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19|回复: 27

木吉他制作理论 - 笔记 - 2011年7月24日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25 0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我是真想不出来该用什么题目.....

下面这些文字没经过整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文化/轶事,散乱的放在一起,算是今天的笔记吧。

下面这些文字没经过整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文化/轶事,散乱的放在一起,算是今天的笔记吧。

1.

Breedlove现在的老板是Kim Breedlove,不过这个品牌是1990年由他的弟弟Larry Breedlove和Steve Henderson创建的。Steve是Bob Taylor的朋友,在他跟Larry创建Breedlove品牌之前他们都是Taylor的雇员,其间Kim也为Taylor工作过。创建Breedlove之后,现在的Larry又回到了Taylor团队,是其高端品牌R.Taylor的四名琴师之一。

在《Acoustic Guitar》的一篇访谈里提到了在Breedlove建立之初,Bob Taylor允许他们用Taylor的机器设备,甚至还亲手帮他们做过一些工具,直到现在他们还在用。
Bob Taylor对Breedlove的另一个巨大帮助是在他们最初经济实力很弱的时候把Taylor的售后服务工作给了他们,在Breedlove学会自己走路之前这份收入无异于雪中送炭。

最近我每天睡前的读物都是Taylor的《Wood & Steel》杂志(官网有下载),里面对他们的NT结构琴颈、UV油漆、ES拾音器系统、音梁设计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而每期的Ask Bob栏目里更是能看到Bob对很多问题非常透彻的解答。如果经常关注老外的吉他制作圈子,你会发现这种对核心技术毫无保留的态度无处不在。

记得2009年宋青女士组织的一次交流活动之前,Jeffrey Yong在宾馆房间里对我和李建军详细解释琴桥尺寸对音色的影响、用本地木材做出好音色的经验,和用黄铜制作弦钉的来龙去脉,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让我受益匪浅。

由这些,你想到了什么?我不想说了,只附上英国国宝级吉他制作大师Jonathan Kinkead在他的书里的一段话:That is how luthiers develop their art and skill - by sharing experience,strengths,and hopes.

为什么国内的吉他制作圈子很难有这种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的氛围呢?是没有那么多知识经验可交流吗?那又为什么没积累出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呢?


2.

JLD琴桥系统是近些年里出现的木吉他新技术中比较具有革新性的一种,因为其他的包括广受追捧的Taylor GS琴型等等新设计都属于改进或者改变,只是程度上或多或少而已,而JLD系统则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了。



JLD系统的结构比较容易理解,最后的参考网页里有很清楚的介绍,这里简单说说我的理解。

如果你把琴桥连同下面的面板一起从吉他上切下来,然后横向插入一根转轴再装回到面板上会发生什么?显然这块“翻板”会在琴弦的拉力下翻起来;无论传统的音梁系统还是JLD系统,本质上都是要辅助面板抵抗这种翻转力,同时将琴弦的震动能量传递到琴体的不同部位,而琴体不同部位的固有共振特性最终决定了吉他的音色。

对传统音梁结构的吉他来说,音梁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以琴桥为中心把琴弦导入琴桥的震动传递给面板各部位,音梁的传导特性和包括音梁在内各部分的共振特性共同构成音色;面板决定音色的70%以上,背侧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和反射。JLD系统则通过连接在琴桥下方的部件把琴弦传递给琴桥的震动中的很大一部分直接传递给了尾块,进而更为直接的带动了侧板、背板乃至琴颈的震动,也就是说让背侧板参与音色构成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强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给出的只是基本原理,并不是要告诉你孰优孰劣。传统音梁结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在1850年代伟大的C.F.Martin提出X音梁结构之后,很大程度上我们所“知道”的吉他音色其实就是这种结构带来的音色,就像1950年代之前你不可能说出什么是好听的电吉他音色一样,今天所谓的“好听的”木吉他音色也许分析起来不够合理,但它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在这种情况下,JLD系统的出现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支,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极大可控性、灵活性并兼具结构稳定优势的调控传统音梁结构吉他音色的手段——例如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横向支撑柱改变JLD系统把震动传递给背侧板的效率、传递特性和传递比例,进而调控背侧板在整体音色中发挥作用的多寡。

