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这种有事无事都来一副无病呻吟的苦脸
真想在他们拍的MV大头特写时一拳打过去! 虽然我看不懂大龙在说啥,想说啥,但是我觉得顶一下大龙的贴子,显得我会很有文化 我不懂 83射雕的配乐 我认为已经达到了天下第一的高度
正如当年张大千被推为天下第一 尽管当时毕加索也在世 多聽聽 “南音” , 是少有的地方音樂能和 blues 比美的。
白駒榮 - 客途秋恨
有別於泉州南音,廣東南音自成一格,係南方「彈詞」嘅一種,同木魚、龍舟、粵謳、板眼都被稱為粵調。廣東南音又叫做地水南音,係廣東「說猶如唱,唱猶如說」嘅獨特說唱曲藝,喺二十世紀初期最盛。瞽師或師娘(盲人樂師/盲人歌女)糅合咗木魚、龍舟等廣東講唱傳統彈唱,歌曲內容多數係抒發個人嘅坎坷遭遇、離愁別緒,經常有自傷自憐嘅主題,令廣東南音別樹一格,所以後期亦被人攞嚟同美國黑人藍調比較。演唱技藝嘅傳授幾乎全靠口授。著名曲目有《嘆五更》、《客途秋恨》、《祭瀟湘》等,而《今夢曲》就喺唯一一本南音曲集。
南音喺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妓院、煙館、茶樓上經常聽到嘅現場表演音樂,由於涉及色情場所,歌詞唔少都同男歡女愛、色情題材有關。同時,廣東豪富世家詩酒風流,蓄養瞽師、歌姬、瞽僮以備歌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後,豪戶大宅沒落,加上1935年香港禁娼,地水南音亦開始式微。不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粵劇開始吸納地水南音的講唱方式,逐漸發展為戲台南音,令到南音嘅部份神髓得到傳承。著名嘅南音唱家包括鍾德(盲德)、劉就(盲就)、桂妹師娘、眇姬麗芳、白駒榮、陳鑑、何耀華、盲賢、盛獻三、杜煥等等。 還有 盲丙 的二胡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05.htm 王油润 发表于 2014-7-17 19:14
我最早接触的这种片段,就是电影《黄飞鸿》里面的那个琵琶姑娘,流泪唱的“长忆故乡千般好.........”
这就 ...
簡單說也是,那些年代,這邊沒有主旋律的要求,一定限制要做啥內容的東西。
鄧麗君流行時不是被批判做靡靡之音嗎? 粤语很多字詞是有中國古典文學的來源根據的,
其實比很多“普通話”的字詞更文學中文 粤语很多字詞是有中國古典文學的來源根據的,
其實比很多“普通話”的字詞更文學中文 這是相對的結果吧,因為**,港台被譽為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最有力的地區了 因為「 聞。 革 」 其實沒人想強調啥高雅,只不過在在上海話已經被幾乎「滅」掉了後,某勢力又開始在廣州想壓制粵語了,由電視台開始,微博上剛有些討論 粤语不是方言 粤语是一种语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