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06|回复: 82

关于我个人音乐写作的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0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最近有论坛的朋友问了我一些关于学习和写作的问题,其实平常也有很多朋友问我,但我实在没法系统的讲,只能以这种想起什么说什么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了。
首先先说说音阶的问题,前一段有朋友问了,其实也是一下把我问蒙了,我真没注意过什么是调式音阶或自然音阶,所以那位朋友的问题我基本就等于没回答,实在不好意思。其实我写东西的时候不太在意到底理论上是什么样的,我只是注意听感,所谓听感就是所有元素组成之后给自己的反馈信息。我只在意反馈给我的这种感觉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是当然最好,如果不是的话我会去分析。分析的话一般也就是从两部分,要么从和弦进行找问题,要么从音上找问题,再次了找找音色的问题。

又会有朋友问,那你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其实分析的依据就是音乐的色彩记忆,大家对每一种音乐,和声乃至音色都会有一种记忆,这些东西都来自于平日里听的东西。我用我自己的感觉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色彩艳丽的拉美音乐,香烟熏成黄褐色的爵士乐,深蓝色的布鲁斯等等。说到和弦就有另外一套形容词了,比如苦味的减和弦,纠结又不知所措的曾和弦,大气直接的大和弦,充满幻想的六和弦等等。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我自己的感觉,每个人都不尽相同的。还有就是一些标志性的和弦连接,做音乐的朋友可能经常会说到,没有这种转就不像XXX(XXX代表某种风格)。总之就是这些日常积累的记忆成了我寻找写作出路的参考和依据。再有就是我自身的一些习惯,因为我父亲从小给我训练了固定调的耳朵,所以我的听力很好,这也让我少受到很多理论上的束缚,可以让我更加直观的去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以上说的这些要解决很容易,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多听歌,看到什么就听听看,喜欢就继续听下去,抱着琴跟着弹,不管是即兴一些句子还是跟着弹弹节奏,扒一扒和弦也好啊。我每天看电影的时候都抱着吉他跟着弹,影视音乐里什么情绪都有,大气磅礡的,情意绵绵的,紧张的,滑稽的,总之是片子里音乐什么样,我就跟着弹什么样的,脑子里积累的东西总会越来越多的。记得我刚刚学习写弦乐的那段时间,碰巧在看一部宫崎骏的动画片,里面配乐是久石让做的。我听到了一段特别喜欢的,立刻暂停给扒下来了,扒完以后把每个声部好好分析一下,感叹受益匪浅啊,满意的继续看~哈哈

还有很多朋友问我,说自己弹琴遇到了瓶颈,希望能通过学习乐理来提高。但我总觉得乐理只是帮助你把音乐理论化,也可以反过来让你理论化的去学习。但音乐是个非常感性的学科,用理论化的方法去学习总觉会有不妥的地方,就好比让一个工科的学生拿着尺子画油画。当然,学习乐理是好事,但我建议不要太钻进去,不要教条,里面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以我个人的经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乐理书,不要相信类似“XXX-XXX是对的,XXX-XXX是错的,必须要XXXXX才能XXXXX之类的话”。建议多看一些关于和声构成之类的东西。很多现代音乐用古典的乐理书分析,那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如果下定决心好好恶补的话,我倒是建议把视唱练耳好好恶补一下,收益会非常的大。

昨天给一位朋友回的帖子里说到了关于对比,我再细致的说一说,这个也是我自己一直信奉的,世界上没有最美的音,也没有最美的乐句,也没有最美的和弦,一切都是对比出来的。一个美出现之前,前面必然有一个相对的丑。一个一直“美”+“美”+“美”的东西贯穿下来的结果一定不是最美,而是平淡无奇。一个“丑”+“丑”+“丑”贯穿下来的结果一定不是更丑,还是平淡无奇。当然一个完整的音乐里绝对不是只有“美”和“丑”,可能有“小美”和“小丑”。。“中美”和“中丑”。。“太美”和“太丑”。。总之要安排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音乐起伏跌宕,层次分明。假如说需要异常的反差,那可以考虑“太丑”之后接“太美”。。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反差,可能是“小丑”之后接“中美”。我所说的“小丑”可能只是一个节奏为主的段落,而“太美”可能也就只是一个舒缓的旋律,这些标准都是视作品而定的。段落之间是这样安排,段落内的安排也是这样的,以小节或者和弦为单位,安排它们直接的美丑关系。再往小了说,小节内也是这样的,每个音之间,安排它们的美丑关系。

