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6|回复: 18

应该把古琴曲改编成吉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11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古琴曲改编成吉他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现在的所谓中国风格的吉他曲,都是改编自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其实,古琴才是中国最高级的乐器,古琴曲代表了中国音乐的最高水平,但是很奇怪,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古琴音乐改编的吉他曲。
我觉得吉他应该是很适合古琴曲的,特别是如果对传统古琴曲加上适合的复调的话,应该能把古曲发挥到更高的境界,弥补中国传统音乐的不足。
像潇湘水云,广陵散,梅花三弄这样的名曲,如果改编得好,绝对能征服国外的听众,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还有这么好的音乐。
而他们还以为我们只有彝族舞曲呢。

发表于 2003-2-11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见解很精辟!但改编可能有点难度。琵琶、古筝曲改编成吉他曲相对容易点。会古琴的行家也比较少,一般音乐家很难把握住古琴乐曲的精髓。
发表于 2003-2-11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把古琴曲改编成吉他曲的难度应该是非常大的吧~~我听过一点古琴曲感觉它所表现的更多在于旋律和演奏的诠释中,一个音符就让你荡气回肠!这就是我认识的古琴了~吉他有这样的本领吗?~论起这些我到觉得在这个方面琵琶都要比吉他好些,但离古琴仍差距相远,古人说的“琴棋书画”其中“琴”为第一,而这无非是单指古琴(个人一厢情愿的认为呵呵!~),就象“棋”是是围棋一样。
  就象以前的朋友所说,各个乐器有着自己不同的表现音乐的方式和魅力,不必牵强什么,牵强的的后果就是“非驴非马”了~,吉他擅长表现的,用吉他来表现,用 吉他来弹奏中国乐曲,也不一定就能“加强”吉他的表现力,也不是我们喜爱吉他的一个根本原因,本来我们喜爱吉他的根本就是喜爱音乐,那么就让任何的乐器在它独特的个性下,任意的发挥它对音乐的诠释吧。(想象中……如果有人把中国音乐的精髓,而不是任何的“乐曲”来融合到吉他中来表现,而且表达的是那样的出色~!那么就让我们来敬仰他吧——因为他不仅仅的在西方的乐器中奏响了东方的灵魂,也直接为吉他的表现真正的扩大了~)
   本人对古琴知之甚少,本无权发言~但实在按耐不住心理的一些想法呵呵~各位琴友见笑!
发表于 2003-2-11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中国乐器的表现力在于韵味和感觉。音乐情感主要通过旋律来表现,和声只是陪衬和铺垫,也就是说中国的和声是没有西乐中的“功能”之说。而西方音乐中和声的作用非常之大,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语言。
就吉他改编古琴曲而言,我认为,旋律方面自然缺乏古琴的“韵味”;和声虽然丰富,但或许是画蛇添足。
 楼主| 发表于 2003-2-1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非常困难。古琴的音色有极为独特的韵味,吉他是很难模拟的,尤其是古琴曲中的大量泛音。但吉他和古琴的音色也不是没有相近和相通之处,至少不像钢琴和古琴相差那么远。
吉他的长处是它的定弦非常合理,为和声和复调留下了发展的空间,而这正是古琴的局限处。
为中国乐曲配西洋和声(特别是那种简单化的主、属和弦,还有1535之类的音型),总是觉得不对味,所谓的中国和声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成型。但是以复调的手法来创作或改编中国风格的乐曲,却是有相当成功的,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陈铭志的“赋格”等。
所以我想像中,给中国古琴曲加上复调,再用吉他来演奏,可能会出彩,希望专业人士能试一试。
我也想过能不能把古典吉他曲改编成古琴曲来演奏,用古琴来弹巴赫···呵呵,不是疯了吧。
发表于 2003-2-12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过能不能把古典吉他曲改编成古琴曲来演奏,用古琴来弹巴赫···

我觉得可能。至少古琴曲和巴赫的乐曲都是具有非常深的内涵的,这是共有的特点。就算这想法比较大胆,也不能说是异想天开吧。
发表于 2003-2-12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奏当然没问题,只要有音高就可以了,口哨不是一样,这样无限衍生出来的东西就太多了,将来也许会有交响的纳西古乐,不过要想保持原曲的味道,可就难的很了
发表于 2003-2-12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风同志的这个想法看来难以实现~

要想出这么一个经典的改编曲目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大环境,古琴这个东西是越来越稀罕了~现在能分出古琴和古筝的人都不多~见过弹过的更是少之有少,这样就决定了以后青少年肯定学得人越来越少~那么出作品的几率就很小了~

