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ngokokok的评论帖 :“ 老哥,你其他三个视频由于角度,看不出你手型,这个就看清楚了,你就是典型的第二关节驱动,右手整个手型有扣弦之感要大关节发力啊。左手指法我相信还有更好的安排。我相信你是8 90年代开始喜欢吉他而弹到现在的,没有老师,一开始就走的路方向不太对,有很多小毛病,可惜了这把11P!”
回复: 谢谢ngokokok 指教!见帖后我查到如下帖子,转贴如下:http://blog.163.com/yangxuewu_yc/blog/static/6419952720112173329209/
改变手非一朝一夕之功,谢谢您的提醒!
浅谈古典吉他的音质和右手基础训练[转]
古典吉他大师塞歌维亚曾说:“我爱秩序、均衡和清澄”。与塞歌维亚所说一致,以塞歌维亚为代表的现代古典吉他演奏家如塞歌维亚、约翰.威廉斯、大卫.罗素等大师的吉他音色无不具有鲜明的“清澄性”,我认为古典吉他的基本音色(质)首先应具有“清澄(澈)性”,即发音要清澈、清脆、圆润和富有弹性,琴声要干(纯)净、透明,杂音应降到最低,就好比“荷叶上的水珠”。“清澄性”是颗粒感(发音清晰)的基础,而颗粒感又是穿透(传远)性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清澄性”是古典吉他音色的基本要求,古典吉他左右手技巧(特别是右手运指)训练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若刚开始习琴时就一味追求发音的“力度”和“结实”(即大音量),既容易导致肌体的紧张(主要是右手掌上下晃动、右手臂牵动等),又发不出清澄的琴声,走上技巧训练的岐途。这和不顾音色美片面追求快速演奏是一样错误的。
要发出具有“清澄性”的古典吉他音色,关键是要做到右手指触弦要非常轻柔,右手指要非常柔软,发力点是指根关节,用力要柔和,而拨弦动作则要非常敏捷,要贯彻“右手二次发力”拨弦的原理,训练右手各指的独立性等等。具体要做到:
一、在摆正坐姿的基础上,右手指要做到“斜”、“侧”拨弦。所谓的“斜”,就是指右手指与琴弦要形成45——60度的角度,使手指触弦时做到指肉与指甲同时触弦,所谓“侧”就是指要用指甲的侧面触弦,而不能用指甲正面触弦,因为指甲正面触弦会产生指甲杂音,且音质单薄,右手若与琴弦垂直的话必然会是指甲正面触弦,因此,右手不能与琴弦垂直,只有当右手与琴弦成45-60度角度时才能方便地使用指甲侧面触弦。习琴者还要结合自己指甲的形状仔细打磨好指甲,这样才能弹出好的声音。对于那些习惯于右手垂直琴弦拨弦的琴友来说,至少应做到右手稍斜、稍侧拨弦,即右手不垂直于琴弦,不用右手指甲正面触弦。
二、要准确把握手指发力拨弦的时间,该动的时候要动起来,贯彻“二次发力拨弦”的原理。详细剖析右手拨弦的全过程实际包含三个阶段:触弦、绷弦和放(离)弦。
1、触弦之前的手指只是运动,触弦后方可正式发力拨弦,也就是说手指开始运动用力(力点是大关节,第一次发力)非常轻柔,接触琴弦之后才二次发力绷弦。注意:当手指碰触到琴弦的一刹那间手指尖一定要松弛,不能用力,由于受到琴弦的反作用力,放掉力气的指尖(小关节)就会出现倒弯(当然有的琴友指尖不会倒弯,但是指尖也要求放松);
2、触弦之后,整根手指立即瞬间发力(第二次发力)绷弦,绷弦只是一个瞬间动作,虽然仅占零点几秒的时间,然而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很多琴友从来就不知道弹吉他时还要有一个瞬时的绷弦动作,他们只是将弦弹响了事。手指要绷(挂、压)住琴弦;
3、绷弦之后,整根手指要立即松开、放掉力气并自然舒展,离弦动作要干脆、果断。在触弦时手指关节要有弹性(力),在绷弦时手指与琴弦互相作用要产生摩擦力,在实际弹奏中,触、绷、放三个动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三者是紧密关联的整体。
正如陈志老师所言,“只会一次性发力是我国吉他手最普遍的错误”。一次性发力拨弦,只有“打(敲)”弦动作,而没有“绷弦”动作,不知道在触弦之后才第二次发力绷弦,因此,往往发力过早(就象“打棍子”那样在手指动作之前就开始发力),产生明显的击弦杂音。正确的发力方法应该象“抽鞭子”那样在手指动作终了时才瞬间发力(爆发力)压弦,是“后发制人”而非“先发制人”。因此,绝对不能在触弦之前就发力撞(打、击)弦,一定要在触弦后才瞬间发力(“放电”)绷弦,紧接着又立即“断电”——放掉力气,整根手指彻底舒展。
