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尼兹与格拉那多斯
阿尔贝尼兹与格拉那多斯客栈的吉他,
今天你演奏的是一首霍塔,
明天或许是一支皮特涅拉。
这取决于是谁到这里光顾,
又拨响了你落满了尘埃的琴弦。
路边客栈的吉他啊!
你不是,也不会是一个诗人,
但你是一个
用和弦诉说着天涯孤旅的精灵。
稍纵即逝的精灵啊!
你的琴声抚慰着旅途中的过客,
他在梦中听见了故乡的曲调。
——《客栈的吉他》,(西班牙)安东尼奥·马查多
(Antonio Machado)
19世纪末期,逐渐强大起来的美国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它对一些老牌帝国手中的殖民地垂涎三尺,于是选择气数已尽的西班牙帝国开刀,巧妙地找了些借口发动了与西班牙的战争,将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等夺了过来。这场战争的结果,正式宣告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寿终正寝。自此之后,在欧洲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西班牙人,只能悲戚戚将目光转向国内,在感伤地怀念往昔辉煌岁月的同时,民族主义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音乐领域内,这种情绪也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民族性格的复兴,使西班牙音乐的民族形象和社会风情更加鲜明和生动起来。阿尔贝尼兹和格拉那多斯,可以算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从很久以前开始接触吉他一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最杰出的西班牙古典吉他作品,必须是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的,或至少要受到过这种风格的熏染。将其他民族的音乐加以改编,然后用古典吉他来演奏,听来听去,都觉得缺少古典吉他最独特的味道。听过一位较知名的中国女吉他演奏家杨雪菲的演奏,EMI公司的录音,2008年发行的。当她演奏阿尔贝尼兹的《塞维利亚》、《科尔多瓦》、《卡斯提亚》,格拉那多斯的《诗情圆舞曲》时,你就能肯定:那就是真正的西班牙,那就是真正的西班牙气质。但当她演奏《茉莉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粱祝协奏曲》、《彝族舞曲》、《兰花花》、《踏雪寻梅》这些经过改编的中国作品时,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有时恍惚是扬琴的丁丁冬冬的声音在响,——听到最后,是吉他不像吉他扬琴也不像扬琴了。
阿尔贝尼兹与格拉那多斯,都是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人物。两人有不少方面是相同的:两人是同时代人,都出生在卡塔卢尼亚,两人都曾师从菲利普·佩德罗学习西班牙音乐,最后,两人都成为复兴西班牙民族音乐的主要人物。两人还有一点也很特别:阿尔贝尼兹的主要作品是《西班牙组曲》、《伊比利亚组曲》等钢琴作品,还有3部歌剧、1部管弦乐曲、1部钢琴协奏曲;格拉那多斯的主要作品,是两部钢琴组曲《西班牙舞曲》(12首)和《戈雅之画》(7首)。他们活着的时候,其心力与工夫主要是花在钢琴上的。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们死后,他们不少的钢琴作品被人改编成了吉他曲,而且这些作品,更多是因为古典吉他的演奏而闻名世界。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1860年生于坎普罗登,1909年去世。阿尔贝尼兹幼年时就表现出很高的钢琴天赋,4岁的时候就在巴塞罗那登台演出。7岁被带到巴黎,师从比才与德彪西的老师马蒙特尔。8岁的时候,阿尔贝尼兹全家搬到了马德里,阿尔贝尼兹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他卓越的钢琴演奏才能令大家惊讶,不过,年纪小小的阿尔贝尼兹,不是那种听话的乖孩子,对于大人们为他的前途作想所做的安排,他变得非常抵触。从那时开始,他经常离家出走,父母对此也无可奈何。
阿尔贝尼兹的一生,似乎都在流浪,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典型的流浪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类型,叫流浪汉文学,这种文学就出现在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是1553年出现的《小癞子》,全名是《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撒路》。小说中的主角小癞子从小就离家在外流浪,为了谋生给刻薄的瞎子带过路,伺候过一毛不拔的教士,因饥饿偷吃面包而被赶了出来。还伺候过一位绅士,这位绅士衣着讲究、气度不凡,可居然身无分文,全靠小癞子乞讨得来的食物供养着。在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周旋的过程中,小癞子看透了人世的欺诈、贪婪、吝啬、伪善、凶残,他也慢慢变得寡廉鲜耻、道德败坏,以求在生活中能站稳脚跟。而阿尔贝尼兹,也有样学样,成了19世纪末西班牙的又一个“小癞子”,而且他流浪的范围还要大得多,见识也要多得多,不过这位“小癞子”抵抗能力强,兼有一技傍身,所以没有被人世的种种劣根性击倒。
