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检讨右手的问题
通过 巴里奥斯的《音乐会练习曲1号》检查自己右手的问题。快一个月没弹了,捡起来还能弹,之前作了什么改动记忆都模糊了,正好都抛到脑后,从两个摄像源拍下右手的动作。希望大家能帮我检讨一下右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感谢!视频里首先是 webcam 拍的正面,然后是摄像机拍的右手特写。是同一时间拍的,也就是说是同一次演奏,不同的角度、镜头与拾音而已。
视频大小:18M
网通下载:
http://cn.JoeNo1.com/Guitar/tmp/Estudio_de_Concierto_No1_12.wmv
北美下载:
http://3alabel.com/JoeNo1/Guitar/tmp/Estudio_de_Concierto_No1_12.wmv
我的日记中的记录:
Estudio de Concierto No.1 (Agustin Barrios Mang)12
Guitar: Stephan Schlemper 2003
String: LaBella 2001 Classical MHT (6 months old)
Microphone: Sony ECM-MS907 & Samsung SC-D363 camcorder
Place: bedroom
Seeking my right hand problem from two different angle ^13 ^13 播放不出. 原帖由 12356 于 2007-6-27 22:31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播放不出.
检查过,链接都有效的。 看到了.看来后面段落的#2音我错弹成2音了.
1.先不说右手.说左手,我在慢弹练习中的顺次按弦采用的是"慢镜头歇落式"的按弦,与右手触绷放发音同步.你的左手按弦较急.右手发音也同步地急.我的机械表现在注重左手按玄平均时值上落点,缺乏惯性的圆润.有点不自然.需要更放松地顺其惯性自然的双手协调.
你的发音像威廉斯式的发音.音头比较重.相对音与音的连接延音不够波浪状的平滑,也算是另一种的机械.[姑且这么认为].幽怨的吟唱线条被破坏掉了.
2.为去除右手较重的音头,就是在心理意识上右手不花任何力气去练习轻轻地抚摸过弦发音.柔软得像一团棉花.形成一种"肌肉记忆"的习惯.[姑且这么说].我觉得慢手柔手的典型代表杨永喜,老郭还有论坛上的老倪.我对此专门针对自己的"拂拉门歌"手练习了二年.在这方面找到一点感觉.左手的练习有点类似.协调练习又是一个考验.若说在这方面控制,我似乎觉得那是对双手放松的自然协调控制.说得不是很精确.仅供参考.
3,发现自己录音中所呈现的隐约的低音线条在实际弹奏中并没注意,只是在听多的基础上感觉到.其律动性和线条的连贯性须在以后的练习中给予照顾.你是否用了消音.先不消音以后再消音你觉得如何?
4,我对第三段的旋律线条不是很注意,你的已表现出来了,在我上述出错音的地方特明显.赞.
你的素质比较全面.我的粗中有细.但喜欢钻"牛角尖".
杨永喜先生有厚实的童子功.发音这方面他比较内行.
我都觉得我五岁的小儿子在吉他上的发音比我也要好听.他的手柔软得可爱.^9
哎,我可怜的近乎残废的右手无名指.没有义甲相信是发不出唯美的音色了.^20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6-28 02:41 编辑 ] JoeNo1 兄的学习态度真让人敬佩 请班主设置高亮. ^13 ^13 我和JOENO1有同样的苦楚.身边能够一起探讨学习的古典吉他琴友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跟着JOENO1的脚步把巴一号弹下来也感到很有乐趣.^7
就弹琴方面,我感觉JOE比我似乎更加孤苦.
我也想在网上和JOENO1同学,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我要恶补的是曲目数量.培养视奏和弹曲子的乐趣.^8
就是缺一个字:"逼".
有压力什么都会被"逼"学会学好.^5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追求进步在很多地方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16
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自己逼自己相当难!
然而JOENO1的所做所为却对很多人有所鼓舞[逼迫],推动了很多人重新拿起吉他.^13 ^13
被逼的感觉是幸福的!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6-28 22:01 编辑 ] 深感自愧不如,您的毅力太坚强了.俺录的视频不知为何都太大传不上来,连56.COM都不行~~^13 ^13 总体还算不错,要不然,在02年全国赛中,JoeNo1也不会获得日本著名吉他老前辈铃木严给他打出的最高分。
但要想更好,我觉得需要尝试调整的有几个方面:
1、 针对第二关节动作过大调整手形;
2、 针对因发音能量不集中造成了无用功的消耗,调整右手手形和位置;
3、 以上做好后便能更轻松地使弹弦后的无名指放回原位;
4、 放弃立马见效的想法,耐心地琢磨和慢慢练习;
5、 这只是第一步的调整,见效后再考虑进一步的练习。 大大明明就是高手
太謙虛了吧:D 原帖由 12356 于 2007-6-28 01:57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看到了.看来后面段落的#2音我错弹成2音了.
1.先不说右手.说左手,我在慢弹练习中的顺次按弦采用的是"慢镜头歇落式"的按弦,与右手触绷放发音同步.你的左手按弦较急.右手发音也同步地急.我的机械表现在注重左手按玄平均时值上落点,缺乏惯性的圆润.有点不自然.需要更放松地顺其惯性自然的双手协调.