三、要明确手指发力压弦的方向,区别和理解“手指运动方向”、“手指压(绷)弦方向”、“手指离弦方向”等不同概念。吉他演奏家帕特里克.奥伯林说:“如果琴弦的来回振动与吉他的品平行,那么演奏出来的声音就不大;但是如果在拨弦之前先下压琴弦,琴弦就会突然弹起,与品垂直运动,这样就会产生富有共鸣的声音。放松指尖可以使手指朝着吉他表面下压琴弦,产生丰满的声音。然而钩住指尖会把琴弦拉向侧面,这样琴弦的振动就会与乐器表面平行,声音就会很小。”因此,手指发力压(绷)弦的正确方向是指向琴身(音孔)深部(面板的斜下方),手指拨弦其实是在“按弹”琴弦(而绝对不能指尖用力向音孔外方向拉弦);绷弦之后手指离弦的方向则是面板(音孔)的斜上方,手指运动方向则是压弦方向与离弦方向之和。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四,要明确手指发力部位是用右手指大关节(即手指的根部),该动的部位要会动,由于大关节发力拨弦,能使琴弦充分振动起来,发出厚实有力的琴声 ,保证演奏所需的基本音量,因此培养大关节发力拨弦是实现右手各指独立性的关键。靠弦奏法的特点是发音厚实、有力,便于牢固掌握正确的右手手型和大关节发力的用力方法,凡音阶和乐曲中的旋律部分都要尽量使用靠弦奏法。不靠弦拨弦主要用于分解和弦、轮指、快速的乐句中,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因此,除了要认真练习并掌握好靠弦拨弦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不靠弦拨弦方法,一般来说,靠弦拨弦还容易找到大关节用力的感觉,很多琴友特别是初学者在用不靠弦拨弦时却很难找到大关节用力的感觉,即该动的部位(指根关节)不会动,那么,怎样让右手手指大关节会动呢?实践证明,要克服这个困难关键是要做到“触弦之后用整根手指瞬间发力绷弦,接着整根手指又立即松开并复位”,要整根手指参与拨弦,而不能只是手指局部运动(如用手指尖钩弦),绷弦之后整根手指要立即舒展、恢复自然状态,不再卷缩,在运指中,手指要富有弹性,要“忙里偷闲”,手指从“用力状态”到“自然(放松)状态”的切换要非常快速,反之亦然。整根手指要柔软,中、小关节不能主动发力拨弦,只是跟着指根关节摆动,配合、辅助大关节拨弦,中、小关节主要起“力的传递” 和“抬指”的作用,把大关节的力传递到指尖,同时避免手指在拨弦之后碰触到邻弦。
此外,习琴者要巧借手、臂等身体器官本身的重量来弹琴,如当拇指在绷弦时要善于利用拇指本身的重量(重力),而当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在放弦舒展整根手指时,也要利用手指本身的重量(力)等,这样能节省力气、更轻松地弹琴。不该运动的部位要保持静止,不该运动的时候要保持静止。没有参加拨弦的手指要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不能受正在拨弦的手指牵连也跟着乱动。在一般情况下,右手拨弦时,要脱掉手臂的力气,手掌不能上、下晃动,手臂不能牵动;身体其他部位如肩膀等都处于完全松弛的自然状态,不需要费力,整个身体要自然、轻松,要善于“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不能有累的感觉;而在实际弹奏中,最常见的毛病是,习琴者身体僵硬、右肩膀高举,手背(掌)上、下晃动,手臂(助力)牵动,等。
关于靠弦与不靠弦奏法
据了解,有很多习琴友在实际弹奏中,特别是在弹所谓“钩弦弹法”时(俗称“鸡爪子”弹法),手指象“钩子”般弯曲,手指运动方向指向手心,做出“勾”弦动作,出音单薄无力,音量弱小。拨弦的力点不是大关节,而是靠指尖(小)关节和中关节发力,小关节发力拨弦实质仅仅是手指中、小关节的局部运动,绷(过)弦时只固定指尖(小)关节和中关节,大关节即使动了也是被指尖牵扯的,并非大关节主动发力的。大关节发力拨弦意味着某手指在作整体运动,触弦后整根手指要瞬间绷(过)弦,绷弦时必须迅速合拢(收缩)手指大关节。
根据手指松(开)弦后的动作不同所区分的两种不同的离弦动作。而离弦前的手指动作(如上所述)是没有区别的;离若弦时手指的松弦方向是斜上方,即拨弦后手指不碰触到邻弦,就是不靠弦;若离弦时手指的松弦方向是平行于面板,即拨弦后手指碰触到邻弦就是靠弦。有的琴友在弹琴时,靠弦时是一种手型,不靠弦时又改换一个手型,这样不利于演奏时靠弦和不靠弦之间的连贯转换,严重妨碍了右手的稳定性,因此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不论松弦时手指靠弦或不靠弦,拨弦的手型只有一个,这样才便于演奏时靠弦与不靠弦之间的连贯转换,有利于右手的稳定。
所谓靠弦奏与不靠弦并非两种不同的奏法,在运指方法(原理)上实际是一样的,具体是:
1、手指拨弦的力点都是大关节,大关节的“伸”、“缩”动作要有弹性,都要求手指要柔软;
2、手指压弦方向都是琴身深部;
3、要做到两种放松,第一种放松是指正在使用的手指在用力,不用的手指则要完全放松;第二种放松是指手指拨弦后要立刻彻底放松(充分舒展、特别是手指大关节要迅速打开,这是右手运指独立性、敏捷性的保证)。
4、 都是“二次发力拨弦”。刚开始运指时手指只是运动,非常轻柔,等手指碰触琴弦后才第二次发力绷弦。
5、右手运指拨弦要脱掉手腕、手臂的力气,尽量多利用手指本身和身体其它部位的重量(力)。
[ 本帖最后由 xudehong 于 2013-12-7 17: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