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53|回复: 48

菜鸟Squier classic vibe 50s用后测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2 14: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最近Squier推出了其号称最高档次的Classic Vibe 复古系列,小弟虽然囊中羞涩,但似乎也受到了Fender复古风潮的感召, 毫不犹豫地出手买了把Squier 030-3000-503 classic vibe 50s。现特写用后感与各位兄弟分享。

其实买乐器不是买花瓶,除了看外形与做工,更要注重音色、手感与用料。

Squier classic vibe 50s
油漆工艺,木料的纹路,的确已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金属件与琴体、琴把的外形(复古造形)也与50年代的Fender非常相似。可以说与低端墨芬在外形与手工的对决中Squier  完胜。


但买回来试用后觉得Squier classic vibe 50s 音色,比较偏轻和偏软(与同价位的其他品牌电吉他比较)。

琴体与琴把的共鸣与延音也较弱(与同价位的其他品牌电吉他比较)。

手感还可以(不是很习惯细品丝),用摇把的话还是有轻微跑音,总觉得音准稳定性不足(就算不用放在那一两天也会有轻微跑音)。

用料方面虽然木料纹路都很漂亮,但抱在手里总觉得重量较轻(比同一个系列60S款还要明显的轻一些),总觉得木料不是很实在。


个人认为造成以上感觉的原因,除去了FS这两个字母的心理落差外

首先,拾音器绝对同墨芬不是一个档次的,这就造成了音色的差距;第二,木材方面,假设两者都用好的木材品种,但木材的树龄(越长越好)纹路(越密越好),风干的时间和技术(越长越好,自然风干比人工烘干好),这都造成了延音与琴体琴把共鸣以及重量的差距;第三,金属件如琴桥与弦钮的稳定性更是一分钱一分货了。


以上是小弟买回来试用后的一点拙见 ,鉴于小弟对低端墨芬的接触较少,特此抛砖引玉,请用过低端墨芬的兄弟进来说说使用感受,并对我的观点进行指正。

   希望以此可让更多兄弟了解SquierFender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380 于 2010-6-12 14:45 编辑 ]
5.jpg
6.jpg
发表于 2010-6-12 14: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em29] [em29] [em29]
发表于 2010-6-12 14: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很明智的选择
这个琴很超值
发表于 2010-6-12 15: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很超值的琴
发表于 2010-6-12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新收了把60
发表于 2010-6-12 15: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钱啊?
发表于 2010-6-12 17: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我觉得高端s和墨芬 还是差在拾音器上面  逼近中国产的拾音器一直不怎么样  弹过好几把国产琴,,确实觉得拾音器是个问题~~~
发表于 2010-6-12 19: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有那么多的不喜欢,跟不合适,当初为何要选择呢。
sqcv系列面对的是喜欢fender复古音色类型,又囊中羞涩买不了fender的诸位朋友。而非性价比做工等已经达到了fender档次甚至于超越。否则就不是sq了,直接成F了。所以喜欢sq cv没道理。而绝对不可能因为比fender好,这说法本身就不靠谱,买不了fender的一种心理安慰。一fender,一sq,同时放在面前,免费的。我想没几个人会说我愿意拿那把sq。再说了,墨芬低端的音色类型跟cv也不一样。
lz所说,Squier classic vibe 50s 音色,比较偏轻和偏软,这不正好映衬了,lz所说的复古潮吗,复古拾音器难道不是要模仿时代的痕迹,输出功率小,才复古。说明用心了。倒过来就不复古了,就未来潮了,呵呵,st的延音当然没有lp的延音那么足,不然怎么会有标准的fender tone,6点式的琴桥也是复古设计的标配。至于重量,sq cv系列不属于很重类型。另外个人并不认为重量可以代表什么好坏,这毕竟不是在买实木的家具。而是一把吉他。这个琴算中号品丝,如果论细品丝的话,lz可以去试试usa vintage。
个人的一点感想。
当然不否认,sqcv的精细做工,好手感,以及高性价比。在这个档次,这个价位,实属非常的难得。值得入手。
至于同其他品牌或者同档次的琴比,我认为没必要,因为sq有sq适合的风格,和其配置特点,各品牌都是这样。所以无需比较什么,只是喜欢就好。适合自己就好。
正确看待,正确认知,不要神化,就不会有太大的心里落差。
发表于 2010-6-12 2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看待,正确认知,不要神化,就不会有太大的心里落差。
发表于 2010-6-12 2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SQ是赤杨木的吗?
发表于 2010-6-12 2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贴的木皮的吧  看起来和整块的木头一样
虽然纹路美观  可惜是假的
不过在工艺上确实是超值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21: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身木料

