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75|回复: 28

[原创文章] 那些和爱情无关的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9 0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听众总是一厢情愿地把旋律优美的音乐社稷给爱情,比如《爱的罗曼斯》,比如《卡伐蒂娜》,比如《D大调卡农》。

   也许很多人就要惊悚不已地问道难道这些曲子不是表达爱情的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们,完全不是。

   《爱的罗曼斯》起初是一首不知名的西班牙民谣,年轻的叶佩斯将其改编成吉他曲献给自己的母亲,十八年后法国导演让·克雷芒拍摄电影《被禁止的游戏》,邀请叶佩斯为电影配乐,《爱的罗曼斯》作为主题曲也随着这部奥斯卡获奖电影而闻名世界。将《被禁止的游戏》说成吉他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也不为过,因为该片虽然不是吉他题材,但是全片的配乐只用到了一把吉他,《爱的罗曼斯》作为主旋律贯穿始终。

   关于电影《被禁止的游戏》,虽然名称上或多或少让人联想到“偷尝禁果”这种被当下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桃色游戏,然而电影男女主角分别只有十岁和五岁,还远远没到那个年纪。这部电影非但没有丝毫谈情说爱的成分,而是一部题材灰暗的反战影片,讲的是一个法国小女孩在亲人被德军杀害后的故事。

《卡伐蒂娜》因为翻译的原因,看起来像个女人的名字,仿佛是某个多情的作曲家写给爱人的。实际上卡伐蒂娜cavatina是一种曲式的统称,可以理解为咏叹调。这首曲子是史丹利·密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首小品。

   无独有偶,《卡伐蒂娜》的出名也源自一部反战片《猎鹿人》,这部电影虽然有些微的爱情元素,但是主题仍然是控诉战争的残酷。这两部片子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在表现战争之残酷时没有选择直接的枪林弹雨,而使用对战争中平凡人物的侧面描写来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这部电影描述了四位美国年轻人在越南战争时的经历,该片向观众展示了一种非常残酷的游戏,俄罗斯轮盘。在一把左轮手枪里随机塞上一颗子弹,参与者拿起枪对着自己的额头扣下扳机,失败者的代价就是死。几位主角被越共俘虏,无聊的越共为了打发时间于是赌博取乐,而赌博的项目就是让俘虏玩俄罗斯轮盘。

   战争结束后,一位幸存下来的主角,那是一个满脸络腮胡身强力壮的七尺男儿,独自在黑暗的房间里泣不成声,这时的背景音乐就是《卡伐蒂娜》。后来我总跟别人调侃,其实在婚礼上弹《卡伐蒂娜》再合适不过,因为这首貌似关于爱情的曲子,其实是在反战。

   至于那首人气最高的《D大调卡农》,网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英国孤儿帕赫贝尔为了心爱的姑娘在战争中写下这首钢琴曲,而姑娘却在教堂里上吊自杀。

   这个郭敬明式的故事估计感动了不少听众,搞得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帕赫贝尔是德国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钢琴,这首曲子也不是写给哪个女人的。

   《D大调之巴松管与三把小提琴的卡农和吉格》,稍微分析下曲名,卡农是指一个乐器追另一个乐器的曲式,因此独奏是不可能卡农的,吉格意为舞曲。如今其妇孺皆知的地位,靠的还是后人的努力,《野蛮女友》里那首最广为流传的钢琴独奏,其实是乔治·温斯顿的变奏版。


  写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讲述音乐史,而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到音乐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情感。

   我发现很多人在演奏的时候,那怕在技巧上已经达到很高深水平,情感上却空洞无力。与其说实在表现音乐,不如说实在表现手指灵活度。他们演奏的中心主要放在如何移动手指,而不是表现旋律,聊以满足的是一次又一次将手指按在正确的位置,而不是奏出一个又一个音符。

   这样仅仅把纸上的音符用乐器弹出来的演奏,就仿佛把诗歌用电子发声软件读出来一般索然无味。

   正确理解了乐曲的情感,才能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对于有些曲子而言,心里想着一个她或者他,能够弹出更富有感情的演奏,这是爱情主题的曲子,这类题材的曲子在各个时代都非常普遍,当下多数流行音乐,无非就讲得如何去爱、被爱、因爱而喜、因爱而伤。但是对于上述三首,仅仅用男女之爱,尤其是当下青少年之间的情爱来表达情感,那就无疑是贬低了其意境,而无法达到原曲应有的高度。

