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107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58073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1-8-3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9-1-13 1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滚石乐器 于 2009-1-13 00:24 发表
楼上说的非常具体了
浪费型VS节约型。不过要说电流大小对设计初衷没有一点影响,确实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他们各自芯片的原理我想楼上也不清楚吧,单从稳压芯片说应该只是很片面的部分。要不这些塑料版加芯片的东西 ...
呵呵,我是搞电声乐器设计的,我们集团下属有个公司就是做IC设计,所以我对对IC设计略知一二。有关你所疑惑的几点,我回答如下:
1:电流大小与设计初衷的问题。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就运算能力而言,美国佬的IC有时候还赶不上日本的,有些方面日本的IC设计技术要更强。在同等运算能力下,若IC更为耗电,则说明设计的IC不够合理,更多而运算能力需要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运算能力:晶体管门数”的比值小了,就说明设计公司能力不行,这一点与早先的INTEL和AMD关系有点类似。从我实际测量的情况看来,DIGITECH的AUDIO DNA芯片实际功耗还算比较低的,与ROLAND的比起来还略小一点,从电路设计角度来说,DIGITECH整个电路板的电流消耗应当小于ROLAND的产品。但是由于DIGITECH采用的是线性稳压电源,多余的电量都被浪费掉了,而没有真正使用在运算上。线性稳压电源需要更多的电流储备,所以在外部,对于变压器的电流输出要求就更高一些,电流要求就更大一些。
2:单就实现综合效果器使用的DSP芯片而言,大多数还是采用的哈佛总线式结构,与我们概念中的电脑(冯.诺依曼结构)不一样。而音频效果用的DSP又分为通用DSP结构和专用DSP结构,在不同厂家都有不同的配置。两个极端来看,AUDIO DNA内部大多数采用的就是通用DSP结构,编程灵活度大;而百灵达数字单块中常用的3201芯片就属于专用DSP结构,因为他根据周边算法(MOD、DELAY等)对整个芯片结构做了优化,很多运算是借助优化后的IC硬件结构来实现的,不过灵活度较小,例如3201就不能用来算失真算法。不过很多芯片都不是绝对的,例如AUDIO DNA中就有一小部分属于专用结构,用于处理一些常用且要求高速运算的地方,而LINE6 POD2.0以及KORG AX系列使用的TMS57070则在FFT(快速傅里叶)算法上做了优化,对于校音、PITCH SHIFTER、甚至CHORUS都可以直接使用TMS57070的FFT单元,基本上不需要编程,因为IC硬件直接就可以得到结果。
3:说到核心技术,其实大家都差不太多,基本原理类似,只不过有些算法处理方式不同。你听他们说的一套一套的,实际上还就是那些东西。
4:IC主要是设计成本比较贵,单芯片成本并不高。设计上一方面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此外在流片的时候,一次就是几万甚至到几十万(看晶体管门数),而一款成功的芯片一般需要流片很多次,仅仅这笔费用就很高,所以需要分摊到每颗IC上,所以还是说IC技术上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设计成本高。此外,说一句不该说的,前段时间,国内某大学造假中国第一款DSP的事情,实际上在这之前,我就曾在国内某单位看到过已经使用在产品上的自主研发DSP,性能与TI的TMS320F2812相当,但是由于此单位的性质决定不能公开,所以他们就没有公开这个消息,第一应该是他们的。我觉得国内这些年的IC设计能力慢慢有了很大提高,很多自主的IP核设计的都很好,如果有足够资金投入,在国内做一款音频用的DSP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5:从原理上来说,线性稳压电源的电压输入要求范围大,所以高电压适应能力强,电压高了基本上也不怕,稳得住,但是对电流要求比较大,电流不够就可能使输出电压降低,直接造成复位电路复位(这也是VAMP、RP等在电压波动较大的地方工作不好的原因之一)。DC-DC对低电压适应性好,压降要求小,电压往下降一些问题也不大,这一点性能与线性稳压电源中的LDO差不多(不过效果器中LDO使用的比较少,典型例子就是ZOOM系列),但是一般DC-DC芯片都对高电压耐压不多,所以高电压则可能烧毁。我见过因为电源电路烧毁的效果器恐怕没有200也有100块了,各种各样原因的都有。
其实很长时间没有这么爽的讨论一把了,现在GC效果器版高手还是少,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