看介绍说:【琴身】桤木 Body Alder
       琴身是两并的,只是并合处刚刚好就在一较深色的木纹上。我看了好几篇测评都提到了“几乎找不到琴身两块木头之间的并合缝”。
        其实我心里,也有过是不是琴身贴木皮的疑问!因为这琴身的木纹,真是华丽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了。哪里去找这么多纹路好看的木头啊?量产琴也哪有那么多的心神和时间去将琴身并合缝与木纹结合得这样“天衣无缝”?
       没有任何贬低Sq的意思,只是想表达美得令人不敢相信!
       琴国上对这把琴的介绍网页上有大图,大家可以再欣赏一下http://shop.6735.com/goods.php?id=3110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380 于 2010-6-12 21:34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2 22: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squier 030 1200 的拾音器就不错~
发表于 2010-6-13 1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着,做工好,但木头嫩!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8: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Squier classic vibe 50s 后盖板下的真相

原帖由 ipod0000 于 2010-6-12 20:51 发表
这也是贴的木皮的吧  看起来和整块的木头一样
虽然纹路美观  可惜是假的
不过在工艺上确实是超值

见到有兄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急于想法查明真相!于是我“很暴力”地 拆下了吉他的后挡板,拍下了这些很“黄”的图片,终于找出了这层“外衣”下的真相!

看过这些图片之后,相信也很明显看得出琴身是两并的了。我很想说不论琴上的商标是F还是S,单单是造琴身的这两块木头让我抱着睡,我也会梦想着用这些料造出的琴会是多么的惊艳!单单是这个琴身的木料,就已经极具收藏价值了! 不说太多,上图了!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380 于 2010-6-13 18:30 编辑 ]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发表于 2010-6-13 2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建议买美标,价格虽高但一分钱一分货。钱不够慢慢存呗~
发表于 2010-6-13 2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Fender是Fender

Squier是Squier

不差钱的首选芬达...  

囊中羞涩的,买这个是绝佳的选择...
发表于 2010-6-1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工确实不错,木料就不评论了,我觉得这个价位要真是两拼的琴就已经很超值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美芬拾音器

那如果用这把琴换上美芬的拾音器又会如何呢?
发表于 2010-6-13 2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一下,背腔边缘有一条细缝,不知道是不是贴面拼接的痕迹
4.jpg
发表于 2010-6-13 22: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michael380 的帖子

再换个顶级的卷弦器是不是更完美~哈哈 但是价格足够你买一把比SQ牛N倍的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0: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会是贴面的

20#的兄弟没留意到琴桥弹簧下的木纹与外露部分的琴身木纹是相连的吗(见图1)?总不至于连这个挖坑里的地方也做贴面吧!还有你指出的这些疑似背腔边缘的裂纹,不是整周都有的,我已特意将四边都拍了出来的!我认为是这腔里打磨得不够细而造成的!再说这“裂纹”在背腔里还有几圈(见图2),难道这琴身不止左右两块木,还是由上下几层木所拼成?
      另外我是想知道,这琴的木料的素质还有没有DIY的意义,如果除了木头之外全部换成美芬的拾音器、电路和金属件,会不会使换上去的零件性能大打折扣?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380 于 2010-6-14 00:12 编辑 ]
1.jpg
2.jpg
发表于 2010-6-14 0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michael380 的帖子

个人意见这档次的木头就别折腾了,省钱买F吧。但DIY本来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的,只要自己喜欢怎么折腾都行啊。
发表于 2010-6-14 0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枪口的花 于 2010-6-13 22:34 发表
仔细看了一下,背腔边缘有一条细缝,不知道是不是贴面拼接的痕迹
1266705



