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吉他开声新论与讨论
收集---quakejc
物质是运动的!
克西霍夫薄板小桡度弯曲理论指出,对于薄板来说,(对于薄板我就不定义了)首先要确定边界的四
个参数,但是四个参数确定以后存在问题了,所以克西霍夫把转动惯量简化为对等的剪应力,与结构本身
的剪应力(不是对等的)进行合并,虽然转动惯量对薄板的频率影响较小;但是该剪应力使频率是降低的
;为什么把转动惯量简化为对等的剪应力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转动惯量只对薄板边缘的一小部分有效。
由于系统存在剪应力,而且或多或少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这是因为胶不可能做到理论上的均匀;而且
胶不可能不产生收缩(否则的话就不可能粘),而胶层正应力对等,剪应力也要对等;否则,胶可能要跑
了;应力集中受到震动以后就要破坏,肉眼可能看不到,但你不能说不存在;正是这个破坏使系统的频率
升高;使系统的阻尼减少,阻尼减少使延音增长,尤其对高音变化明显,另一个原因是木材本身存在内应
力,经常弹奏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也就是说木材本身内应力的释放,但如果都在弹性范围内(比如你
经常用小音量弹)可能你在不弹以后会复原;(但要注意不是绝对的复原)但你用大音量弹;可能有些纤
维已处在朔性状态,处于朔性状态就不能复原了,木材纤维处于朔性状态,其自身的频率是升高的;也是
对高音改善明显;另外要注意所谓的震动,只上升到纤维就够了,没有必要搞到分子,原子,垮克;请注
意所谓乐器的频率是一组连续的波谱;如果用排炮炸又怎么样呢;可能会开过头了;会使很多纤维的频率
取于中间段;可能高音大大改善,但吉他却失去了韵味,张力不够很“直白”简直就是一淫妇;
“开声”肯定有,并且开声以后,只对系统来说,根据克西霍夫薄板小桡度弯曲理论,频率是升高的
;如果长期不弹,系统频率还会有所降低,但绝对回不到初始状态;
所以说“开声”只是对高音改善明显一些!
关于“开声”的补充论述——
不要过多的强调"开声",但也不能否认开声的存在,开声对高音改善较大,过份的开声对低音不利;长久
的"开声"也会使高音显得苍白;(频率的中间段太多了)换成制作家的话来说没有灵性内涵;这才是吉他不能
长久的真正原因; 小提琴由于结构坚固一些,需要长久的"开声" "开声"能使乐器的固有频率升高,开始延
音增长,对于低音我不敢说;但是时间长了,或者开过了头,延音并不是增长,而是减少,尤其是低音;原因是
由于结构阻尼的作用,高频衰减快; 合板也有开声,主要是结构方面的,板的自身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没有
那么明显而已; 别期望一把差的吉他开声会怎么样;主要靠材料和制作!收集---quakejc
999T的理解:
其实a飞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开声是有的,开声是高音的事情,而且要命的是开声过程中高音的改善
几乎可以讲是以低音的变差作为代价的——越是开声,对低音就越不利。而且更要命的是开声太过的话,
会使吉他“失去了韵味,张力不够很“直白”简直就是一淫妇”。
网友和声:开声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好的制琴师,会让琴有一段开声期才进入稳定的使用期。这样在使用期内,琴的声音都是比较好的,
而且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但过了琴的使用寿命,琴的声音就会变坏!
期待新琴(对于给定的用料而言)的声音好,那么也是可以做到的(通常是把面板做薄一些)。如果
这样,新琴很快就进入声音表现力较强的阶段,但过不了多久,琴的声音就开始变坏。这样的琴尽管一开
始是好的,但它不是一把好琴!
开声对于成熟的小提琴制作来说,是很重要的!通常新琴的声音都比较紧,待过十几年后,声音开始
进入最佳状态。又过几十年后,琴声变薄,这就走向衰落。好的小提琴的最佳表现,是在百年之后,而最
佳的使用期也有百年,之后,这琴就准备进博物馆了。
由于吉他的构造等因素,使得吉他的寿命比较短,所以吉他在设计时,不可能像小提琴一样,声音的
最佳表现要到百年之后。因为百年之后,这把吉他就应该用来烧火取暖了~!好的吉他的最佳表现,是可
以通过设计,使得它不是在新琴时就进入最佳时期,而是在数月之后。新琴的声音不是最佳的声音,是相
对于这把琴自身而言的,并不是说这把琴的声音一开始不怎么样,而是在数月之后就会很好。如果这样认
为,就是错误的。好琴在新琴时,声音就应该是好的,只是它的最佳表现,还要等一段时间。如果相信新
琴的声音不好,数月之后就会很好,那一定是骗人!
