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22|回复: 6

瞎说莫扎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0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莫扎特---这个名字嘛,大家应该都相当熟悉,不过我对他可能相对一般人会更熟一点,或者说我算是有莫扎特情结的人,因为我生平拉过的作品中,就数莫扎特的最多(谁让他写那么多呢)。我生平第一次登台,遭遇的也是莫扎特逝世周年纪念音乐会,于是又是一大堆老莫的作品。我在少年乐团时代,1--2--3提的谱我基本拉遍了(因为小朋友“材料”不够的缘故,没有“儿童中提琴”,因此就把中提声部改为“3提”)。基本上,那个时代尽管大众推崇贝多芬多一点,但我还是认为莫扎特是史上最牛的音乐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觉得他写得够多)。不过,周而复始的捣鼓他的作品,时间长了就有些审美疲劳。一是因为他的作品实在是多如牛毛(到至今我也没听完过),二是因为他的作品千篇一律。这开始让我怀疑老莫的人品:“丫是不是没钱吃饭了,写一大堆拿来卖钱的”?不过这个部分到真的被我猜中了,至少老莫在婚后的一段日子,的确是为了弥补庞大开销而不停的接过一大堆活。实话实说,不管“神童”也好,“大师”也罢,总之我肯定不会相信“干活”的东西会是什么很好的作品。所谓“上帝之手”,不过是一种美化而已。毕竟音乐家也是人。--------“原来丫真是没钱吃饭了,然后把这堆拿来换面包的东西留给我们,还要说成是“经典”之作,老莫,你丫实在是太不厚道.......”,我当时自己在啃一个面包,然后心里面就这么想着,老莫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甚至教育同僚的时候都说:“学谁都行,可千万别学老莫”......云云!
      不过鄙视归鄙视,考试我还是乐意拉老莫的东西,因为觉得容易上手,而且摸清了他的套路,很多时候手一搭就知道该是什么音,所以觉得老莫也没那么一无是处。相比之下,贝多芬的东西就让我觉得不舒服很多,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的,因为那个年代,是个人样的,为了想表示自己“懂音乐”,都爱拿“贝多芬”说事,其实除了知道“贝多芬”三个字,以及《命运交响曲》这几个关键字以后,也就再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接下来,多数人在讲完贝多芬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真的懂音乐”,什么“瞎子阿炳”,“聂耳”就来了,稍微上规格点的,就跟你说:“《梁祝》不错啊,盛中国拉得好啊......听他拉琴我都哭好几回了”.......云云!总之,那个年代我是不喜欢贝多芬的,再说我一向也觉得贝多芬的作品有点神经质(其实当时碍于他是“大师”,我没有直接说他的作品象“神经病”,要给面子嘛)!
    好了,回过头来说老莫,老莫基本上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转投“老柴”门下,主攻研究老柴的作品,我觉得老柴太细腻了,细腻到让你怀疑他的性别。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就是这么乌鸦。我一猜,它就会变成事实,事实是,老柴就是同性恋者,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作曲家,全部是男同志,没有女同志。是不是觉得太雄性了?没关系,我们还有老柴,基本上可以说,在音乐色彩的把握上,老柴填补了男性缺少的那一部分。如果说,历史条件准许,我们不要听名字,光听音乐,我想多数人会认为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出自女人之手。
     不好意思,过渡一下,还是回来说老莫,记得某一天,有人在播放莫扎特的一个钢琴曲(不记得名字),我当时一听就是“莫式风格”。不过,那个时候已经过了很多年,重新听老莫,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至少那首曲子应该不是干活的)。于是我觉得应该重新研究下老莫。然后我重新开始听他很多作品。渐渐的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追捧他。这不是今天我们概念中的“选秀”,他运气好被选中而已。
    我们综合的分析一下,老莫号称“5岁作曲,11岁写歌剧”,这个资料,我个人认为有点夸张,或许“一闪一闪亮晶晶”这种“哼哼”,有可能,11岁写歌剧,我觉得这个资料也不太可靠,但也不能说它没有道理。其实老莫在36的生涯里,具有颠覆性,而且确定他霸主地位的,就是歌剧。而其他作品,实事求是的讲,如果浓缩进50个,也都算精品。
