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效果器和日本汽车
只是将这一道理说出,便于大家更直接的选择效果器美国的效果器的所用电流都是相当大的,日本的效果器一般电流即可。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照日系效果器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和美系效果器的输出电流对比。
这与日本车和美国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系列的效果器为什么有比较本质的区别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纯属个人片面之词,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呵呵
所以我觉得讨论哪个好,不如讨论哪个更适合。这样可以给以后买效果器的朋友一个简单的直接的参考。 大电流对于大驱动,以及算法,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美系的粗狂硬朗够火力,日系的耐用细腻可调性大…… A片说明一切。。。。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ni shi tiancai! 偶 在开大众.................谢谢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好厉害!
佩服! 哈哈,蝴蝶效应,万事皆有关联。 是的。 boss的确实结实。dod的通电时间久了会很烫,寿命当然短。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不愧是大队长 大师级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这样两大系列效果器的特点就暴露无疑了,只不过用过的话,感觉会更深 那你说boss究竟算是哪国的呢
你说是日本的话
人家基本朝向美国市场
造型也是美式风格
美国的话
又是日本公司
老美爱用单块
日本子爱用合成
这个东西没法说
boss的电流也不小了。。。。。。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哈哈!
我还以为是效果器里的芯片了。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还是喜欢欧美的A片,那叫一个带劲。 美国也有人用日本车,日本也有人用美国效果器,哈哈。
14喽的老兄,想的延展性比较多,哈哈
我说的两个国家的研发理念不同,,至于使用者的选择,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啦。
美国人用日本效果器,这没有什么不可以呀,至于市场营销那些弹琴之人不是很关心的。
个人觉得美式失真金属好,日本的效果器质量不错。当然也有人喜欢日式金属失真的。
我只是拿一个国家大的文化方面,缩影在一个产品的上面也有很多共性的意思,呵呵。 呵呵,我说下我的看法。
并不是说美国效果器电流大了就NB,其实我觉得正好相反,举一个例子。
DIGITECH的RP系列效果器都是著名的大电流,采用的是普通的线性稳压芯片,电流当然大了,因为线性稳压芯片在稳压的时候,将多余的电压以热量方式散掉了,是典型的浪费型,或者可以说美国佬比较懒,也比较符合美国人比较粗狂的性格。线性稳压IC的效率一般比较低,60%~70%就算是不错的(这与输入输出电压差有关系,我以前的帖子中有讲过这个效率该怎么计算)。当然,线性电源噪声低也是他优势的一个地方。
BOSS效果器其实从GT6时代就开始全面转用DC-DC电源,在这之前不用主要还是技术不成熟。DC-DC电源的典型特征就是省电、高效率,一般效率达到80%算是差的,BOSS用的系列DC-DC芯片基本上可以到85%左右。也比较符合小日本的心态,能源不够啊!实际上DC-DC电源的成本要高过线性稳压电源很多倍,设计起来也复杂,为了保证较低的调制噪声,PCB的LAYOUT也是比较有难度,所以可以说BOSS的电源电路设计技术比较好。此外DC-DC因为效率高,芯片基本上不会发热,所以不会像有些美国效果器那样用一段时间就烫手。
但是DIGITECH也有用DC-DC电源的,例如X系列数字单块效果器,但是芯片效率只有75%左右,比BOSS的差,所以一般情况下,BOSS的数字单块比DIGITECH的省电一些。
原帖由 滚石乐器 于 2009-1-11 22:31 发表
大电流对于大驱动,以及算法,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大电流不是用在驱动、算法上了,而是被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了,实际上对于DSP技术而言,电流大小和算法没有很直接的关系。DIGITECH的AUDIO DNA的运算能力基本上与ROLAND的GT系列的DSP运算能力相当,别看GNX里系列面有好几块AUDIO DNA,其中至少有一片根本没有参与运算,属于噱头行为。此外也是以线性稳压电源和大电流著称的LINE6 POD2.0采用的DSP的运算能力基本上连ROLAND GT系列DSP运算能力的1/5都赶不上。 楼上说的非常具体了
浪费型VS节约型。不过要说电流大小对设计初衷没有一点影响,确实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他们各自芯片的原理我想楼上也不清楚吧,单从稳压芯片说应该只是很片面的部分。要不这些塑料版加芯片的东西也不会卖这么贵了。核心技术还是要保密的。
什么时候这玩意跟电视机一样普及,哈哈,我想真是玩吉他的福音啦
GNX的电压据我所知,亲眼所见的因电压问题烧坏的就有2块。
GT效果器用过不少,有时候晚上用完忘记拔插头,也还挺好。
不过我是比较喜欢DIGITECH声音的(低端除外)。
芯片!芯片!芯片,呵呵
BOSS个人感觉确实比较省电。 喜欢硬朗 原帖由 滚石乐器 于 2009-1-13 00:24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上说的非常具体了
浪费型VS节约型。不过要说电流大小对设计初衷没有一点影响,确实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他们各自芯片的原理我想楼上也不清楚吧,单从稳压芯片说应该只是很片面的部分。要不这些塑料版加芯片的东西 ...