阿尔贝尼兹12岁前喜欢到西班牙各地流浪,因没钱买票,他常偷乘火车,先躲在座位下面,等列车开动了才钻出来。12岁那年,他变得更野,想跑到更远的地方去见识见识,于是有一天混上了一艘开往南美洲的客船,等船长发现他时,船已驶离西班牙,船长为此损失了一张船票的收入,非常生气。阿尔贝尼兹在船上靠弹钢琴娱乐客人,换取一点生活费。蓝天、大海、空中飞翔的海鸥、没有大人约束的生活、未知而又充满了吸引力的未来,这一切都让这位少年非常满意。可船长对这位向往自由的小偷渡客实在是痛恨,不听他的哀告,在航行的第二站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他赶下了船。
在阿根廷,他靠在酒吧、咖啡馆里弹琴维持生计。这位来自西班牙的小男孩的钢琴技巧,让阿根廷人大大开了眼界,他居然得以举行了几场音乐会,还赚了不少钱。在阿根廷呆腻了,他又偷渡去了古巴、波多黎各和美国。在纽约的时候,阿尔贝尼兹去码头做过搬运工,有时在娱乐场所靠反弹钢琴(背对钢琴,用双手弹琴)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靠着这些花里胡哨的“特技”,他很顺利地把听众荷包里的钱掏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有意思的是,阿尔贝尼兹的父亲本身是一位海关检查员,没想到海关检查员的儿子,却成了周游世界的了不起的偷渡客。
15岁那年,阿尔贝尼兹回到了西班牙。童年流浪的美好时光结束了,现在该是认真考虑今后出路的时候了。他又重新回到音乐学院学习,主攻钢琴。1883年是阿尔贝尼兹音乐生涯的转折点,他结识了菲利普·佩德罗。菲利普·佩德罗,在西班牙音乐史上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生于1841年,是一名音乐教师、作曲家、音乐史料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坚称西班牙作曲家,应从本民族的民歌和舞蹈中吸取营养,写出真正西班牙风格的音乐。他曾到西班牙各地收集民歌,还在博物馆等地查到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他将这些民歌和音乐进行了整理出版。这些难得的作品,为很多作曲家提供了灵感和丰富的创意。阿尔贝尼兹的创作,就深受佩德罗的影响。
作为音乐家,阿尔贝尼兹常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奔波,但还不时去西班牙的一些地方住些时日,喜欢流浪的天性,使他无法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每到一处,这位热情而敏感的音乐家,为一些新奇的事物所触动,往往会有很多的灵感,于是写下了不少与西班牙地域风情有关的作品。由他的钢琴曲改编而成的古典吉他作品,主要有《阿斯图里亚斯传奇》(Asturias Leyenda)、《格拉纳达》(Granada Serenata)、《塞维利亚》(Sevilla Sevillanas)、《科多巴》(Cordoba)、《卡迪斯》(Cadiz Saeta)、《卡斯提亚》(Castilla Seguidillas)、《马拉加》(Mallorca)、《马拉圭那舞曲》( Malaguena)、《阿拉贡》(Aragon Fantasia)等。
这之中,我又最为欣赏《阿斯图里亚斯传奇》、《格拉纳达》、《科多巴》、《塞维利亚》等。
阿斯图里亚斯,横亘于坎退布连山脉与比斯开湾之间,那淡绿色的平原与山上郁郁苍苍的森林,形成明显的对照。西哥特王国的后裔贝拉约,于公元718年,在这里击退了横扫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军队,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阿斯图里亚斯传奇》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这部作品有一定的叙事成分,前后部分速度极快,节奏激越跌宕,扫奏法的运用增强了戏剧性,展现了西班牙人果决刚毅的一面;中间部的主题虽是一种缓慢速度的吟唱,但也充溢着内在的激情。
而格拉纳达,总会令人对历史的风风雨雨充满了遐想。摩尔人占领格拉纳达700年之久,格拉纳达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是以阿拉伯语来命名的,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非洲文明的痕迹。《格拉纳达》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吉他曲,音乐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你,你会不自觉就屏住呼吸,暮色中橘子花暗香萦绕,你凝视着小巷深处渐行渐远的背影,慢慢陷入了一种回忆之中。这种回忆由近而远,断断续续,散发出青铜色的光,温暖、飘渺、迷茫。
