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3-22 2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quakejc版主对古典版活动的支持!
这篇文章我看了下网上有文字版内容,转帖过来以便于有兴趣的朋友阅读,不过因为转帖不便,有些内容请看楼上的图片格式:(转自地址:http://www.qunyingmusic.com/shownews.asp?news_id=40):
——————————————————
自从上期《吉他》杂志刊载殷飚先生《殷飚中国风·吉他音乐会》DVD出版的信息后,越来越多的吉他爱好者对中国风格的吉他曲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在广州“倾琴园”古典吉他沙龙的首次聚会上,部分琴友在与笔者交流时,也强烈建议要有一篇系统介绍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的文章。为此,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并采访了几位知名的演奏家,开始着手本文的写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殷飙以《浔阳夜月》、《彝族舞曲》开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之先河。二十几年来,许多吉他演奏家作曲家都参与了创作中国风格的吉他作品,出现了一些经典曲目。2004 年“殷飙中国风”吉他音乐会获圆满成功。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题词:重视吉他艺术民族化,提倡演奏中国风格的吉他曲,可喜可贺。中国吉他艺术的发展,引起国际吉他界的重视。中国风格作为一个流派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本文试图以西方音乐文化体系为参照,从旋律、和声、曲式及演奏技巧等层面入手对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作全方位的阐述;对中国风格吉他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一些片面的分析。目的在于让业余爱好者对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有一个整体的、肤浅的认识。
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的旋律
最能体现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特色的是其旋律。中国的传统音乐,一向重视横向的线条进行。我国地域广、民族多、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传统音乐五光十色、浩如烟海。其旋律形态之丰富,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从调式特征来看,我国各民族各地域的音乐大致可分属于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即:中国音乐体系(调式特征为无半音的五声调式及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调式,可统称为五声性调式)、欧洲音乐体系(其调式特征为以四音音列为基础的自然七声调式)以及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以中国音乐体系覆盖面最广。目前的中国风格吉他曲的旋律大多数采用的是中国音乐体系,少部分为欧洲音乐体系;又由于民族和地域的音乐差异,旋律风格纷繁复杂。
如吉他曲《浏阳河》(王友民编曲,谱例1,或参阅2006年第四期《吉他》杂志):
这是一首由湖南民歌改编的五声徵调式的乐曲,调式音阶为:5 6 1 2 3 5 。曲子里重用了羽音,使得音乐柔和、委婉。从旋法角度讲,小三度的进行为本曲的主要特征性旋法;“65”的二度级进也较有特点,并且多次出现在终止中,乐曲的音调爽朗、活泼,曲风纯朴。
又如《婵嫒依梦》(殷飚编曲)则是一首西洋自然大调式的作品(谱例2),并且其中又溶入了部分五声性调式的元素,风格独特。
这首乐曲的调式音阶为1 2 3 4 5 6 7 1。由于4、7的重用,使得小二度的进行旋法增多,如34、71、17的进行十分常见,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旋律风格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曲之前,应尽量多些了解各族各域风土人情及音乐的旋律特点,以便对作品有更深入和理性的认识。
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的多声织体
中国的传统乐器中,能演奏多声的乐器不少,如笙、古筝、琵琶、三弦等。因此,中国的传统音乐虽以单声音乐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多声音乐的组合方式与和声因素。许多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曲正是延用了传统器乐曲中的各种多声形态,如《金蛇狂舞》(殷飚编曲,谱例3):
此处运用的即是传统的平行进行八度和音。这在西方功能性和声体系中是禁忌,然而在中国风格的乐曲里,不仅不显得空洞,反而起到强调旋律与丰富音色、音区的效果。
中国的音乐家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尝试把西方的功能性和声体系与我国民族的五声性音调相结合的。部分当代的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在编配上亦运用西方的功能性和声。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吴群编曲,谱例4):这一段和声中出现的几个变音显然不属于五声性调式的范畴。但它们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旋律本身的调式,且更加形象地衬托出旋律中蕴涵的“旧社会,鞭子抽我身”的悲愤之情。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功能性和声与五声性调式很难完美的相结合。遇到此类问题,作家曲一般都会舍弃功能性,而保全五声性旋律的风格。这一点,亦为很多吉他爱好者所不能理解。如《马兰花开》(谱例5):此处如果按照传统的西方功能和声体系去分析,Ⅴ—Ⅱ—Ⅰ—Ⅱ的进行显然违背规则。但是从听觉感受上讲,并不觉得有何不妥。究其根源,主要由于这首乐曲采用的是五声宫调式,而非西洋大调,对和声并没有太强的功能性要求,即使配以三度结构的和弦,也仍是起到丰富色彩的效果。因此姑且不排除此处能有更佳编配方案的可能性,但至少这样的编配是没有问题的。
在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中,还普遍存在四五度结构或二度结构,及五声的或旋律的纵合性结构的和声。由于不同音程组合而成的不同的和弦结构,有着不同的音响特征与和弦张力,从总的、基本的倾向来说,这使得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色彩功能比西洋大小调传统和声发挥得充分,音响色彩的变化更加多样、丰富。如《彝族舞曲》的引子部分(谱例6):这是一首A羽调式的乐曲,引子中这个和弦由G、D、E、A四个音构成,为五声的纵合性结构的和声。能起到明确调式调性,暗式旋法特色的作用,而且意境颇佳。
总之,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曲中既有原生态的传统多声现象,也有西方功能性和声,及在功能性和声与原生态传统和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结构形式和声。大部分作品中三种形态的和声并存,和声的色彩性是较丰富的。
中国风格古曲吉他曲的结构形式
曲式的概念是泊来品。简单的说,音乐作品的合于一定逻辑的结构便称为曲式。中国的传统音乐论著中虽未有曲式一说,但音乐的结构无疑是存在的。如秦汉时的琴曲《广陵散》全曲共分45段,有人将其结构示意归纳为:
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