小范围,专业圈子里面~必须有一个精通古典吉他和古琴的人~这是先决条件~就像某人先弹琵琶再玩吉他然后写出了很多中国风的吉他曲....纵然这样还是对他褒贬不一~试问以后谁又去啃古琴这块硬骨头那?
发表于 2003-2-12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YAN兄分析的很有道理,中国音乐中确实亦运用复调,而且中乐的复调似乎比中乐的和声更丰富一些,表现力更强一些。不过,中乐的复调也与BACH的“对位”相差甚远,只是旋律间隙的“加花”而已,在广东音乐和戏剧音乐中运用较广,俗话说就是所谓的“紧打慢唱”。所以,我也认为,这样的改编可能有些难度,难度可能主要在吉他的指法上,我只是猜测而已,我没有试过。或许很容易做到:);另外,即使在指法上能够实现,乐曲的表现力是否值得推敲。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将古琴琴“移植”到吉他上的意义似乎并不大,就象是用吉他弹《彝族舞曲》,表现力似乎永远在琵琶之后。与其这样,倒不如走目前新民乐的道路,也就是说摒弃所谓西洋传统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框框,使用一些地域性不强的现代和声,在此基础上,以古琴曲为素材,在吉他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形成中国特有的NEW AGE吉他音乐。或许这样的“新乐”才具有艺术价值,也最终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12 10:20: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2-12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要担心,我正准备学古琴呢。
我也有弹古琴弹得很好的朋友,可以合作啊。
另外,古琴现在相当热,我周围有不少学古琴的朋友。
发表于 2003-2-12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哈哈在2003-2-12 10:17:54的发言:
在吉他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形成中国特有的NEW AGE吉他音乐。


你又让我想起了~~:)
还想听听~~
发表于 2003-2-12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是挺爱听那个《东方时空》片尾曲的,虽有国乐的旋律韵味,又十分现代时尚,真棒!!!
个人认为,这首是国乐NEW AGE中最成功的一首。
PS。我看过用改良的“全律”古筝演奏的巴赫曲,完全照搬照套。呵呵,虽然耳目一新,但是不值得推敲,大概没什么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12 10:42: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3-2-12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中央电视台熟人没?打听一下那个曲子的出处~~有没有完整的~

改良古筝~还有改良的扬琴火过一段时间~但还是没有成气候~~

民乐我就喜欢古筝~~特别喜欢看中央3台~经常有王中山带几个年轻妹妹~古筝合奏~非常过瘾~~
发表于 2003-2-12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最看不得有的男弹古筝那个POSE,起鸡皮疙瘩。。。呵呵。。。女的还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2-12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筝初听是很好听的,但不耐多听,因为音色太甜太美了。
手法也太单一,老是琶音什么的,就那么几下。
建议大家多听古琴。
发表于 2003-2-12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蚂蚁兄所说的那样,琴棋书画中的琴的确指的是古琴,是一件非常中国话的乐器,至于“瑟”也很动听,但今天也和箜候一样退出音乐舞台。
YAN兄的意见我一向很赞同,真应该听听古琴(我对她了解并不多),上次去朋友家串门,他就是一个古琴爱好者。夏夜,在紫禁城边的北京四和院里听古琴,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YAN兄对古筝的看法我也很赞同,虽然我也比较喜欢她。上次克来得曼来中国时,在CCTV《艺术人生》栏目中与新民乐风格的“女子十二乐坊”合作演奏《水边的阿德立塔》,我感觉非常不习惯。克来得曼弹刚琴的时候,那个古筝手总是在拨琶音。天,古筝的那些琶音和声怎么能与西乐的和声融在一起?!基本功能都乱了,完全是燥音,两个乐器的配和出来的拄式和声是1,2,3,4,5,6,7全有。哈哈。。。真不知道这些是怎么想的。还是真的不懂音乐?我估计大概是某个电视编导自以为有创意,高明,便把12乐坊硬拉过来与克莱得曼合作一把,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12 13:32: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2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用无品吉他演奏就可以了。有品的吉他,古琴左手各种揉弦有困难。因为古琴有很多揉弦讲求不能突兀。在有品吉他上,上下滑动揉弦,相差最少是半音。
发表于 2009-1-13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挖坟啊。。。。

最近恰巧听到首 古典吉他改编的《广陵散》,不过是带编曲的,象尼古拉  安杰罗斯  那种。。。
发表于 2009-1-13 1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编不难,但是要调弦,现在得4度3度没有调出5度2度舒服、没人改我想可能曲子太经典了,不容易做到尽善尽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23:0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