有的朋友问,为什么制琴师不一开始就让琴的声音开出来呢?上面的陈述,也许能给出些答案。这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琴的各部件间以及部件自身没有经过持续的机械振动,它们的协调关系都还没有达
到最佳状态,就使得任何新琴都会有开声期,只是这个时间有长短区别而已!汽车发动机有个磨合期,我
想大家都知道。如果大家要求厂家让汽车在出厂时就已经磨合好了,恐怕厂家很难做到。而吉他,未必!
说不定到了你手里的新琴,已经被人鼓捣过好几十个小时了,这样,最明显的声音变化(开声)期就过了
,你也就没得体会了。说了,这些都与制琴技术和用料有关!不是每把琴的开声都是很明显的,但它一定
是存在的。
懂不懂开声问题,对于学琴没有任何关系,大家讨论开声问题时,不要把开声与学好琴联系起来,这
是我个人的意见!学琴,需要刻苦+正确的方法!要成为名家,还需加上天赋!收集---quakejc
吉他存在“开声”现象吗?
自从有了乐器和乐器演奏以来,开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最近听到一些对开声的质
疑,这个本来在业界并没有什么争议的事情现在突然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而且这种讨论已经超出正
常的学术范围,而是有意被导向对吉他销售的质疑了。a飞先生发挥他的物理学知识专长,以力学角度证
明了“开声”现象的存在,我没有a飞老兄这般殷实的力学理论功底,但是我作为一个长期和乐器接触的
爱好者,也尝试从从实践角度来说说开声现象是否存在。
什么是“开声”呢?通俗地说,开声就是吉他从全新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而使声音不断改良
的一个过程。
首先,开声是否“明显”,和使用者本人对声音的敏感有很大的关系。方放曾经告诉我有人认为他的
价值几万元的吉他声音还不如红棉,我自己也曾经碰到这样的事情。这种人对吉他的声音判断能力或者说
对乐音的判断能力不足,对于这么明显的声音差异尚且不能感受,更何况只是属于声音改良的“开声”呢
?
同样的事例还见于音响发烧领域,对声音敏感的人只要器材更换了线材或者移动了扬声器的方位就能
感受音响的声音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有更多的人即使换了不同品牌的扬声器他也听不出来。因此,是
否能够感受到开声,和个人很有关系。我和很多国际一流的演奏家有接触,还有一些演奏大师我没有接触
到,但是通过水平很高的朋友和他们接触得到的信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否定“开声”的存在。不仅仅
吉他如此,小提琴、钢琴演奏领域对“开声”的说法也持非常肯定的态度。前年厦门钢琴艺术节上,我接
待了一些国际一流的钢琴演奏家,在聊天的时候我也曾经提到这个问题,都得到他们一致的肯定。
确实,每一把新吉他到了我们手里之后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设计不同的吉他,在我们掌
握了驾驭它们的方法之后,我们都会发现吉他声音变好了。但是对于一个行家来说,他能够知道这是因为
自己调整了演奏方法还是因为吉他“开声”,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主动地调整演奏角度,寻找最佳的能
够适应这把新吉他的演奏方法。而且,一个真正的好手(必须同演奏好手区分开,这里说的好手应该是对
鉴定吉他非常有经验的人),他找到适应一把新吉他的方法过程很短,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吉
他是来不及“开声”的。也有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慢慢琢磨适应新吉他的演奏方法(也有人永远都不行),
这个过程和“开声”并行进行,但是不能因为存在演奏方法适应的方面而否认开声的存在。做出这种推断
是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
制作家们也认为有开声现象的存在,但是他们自己通常并不弹琴,他们是怎样支持这个观点的呢?是
为了更好地卖琴吗?对于一些名声不高的制作家来或许个别人有一点理由来这么质疑他们的动机,但是那
些生意好到订单排到几年之后的制作家呢?他们需要这么做吗?