那是CNC刀痕,因为CNC不是一次过铣那么深的,是分两三层铣的,所以每层之间会有点痕迹。
这木头是赤杨,不是贴皮的。另外说一下,不是每把SQ CV都是两拼的。
发表于 2010-6-14 0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不是赤杨木我不知道,关键他就是SQ。那些说音色超过墨F的,你真的玩懂了这两把琴了吗?一把音色做工材料都超过墨F的SQ谁还会去买墨F啊!难道真的只卖那个商标吗?
在网上听到的50‘S、60’S音色我个人觉得都不太理想。
发表于 2010-6-16 2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继续吹 于 2010-6-14 08:58 发表
其实是不是赤杨木我不知道,关键他就是SQ。那些说音色超过墨F的,你真的玩懂了这两把琴了吗?一把音色做工材料都超过墨F的SQ谁还会去买墨F啊!难道真的只卖那个商标吗?
在网上听到的50‘S、60’S音色我个人觉得都不 ...

我对比过,还和墨的,美的各种标啊,豪啊比过
自己在用CV 的THINELINE TELE
发表于 2010-6-17 1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很不错 好好练吧
中国能做好为什么不好好做呢 你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2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27#“中国能做好为什么不好好做呢 你说”

中国人还是乐于去抄,但山寨回来的,又不能卖得比别人贵,但又不甘心赚得比别人少,那就只能去想办法偷工减料一下了。因而总做得比别人差!
       看见外国的名牌,很多人就算明知是山寨的,也可以闭着眼睛出“大价钱”收回来了,但如果是国内的自创品牌,我们又会有太多的挑剔和不信任。
     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创的本土乐器品牌厂商多点包容和支持!才能让我们本土品牌能做得更好!让我们用上更多性价比更高,质量赶超国外顶尖品牌的好琴!
发表于 2010-6-18 0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18 16: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开始也怀疑是不是贴皮  50和60 前后盖都开过,没看出贴皮痕迹,里外纹理都很吻合.  前盖里面做的屏蔽看不到木头. 一般老百姓买这琴够用了,除非其他设备啥的也很牛逼.  唯一遗憾就是略打品.
发表于 2010-6-18 17: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算是贴皮也没什么
厂家那么做自然有他的打算,买的没有卖的精
我觉得我们还是好好享受正规的产品吧,研究他们用料足不足,不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0# 解决打品问题

这琴解决打品很简单,只要在琴桥,用六角匙,将打品的弦适当调高就行了!只要弦调得够高,绝对不会再有打品的情况!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380 于 2010-6-18 17:36 编辑 ]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8: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用Squier classic vibe 50s

高手用Squier classic vibe 50s弹Eric Johnson 的 Cliffs Of Dove,技术与音质都很牛,但这琴有换了拾音器的嫌疑了,各位兄弟看看是不是!

视频连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MTUzMjMy.html
发表于 2010-11-13 2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给了弟兄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发表于 2011-1-10 0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SQ CV50s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买当初纯因为它的样式 但入手后觉得做工也是个亮点 有的人说按上摇把容易跑线弦 但是我的琴买回来之后摇把就没拆下去过 而且一点都不跑 但是这琴出厂时候估计没有调过 得买回来之后按照自己平时习惯调试一下 硬件方面我觉得档位器手感比较含糊 没有美芬利落  音色方面我跟我的另一把琴Jeff beak比较了一下 当然是一分钱一分货 音色不够正 而且没有美芬通透 但弹性方面还是比较不错了 总体来说SQ CV绝对对得起这个价位  3000左右块钱现在能买啥呀
发表于 2011-1-10 09: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下慢慢看
发表于 2011-1-10 14: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琴延音是短些。。
发表于 2011-1-10 18: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咱没用过美芬,不过咱用SQ VC 50S,挺好的!
发表于 2011-1-10 2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em13]
发表于 2011-1-10 23: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把木头的神秘放大了,另外吧拾音器和电子元件的功用缩小了。

这里更多是一个设计问题,更少的是一个技术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22 17:18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