简言之,JLD系统是一种具有几乎无限可能性的音色调控方案。Larry Breedlove在创立Breedlove品牌之初就想要发展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音色,在遇到JLD之后,他基于这种系统的特性设计的音梁结构,加上对非均匀厚度面板对音色影响方面的研究造诣,两者共同在音色方面为Breedlove品牌缔造了基础,而哥哥Kim Breedlove的加入为这个品牌带来了艺术性的外观设计特色。

全面应用JLD系统的另一个品牌是Trinity River,我对这个品牌没什么了解,只是记得大约2004年去青岛格力特吉他厂时候见过这个品牌在那里代工,印象里外观设计很典雅,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注意内部设计。


3.

Breedlove吉他年表里:1991 - Breedlove introduced to Don Kendall of JLD Guitar Research and begins experiments with the JLD bridge truss system and bracing techniques effects on balance, sustain, resonance and bass creating the "Original Breedlove Sound". Breedlove buys used/broken thickness sander and discovers the balancing effect of graduated top thicknesses on instrument balance. The "Original Breedlove" sound is formed. First Breedlove guitar in stores.

前面介绍了JLD,这里再简单说说渐变厚度面板,或者叫非均匀厚度面板。我接触这些知识也并不久,并没什么积累,欢迎大家深挖各类资料多多补充。

Jonathan Kinkead在他的木吉他制作教程里说过:“一块高质量的木纹紧密的云杉面板料............可以考虑把它的边缘削薄一点,这样可以增强面板整体的弹性,从而改善吉他的低频共振........用短刨把面板边缘附近的厚度刨到大约3/32-7/64英寸(2.5-2.8mm)........这个额外的厚度修整工序也可以在后面的最终打磨时用打磨块和刮刀完成,别忘了操作时不断停下来敲敲面板,记下每种操作产生的音色变化。如果面板使用的是较软的低等级木料,那么削薄边缘就没必要了,因为它们已经足够软了。

削薄面板边缘改变低频特性在吉他制作上是个很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版本是Taylor的面板外圈凹槽工艺,看看图就明白了,这里只附上Taylor说明的原文:The Taylor Relief Cut: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image above, and you'll see that we routed out a groove along the inside edges of the top; this groove is similar in function to the re-curve on a violin — it "loosens up" the edges of the top, giving extra flexibility, without sacrificing much heft. We first began routing out this groove in 2002, while revoicing our Dreadnoughts. The result is ample bass and volume with a balanced tone that's right for recording, and yet another patent: Taylor Relief Cut, U.S. Patent #6,759,581.

面板音梁的排布为什么是不对称的?高低频波长不同,这么做显然是为了分别调控面板高音侧和低音侧的共振特性。吉他所能发出的最低频率是82hz,简单计算可知波长约为4.15米,即低频的基频是只能靠面板带动空气震动得到的,也就是说对部分低频来说面板的作用方式更接近喇叭振膜,此时“冲程”便与“纸盆、羊毛盆、丝绢膜”之类振膜材质的差别同等重要了。无论削薄面板边缘还是Taylor的外圈凹槽工艺,目的都在于控制面板弹性,背后的原理都是如此。

按照这个思路,面板主体部分的厚度就必须是均匀的吗?显然同样可以通过控制不同部位的厚度来控制音色....只是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无限种音色可能性的传统音梁结构+无限种音色可能性的JLD琴桥结构+无限种音色可能性的面板厚度变化+世界上没有哪两块木料是完全相同的.....人生苦短啊。

于是聪明的吉他制作者们就发明了音色调控的经验主义方法和量化方法——前者只靠一根手指、一对灵敏的耳朵和漫长岁月的积累,不是一个30岁的菜鸟能拿出来得瑟的......还是说说后者吧。量化音色调控方法的基础著作是Roger H Siminof的《敲击调音的艺术》,他介绍的方法是用频率发生器产生各种频率,然后放大这些频率,通过固定的夹具把不同频率的震动传递给音板,然后用频谱分析仪分析音板的震动特性。听起来很高科技吧?其实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并没超出高中物理的水平,只是可能毕业时候你早就把他们留给学校了。略去n千字(日后有精力时再细说吧)..... Siminof给出的实际上仍是种分析方法,并不是学会之后你就立刻能做出漂亮的音色了,但是应用这种方法能够积累下的经验是可以被量化和记录的,如果你的每把琴都坚持做这种积累,必定能够在音色调控上有很大进步。