你的发音像威廉斯式的发音.音头比较重.相对音与音的连接延音不够波浪状的平滑,也算是另一种的机械.[姑且这么认为].幽怨的吟唱线条被破坏掉了.
2.为去除右手较重的音头,就是在心理意识上右手不花任何力气去练习轻轻地抚摸过弦发音.柔软得像一团棉花.形成一种"肌肉记忆"的习惯.[姑且这么说].我觉得慢手柔手的典型代表杨永喜,老郭还有论坛上的老倪.我对此专门针对自己的"拂拉门歌"手练习了二年.在这方面找到一点感觉.左手的练习有点类似.协调练习又是一个考验.若说在这方面控制,我似乎觉得那是对双手放松的自然协调控制.说得不是很精确.仅供参考.
3,发现自己录音中所呈现的隐约的低音线条在实际弹奏中并没注意,只是在听多的基础上感觉到.其律动性和线条的连贯性须在以后的练习中给予照顾.你是否用了消音.先不消音以后再消音你觉得如何?
4,我对第三段的旋律线条不是很注意,你的已表现出来了,在我上述出错音的地方特明显.赞.
共同学习同一首曲可以互相参考指法,纠正错音等,这些是很表面的东西,但对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也是很显然的帮助。
1、我一直没在意我的左手,只要不用太重的力,能按到就好。你提出的问题我要找机会体会一下,暂时还不明白,不过我是觉得我的双手会互相影响。
2、弦已经不行了,上了超过半年,高音拨弦的位置已经不光滑了,这次录的时候刻意弹重了,从头到尾这样弹吃力不讨好,需要改进。
3、是的,低音我基本都消音了,我没觉察低音有什么旋律线条啊~
4、第 3段我弹了不久,还不太熟悉,关键的地方还是结结巴巴的。。。
这么快就教会你儿子弹琴啦,有出息,哈哈~~
我就没有童子功,初三才开始接触吉他的。 原帖由 声声蛮 于 2007-6-28 02:04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JoeNo1 兄的学习态度真让人敬佩
发贴谈自己演奏的具体体会是我提倡的,我相信人人都能做到,只是做不做罢了。。。我自己是这么做的,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感谢! 原帖由 12356 于 2007-6-28 21:56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和JOENO1有同样的苦楚.身边能够一起探讨学习的古典吉他琴友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跟着JOENO1的脚步把巴一号弹下来也感到很有乐趣.^7
就弹琴方面,我感觉JOE比我似乎更加孤苦.
我也想在网上和JOENO1同学,互 ...
我弹琴不时会被人发牢骚,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遭遇,呵呵~~
共勉能提高兴趣。 原帖由 细雨清风 于 2007-6-29 00:0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深感自愧不如,您的毅力太坚强了.俺录的视频不知为何都太大传不上来,连56.COM都不行~~^13 ^13
我常被人指责没有恒心。。。
传不上也许是视频编码格式问题,或者就是视频文件大小问题,视频的源文件应该经过压缩再上传。 原帖由 江伟杰 于 2007-6-29 01:1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但要想更好,我觉得需要尝试调整的有几个方面:
1、 针对第二关节动作过大调整手形;
2、 针对因发音能量不集中造成了无用功的消耗,调整右手手形和位置;
3、 以上做好后便能更轻松地使弹弦后的无名指放回原位;
4、 放弃立马见效的想法,耐心地琢磨和慢慢练习;
5、 这只是第一步的调整,见效后再考虑进一步的练习。
非常感谢江老师的具体意见,我需要时间思考与尝试,也许还需要做一些简化的练习。 原帖由 pharmc115 于 2007-6-29 01:31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大明明就是高手
太謙虛了吧:D
我从不否认我能弹很多乐曲,发这贴完全不是谦虚,这不已经指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了吗?!^13 你的左手比我的大,指尖敏感性和落指准确性及手指的强度和跨张度等潜在的左手控制能力应该都比我的要好.
我的左手像吉他农民.指尖平而茧厚.眼睛不看着左手一点,经常要出错,出哑闷音.手指运动的敏捷度尚可.
大约就是心理素质还行,大约是与人共同玩琴和有意识训练时间久了的缘故.倾向于乐手素质培养.
我也没童子功.高一暑期正好在右手被印刷机械压伤那时开始学琴.A指近乎残废.当时指尖连感觉都没有.通过以后做多了机械运动才打通指尖的任督二脉.但指甲弯甲,贝壳甲且多处的摺状注定了这个手指对于弹琴人来说是二级残废.除非有了合适的义甲.
没童子功而训练童子工不是不可能.也就是从紧张到放松.最主要是在心理上做到这点.通过有效练练,形成个良好习惯成自然而大体拥有个"假童子功"也好.
左右手的二种触按弹的不同方式是存在的.差之毫厘,别之一寸.试试无妨.
我确信吉他这玩意儿是玩到老练到老的.
就当是现在刚刚学起.以80寿辰计算,大约还有40多年的学习玩耍的光阴.
我身边的一些年龄不大不小的男女朋友都有学吉他的欲望,因为吉他是一个可以陪伴终生的伙伴.衣服可以换,吉他也可以换几把.但就有可能的是离不开吉他.
[ 本帖最后由 xiaoyao 于 2007-6-29 08:37 编辑 ] ^13 ^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