   《爱的罗曼斯》这首如今成为吉他音乐的代名词的小曲,也许叶佩斯最初的创作意图是对母爱的报答,但是十八年后的他再次用灵魂奏出这段旋律时,其高度已经上升到对安宁的向往,对童真的怜惜,对和平的渴望。

   《卡伐蒂娜》在片中出现在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军人最脆弱的时刻,在控诉战争的同时,表现的是人性中的善,对友情的思念,对回忆的惆怅。

   《D大调卡农》尽管只是一首舞曲,但是考虑到作曲的时代和地点则有着很深刻的意境。那时的欧洲音乐是在田园风光的大自然中创造成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曲家会在曲子中流露出一种安详的自然之爱,仿佛一幅风景画,有着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场,远处的群山,身边的溪流。置身其中,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由衷地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

   以上这些情感,绝不是简单的你情我爱可以比拟的,而是一种更有深度的东西,更有高度的东西,将这些伟大的人类情感表达其中,演奏才有灵魂。
发表于 2010-12-29 0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发表于 2010-12-29 1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爱的罗曼史 最初意图完全不是什么男女爱情,还不是破韩剧,乱抄,搞的我现在一弹这个,人家就说,哇 蓝色生死恋啊  可见哈韩文化普遍席卷天朝。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8: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最近把这两部电影看了,感触很深,所以随手写了这篇,聊以自励吧。
发表于 2010-12-30 1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都是有关的,呵呵。
爱情不仅仅说的是青年男女因为荷尔蒙的原因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她包涵的太广太广了。她可以是对生命和自然地热爱和依恋,又可以是对父母孩子的热爱和依恋,又可以是对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的热爱和依恋。这种情绪在人的情绪表现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一点都是一样一样的,这样的爱是欣赏和付出的。
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曲子宛如阳光下的烛光用到了漆黑寒冷的深夜。而在演奏和表现中这也正是一种共通之处的“对比”的诠释吧。
发表于 2010-12-30 2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话说我就是听了爱的罗曼司喜欢上吉他的,感觉像身上什么穴位被打通了一样,现在每次弹都想起那种感觉。
发表于 2011-1-4 08: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乐曲本来可能有一个出发点或者倾向或者缘由,但是,就它能够广泛久远地流传为人们所喜爱来讲,往往并不会只局限于最起初的一些东西,不过,更全面地了解一首乐曲肯定是非常必要的;从另一个角度想,不受创作者或者创作意图的影响而只关心音乐本身会给你带来的感受,也并不见得就是一种错误或者不应该,或者说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音乐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或电视剧,而且,我觉得也不要求必须是。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4 0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我们把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也献给了爱情,
发表于 2011-1-4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shadowsmile 的帖子

伟大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一旦诞生,创作者本人也控制不了其发展空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4 2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说的好,所以爱情不是你想买也失控了,
发表于 2011-1-5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认为,音乐当你听的时候想象到了什么场景,没错,她就代表了你自己的那个,不一定要与别人一样。但是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变化,对同样音乐的场景想象会不断变化。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发表于 2011-1-5 0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鸡蛋不是鸭蛋 于 2011-1-4 11:43 发表
伟大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一旦诞生,创作者本人也控制不了其发展空间。


以前常有人说,作品其实就如一个人的孩子,应该都有其生命力,不过有的可能比较弱一些,有的就会强一些,有的及早夭折,有的生存的久远一些,有的不仅自己强,还会要统治其它人,伟大的作品,有着更广泛更久远的生存空间,就象一个伟大的人物,越到后来,其存在的意义可能为更多的人所拥有,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渐渐地成为了更多人的共同的作品。
发表于 2011-1-5 0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1-1-5 09:16 发表
自认为,音乐当你听的时候想象到了什么场景,没错,她就代表了你自己的那个,不一定要与别人一样。但是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变化,对同样音乐的场景想象会不断变化。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我觉得肯定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很多人对音乐的欣赏还是基于一些自己对生活的阅历与理解,总会伴随些可能不期而来的音乐形象的演绎,不会总固定,但也不会总变化。

换头像了,哈!不会是对吉他的梦想有所改变了吧?抽象化了?
发表于 2011-1-5 1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dowsmile 于 2011-1-5 09:42 发表


我觉得肯定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很多人对音乐的欣赏还是基于一些自己对生活的阅历与理解,总会伴随些可能不期而来的音乐形象的演绎,不会总固定,但也不会总变化。

换头像了,哈!不会是对吉他的梦想有所改变了 ...


