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10 15: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实验
7部手机未能爆开玉米粒
去超市买来一包还未爆开的微波爆米花,学着视频里的方法,把五六颗玉米粒放在四部手机围成的圈里。
“等一下,我先走远点再打电话。”一名女同事害怕辐射太大,跑到走廊去了。
拨通4部手机,大家都很期待奇迹的降临。等了30多秒,玉米粒没有任何爆的迹象,伸手一摸,还是冰凉的。
再放3部手机,接着拨打,又是35秒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会不会是玉米粒有问题啊?”同事问到。
于是我们将玉米粒放进微波炉里,开到高火,大约2分钟,爆米花的香味就从微波炉里飘了出来。
有同事认为是我们的手机辐射不够大;也有同事说,视频根本就是假的。
上网一查,已经有数百万人观看了这段视频,而关于“手机爆玉米花”是否属实的问题,网友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网友评论说,他们相信这几段视频就是手机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确凿证据,并认为如果手机能爆玉米花,那么它们一定会对我们的大脑构成可怕的危害。
网友砂子:虽然都是发射微波,但手机的功率一般是2瓦特,而微波炉的功率高达上千瓦特,二者相差几百倍;竟然还有人相信,真是愚蠢。
网友张子橙:我今天去卖爆米花那要了一把玉米粒回来做实验,又借了几个手机,按视频上的做的。手机无人接听都自动不响了,丫还没爆成米花。实验结果——骗人的。
许多网友也仿照视频做实验,结果无一成功。
新闻三问
微波炉爆米花的原理?
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许祝安说,微波炉通过微波的形式把能量传递给食物。微波炉的关键部件是一个磁控管,它能产生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微波可以直接穿透到食物里面,食物中的极性分子(例如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后快速运动,温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升高。玉米中的水分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微波能量而汽化,爆发出来形成爆米花的效果。
我看了一下买来的爆米花的包装袋,营养成分上写着:碳水化合物——75.3%。
许教授估算了一下微波炉爆米花所需的能量:
玉米的热容按照水的热容来估算。水的热容为4.2焦/克.度,水的气化热为2260焦/克,则100克玉米从20摄氏度迅速加热到200摄氏度以上需要的能量为:E = (200-20)×100×4.2 + 100×2260 = 75600 + 226000 (焦耳) ≈ 300 千焦。
爆米花需要快速加热才行,假设在10分钟(600秒)内完成,则需要的微波炉功率为:300千焦/600秒 = 0.5千瓦。
而微波炉的功率大约在500瓦—1000瓦之间。
手机发射的微波是多少,有成功的可能吗?
许教授说,我国的GSM制式手机占用的频率为:900/1800MHz频段;CDMA手机占用800MHz频段。虽然手机和微波炉一样发射出类似的微波,但是其功率是非常小的。一般手机在使用时发射的微波信号的功率不会超过2瓦,由于其微波信号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具体辐射到特定物体上的功率往往是很小的。比如距离一个2瓦辐射功率的手机10厘米的距离的地方,每平方厘米面积接受到的微波辐射功率小于0.002瓦,所以几乎没有可能用手机把玉米粒爆米花。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薛向辉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玉米粒需要加热至450华氏度(约合232摄氏度)左右,里面的湿气才会蒸发,致使它们爆裂,发出“砰砰”的响声。
可以猜想,如果手机能释放那么大的微波能量,那么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接触手机的手指内水分每次都会被“煮沸”,同时耳朵会被“烤糊”,大脑也保不齐成爆米花了。
网络视频里,手机爆米花是怎么做到的呢?
网友“我爱连绵词”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桌子是个电磁炉;二、4部手机中至少有1部手机被改成了电磁炉。
还有网友猜测,视频中的玉米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桌子下面藏着烤炉。
最后,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段视频,网友“甜蜜毒药”揭开了手机爆米花的真相:微波炉的关键部件磁控管,被拆下来安装在桌子底下,打开加热的开关,不一会儿,玉米粒就爆开了。而摆在玉米粒边上的手机,只是充当了道具。
一个名为“PC世界”的网友在博客中说:手机爆米花视频有4个版本,两个美国版本、一个法国版本和一个日本版本。尽管貌似不同国家的人拍摄,但几段视频大同小异,三四个人围在一张桌子周围,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小道具,墙壁都有同样的乳白色。而且它们全都是由“bobtel08”和“benzin513”这两个Youtube用户传上去的,这些视频可能是同一批人所为。
有国外媒体报道称,这是一家蓝牙耳机制造商拍摄的恶作剧短片,借此推销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