    主要是很多朋友对歌剧不是十分了解,不明白在当时,莫扎特的歌剧是个什么概念,我通俗点讲,相当于80年代,大家都在膜拜《青苹果乐园》那种劲爆的舞蹈加音乐的时候,突然冒出个Micheal Jackson。那种东西无疑是惊动全国人民的。在当时老莫就是震惊整个欧洲乐坛的人物(从17世纪中叶开始,歌剧就在欧洲广泛的流行,相当于今天流行舞曲,明天流行RNB),而老莫的艺术概念,大大提升了传统歌剧的表现性和色彩性以及人物感。老莫主张加强用音乐塑造人物的概念,而传统歌剧则强调音乐辅助戏剧,音乐只起到渲染唱词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卡拉OK概念)。而如今,所有歌剧,音乐剧,都是以老莫这样一个概念为基准进行创作的。当然,老莫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开辟了德奥体系,(这么说好象就通俗容易懂点)。再回过头来说,18世纪,虽然逐渐步入古典主义时期,但其大思想仍然是笼罩在巴洛克时代的阴影里,有像亨德尔这样的“乐坛擎天柱”在那杵着,要想挣脱和颠覆,谈何容易?(巴赫如果更早一点能够被人认识,又会是另一翻景象)。老莫当年也不过个是个20来岁的小年轻。到死也不过36。从这一点上,更能体现出老莫的“牛”。而古典主义时期,是影响了整个西方近代音乐的重要时期。西方近代音乐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扩散的,而老莫是影响这个时代的人。换句话说,老莫也是影响近代西方音乐的人。(这个概念好象还是比较容易懂)
    所以你越研究越发现,传说的“神童”,“上帝之手”........似乎确实存在,至少在当今,我是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虽然当今流行乐坛出了个Micheal Jackson,但不知道200年后他是否还有这样的震慑力,他的音乐和舞蹈概念是不是在200年以后也实用。这个还是留给子孙去看了。
总之老莫在我心里,既是天使,又是恶魔。我一想到他卖着“快餐曲”,过着奢华的生活,就少不了做噩梦。不过想想费加罗,巴巴吉诺,又觉得他形象还是很伟岸滴。
    好了,我已经自己报案了,我是瞎说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瞎说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升一部分初学朋友的音乐概念。或许大家不一定喜欢自己看书,不过通过这样的闲聊方式来补充一些知识,我想是很多朋友喜欢的方式。谢谢大家,谢谢主办单位“吉他中国”论坛给我这样一个演讲空间,再次感谢CCTV-1的全体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1-4-11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沙发。。
发表于 2011-4-12 1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前几天在另一论坛和别人口水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一些东西,正好整理整理了思路,我也说一下对这几个人的简单看法。
巴赫 西方音乐自中世纪孕育,文艺复兴时期全面发展以来,巴赫是一个技术的高峰,集大成者。在大小调体系里,前人一直追求的多声部、对位、复调的技术上,巴赫做到了一个极致。音乐史的传闻是,巴赫以他那动机的变奏发展技巧,可连续即兴N小时不止%……&*
莫扎特 一出生就有优于同时代人的音乐形象思维,再其音乐理论音乐技巧一触即通的特异功能下,天才横空出世,影响深远。但也许是天才来得太过容易,莫扎特似乎从不愿意深入的思考,即使时常生活窘迫,但他骨子里仍是一颗娱乐的心。
贝多芬 一生命运多蹇。从小受家暴,独立后又穷困,耳朵失聪,追女失败,性格不好与人缺乏交流……但却一直保有一个火热的心,时常关起门来坐在地板上练琴。所以贝的音乐是深沉而又澎湃,可以为第一个“音乐思想巨人”,再加上他钢琴作品交响作品等等的贡献突出,所以冠之“乐圣”。
发表于 2011-4-15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认真向楼上二位大师学习。。。 。。。
发表于 2011-4-15 2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敬礼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6-22 0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老莫
发表于 2011-8-21 14: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1-27 00:18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