呵呵,我是搞电声乐器设计的,我们集团下属有个公司就是做IC设计,所以我对对IC设计略知一二。有关你所疑惑的几点,我回答如下:
1:电流大小与设计初衷的问题。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就运算能力而言,美国佬的IC有时候还赶不上日本的,有些方面日本的IC设计技术要更强。在同等运算能力下,若IC更为耗电,则说明设计的IC不够合理,更多而运算能力需要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运算能力:晶体管门数”的比值小了,就说明设计公司能力不行,这一点与早先的INTEL和AMD关系有点类似。从我实际测量的情况看来,DIGITECH的AUDIO DNA芯片实际功耗还算比较低的,与ROLAND的比起来还略小一点,从电路设计角度来说,DIGITECH整个电路板的电流消耗应当小于ROLAND的产品。但是由于DIGITECH采用的是线性稳压电源,多余的电量都被浪费掉了,而没有真正使用在运算上。线性稳压电源需要更多的电流储备,所以在外部,对于变压器的电流输出要求就更高一些,电流要求就更大一些。
2:单就实现综合效果器使用的DSP芯片而言,大多数还是采用的哈佛总线式结构,与我们概念中的电脑(冯.诺依曼结构)不一样。而音频效果用的DSP又分为通用DSP结构和专用DSP结构,在不同厂家都有不同的配置。两个极端来看,AUDIO DNA内部大多数采用的就是通用DSP结构,编程灵活度大;而百灵达数字单块中常用的3201芯片就属于专用DSP结构,因为他根据周边算法(MOD、DELAY等)对整个芯片结构做了优化,很多运算是借助优化后的IC硬件结构来实现的,不过灵活度较小,例如3201就不能用来算失真算法。不过很多芯片都不是绝对的,例如AUDIO DNA中就有一小部分属于专用结构,用于处理一些常用且要求高速运算的地方,而LINE6 POD2.0以及KORG AX系列使用的TMS57070则在FFT(快速傅里叶)算法上做了优化,对于校音、PITCH SHIFTER、甚至CHORUS都可以直接使用TMS57070的FFT单元,基本上不需要编程,因为IC硬件直接就可以得到结果。
3:说到核心技术,其实大家都差不太多,基本原理类似,只不过有些算法处理方式不同。你听他们说的一套一套的,实际上还就是那些东西。
4:IC主要是设计成本比较贵,单芯片成本并不高。设计上一方面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此外在流片的时候,一次就是几万甚至到几十万(看晶体管门数),而一款成功的芯片一般需要流片很多次,仅仅这笔费用就很高,所以需要分摊到每颗IC上,所以还是说IC技术上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设计成本高。此外,说一句不该说的,前段时间,国内某大学造假中国第一款DSP的事情,实际上在这之前,我就曾在国内某单位看到过已经使用在产品上的自主研发DSP,性能与TI的TMS320F2812相当,但是由于此单位的性质决定不能公开,所以他们就没有公开这个消息,第一应该是他们的。我觉得国内这些年的IC设计能力慢慢有了很大提高,很多自主的IP核设计的都很好,如果有足够资金投入,在国内做一款音频用的DSP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5:从原理上来说,线性稳压电源的电压输入要求范围大,所以高电压适应能力强,电压高了基本上也不怕,稳得住,但是对电流要求比较大,电流不够就可能使输出电压降低,直接造成复位电路复位(这也是VAMP、RP等在电压波动较大的地方工作不好的原因之一)。DC-DC对低电压适应性好,压降要求小,电压往下降一些问题也不大,这一点性能与线性稳压电源中的LDO差不多(不过效果器中LDO使用的比较少,典型例子就是ZOOM系列),但是一般DC-DC芯片都对高电压耐压不多,所以高电压则可能烧毁。我见过因为电源电路烧毁的效果器恐怕没有200也有100块了,各种各样原因的都有。
其实很长时间没有这么爽的讨论一把了,现在GC效果器版高手还是少,呵呵~ 这里啊 应用的高手蛮多的 这么长知识的帖子,潜水的都被调出来了 原帖由 nannan 于 2009-1-13 12:47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里啊 应用的高手蛮多的
吓了我一跳,很久没见你这ID了啊~~深海潜水员。。。 仔细的逐字看完了摇滚熊的解释,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厉害的技术人员。
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很多东西,我们现在的发展绝对是揠苗助长的状态:
就是日益增长的摇民需要 和滞后的技术冷门 之间的强烈矛盾。
rockbear所说的技术研发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然我们可以自主研发BOSS那样稳定的性能、DIGITECH那样的爆发力的声音的效果器,期盼呀,呵呵。 呵呵,一步之遥而已,如果中国有一天能够像美国一样多的人来弹吉他,中国的电声乐器行业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的。 原帖由 RockBear 于 2009-1-13 13:05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吓了我一跳,很久没见你这ID了啊~~深海潜水员。。。
恩 潜水比较深 偶尔来看看 其实中国没有必要 这个行业做的和美国一样好 也不可能 切入点不凡,回复者更精彩,有潜力。 主要是中国发展的太快了。
实际很多东西跟不上,唉没办法。这不?有些东西饱和了。有的却还没开始
这叫所有还在摇滚与音乐中坚持的人不停在挣扎,呵呵。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小日本,器械凑时间,喜欢虐待
美国,除了大还是大。 原帖由 GC治安大队长 于 2009-1-11 22:4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A片说明一切。。。。
赞一个
哥们儿太有才了 其实还是摇滚熊分析的好。
关键是技术, 小日本,器械凑时间,喜欢虐待
美国,除了大还是大。 呵呵。
~ 我是来顶3楼的。。。。。。 简而言之,就是个有各的特点,没有哪个好,哪个坏只说 很好很强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