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9|回复: 26

回到东方(十首旷世经典的中国古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2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东方(十首旷世经典的中国古曲)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当大家弹累了西方音乐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下,听一听2000年以前中国古人颇具高量雅致的悠扬琴韵。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gaoshanls.mp3
2、【胡笳十八拍】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匈奴达几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但最终还是忍痛归还中原。
http://www.sjzue.edu.cn/vod/mp3/minqu/gq08.mp3
3、【梅花三弄】
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meihua3n.mp3
4、【广陵散】
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guanglingsan.mp3
5、【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pingshaly.mp3
6、【夕阳箫鼓】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xiyangxg.mp3
7、【汉宫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http://www.sjzue.edu.cn/vod/mp3/minqu/gq09-2.mp3
8、【渔樵问答】
此曲表现渔樵在清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http://www.sjzue.edu.cn/vod/mp3/minqu/gq07.mp3
9、【阳春白雪】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http://www.sjzue.edu.cn/vod/mp3/minqu/gq10.mp3
10、【十面埋伏】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http://www.qinyu.net/musical/china10/shimianmf.mp3
附:广陵散简介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发表于 2004-7-12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觉得很悲哀,2000年来我们还就是这些名曲,没有多少新的、有份量的作品,大家买国乐唱片,不管谁演奏,都是来来去去重复弹那些曲,很少有两张唱片没有重复的曲,我不是否定名曲,也觉得它们很好,但我总不能一生就听这有限的乐曲呀!两千年还不够作出更多好作品吗?是没有作曲人材还是什么原因?怎么外国随便弄个肖邦,贝多芬或莫札,一个人的作品便够听上好多个小时。
发表于 2004-7-12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以下是引用hellokitty在2004-07-12 18:38:22的发言: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觉得很悲哀,2000年来我们还就是这些名曲,没有多少新的、有份量的作品,大家买国乐唱片,不管谁演奏,都是来来去去重复弹那些曲,很少有两张唱片没有重复的曲,我不是否定名曲,也觉得它们很好,但我总不能一生就听这有限的乐曲呀!两千年还不够作出更多好作品吗?是没有作曲人材还是什么原因?
怎么外国随便弄个肖邦,贝多芬或莫札,一个人的作品便够听上好多个小时。
其实民乐当中也有好多很经典的。只是和西方音乐比起来……
只能说是各国文化差异。
发表于 2004-7-12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在西方,听古典是一种,怎么说呢?习惯吧!可在中国呢?
发表于 2004-7-12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ellokitty在2004-07-12 18:38:22的发言: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觉得很悲哀,2000年来我们还就是这些名曲,没有多少新的、有份量的作品,大家买国乐唱片,不管谁演奏,都是来来去去重复弹那些曲,很少有两张唱片没有重复的曲,我不是否定名曲,也觉得它们很好,但我总不能一生就听这有限的乐曲呀!两千年还不够作出更多好作品吗?是没有作曲人材还是什么原因?
怎么外国随便弄个肖邦,贝多芬或莫札,一个人的作品便够听上好多个小时。
在民乐方面听众少,有深度的听众就更少。不少人买民乐唱片只是装饰自己的格调。
发表于 2004-7-12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汉人不是一个能歌舞的民族,包括楼主说的那些,也包括贝多芬,肖邦,能听赏的人是很少的。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爱好胜过音乐,所以中国的文学,哲学上的作为远胜于音乐。历史上纯的音乐作品少之又少,音乐一直是和文字分不开的,从诗经、乐府、宋词、元曲、各种地方戏、曲艺,都是说唱艺术。
发表于 2004-7-12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楼主| 发表于 2004-7-12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ellokitty在2004-07-12 18:38:22的发言: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觉得很悲哀,2000年来我们还就是这些名曲,没有多少新的、有份量的作品,大家买国乐唱片,不管谁演奏,都是来来去去重复弹那些曲,很少有两张唱片没有重复的曲,我不是否定名曲,也觉得它们很好,但我总不能一生就听这有限的乐曲呀!两千年还不够作出更多好作品吗?是没有作曲人材还是什么原因?
怎么外国随便弄个肖邦,贝多芬或莫札,一个人的作品便够听上好多个小时。

我觉得中国的古典音乐从音乐性本事来说确实不如西方(个人观点),中国的古人更讲究的是一种‘文以载道’或者‘乐以载道’,主要是要通过作品表达一种思想或者精神,音乐本身反而被淡化了,而且具我所知中国的很多古乐就不是作给人听的,是那些清高的文人雅士们做给大自然听的#¥%  其实中国的绘画也是一样,2000年以来没有什么变化(一个法国人给学生讲课时说的)。总之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就象中国人的一些思想体系也是老外不太可能理解的,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臭屁的。(没文化瞎说的)
发表于 2004-7-12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iva在2004-07-12 21:41:22的发言:


我觉得中国的古典音乐从音乐性本事来说确实不如西方(个人观点),中国的古人更讲究的是一种‘文以载道’或者‘乐以载道’,主要是要通过作品表达一种思想或者精神,音乐本身反而被淡化了,而且具我所知中国的很多古乐就不是作给人听的,是那些清高的文人雅士们做给大自然听的#¥%  其实中国的绘画也是一样,2000年以来没有什么变化(一个法国人给学生讲课时说的)。总之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就象中国人的一些思想体系也是老外不太可能理解的,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臭屁的。(没文化瞎说的)
还是解不了我的困惑,怎么2000年都出不了更多好作品?
发表于 2004-7-13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ellokitty在2004-07-12 22:38:34的发言:


还是解不了我的困惑,怎么2000年都出不了更多好作品?
只能说是中国的音乐水平不够。
发表于 2004-7-13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JS说得比较有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4-7-20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ellokitty在2004-07-12 22:38:34的发言:


还是解不了我的困惑,怎么2000年都出不了更多好作品?

