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4924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6535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2-5-26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10-12-8 0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公司通宵加班,闲来无事,给老猪兄弟顶上一帖!
聚会能兼顾参与性和欣赏性,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样,“参与性”上既让琴友们过了上台演奏的手瘾,“欣赏性”方面也让吉他圈外的朋友一定程度上饱了耳福,至少也是受了古典吉他普及欣赏。
让琴友们轮流作为某次聚会的主角是个不错的思路,只是有些细节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从数量上来说,要一个人承担45分钟的演出对于普通的吉他爱好者来说难度较大(巴赫兄弟在这方面属于特例)。即使对于专业的演奏者,新准备一套45分钟至1小时的演出曲目也要花费不少的精力。所以是不是考虑由几位琴友(最多不超过3人,重奏除外)联合起来承担某次的演出。而且我建议可以以音乐风格甚至于某个作曲家的作品来确定某次沙龙演奏会的主题,比如巴洛克音乐专场、拉丁美洲音乐专场、泰雷加作品专场、巴利奥斯作品专场、流行改编曲音乐专场等等,这样有共同喜好的2、3个琴友可以自由组合起来承担一场沙龙演奏会。
其次,如果每次沙龙的专场演奏环节是“欣赏性”的体现的话,就存在一个演出质量保障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位专场演奏的琴友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承担了向吉他圈外的朋友推广古典吉他的重任。现实的情况可能会这样:有的琴友演奏水平很高,但或许是出于精益求精的心态,仍然对自己的演奏不满意而不愿进行专场演出;相反的,有的琴友演奏水平或许一般,但积极性很高,自我感觉也很良好。对于这样的琴友,如果只是普通聚会的轮流演出,大家肯定会热情地鼓励他上台,毕竟重在参与嘛。但是如果要进行专场演奏,那原本预期的“欣赏性”可能就要打折扣了。所以,演出质量如何保障不得不考虑。
最后,从活动开展的可持续性来看,上海的琴友人数说少不少,说多其实也不多。一人或几人搞上一场,估计没多久就轮回来了(貌似有点像在学校里轮流值日打扫卫生)。好不容易撑了一场演奏会已基本耗尽平生所学,下次再轮上总不能老拿旧曲子糊弄吧(罗梅罗家族四重奏在上海音乐厅一年不如一年的上座率就是个反面教材)。如何把这个活动持续性地开展,同时又不失其新颖性这点也很重要。
哈哈,胡言乱语一番啦!
[ 本帖最后由 zilly 于 2010-12-8 00: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