科多巴(又译为科尔多瓦),也曾长期受伊斯兰文明统治。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这里有45万人口,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其在经济、学术和艺术等方面,极其繁荣,吸引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学生到这里学习。著名的阿布都·拉赫曼一世,在瓜达基维尔河畔建造的La Mezquita,是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到了阿布都·艾尔·拉赫曼三世统治的时候,科多巴的兴盛达于顶点。作为伊斯兰文明主要象征的巍峨雄伟的La Mezquita清真寺,走进它的大厅,一排排支撑拱门的大理石圆柱向远处延续,在暗淡的光线中,人仿佛迷失于无边无际的神秘森林里。吉他曲《科多巴》,就是对这座城市的想象,乐曲开始时有点缓慢暗淡,若有所思,接下来的曲调是较为克制的抒情,其间穿插了一段精巧的轮指奏法,然后有一串泛音的透亮的声音,如青烟般慢慢升腾起来。整首曲子有一种伤感的温情,轻轻地敲击着听者的心灵。
至于《塞维利亚》,热烈的扫弦与火辣的氛围,则尽显西班牙民族的热情和洒脱。
恩里克·格拉那多斯(Enrique Grandos),1867年出生,1916年去世。曾经在巴塞罗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883年—1887年师从佩德罗与普霍尔学习作曲。1887年前往巴黎师从查理·德·贝里奥。贝里奥的钢琴演奏技巧,深刻影响了格拉那多斯,从而大大激发了他潜在的才能。1889年,格拉纳多斯回到巴塞罗那,于1892年—1900年出版了《西班牙舞曲》(Danza espanola)。此后举办过独奏音乐会,还担任过许多音乐会的指挥。1901年创办格拉那多斯音乐学院。曾写过4部歌剧,但不成功。1911年,他受到西班牙画家戈雅画作的启发,创作了钢琴组曲《戈雅之画》(La Maja de Goya)。这些充满了想象力的、气度非凡的钢琴组曲,为他带来了名声。格拉那多斯与一些音乐家如圣-桑、卡萨尔斯、阿尔贝尼兹等人都有交往,有的甚至还有过合作。他曾受邀前往美国华盛顿的白宫进行演奏。
1916年,在从美国返回欧洲的途中,格拉那多斯所乘坐的轮船被德国潜水艇击中,他与妻子不幸溺水身亡。
格拉那多斯也将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献给了钢琴。除了他死亡的方式,他的生活中没有多少起伏或特别的事件。他孜孜以求的,就是能在创作和演奏上有所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格拉那多斯与阿尔贝尼兹都有些生不逢时,如果早生50年,就他们的勤奋和才能来说,他们在钢琴上或许能有更大的成就和名声。可他们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政治和艺术的角度说,这个阶段都在逐步陷入混乱和迷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种政治势力的重新洗牌,艺术各领域积几百年之功,巍然耸立起来的一座座珠穆朗玛峰,让后来者们对现实和传统产生了双重的不满。这个时期无论是音乐、绘画、文学,到处都是叛逆的年轻人们在呼啸和呐喊。在如此动荡不安的艺术环境中,忠实于古典原则的人,多少都会有些孤独和寂寞的。
不过,格拉那多斯也像阿尔贝尼兹一样幸运,他也跟随佩德罗学习过,深受佩德罗的影响,他的作品因浓郁的西班牙民族色彩,而得以长存不朽。
由格拉那多斯的《西班牙舞曲》、《戈雅之画》改编而来的吉他曲,是属于最具西班牙气质的那类作品。在自己手上的格拉那多斯的作品中,其中两种,是20世纪英国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列姆(Julian Bream)演奏的,一种是CD,里面只收了格拉那多斯与阿尔贝尼兹两人的曲子;一种是DVD,里面对这两人也有涉及,而且是在西班牙拍摄的。布列姆的演奏是十足的古典风味,听着这种高水平的演绎,看着一幅幅画面在音乐中闪过,便能领会到格拉那多斯的怀旧情绪是何等的强烈。生活的风景是多角度的,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或想象到的情形也就不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尽管对于很多西班牙人而言是一个不堪的时代,但对于格拉那多斯来说,却是他理想中的西班牙的流金岁月了。他怀念那时宫廷优雅奢华的风尚,沙龙里眉来眼去的花花公子与交际花,秋天郊外悠闲的漫步和热闹的野餐聚会,大街上来往穿梭的忙于生计的小民百姓,宗教节日里场面宏大的圣体巡游,还有露天场所粗犷热烈舞会中那些尽情狂欢的人们……
在连绵不绝的吉他琴声中,作为浪漫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音乐家,格拉那多斯的怀念是诗情画意的,也是沉醉与忧伤的。
——原载新浪博客:维也纳之舞,2009年3月15日
[ 本帖最后由 九十九度中 于 2010-12-13 11:28 编辑 ]
楼主对吉他音乐方面的知识如此渊博,对吉他弹奏的技艺也有很深的见地吧。
愿洗耳恭听。。。
