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83702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8612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4-4-1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近日复读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早年读书时曾几次啃卷,至今阅至明教众人的“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处,仍不禁感慨。忧患之于平民,此数千百年来均未更改。古有揭竿而起之辈,后辈载于稗官野史中的,大多数都成了英雄。可见毋论古今,国人均循着一条轨迹前行,这种种的遭遇也促成了可显耀于世的“五千年文明”。
高中时,历史先生的讲义中谈到一句话,原句早已忘却,大意是: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反侵略反压迫的历史,然则当下来看,此历史却一直在写着。其实,不止近代,现代,上观千年前,哪部史书中不是依照此方书就,故然史书依时间而叙,却也多次提及那些造反英雄们的侠名,只是褒贬不一罢了。依现代观点看,过去的史书可谓“官方出版”,但著书于后世者大有人在,不以时事威逼、不以权贵相诱等文人亦层出不穷。与彼时相比,现今又有几人可称文采?复又几人可谓文人之气节?
论之,其书侠者,意其名,而书其侠者,以侠心蹴之。
反观种种史书,早有《史记》,后有《汉书》,汉室末期的《三国志》,至范晔的《后汉书》,其著书者则气节迥异。太史公亦不必多述,而班固其人虽具文采,但谈至气节,我以为不可取,《汉书》作于东汉,辞藻华丽,却多为歌功颂德之文,《三国志》没有读过,不做评价,而范晔却并不类于班固,虽著《后汉书》于南宋年间,其多篇列传中均有暗讽时事的文字,此番德行乃文人之本,故范晔之《后汉书》可名列四史之一。虽有前人等多部《后汉书》为先,后人亦有范晔采众家之长为己用一说,但其气节还是值得一提的。
故太史公、范晔也可为侠者。
自古说乱世出英雄,英雄多出于民间的话本、戏剧以及百姓的口中。每朝每代均有盛世一说。可谓盛世者,富多余贫、顺多余优、内无奸佞当权、佣兵自重、外无诋毁不止、兵戎相向者也。若调换一下,则可谓乱世了。纵观千年历史,乱世中总有英雄辈出,而真正的英雄辈出之时,必是要到了改朝换代之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话不知出自古时,还是出自金庸先生笔下,金庸先生的先人査嗣庭在雍正年间被文字狱所害,故金庸先生的书中尽是些“反清复明”的一类,此论为民间之谈不作正论,但作为近代文人中我比较推崇的一位来看,毋论他是为了先祖还是投看官所好,有此种“意境”毕竟不多。
金庸先生推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而司马光其人也是一位有气节的文坛侠士。
另一位侠者鲁迅先生已从当代教科书中略去,已鲁迅所处的年代来看,可见现在乱世尚未到最后一步......
前些年的电影《墨攻》,墨子摇身一变成了兵法大家,其臆传全不予理会。但墨子抑或墨家尚武则是有史料可查的,西汉初年的陆贾说道:墨门多勇士,墨子的几位弟子像索卢参、胡非子等均为战国时期的名侠。《墨子.上经》中的所谓的任侠之道即:“士损己而益所为,” “为身之所恶而成人之所急”,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恐怕不是墨子而说的了罢。(后查知、出于《史记》--《游侠列传》)
不过,墨子,抑或这位“大侠”的名句,余谨铭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