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6-16 0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原创
什么是骨肉皮?实际上这是台湾人的叫法(但很形象),它的英文是groupie,这种社会现象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摇滚乐蓬勃发展,追星族群体蓬勃壮大时期,它专指那些试图与摇滚歌星发生性关系(或保持一种浪漫关系)的女歌迷,甚至有些人干脆用“Star Fucker”来代替groupie这个词。北京摇滚乐在上个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时,也出现了一批骨肉皮群体,不过在北京摇滚圈里不叫骨肉皮,而是借用老北京艺人春典里的一个词:“果儿”或“尖果儿”(这个词有时也往往形容那些长相漂亮的女孩)。骨肉皮与普通歌迷有什么不一样?很简单,普通歌迷只要能见到他崇拜的歌星,合个影,签个名,和同伴炫耀一番就知足了,而骨肉皮不然,除了追星,还要与明星发生性关系,用听北京话讲就是“把他给收了”。
骨肉皮现象在西方已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它已经成为摇滚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三个词总是被西方人联系在一起:性、毒品、摇滚、每一个摇滚乐手都有一个说不清的骨肉皮故事。摇滚与性的关系,很大一部分是指乐手骨肉皮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骨肉皮会选择摇滚明星?
避孕药和摇滚乐同时出现简直是一场灾难,从字面上看,摇滚乐(rock and roll)、爵士乐(Jazz)在俚语中都有性交方面的含义。摇滚乐的反叛工具很多时候就是利用“性”,因为这样可以直接面对道德层面。猫王为什么要扭胯?“滚石”乐队为何被扣上“集体性精神错乱和用音乐麻醉剂肆无忌惮地公开煽动淫乱”的帽子?这一方面是卫道士攻击摇滚乐的最佳借口,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摇滚乐在泛性主义表现上的嚣张气焰。
摇滚乐泛性化和当时性解放不谋而合,对当时为音乐而狂热的女孩来说,仅仅获得一个明星签名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接近明星,于是就出现了骨肉皮。
摇滚乐自身特征也决定了它会成为骨肉皮的焦点,比如摇滚乐手手中的电吉他,这件乐器简直是一个绝妙的发明。在很我骨肉皮眼里,它的形状不仅是一种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同时它也和女人身体非常相似。当摇滚乐手站在舞台,把吉它放在胯前,一只手在不停拔动琴弦,另一只手在把位上上下滑动,对女孩来说,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暗示可想而知,这也是女孩为什么喜欢摇滚吉他手的原因,差不多每个知名的骨肉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会提到这一点。60年代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摇滚吉它大师辈出,吉米·亨德里克斯、埃里克·克拉普顿、吉米·佩奇、杰夫·贝克、皮特·汤森、卡洛斯·桑塔纳……这种吉它大师辈出现象在后来再没有发生过,这和当时骨肉皮的繁荣不无关系。再有,摇滚乐队每年都要进行漫长枯燥的巡回演出,乐手在巡演中很少带自己的女友或妻子,因为途中有骨肉皮作伴,就可以使枯燥变得乐趣横生。因此,一些骨肉皮往往以“乐队助理”身份随行,比如《成名之路》中小威廉爱上的那个女孩彭妮·莱恩,她坚决否认自己是骨肉皮,而中乐队助手。
60年代是摇滚明星与骨肉皮的蜜月期,安·鲍尔斯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60年代骨肉皮现象“是一个最活跃、非正式概念艺术表现的摇滚乐时期”,当时著名骨肉皮德斯·巴雷斯在她最近出版的《混在乐队》一书中提到:“‘骨肉皮’一词在当时绝不是什么坏字眼,乐队非常尊重女孩,‘滚石’乐队绝对都是绅士,他们把我们看做缪斯和灵感源泉。”另一个在60年代与很多摇滚巨星在染的辛西娅·普拉斯特·卡斯特尔在接受《沙龙》杂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点,她认为现在字典里对骨肉皮的解释是“污名”。
60年代还有两个骨肉皮用她们的事实证明他们与摇滚歌星的关系非同寻常,一位是“滚石”乐队米克·贾格尔女友(几乎是整个乐队的女友)玛丽安妮·费思福尔,这位18岁时就成为骨肉皮的女子在乐队帮助下走向歌坛,并成为明星,那首著名的《泪流满面》就是贾格尔为她创作的,另一位是一个德国模特尼科,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把她介绍给美国“地下丝绒”乐队,因此她也走上摇滚之路,直到后来理查德·威茨所著的《一个偶像的生活和谎言》一书出版,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尼科竟与那么多摇滚明星有染。
但好景不长,70年代重金属的出现,让更加繁荣的骨肉皮变了味道"罚柏林飞船”虽然在音乐上成就非凡,但他们简直是让骨肉皮通向地狱的阶梯(该乐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通向天堂的阶梯》)。乐队的成员几乎都有性变态倾向,吉米·佩奇有**待倾向,而鼓手约翰·博内姆常常强迫女孩脱光衣服跳入养着章鱼的浴缸中,并以此为乐。进入80年代,对骨肉皮进行的各种超常规行为几乎成了后来重金属乐队的“保留节目”、“毒药”乐队干脆在巡演大巴车上安装了一个安全套机,“戴夫·莱帕德”乐队每次演出之后都要举行一个“罪恶之都”的性狂欢,而“莫特利·克鲁”乐队在性混乱方面完全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90年代以后,骨肉皮的角色干脆变成三级片明星和妓女。
基辛格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摇滚明星的脑中往往有一种虚幻的权力,台上一呼,台下百应,名誉的光环又常常使他们忘乎所以,膜拜、反叛、力量、灵感,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刺激摇滚歌星的肾上腺激素,使他们在面对骨肉皮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把自己当成一匹马。
为音乐,为艺术献身,只不过是那些女孩为了满足虚荣心的高尚借口,作为回报,摇滚歌星偶尔会让这些骨肉皮们出现在唱片封套上或音乐录像带中,费思福尔或尼科只是众多骨肉皮中的个别现象。早年骨肉皮现象是摇滚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让卡梅伦·克罗念念不忘。那些年过半百的骨肉皮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忆那段幸福时光,说明在那个性错乱的年代还值得回味的东西。那么现在的骨肉皮现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肉交易。
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有多少人值得做爱,这就是永远纠缠不清的性与摇滚主题。

再造一个马克思/再造一个恩格斯/
再造一个尼采/再造一个鲁迅/
再造一个希特勒/再造一个墨索里尼/
再造一个东条英机/再造一个斯大林/
再造一个牛顿/再造一个瓦特/
再造一个爱因斯坦/再造一个达尔文/
再造一个老子/再造一个孙子/
再造一个婊子/再造一个二转子/
复制者 复制者/人们不用去排队去交配/
复制者 复制者/人们不用去排队去生产/
复制者 复制者/人们不用去排队去学习/
复制者 复制者/人们不用去排队去排队/
《复制者》 舌头 <Duplicator> by the tong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