在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中,有部分曲目是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如《十面埋伏》(殷飚改编)全曲共九部分,每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
列营—分营—军鼓—吹打—排阵—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得胜回营,这首乐曲的展开完全依从标题内容的需要,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公元前202年汉军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击败楚军的故事情形。作品的音乐材料构成没有明显的逻辑性,其中虽然也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但却无必然性,而且音乐展开的紧张度的变化并不依随结构逻辑的规律,而是根据乐曲自身的表现内容的需要。从音乐构成的原则来看,这部作品的结构是缺乏功能性的。诸如此类由中国古典改编而成的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在结构上的明显特征是非再现性和多段散体性。
西方的器乐音乐则几乎全部都建立在某种结构原则之上,材料构成的逻辑性非常强,它们之间紧张度的形成和变化也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并与音乐展开的逻辑规律相吻合。因此,当代创作的中国风格吉他作品以及由当代创作的中国音乐作品改编而成的吉他作品都是运用西方音乐体系中的曲式结构。如《D宫调练习曲》(吴群曲),是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示意图如下:
。。。。。
而《彝族舞曲》(殷飚改编)则属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作品。该曲取材自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引子部分是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而来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接着,主部主题本身构成一个歌唱性的再现三部曲式,其素材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右手用侧面弹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悠扬,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盈的舞姿。副部主题则相对比较热烈。在发展部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材料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情绪达到高潮,之后又再现主部主题结束,整个结构逻辑十分严谨。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结构归根到底属于形式范畴,形式总是要与内容相统一的。包括音乐作品在内的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内容永远是主导的因素。所以某些中国古曲能流传数百年,直到今天我们都不得不叹服其内容的精彩。
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的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的发展在器乐发展史上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中国风格古典吉他艺术发展二十余年来,最大的贡献便是发展了吉他的演奏技巧,进而拓展了吉他的表现力。
在西方,泰雷加曾首创了吉他轮指奏法,让吉他也能产生类似拉弦乐器的音效。这一创举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演奏家、作曲家的创作欲望。现如今,绝大多数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的入学考试,都会要求应试者演奏一首运用轮指技巧的曲目。由此看来若干世纪后,即便没有人再弹泰雷加的曲子也一定会有人用轮指!
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三指轮
西方传统轮指技巧由p、i、m、a四个指头完成,p指分解和弦,i、m、a演奏主旋律。中国风格的古典吉他曲中出现一种轮指技巧只由i、m、a三个指头完成,舍去了p指的分解和弦,用这种方式演奏出来的轮指效果满足了某些旋律节奏自由的情感需要,而和声的缺失反而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如《浔阳月夜》(谱例7):
三指轮的另一个优点还在于,可以让i、m、a三个指头演奏一个持续音作为铺垫,旋律由p指在低音声部演奏。(谱例8):
(二)轮双弦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巧,右手仍然是i、m、a三指轮拔,但要求同时轮拔相邻的两根弦。一般高音为旋律,低音为与之平行的和声。在谱上标记为“”。(谱例9)
(三)摇指
摇指在谱上标记为“...”,演奏方法是:i指稍微弯曲,垂直放在指定的琴弦上方,依靠手腕的带动,手指在琴弦上来回蹭拔,发出略带杂音的长持续音。练习这个技巧时要注意手腕放松,力点集中,发力均匀。熟练以后,能够自如的控制音量。(谱例10)
(四)弹挑/滚奏
“/”为弹,用i指的指甲背面向下拔弦;“\”为挑,用p指的指甲背面向上拔弦。快速的弹挑则称为滚奏,标记为“
”。不过,弹挑一般是演奏单音,而滚奏有时可以同时在两到三根弦上进行。(谱例11)、(谱例12)
中国风格古典吉他的现状与未来
二十余年来,中国风格古典吉他发展了吉他的演奏技巧,继承了宝贵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产生了一批经典的曲目,满足了音乐爱好者的欣赏需求。总之,成就是卓著的。
不过,相对于整个漫长的音乐发展史来说,二十几年实在很短暂。我们还必须冷静客观地看到,中国风格古典吉他也存很多不足之处。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而言,中国吉他艺术的发展基本还处于一个初期探索阶段。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吉他艺术放到中国当代音乐语境中去做一个横向的比较。这二十年来,在西方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下,“先锋派音乐”、“后现代主义音乐”、“新民歌”、“新民乐”等新的音乐方法和形式不断出现。传统音乐理论中的那种定位、定势、定向、定度的封闭思维模式正逐步被解构。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渐渐由单纯的技术层面或逻辑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与此同时,市面上中国风格古典吉他作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曲目艺术水准不够高。
当然很多原因是客观的。西方音乐理论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在中国传播,而吉他在中国的历史才二三十年。直到近几年,各大音乐学院才先后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因此我们不用过于着急,但一定要清楚的认识自己。
现在,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中国风格古典吉他专业,在2005年潮州国际吉他艺术节上,也有中国风格古典吉他的比赛项目。与此同时,许多国外的吉他大师也开始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吉他曲,并产生了一些颇具现代感与深度的作品,如多明尼科尼的《易经》等。对此笔者感到惊喜,相信这也会触动中国的音乐家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中国风格古典吉他曲!
[ 本帖最后由 xycheng 于 2009-3-22 20:5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