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9205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16483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2-9-16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11-2-18 15: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宁 于 2011-2-18 11:31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3.巴赫兄提到音量,我一个朋友昨天还提到了音色。音量、音色、时值、音高是音乐实践中“音”的四个属性。我要说这些都不是构建工具论的纯粹“基本元素”,它们都属于我帖子中提到的“建筑的精装修”范畴,当我把它们从音乐思维中抽离后基本音乐的概念依然存在;而旋律、节奏、和声作为基本元素抽离了之后音乐的概念就不存在了。打个比方:音量和音色可以看作“建筑”的雕梁画栋,而旋律、节奏、和声则是“建筑”的长、宽、高。(当然,历史上曾有过“没有节奏”的音乐,比如拉丁教会中期的一些复调,但我认为不能因为乐谱上没有标明节奏就说它是没节奏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归根到底就是人的心跳与呼吸。)
一宁兄弟这帖子很给力,值得大家都来关注。 虽然你主要是从音乐创作的层面来讲基本属性,而我稍微侧重音乐的表现层面。
当然,如果要更全面地讨论,音乐除了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批评之外还有更多的内涵比如跨艺术门类的一些先锋实验性音乐作品如音乐画,电影音乐艺术等等,还有对于音乐受众的研究涉及心理,社会层面等等都有很多文章可做。
对于楼主这样的好帖子, 要学而时顶之,不亦悦乎!
此外我要说一点补充意见,就是某些打击乐,无旋律或者仅仅以音色的区别来代替旋律的作用,而完全由节奏和强弱也可以构成复调织体的音乐的,这也是常见的。所以对音乐的理解,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