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应大家写这篇帖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旺仔先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不过要写这篇帖子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可参考的资料实在很有限,小弟唯恐写出错误的理论误导了大家,所以如果真有错误之处,望高手指正!
帖子之中,有一部分源自赵洪波先生所翻译的《电吉他制作手册》,小弟擅自将您辛苦翻译的结晶公布出来还望您见谅!
此贴意在交流和给不明就里的乐手一个简单的指导和讲解,所以对一切教育家,喷子不覆帖子,欢迎学者!
电吉他和贝斯这类拨弦类乐器的声音处理方面主要走的是加工路线,这一点和别的声音设备上有所不同。PA类的设备的主旨是尽可能的保持音乐的重放特性,而吉他贝司则是要一环节一变化。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两者是背道而驰的。大家每次讨论都离不开“音色”两个字,所以有必要在开头说明一下。乐器不是发动机,人类的听觉系统也不是精密仪器,所以声音是一种“玄学”;因为永远没有一个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能指标,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也都不一样,所以人人对好音色的理解也当然不一样,我们下面只讨论大众比较公认的“好音色”,个别“重口味”的听众我们就不去考虑了。
此贴共分两篇,上篇讲吉他贝司的电路部分,下篇讲琴型设计和木材配件;下面是电路部分。
为了节省时间我就不去讲拾音器的基础原理了,想学习的朋友看下面的文章,源自于赵洪波先生的手工吉他网。http://www.luthierchina.com/article/Tutorial/howpuworks/howpuworks.htm
接下来我们谈谈更深入一点的话题,到底是哪些方面影响了拾音器的音色呢?拾音器和麦克风,放大器等设备不同,吉他的磁性拾音器是没有活动部件的,虽然磁力线改变,但是它几乎没有重量。因此对拾音器的评估要比其他设备容易的多。虽然几乎所有磁性拾音器的频响曲线都是非线性的,但是他们的相邻波峰和频响断口并不像喇叭那么多,实际上,频响可以用平滑而简单的数学图形简单描述。
实际的线圈在电学上可以被当做理想电感L和电阻R串联在一起,并联到电容C上的一个电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电感系数,它的大小取决于线圈匝数,线圈中的磁性材料以及线圈的几何形状等。换句话说,拾音器的好坏一方面上取决于缠线多少,用什么磁铁以及缠线的方式。电阻和电容的多少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知道一个拾音器的频响特性和共鸣峰值,你就知道了它90%的传导特性,说到底拾音器的作用也只是“拾音”而已,这两个参数就是拾音器音色秘密的关键所在。当拾音器接通了外部电路和连接线之后,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二级低通滤波器。和其他类似的滤波器一样,它有一个低频截断点fg,该点的频响降低3dB(相当于能量减少一半)。在fg点下方,频响最终变为零。虽然没有低频下降,在fg点下面还是有拾音器线圈的自感系数与吉他线的电容之间的共鸣,这个频率称为fmax,是一个波峰。被动式低通滤波器在这里的作用类似电压放大器(但并不能放大电能)。
也可以这样理解,频率共鸣范围内的泛音成分被放大,超过这个范围内的泛音成分被不断减少,基础频率低于共鸣频率范围的不被处理。
大部分拾音器于普通连线在一起使用时可以得到2000到5000Hz的共鸣频率,已经达到了人耳听觉的上限。对频率的主观感受很容易理解,在2000Hz时,声音温暖柔和;3000Hz时,声音灿烂活跃;4000Hz时,声音开始非常有穿透力;而到5000Hz或者更高,音色薄而尖利。音色还取决于频响峰值,峰值搞的拾音器音色鲜明有力,峰值低的则较为松散。尤其对于没有共鸣腔的实心吉他来说,峰值低的拾音器音色会更为死板,大部分拾音器的频响峰值在1到4之间(0到12dB),取决于磁体材料,外部负载以及金属或是塑料外壳(没有金属外壳的拾音器有更高的峰值)。
共鸣频率取决于感应系数L和电容值C,C是拾音器线圈电容和连接线电容之和。由于不同的连线有不同的电容,所以更换不同的连线可以得到不同的频响特性,换句话说,可以得到不同的音色。
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国产的拾音器之所以声音比较差劲是因为控制成本,其实拾音器就是一个磁铁加个线圈,唯一能节省的成本可能就是人工问题。其实人人工作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手癖,比如芬达厂子很出名的老奶奶,就是因为自己的手癖所以缠出的拾音器的松散程度,线圈结构和别人不很一样,这就造成了频响峰值和共鸣峰值的微妙变化,也就是这么多人喜欢的原因。换句话说她只是凑巧找对了一个点,各方面完美平衡的一个点。只要找到这个点或是接近这个点,那么无论任何厂家或是个人都可以制造出很好的拾音器,无所谓成本不成本技术不技术,我们自己也可以制造性能优良的拾音器。
近来坛子上已经有很多朋友通过更换不同的电容来获得不同的音色,需要纠正的一个问题是大家好像都比较喜欢阿尔法的电位器。不过电位器的好坏只和使用寿命有关系,如果说通过更换同数值电位器让音色更好了,那也只是心理作用而已。话题回到电容上来,如果你想要多样的音色,那么你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换成多段的切档开关来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另一种是换成“变量滤波器”的主动电路,这种电路的好处就是可以无极调整电容。关于切档开关的做法,请大家参考时大哥的帖子。
可能很多弹吉他的朋友不喜欢主动电路,其实我也不喜欢那种设计上忽略掉木材和琴型设计带来的区别的产品。不过贝司手恐怕要比较喜欢主动电路了,控制更加方便,信号强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几乎所有高端的贝斯现在都有主动电路了。追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吉他手可以改变声音的设备太多,从而显得优良的主动电路就不那么重要了。主动拾音器比较出名可能就是EMG的81 85了,不过我亲自做过实验,不管换到什么琴上,声音都差不太多。全是拾音器的那种“味道”。当然主动电路也有高端货,比如JAMES TYLER的STUDIO ELITE 系列,通过切换不同的拾音器和旋转下面的中频增益旋钮,你几乎可以得到任何风格的声音,当然它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另一个问题是大家常常关心的噪音问题。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噪音降到最低。把拾音器全部屏蔽就是了,不过这样一来,就引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布电容。上面已经讲解了分布电容如何影响音色,我想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如果屏蔽的太厉害,那么肯定就会损失一些音色。所以我在时大哥的帖子里面说:噪音该有的必须要有,不该有的必须要没有。比如单线圈拾音器,大家都知道噪音大,但是如果我们全屏蔽了,那么音色也相应的暗了一些,像Suhr的内部全都屏蔽的例子是少之又少,但是你会发现Suhr是自己产拾音器的,屏蔽损失掉的那部分音色可以从拾音器设计上进行弥补。关于屏蔽,我的建议是拾音器外面缠绕铜箔或者锡箔,电路仓如果没有涂覆导电漆的也要布满金属箔或者重新涂导电漆,如果信号线有超过15厘米长的,更换为屏蔽线,不超过这个长度的话,那么没什么作用。如果拾音器仓也做屏蔽的话,我劝诸位考虑清楚,可以试试,没准你也更喜欢屏蔽过的声音。
关于连线,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原来写的帖子,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讲了,打字很累的,呵呵。
http://www.rockjn.com/viewthread.php?tid=11134&extra=page%3D2
至此,上篇讲完。应该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吧?请大家等待下篇。
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