,回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发上来和广大琴友一起分享一下。
我之前发过很多帖子,例如“GIBSON工厂之行”等等,我始终喜欢讲一些做琴的事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也让更多的人对乐器有个基础的了解,因为这近8年来我也是从GC一点一滴学会了当初不知道的,到现在业务领域了解的。
用心说之“做琴的概念”:
之所以说是概念,此次拜访让我又一次领教了制琴师对于做琴执着的信念和多年经验的积累。走进这个工作室满屋的木材记录了从几几年几月几日购买的详细记录,没有先进的烘干设备,没有精确的数控机床,一个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踏踏实实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难有人能做到。谈及做琴,老师傅先和我讲了一个概念,中国和国外的概念,他说我走访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一些工作室明白了一个不变的道理,工坊不是穷人开的你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自己一辈子的事业。老师傅说我用了一辈子来积累财富,为的就是我能踏踏实实做琴,这些话让我颇感迷惑。
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做一把琴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捷径可言,拿小提琴的例子来说一把琴的木材都是自然风干10年以上的,时间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他问你们做电吉他的可以做到吗??那么拿什么来支撑这个概念呢,归根结底就是钱。
之后杜师傅带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初进去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经过他的介绍后我才发现,连做琴的每个工具都是经过他亲手制作的,一个打磨切割的工具,居然是老人家自己亲手用铣床自己制作的。他说什么叫大师?就是你给有让别人为之叹服的手艺,随便找一个工厂把东西做出来那叫商品。
乐器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GIBSON值钱值在什么地方,就是那些手艺精湛的大师把自己对琴的认识转化为让别人叹服的地方,随后他拿出了一些让我都惊讶的GIBSON 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是都是81年82年的量产及特殊型号。我这时才发现老爷子原来对电吉他是相当懂得。
心得体会:
1、国内是否存在纯手工琴的概念,说说我的理解:
存在,手工琴的概念和大师制作是存在本质的概念区分的,手工琴更多的范围是面向乐器制作爱好者,一些对乐器制作有兴趣的人投入其中,一边摸索总结制作经验,一边帮一些乐手制作融入自己想法乐器。
是琴就必须动工具和机器,没有一个人是经过原始时代完成一把乐器制作的。所以手工的含义已经有些泛指了,大家没必要纠结一个词来定义乐器的概念;
2、一分钱一分货的等比例关系:
我自己也在做自己的牌子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乐器市场中,很多人会存在同样一个问题,花5000购买国产手工琴也好,琴厂生产的琴也罢能不能和上万元的琴来媲美?
我的回答是不能,肯定不能,一个大品牌的工厂是经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人员技术培养来建立的,每道工序的品质都是对一个品牌价值存在去负责,国内吉他乐器处于市场建设初期,更多的工厂是以生存为主要前提,拼命给国际品牌靠代工数量来艰苦的生存。这里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光说是国人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国产品牌多年来伤害琴友太久造成的恶性循环。
国产品牌该卖多钱,这个问题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知道你花多钱该和多钱的同类产品去比较,我花3000买国产那么我该和5000的进口品牌去比较这是个正常的,如果一个做琴师傅告诉你我做的琴能和上万元媲美,那么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如果是那样,国产品牌早崛起了。
国内不乏一些做琴做的认真做的好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获得了很多琴友的认可和支持,相信他们也不会告诉一个琴友自己做的琴能和几万几万的琴比较并完美PK赢了人家的。
琴友不乏喜欢折腾这是一个通病,经历了品牌时期很多人目光转向国内订做的,这个其实挺好的即满足了自己对个性的要求又满足了一些同价位高性价比的选择,这也是慢慢培养消费者对国产琴信心的一个健康过程。但是千万别过于夸大其词,挺好的市场别因为某一个人的夸大其词再次伤害了大家辛苦建立的国产环境。
3、衷心忠告各位折腾神们:
手里有钱的该买国外大品牌就去买,别来回犹豫在国产和大牌之间,上万的买大牌没错。手里有7000以上的喜欢富士弦和TOKAI这些日产的该买就买别犹豫,人家那品质在那呢。手里2000-6000的喜欢性价比的就多看看国产和国外子品牌之间多比较比较,存钱都不容易,国外大牌子的子牌子都在国内代工,你能看到的国产牌子差不多也都在这些厂代工,拼的就是谁给厂子钱多厂子就给谁认真的干,没别的特殊渠道了。
以上这些发自肺腑,也把我多年在这行业的心得告诉了一些折腾神们,赚钱都不容易也不都是富二代,正确认识玩和专业的概念就不这么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