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95|回复: 86

[古典吉他视听] 2016《拉利亚的祭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0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一年来在论坛上学到不少东西,系统地从各方面重新认识、了解吉他。
2016年已接近尾声,发一首稍微完整一点的曲子以作为重新学习吉他的一个阶段总结。
录于20161219。自己往往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盼各位多提意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kmZ14sj6GA/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7: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WHW7777 发表于 2016-12-30 11:18
弹的很棒,拍的也科学
加精华!

感谢7兄精华鼓励,还用“科学”来形容拍摄,我会转告我那位导演明友。
继续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先对弦兄说声感谢,其实一两个月前我的马蹄音还是很严重,翻看了坛里不少轮指贴,弦兄轮指很好,学习了!
还有就是在弦兄的一贴里听到这首《祭典》才马上找谱练的,感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edmundgao 发表于 2016-12-30 16:30
楼主自学一年就有这样的水平啊?哭死我啦

兄弟误会了,二十几年前学过,有些基础。一起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树817 发表于 2016-12-30 16:48
录音混响太大了,有些刺耳。

用家里领导100元的K歌麦插手机录的,细节都没了,还容易爆音。网上三、五百的电容麦到一两千的录音笔,眼花缭乱,不知大家有什么好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2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步蛇 发表于 2016-12-30 17:49
很完整,很好听,用心之作

基本功不扎实,唯有用心填补。感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1 1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爷的认同是莫大的鼓励!
少爷的专业水平及细致认真的回贴评论是论坛宝贵的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15: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Ying 发表于 2016-12-31 23:33
这两天论坛上不来,急!

终于欣赏到了,相当好!补上掌声!!

终于等到您老人家了!
感谢姜兄的意见。基本功还是要好好恶补,特别是左手,弹这首难度不大的曲子已经有点吃力了,左手手型也不好,学无止境

顺祝大家新年快乐!如姜版所说,新的一年“琴声更美”!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21: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f2053 于 2017-1-2 22:29 编辑
JiangYing 发表于 2017-1-1 23:18
老了走得慢,姗姗来迟。。。  

您比我弹得好很多,向您学习!  ...

姜兄谦虚,就凭您多年如一日在坛里对于每贴的细致管理及认真专业的回复足以让大家敬佩,这也是对吉他的热爱与执着!

一个人有长处,必有另一短处。
几个月前,我弟弟从澳洲出差欧洲,回程途经深圳逗留了两天,问我能否把旧琴送给他,以续当年情怀。我那把夹板琴实在是给不出手,况且陪了自己二十几年舍不得,于是买了把雅马哈面单给他。临走我给他看了之前拍的自以为得意的几个视频,他说,“拍得不错,弹得也很有感情,但弹得一般,毕竟你不是音乐家”。听完有些不爽,但这句真实的话让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我真的不是音乐家,但与真的音乐家的差距在哪里?
“有感情但弹得一般”!这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

于是接下来几个月努力练琴,补充音乐知识,观模网上视频,好差都看,去感受好和差的原因,按节拍慢练。正好在前段时间的《森林之梦》与《陈曦》轮指热贴中吸取了一些轮指的处理手法。

其实相对以上两个视频,我更喜欢以下这位不知名大师的《祭典》,游刃有余的音乐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轮指的强弱缓急处理也在微妙的变化中一气呵成。在练习过程中听过不下几百遍,也常常录音与之对比。


(冒昧地对大师这个作品做个点评,从弹琴的神态到音乐的处理,相对于《祭典》所表达的沉思略显轻快。)

再次感谢姜兄指出的右手问题,剪片的时候以为是角度问题,今天看正面也是挺明显,冒似小问题,但要求高了就是大问题,手型不对,对音色肯定也有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4: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Ying 发表于 2017-1-3 00:46
惭愧,很多时候家务工作忙没法及时上论坛,全靠7版顶梁!借您宝地谢谢7兄!

姜兄果然是吉他的活词典,没有能难倒姜版主的问题。
以后大家可以把《拉利亚的祭典》换个名字《北意大利湖庆典》,轻快地弹,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4: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湍河人4 发表于 2017-1-3 01:22
湍河人超神听了两个,楼主的版本比另一个更好听,录音质量要加强就更好了… ...

超神过奖了!只是业余爱好,空中楼阁!
差距心里明白。
昨天看了“咏远爱梅”发的“小学生平安夜视频”,一个个小朋友神情自若,手型标准,真心觉得基本功还不如他们扎实!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6: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6: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嵛少爷 发表于 2017-1-2 22:46
哈哈,音乐家也是人。只是比一般爱好者懂得多,练得多。
懂得多是指他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熟知各个时 ...

感谢少爷从专业的高度让我们了解对于音乐的理解。
少爷再次给予鼓励,寄予厚望,这就有压力了,毕竟半桶水,心虚!年级大了,还是做一位快乐的吉他爱好者来得轻松,偶尔让心灵感受一下音乐的撞击就够了,主要作用还是预防老年痴呆。“音乐”这条路,我们祝福少爷好好走下去,终有所成!