每一位名制作家的吉他都有其声音特点,也有他们的追求目标,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概念,一把
吉他制作出来,他们是否能够满意,就是以自己的概念对它加以衡量。我们古人有“胸有成竹”之说,这
些制作大师们自然也有“胸有成音”。他们接触的更多是自己制作出来的新琴,也就是没有经过演奏和“
开声”的新琴,他们对自己的新琴的声音的概念应该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所有名制作家和使用他们乐器
的演奏家都有非常好的互动,没有这种关系也就不可能产生出Smallman或者Dammann等大师。他们看到演
奏家们用了他们的乐器几年之后产生了变化,和自己的新琴之间有不小的差别,他们自然能够区分这种差
别。他们不仅仅承认开声,同时也观察到不同材料制作的吉他在经过同样一个时间段后声音变化的不同,
这就是所有的制作家都认为白松吉他的开声比红松吉他慢的原因。
我认识的一位小提琴收藏家,他不需要看到小提琴和品牌,只要一拉出声音,他就能够判断是一把新
琴还是一把老琴,因为开声过后的乐器发音有不一样的特点。我们并不会不懂得区分一个30岁的人和20岁
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改变,我们对此很有经验,但是让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人类
的外星生物来判断他估计就要感到很困惑了,他要么非常坦率诚恳地说自己没有经验,不能妄下结论,要
么就是要固执地坚持两者之间没有区别。乐器的鉴定也是如此,老琴和新琴之间发音特点有很多不同,因
此并不一定需要经历“开声”过程就可以辨别。
制作家能否一开始就将吉他制作出老琴的声音呢?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可以问问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制
造商,看他们能够制作出一开始就不需要磨合的发动机。有些事情需要时间,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
凭他们的经验,他们能够预测一把新吉他在一个适当养护的环境,在一个适当的人手中经过若干时间之后
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那么演奏家自己是否能够感受到“开声”呢,我只能说,我认识的演奏家中并没有人否认这种情况的
存在。Danis Azabagic曾经告诉我他曾经看到一把Vowinkel 1a吉他,刚刚开始他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一
段时间后他从朋友那里看到那把吉他,其声音效果令他感到吃惊。川音吉他老师徐宝先生的Pardo也是一
个好例子,刚刚开始,那把吉他的表现一般般,但是经过他不断地演奏,这把琴的表现非常优秀,甚至有
人要借去录音。
开声的变化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怎么来定义这个“大”?正如我文章一开始所
说,有些人对声音很敏感,有些人却非常迟钝,前者可能感觉开声变化很“大”,但是后者却可能没有感
觉。但是,我也反对那种认为“开声”能够使吉他脱胎换骨的说法,女大十八变,但是再变也不会变成猴
子。我们说开声变化“大”并不是说一把几千元的吉他经过保养和演奏能够变成几万元吉他的声音,这种
变化是基于吉他自身特点的改善,开声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的。大部分的名琴在新琴状态下声音已经
很好了,但是通过适当的演奏能够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这两者之间也没有矛盾。
在乐器品质和特性的判断上,经验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一位资深的汽车试驾员必然在各种路况下
驾驶过各种各样的汽车,只有丰富的经验加上个人的天赋才可能使他成为一位权威的试驾员。如果我们碰
到这样一个驾驶员,他成天对汽车和驾驶高谈阔论,屡屡发表文章,一了解,才知道他原来只开过“夏利
”,大家会怎么想呢?我还经常看到有人说他弹过很多好琴,但是他们和好琴的接触是非常短暂,从朋友
那里摸摸看看对经验的积累很有限,刚愎自用者甚至会得出一些莫名奇妙的论断。因此,建议大家还是找
机会多弹弹好琴,多请教一些演奏家(那些一辈子用几千元吉他的演奏家在这方面应该也不会有很多经验
)和真正懂行的朋友的看法,学习良好的拨弦方法。同时要警惕那些满脑子偏见的人,他们能够带给你的
可能只有他们的偏见,而偏见和无知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
A飞兄通过理论推断出来的结果和我们实践中看到的现象非常接近,“开声”对高音更有帮助,因此
,一把吉他,如果在新琴阶段高音不是特别理想我们一般都不会感到担忧。但是低音方面的改善也不可忽
视。
吉他经过一段时间弹奏之后声音会发生变化,但是并不必然会越来越好,我们还看到很多越变越差的
情况,这牵涉到保养和演奏方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大家能够接受演奏家和名制作家的观点,那么吉他销售商的观点大家尽可以置之不理,他们说的