参考网页:
Taylor音梁
http://www.taylorguitars.com/guitars/features/bracing/Overview.aspx
JLD琴桥系统
http://www.jldguitar.net/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2: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Taylor的Relief Cut
发表于 2011-7-25 07: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哈好顶了。。老赵要是再上些图就好了。。非均匀厚度面板在提琴类的乐器中美和很常见
发表于 2011-7-25 0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顶贴 也许很多人看了之后立马收藏
关于这里面的制作技巧
也许是国内制作人制作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
自己还在摸索阶段 何谈分享?
即使成功的做出中国特色的有革命创新型的琴  在中国这个艺人相鄙氛围下 也不会全部拿出来分享
老话说的好:教会徒弟 饿死师傅
一句话 国内艺人的层次还达不到那个高度
ps:本人不是制作者 就是一简单的爱好者
发表于 2011-7-25 09: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Taylor的工艺是超赞的~国内的琴厂设备和工艺都没法比~
发表于 2011-7-25 16: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了,回家慢慢看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25 17: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说的


[ 本帖最后由 UTW 于 2011-7-25 17:25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1: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TW 于 2011-7-25 17:23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说的


got what you mean

thank you.
发表于 2011-7-25 2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李建军是不是回到山东枣庄了?????
真难得 老赵费心分享了这些资料。
发表于 2011-7-26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收藏了,谢谢赵兄。
关于Jeffrey Yong,前段时间看过UTW大叔发的一篇帖子,不禁对其人品产生巨大怀疑。当然,人品和技艺高低或许无关。
的确,国内缺乏一种坦诚的合作氛围,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一定要搞到很复杂,是我们的悲哀。只能说根源在于我们缺少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使得每个人心存戒意,这是体制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所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控制自己不去恶意践踏公正就好了。
发表于 2011-7-26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了解最新资讯,看来还要好好学习英文!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27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骤蓝 于 2011-7-26 12:55 发表
很好的资料,收藏了,谢谢赵兄。
关于Jeffrey Yong,前段时间看过UTW大叔发的一篇帖子,不禁对其人品产生巨大怀疑。当然,人品和技艺高低或许无关。
的确,国内缺乏一种坦诚的合作氛围,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一定要 ...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骤蓝 于 2011-7-26 12:55 发表
很好的资料,收藏了,谢谢赵兄。
关于Jeffrey Yong,前段时间看过UTW大叔发的一篇帖子,不禁对其人品产生巨大怀疑。当然,人品和技艺高低或许无关。
的确,国内缺乏一种坦诚的合作氛围,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一定要 ...


可能还是基础资源不足 参与的人太少
另外似乎在国内大家总认为问问题是丢人的 所以绝大部分帖子并不是来讨论或者提问 而是纯粹来展示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Jeffrey的琴?

印象里就是油漆做的不太好 他带去展会的那几把琴倒是没发现细节上有什么问题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27 1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I willl post the problem guitar pictures here.
发表于 2011-7-27 19: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帖,希望楼主有时间也发点关于传统音梁结构对音乐的构成和影响方面的知识
发表于 2011-7-28 0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哈哈...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在技术方面讨论一下吗......

发表于 2011-8-20 17: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呵?
好久没看到老赵简明流畅的言辞了,舒服~
这文章我看得一愣一愣的,完全在我的知识范围之外,无从论起,只能是学习。
对于啃不动英文书得我来说,这样的文章就是甘霖。
挺老赵。
别的事儿?
爱谁谁。
发表于 2011-8-20 2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别的事。老赵对国内手工吉他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呵呵。我在老赵那里买过图纸啊。
发表于 2011-8-20 22: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22 17: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一个,然后在慢慢细看,谢谢lz

发表于 2011-8-22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阅读!顶一到上面~!期待高手来讨论。
发表于 2011-8-24 05: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26 1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Breedlove看来是带有 Taylor的血统了。
发表于 2012-4-22 18: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发表于 2015-4-28 16: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9-30 15: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懵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