因为业余,我们练琴选歌都是自己所爱,与少爷分享一下业余练琴的感受:
每练一首新曲,摸着琴谱,当音符渐渐连成一句,口吃一般从吉他蹦出来时,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感动、冲动?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觉得一股暖流在心里油然而生。每弹一句都有,就如一美女站在不远的地方,一件件的……不能往下说了。
当整首曲子弹下来,就很难找回这种感觉了,也许是神秘感没了。
练熟了,弹进去之后也能进入一种状态,但始终不是一开始的感觉。
说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4: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弦动心动 发表于 2017-1-4 09:01
@whw7777 @JiangYing 有点听相声的感觉了

几位相声精彩,吉他玩得开心就好!超级版主的要等50年,先期待弦兄新作~
发几张花絮助兴

mmexport1482583787504.jpg

mmexport1482583803112.jpg

mmexport14825838132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6: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泥鸿爪 发表于 2017-1-4 15:00
弹得很好,尤其轮指,录音不太好。能分享下练轮指的体会吗

轮指二十几年前练过,能轮出来,比较粗。
荒废了十几年后重新弹回吉他,基本功不扎实,一直没有特意去练轮指。两个月前还很不稳定,马蹄声四起!
因为正在练,有几点体会比较深刻:
1、指甲修好,不能在拨弦时产生阻力。可以参考一下论坛里好几个关于“指甲”的帖子;
2、多练!不需要吉他,在腿上、椅子上、桌子上,哪都行,三个手指按顺序轮,可以不加入拇指,就练三个手指的灵活性与速度。坐车时轮、开车时轮、开会时轮,随时随地可以轮。这招叫乱轮;
3、弹曲子前,先大力慢速轮,然后按正常速度、力度轮,弹着弹着觉得状态不对就停下来,再大力慢速轮一会,如果是某个手指在正常弹的时候音量较弱,就单独用那个手指快速大力弹,然后,你就会发现手指听话很多;
4、要注意每个手指音量与音色一致,音色取决于指甲的修剪与拨弦的角度等;
5、一定要录音,用手机自带录音软件录最好,文件小又方便。只有录音才能知道自己弹成怎样。
6、多听!听自己正在练习的曲子,别人弹的视频,这样便于比较。听多了就能把不管多快的轮指一颗颗的声音分辨出来;
7、快慢轻重的处理,一般都是由弱和慢开始,曲中根据情感处理。弱的时候一般会慢,有时候会很慢,慢的时候一定要“按比例”地慢,保持轮指的均匀性;
8、跟节拍器“空弦”慢练,我用“一对一”的方法大力度练,觉得“一对二”和“一对四”的作用不大。速度是69x4也可以再慢一些,上了70太快了手指的力度不好跟上,弹乱了就失去练习的意义。建议用手机下个节拍器,声音比较实在,机械节拍器到了这个速度第一拍很难分辨。用节拍器大力慢练5-10分钟就开始弹曲子,反复进行。
以上是很多纯粹是个人瞎琢磨的,不知对不对。正规方法在下面:
---- 也是无意中看到陈志老师这个关于轮指的视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17: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回来,论坛这几天真像个论坛,姜版主的“女艺术家”带来一番狂风暴雨,很好!----也很累。
弹完《祭典》后,忙于视频后期制作,以及看帖回帖,加上年末事情较多,已经很久没好好弹琴了。
先感谢楼上几位的宝贵意见。等忙完这段时间再向几位回帖请教。

关于本帖的文字,原来是想这样写的:

-------------------------------------------------------------------------------
《拉利亚的祭奠》

20161219日录音。
本来没打算这么早录,还没练好。

前两星期,坛上一贴《恰空》引起大家讨论与思考。
个人并不认同楼主“吟琴者”的观点,于是回了一个消极的贴,并坐了沙发。第二天又回了一个比较婉转的反对贴,正好发在楼主一篇长贴的前48秒。
试想,当自己花了几小时甚至一两天时间去整理的感受,正准备与大家分享,在发出的一刹那,还没落地就已经被别人否决掉了是一个什么感受。在此向“吟琴者”说声抱歉!

19日那天晚上,再看此贴,楼主说要离开,不会再来!
说得那么坚决,让我瞬间陷入自责,楼主愤然离去或多或少跟我的回帖有关。
于是细看了满屏的文字。“吟琴者”观点虽然偏执,但说得也不无道理,站到一个超越俗世的高度,用了诸多艺术家的典故引证,为此贴下了不少功夫。

为能挽留楼主回了几贴,还听了几个《恰空》-----虽然听不懂。
折腾一下就晚上11点多,然而思绪久久未能平静。

正好家人出游,独自一人在家,于是关起房门拿起吉他。

前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做一些扩指练习,也有可能弹琴姿势不对,每天早上醒来,左手四指特别是食指的一二关节很痛,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没能好好弹琴了。

那晚,一直弹到凌晨两点,手指弹开了,状态有了,录下这首《奠典》
周末,借着去珠海参加同学画展的机会,在朋友工作室补拍视频。

真心感谢“吟琴者”。希望他能知道,他的《恰空》让我录下这首《祭典》
……

--------------------------------------------------------------

后来,经过几番考虑,不想再次挑起敏感话题,就改为“录于20161219日”简单几句话。
这曲《祭典》说不上是为“吟琴者”而弹,但至少是因为“吟琴者”而录,里面或多或少有当时的情绪。
“吟琴者”也许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也好,他的观点太偏激,可能是跟还没说完有一定的关系。就让时间停留在 201612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18: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之音 发表于 2017-1-8 23:06
楼主是个真挚而不忘初衷的人,希望再接再厉,人生何处不知己, 那知己并非尘世友情,乃是心灵感受到的一个 ...

录这首《祭典》的时间是12月19日夜晚凌晨过后,严格来说应该是12月20日。但19和20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两个字眼的真实性而纠缠不下……

还是那句话: “闭上眼睛,把心放下”----- 没什么大不了的!

“吟琴者”走了,“空谷”留下吧……姜版主也这么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10-1 19:55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