[ 本帖最后由 福多嗓 于 2010-12-13 13:28 编辑 ] 就是需要这样的 东西 当我们在弹奏 一首曲子的时候 如果先对这首曲子的音乐背景 或者 作曲家的 创作这首曲子的思想动机 或者他的生活环境 以及生活细节 做一番讨论那么当这首乐曲声响起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即使弹奏着可能会有些 演奏上有些不足 但是这些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原帖由 POLK002 于 2010-12-13 13:38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需要这样的 东西 当我们在弹奏 一首曲子的时候 如果先对这首曲子的音乐背景 或者 作曲家的 创作这首曲子的思想动机 或者他的生活环境 以及生活细节 做一番讨论那么当这首乐曲声响起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会 ...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在其乐谱中所给出的音符流动中就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构思与要表达的一切,作为演奏者要做的是如何从纯技巧的角度把这些音符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演奏者总是费尽心机去猜测或者去自以为是地把握作曲者本身要表达的东西,当然,很多作者并不完全清楚自己要表达或者说应该如何更准确地利用音符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所以,就留下了无数的可能性,以至于演奏者的名字渐渐地取代了作曲者的名字。
对西班牙没多少了解,但对这两位的作品的确有些明显的异域印象,找些时间认真阅读下楼主对他们的研究心得。 技巧的东西 也是需要的但是 不能成为我们的全部 完全从技巧的角度去看问题 或者说先从技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你必须先把技巧过了 才能考虑着去了解什么 音乐背景之内的东西或者说你的技巧已经达到完全掌控这首曲需要的范围了再去了解这首曲的相关的东西 这个思路确实 很狭隘或者说 感觉这种思路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其实 应该是在我们边弹这首曲子的同时就应该已经有这样一个环境了这个环境已经足以让我们喜欢这首曲子并且想弹这首曲子的人有自然而然的会把他 弹好的动力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0-12-13 13:23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对吉他音乐方面的知识如此渊博,对吉他弹奏的技艺也有很深的见地吧。
愿洗耳恭听。。。
福多嗓先生,谢谢你的夸奖,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知道一点而已,不敢说渊博。如果要具体说吉他的弹奏技艺,我现在只有向你们学习的份,很多年前练过一点皮毛的东西,现在是皮毛都丢光了。 原帖由 POLK002 于 2010-12-13 13:38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需要这样的 东西 当我们在弹奏 一首曲子的时候 如果先对这首曲子的音乐背景 或者 作曲家的 创作这首曲子的思想动机 或者他的生活环境 以及生活细节 做一番讨论那么当这首乐曲声响起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会 ...
谢谢POLK002先生。我因为不会弹了,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翻翻这些资料了。不过有了收获了也是高兴的。 原帖由 shadowsmile 于 2010-12-13 14:05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在其乐谱中所给出的音符流动中就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构思与要表达的一切,作为演奏者要做的是如何从纯技巧的角度把这些音符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演奏者总是费尽心机去猜测或者去自以 ...
shadowsmile先生这里的看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如能事先了解一些具体背景的东西,对于更好或更准确地进行表达,也是用帮助的。 原帖由 shadowsmile 于 2010-12-13 14:08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对西班牙没多少了解,但对这两位的作品的确有些明显的异域印象,找些时间认真阅读下楼主对他们的研究心得。
谢谢。不敢说研究心得,只是一些粗浅的感受而已。 中午只顾加精了,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学习,晚上来补课。 楼主,让我了解到很多背景文化,衷心的感谢! 谢谢gtlover版主,谢谢鲁西亚,不客气。 学习一下~ 原帖由 quakejc 于 2010-12-14 21:25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学习一下~
谢谢quakej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