经常困惑容易引起便秘,请注意身体。
发表于 2004-7-20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iva在2004-07-20 14:32:33的发言:


经常困惑容易引起便秘,请注意身体。
那拉肚子时,困惑会不会有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7-20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uitarguitar在2004-07-20 14:41:33的发言:


那拉肚子时,困惑会不会有用?



maybe
发表于 2004-7-20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hellokitty朋友对中国音乐史不是非常了解啊!    到音乐学院的民乐系资料馆去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奇,其实中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因为西方音乐的介入了,我们大家过多的去关注学习西方音乐,中国的民族文化却被冷淡了~~~~~~~可惜~
发表于 2004-7-20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不一定是用音乐表达的 文字 图形等都可以抒发的 表面上外国的古典音乐像是比我们的要多要好 但就像楼上讲的 中国人的文字不音乐要好的 说到文字和文学 中国是不会输的 老子 孔子等大学问家就不用说的了 就讲现代的 钱钟书 周树人 谢婉莹 等等那么多的好样的 我们就不应该过分的妄自扉薄的了 而国外的 古代的就出了 黑格尔 苏格拉里 雨果 哥轮比尔的 ~~~~所以 我们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历史所骄傲 虽然我们的音乐不是太发达的 但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努力吗(台湾的jay不是也满好的吗)
发表于 2004-7-20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无言)
发表于 2004-7-21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奇怪,你们不想想现在学习的音乐基础理论是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和和声理论,如何能创作出中国的传统曲子?最多也就改编一下也算不错了!
发表于 2004-7-21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FX-8在2004-07-20 15:53:52的发言:

    看来hellokitty朋友对中国音乐史不是非常了解啊!
    到音乐学院的民乐系资料馆去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奇,其实中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因为西方音乐的介入了,我们大家过多的去关注学习西方音乐,中国的民族文化却被冷淡了~~~~~~~可惜~

指那方面会引起惊讶,我曾到过音乐学院的图书馆,没发现有什么特别。
发表于 2004-7-21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音乐学系的资料馆,里面有很多相关的音像资料,多不胜数!
发表于 2004-7-2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民乐是博大精深的,是有深邃理念与积淀做支撑的,中国民乐的种类是广博的,是浩瀚的海洋,要比西洋的经典曲目多的多,只不过是我们不了解。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歌曲、器乐都是种类繁多的,从音乐的发展年代来看都是古典的,也都是深刻的文化精品。你们被西洋的东西蒙住了双眼,迷惑了灵魂。已无法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辨认出归属自己的港湾。从民族精神与血脉的传承上说我们对民乐的理解及感悟应该远远多于大于西洋音乐,之所以我们无法发现及认知是因为我们只单纯的学习了吉他(大多数人都这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如果大家都有民族器乐的基础,都会演奏一两种民族乐器的话,你会发现经典的东西太多了,是用其一生都无法窥其全貌的领域。看过前一段时间CCTV的西部放歌吗?可以说那是经典的,古典的也最原生态的表现了。那是可以边听边落泪的东西,是可以洗涤心灵的东西。可是如果你不去听不去看你就永远不能发现他的伟大与繁荣!聋子也是有耳朵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Qpear在2004-07-20 21:36:53的发言:
情感不一定是用音乐表达的 文字 图形等都可以抒发的 表面上外国的古典音乐像是比我们的要多要好 但就像楼上讲的 中国人的文字不音乐要好的 说到文字和文学 中国是不会输的 老子 孔子等大学问家就不用说的了 就讲现代的 钱钟书 周树人 谢婉莹 等等那么多的好样的 我们就不应该过分的妄自扉薄的了 而国外的 古代的就出了 黑格尔 苏格拉里 雨果 哥轮比尔的 ~~~~所以 我们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历史所骄傲 虽然我们的音乐不是太发达的 但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努力吗(台湾的jay不是也满好的吗)

我的眼睛都要瞎了,讨厌!
发表于 2004-7-21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iva在2004-07-21 11:31:10的发言:


我的眼睛都要瞎了,讨厌!

你再发一遍,别人的眼睛也要瞎了!
发表于 2004-7-21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看那篇红色的,看空白处都成绿了本来空白处就是白色的,怎么就绿了呢原因是你看了刺眼的红色,这叫“互补色”音乐也有互补??没有吗?有吗?。。。。。。。
发表于 2004-7-27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s22212221在2004-07-12 20:07:02的发言:

中国人、汉人不是一个能歌舞的民族,包括楼主说的那些,也包括贝多芬,肖邦,能听赏的人是很少的。
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爱好胜过音乐,所以中国的文学,哲学上的作为远胜于音乐。历史上纯的音乐作品少之又少,音乐一直是和文字分不开的,从诗经、乐府、宋词、元曲、各种地方戏、曲艺,都是说唱艺术。同意啊
发表于 2004-7-27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回东方!
发表于 2004-7-27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中国古曲,
他们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
可能你们没有察觉,
即使你们察觉到了,
也挥之不去。
OH!Y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14 21:3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