是啊,在论坛里混了一年了,从吉他的梦幻中走出来,踏踏实实地开始现实的新的一年。。。
今后还请多多指教呀!
发表于 2011-6-27 1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向大师看齐。
发表于 2011-6-28 16: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挺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2-10 1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10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被禁止的游戏我理解的是:小女孩和小男孩把别人坟墓上的十字架拔下来作为游戏的道具,这是大人们不允许的,所以被禁止。但剧中也有少男少女的隐性爱情。
发表于 2011-12-10 2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愤怒的蚂蚁 于 2010-12-30 19:18 发表
其实都是有关的,呵呵。
爱情不仅仅说的是青年男女因为荷尔蒙的原因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她包涵的太广太广了。她可以是对生命和自然地热爱和依恋,又可以是对父母孩子的热爱和依恋,又可以是对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的热爱 ...
我的爱情对象是吉他
发表于 2012-1-5 2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6 0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这个有点高考命题作文了。。。

人与人的理解不一样,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理解也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音乐都是要带着感情去演奏的,要不然只有死的技巧,而没有活的音乐
发表于 2012-1-6 0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tar 于 2012-1-6 00:10 发表
我觉得楼主这个有点高考命题作文了。。。

人与人的理解不一样,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理解也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音乐都是要带着感情去演奏的,要不然只有死的技巧,而没有活的音乐

觉得楼上的说的有理!任何一个艺术品,包括音乐作品,只不过是一个媒介,不同的人接触到它,由于经历、品位、学识、文化背景。。。。等等的诸多不同,对于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发表于 2012-1-6 09: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维瓦尔第《四季》里头有一段特别搞笑的误会,好像是 夏 那个乐章,里头有段中提琴比较显著,有些乐评人就发挥了一大堆联想,扯了很多浪漫的东西,

后来发现了维瓦尔第的手稿还是给曲子配的诗什么的,发现维瓦尔第只是让那个中提琴在模仿狗叫。。。  中提琴狗 啊  OMG  可见想解读作曲家真正的意图是多么容易犯各种错误啊。

[ 本帖最后由 SILENTGHOST 于 2012-1-6 09:09 编辑 ]
发表于 2012-1-6 13: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无达诂,音乐也一样,不必计较!    用心感受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2-1-6 16: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看看这电影,感受一下
发表于 2013-12-29 11: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很多人在演奏的时候,那怕在技巧上已经达到很高深水平,情感上却空洞无力。与其说实在表现音乐,不如说实在表现手指灵活度。他们演奏的中心主要放在如何移动手指,而不是表现旋律,聊以满足的是一次又一次将手指按在正确的位置,而不是奏出一个又一个音符。
这样仅仅把纸上的音符用乐器弹出来的演奏,就仿佛把诗歌用电子发声软件读出来一般索然无味。

这段写得很见血,很多专业选手看完要面壁了。
发表于 2013-12-29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有它的背景,作者内心已经赋予作品的基调。随着时代的变化,演奏者和观众的品位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在诠释作品时可能完全改变了它的内涵,但只要符合观众的口味,作品还是受欢迎的。不过有一点是演奏者不能表达出作品内涵,只能算单纯的炫技表演,这样的音乐是没有生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2-29 15: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得很好。
发表于 2013-12-29 18: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演绎出来的不是作者的原意,那又如何? 每个人看一件艺术品的眼光都不同,真正重要的是它能勾起一个人心里的一些事、想法。 表演者的工作是把他从这首曲子里感受到分享给观众。 表演者如果不是弹心里的意思、自己的最亲近的情感,那又怎样去跟观众‘沟通’呢? 虽然观众有的感觉可能又会跟演奏者的不同, 但是那又有什么所谓?就是模糊、差别,为音乐产生了不同的可能性,这也令每个演奏者弹出来的东西都不同,成就了音乐。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所以听的时候有的感觉也不同。‘爱‘把人类跟动物分开, 它可能是第一个’高等智慧‘的情感,所以用这个主题来写跟演奏音乐是最容易、最有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29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