也不会和演奏家和制作家有什么不同。那么有没有人利用“开声”一说来为自己的销售的劣质吉他辩护呢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路遥知马力,日就见人心,相信大家自己会判断。收集---quakejc
吉他的开声
吉他的开声是确实存在的一个过程,像小提琴也一样存在这个过程。
这里举一个例子:一把经常处于标准音状态下、在正常的演奏中的小提琴,经过两、三年后,交给一个小
提琴初学者学习,这初学者就会很容易地找到音准的位置。原因是,当琴体共鸣在标准音高的附近时,共
鸣特性会很好,这就使得初学者能较容易地分辨出应该按弦的位置。这是由于琴箱长期处于标准音的共鸣
作用下,也变得对标准音敏感了;而不经常共鸣的频率,琴箱对它们的反应会有迟钝现象,也就是共鸣不
太好(相对共鸣好的情况)。
手工制作的单板吉他,在刚做出来时,开声现象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有很重狼音(就是这个音短促而强
,刺耳不舒服的冲击感觉的这种音)的音品,在一天天的弹奏过程中,会慢慢散去,音延时间会加长,短
促的感觉会消散(但与其它正常音品相比,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散去,只是与初期相比有了改善,购琴者不
要指望这问题会得到完全解决)。经过十来天的弹奏,一把新琴的音就基本达到均衡,狼音就会减弱到可
以接受的程度。这种现象在千元左右工厂琴身上也会发生。估计到购琴者去选琴时,琴已经弹过几十个小
时以上了,于是最明显的开声时期没有机会体验。实际上,琴一直都在开声,就是琴的声音一直在发生变
化,只是这个过程开始时快些,最后慢些罢了。我们期待的是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弹奏后的比较稳定的时
期里,它的声音是否是好的、均衡的。做琴的人在将琴(特别是高级琴)交付使用者前肯定会弹上若干小
时的,等到琴的声音各方面性能都比较稳定了(渡过了最不稳定的时期,琴的性能有了比较真实的反映)
才会交付给使用者。
要想使琴在各音品上(包括和弦共鸣)达到均衡,很好地完成琴投入正常使用状态前的开声过程,建议:
1.每次弹奏前都要将琴调校到标准音高;2.从低把位到高把位,弹奏音阶,让每一个音品的音都能得到充
分共振;3.从低把位到高把位,弹奏和弦,让琴处在良好的和弦共鸣状态下。以上的具体做法自己去完成
了。
忠告:不要指望一把低等级的新琴在开声后的表现会比一把高等级的琴好;不要指望一把高等级的新琴在
开声后会把新琴时的毛病全部消除,特别是已经弹了几十个小时后还表现出来的毛病;尽管新琴经过几个
月至一年左右的弹奏后会有所表现,但购琴时不要指望这种表现会有越级(超越自身定位)的改善。定位
在一千块的吉他就是一千块的,定位在一万块的吉他就是一万块的,不可能出现一千块的吉他弹了两年后
,就会有一万块的吉他同样的表现。这里排除商家开价虚高的情况。收集---quakejc
有谁可以科学地解释吉他的开声???
我和很多爱好者一样曾经怀疑过关于吉他开声的说法,认为那只是吉他制作者的一种自我炒作,或者当吉他出来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音色和音量不够满意时的一种借口。
但是,经过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觉,绝对可以证实吉他的开声是确实事实存在的。特地说明一下,我的第一把琴价值98元钱,是一把百灵鸟的练习琴,就是那种上钢弦也可以,上古典弦也可以的那种琴,音色可想而知,嘿嘿!!第2把琴是台湾胜丰,价值将近800元,是我当年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买的时候对比之下感觉和那把98元的百灵鸟好像差不多,当时感觉就是上当了。可是弹了3.4个月以后就有了明显改善,明显超过百灵鸟太多了。
再后来,就是第3把琴,就是我经常发视频的那把402,买的时候3400元,刚刚买到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和我那把胜丰无论从音色还是音量上都好像差不多,当时,我自己就对自己说:“西班牙琴不过如此。”可是后来的表现就让人满意了,过了大概4.5个月以后,402的表现无论从音量还是音色上都明显超过胜丰太多了,连我那根本不懂也根本不关心吉他的老婆都能明显的感觉到。
在后来就是,最近买的11P,说实话,现在的表现并不比402好多少,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应该在几个月以后肯定会有明显的提升,到时候肯定也会明显的超过402很多。(现在402已经送人,到几个月以后希望有机会再次相聚,证实我的说法)
但是根本目的是:有谁能够为吉他的开声做一个科学的解释?而不是玄乎其神吹嘘。。我已经有了前后再真实不过的对比了。所以,首先,我绝对可以证实吉他的开声是绝对客观存在的。
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讲,而且也应该相信科学。所以,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科学地解释吉他的开声????????记住不是(玄乎其神吹嘘)收集---quakejc
[ 本帖最后由 quakejc 于 2008-1-11 06:3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