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卡西25首练习曲之5
木子吉他
有人说卡尔卡西的练习已经过时了,但在我看来,任何东西都要看你如何使用,从学习古典风格的吉他音乐来看,卡尔卡西的吉他练习就是我进行吉他教学的无尽源泉。卡尔卡西的练习曲对于吉他爱好者来说有着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我的网络课程也使用了其中的很多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受益多多。有琴友曾经建议我帮助分析一下卡尔卡西的25首练习曲,鉴于自己的水平和时间有限,这里仅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第5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本曲是卡尔卡西25首练习曲(OP60)中的第5首。
2、G大调、2/4拍、中庸的速度,A+B+C+尾声。
3、练习目的。各种音程练习;右手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交替练习;换把练习;减少左手杂音的练习;了解A、B、C三段结构;声部的平衡练习。
4、音乐的进行过程:
A段:用各种音程进行写成,共计2个乐句。
第1句。G大调,弱起,从D音开始到G音的8度音程结束的音程进行,下声部是主要声部,用大拇指演奏,上声部是次要声部,用食指、中指,或者食指和中指交替演奏。
第2句。与前句相似,弱起,从D音开始到B音的8度音程结束的音程进行,下声部是主要声部,用大拇指演奏,上声部是次要声部,用食指、中指,或者食指和中指交替演奏。
B段:以和声进行为主,间以音程进行,共计4个乐句。
第1句。和声式的进行,和声是主到属,属到主的进行,主要声部在上声部,要注意突出上声部的进行,同时在每一个小的和声语汇中做出渐强到渐弱。
第2乐句。音程式的进行,转为E小调,与前句形成对比。弱起,从D音开始到G音的8度音程结束的音程进行,下声部是主要声部,用大拇指演奏,上声部是次要声部,用食指、中指,或者食指和中指交替演奏。
第3句。和声式的进行,C大调,2次主到属的和声进行,主要声部在上声部,要注意突出上声部的进行。
第4句。回到G大调。在和弦的支持下,上声部连续的16分音符进行以及调性的不断变化使得本句成为全曲的高点,并由最后属到主的连接引出下一段。由于第三、第四句上声部的联系比较紧密,也可以把这2句当成一个大的乐句来看。
C段:音程与分解和弦进行交替出现,计2个乐句。
第1句。先是音程式的进行,下声部是主要声部,接着是分解和弦式的进行,主要声部转到上声部。
第2句。与前句相似,但乐句收缩在主和弦上结束。
尾声:先是单音与和弦的交替在高声部和中声部的2次出现,然后在分解和弦进行中引出主和弦,最后在不断变化低音的主和弦上结束全曲。
5、部分练习提示:
(1)、关于卡尔卡西25首练习曲。如果说卡尔卡西50首练习曲是渐进式、系统性的练习曲,那么卡尔卡西25首练习曲就是一套更具有针对性的、总体难度更高的练习曲,因此有着极高的练习价值。另外要注意,这25首练习曲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难度大小来安排的,号码小的也有很难的曲子,号码大的也有比较容易的曲子,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确定练习顺序,如果自己没有把握,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根据情况帮助选择。同时建议最好在练习完50首后再学习这25首,这样就可以避免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盲目练习,从而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2)、这是一首音程练习曲。练习音程时,由于音程中的主要声部在下声部,要用大拇指突出其声部进行,上声部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清晰度;不要仅练习某一种指法,建议尝试用多种指法来练习音程:pipi、pmpm、papa、pipm、pmpi、pmpa、papm等。
(3)、在演奏和声进行的乐句时,一个是要突出上声部的进行,另外还要伴随着力度的变化,同时要注意下声部的消音。
(4)、关于换把。作为吉他演奏者,可能有时会抱怨,吉他的指板为什么不能短点呢?长长的指板确实给我们的演奏带来了太多的困难,但过短的指板又会限制在吉他上演绎更多的音乐。因此,让我们接受这种现实吧,好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换把的训练,这里我不想说具体的细节。对于一些使用各种方法和诀窍练习换把,却始终不得要领的朋友,我只想说:注意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用耳朵和大脑进行换把,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5)、关于减少左手的杂音。左手在吉他弦上的运动必然会带来音乐之外的杂音,这个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尽量减少这种杂音。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在平时进行左手的基础按弦练习或者有关练习曲、乐曲的练习时,要尽量保持左手垂直起落的习惯。一开始用慢速练习,找到垂直起落的感觉,这时候音符与音符之间可能是断开的,但不用担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随着左手垂直起落速度的加快,流畅、干净的声音会像潺潺的泉水一样从我们的指尖中流出,成功的喜悦会让我们忘却曾经的磨练,所有的辛劳都会化成幸福的泪水!
(6)、要注意这是一首古典风格音乐中不太常见的多段结构的作品,不是那种完全再现、部分再现或者变化再现的三段结构。如果说有再现的话,主要体现在调性因素以及音程式进行的再现。同时,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划分有时候并不是唯一的,对本曲的结构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无论如何,在演奏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按照自己确定的结构逻辑来诠释音乐!另外要说的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结构的把握并不是通过学习曲式学来完成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具体的作品中逐步练就剖析音乐结构的能力。
(7)、要根据声部的走向以及和声的进行把声部连接起来。比如C段第2句第2到第3小节:
, 其中b3Ⅶ6/Ⅴ到Ⅰ46的和声进行,b3Ⅶ6/Ⅴ是增6和弦,要特别注意画红线的中声部的2个音#C-D以及下声部的2个音bE-D的连接,这2个连接是增6度反向进行到一个8度,bE-D的连接很容易做到,但由于指法的限制,#C-D不容易做到连接,但要尽量保持#C这个音,同时演奏时要弱化上声部的进行,突出#C-D,bE-D的连接。再比如尾声中的倒数第4到第2小节:
,请注意画红线的几个音的连接,演奏时最好把这几个音刻意突出出来。
最后的建议是,要在对乐曲进行认真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音乐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这样,我们的演奏就更有可能是建立在一种有控制的、合理诠释音乐之上的演奏。
视频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97f430100umsa.html
[ 本帖最后由 宿州木子吉他 于 2011-6-9 10:4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