再说两个我的亲身经历来解释一下关于对比。题外话:正好能体现音乐和绘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故事一: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教我弹钢琴,我已经记不住是什么作品了,总觉得有一个音别扭,故意的不安谱子上弹,我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我觉得别扭,我父亲说:这个音别扭是为了让后面的音更好听啊。我当时肯定没懂,也是大一些才回想起来的。大一点之后开始弹分几个乐章的大作品了,每次弹到第二乐章都觉得不自在,总是跳过直接弹最后的第三乐章,我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那个乐章不好听。我父亲说:那个乐章虽然不好听,但它是为了让最后的乐章更好听,你不弹它,怎么能显出最美的第三乐章。那时我差不多就明白了。第一乐章是“小美”。第二乐章是“小丑”。第三乐章是“太美”
故事二:我初中开始学画画(其实我高中到大学毕业都是美术专业的)。那是考学前的一次,在画室里画素描,我的导师在我背后看了一会儿,跟我说:额头和鼻梁部分不够靠前。我说:是么?对比度已经很高了啊,刻画细节也很重了啊。我导师说:我说额头和鼻梁不够靠前,但没说是额头和鼻梁出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是耳朵,耳朵刻画的太深,不够靠后,然后他拿过我的可塑橡皮(就是软的跟橡皮泥一样的那种)在耳朵的部分沾了沾,又用手指把那里抹了抹。耳朵变的灰了很多,但站远一看额头和鼻子果然显得靠前了很多。换成音乐上说的话可以解释成:如果你觉得这个段落或和弦或音有问题,那么你应该连它和它之前之后的一起怀疑,问题不一定就出在它本身。

关于和弦,它太强大了,强大到可以改变旋律的性格,分割段落之间的关系,甚至某些风格不出现某个和弦都会别扭。给一条旋律配和弦,是一道选项极其多的选择题。但让我最最满意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还好机会有很多次,我可以慢慢试。我也建议大家做做这样的试验,哼哼出一条自己喜欢的旋律,录下来,给这条旋律尽量多配一些和弦进行,仔细选择选择,这是个很有意思而且很享受的阶段,也能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
今天先说到这儿吧,等日后想起了什么再跟大家分享。

[ 本帖最后由 纪元 于 2011-8-16 09:16 编辑 ]
发表于 2011-8-16 1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这个一定得顶!!
发表于 2011-8-16 1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8-16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很少有像纪元老师这样能坐下来让我们深深体会的文字了。。。。大明星基本都没什么时间。受益匪浅。。。练琴的路还很长啊。。
发表于 2011-8-16 1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16 1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em13]
要有是有机会 开个大课 准备好教案 给大家慢慢讲 就更好了

希望有机会再上你的音乐课!!!
发表于 2011-8-16 13: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鼓掌!!!

多看一些关于和声构成之类的东西。很多现代音乐用古典的乐理书分析,那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如果下定决心好好恶补的话,我倒是建议把视唱练耳好好恶补一下,收益会非常的大。
发表于 2011-8-16 1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出 老师是一个注意感觉的人
感性
发表于 2011-8-16 1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纪元老师学习~
发表于 2011-8-16 15: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发表于 2011-8-16 17: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受益颇深。
发表于 2011-8-17 0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17 0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塑橡皮 呵呵 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种绿色的不含油脂的橡皮泥 用着用着就成黑的了 老师说的很对 对比是很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让黑的更黑 白的更白(感官上) 手法上也可以不拘一格 就像前面说的 橡皮也可以是一支笔 而且有着其他的笔不能替代的笔触 很多艺术形式通常都是是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 艺术类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 就看你怎么理解怎么运用了
发表于 2011-8-17 0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您,纪元~
祝您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有时间来青岛的话,一定通知我,全程招待您~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5: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gyeye的新号 于 2011-8-17 01:31 发表
可塑橡皮 呵呵 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种绿色的不含油脂的橡皮泥 用着用着就成黑的了 老师说的很对 对比是很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让黑的更黑 白的更白(感官上) 手法上也可以不拘一格 就像前面说的 橡皮也可以是一支笔 而且 ...


这位朋友感触到了。。握手握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官 于 2011-8-17 01:48 发表
很感谢您,纪元~
祝您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有时间来青岛的话,一定通知我,全程招待您~


对您的热情表示感谢~
发表于 2011-8-17 0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潜力,终将成为国内顶级大师。
发表于 2011-8-17 1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8-17 12: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纪元老师这种纯感觉型的妖怪~耶~同时向伟大的纪爸爸致敬!
发表于 2011-8-17 1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99] [em99] [em99] [em99]
发表于 2011-8-17 1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GC里面 感觉就这个小论坛里信息量最大了 都是很实际的有智慧的内容 希望纪元老师能多写一些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5: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芬一挺 于 2011-8-17 13:11 发表
这GC里面 感觉就这个小论坛里信息量最大了 都是很实际的有智慧的内容 希望纪元老师能多写一些  谢谢!

感谢支持,我会尽力多的
发表于 2011-8-18 0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纪元 于 2011-8-17 05:38 发表


这位朋友感触到了。。握手握手。。


呵呵 虽然只有一面之缘 但是欣赏您的内敛与睿智 :)
发表于 2011-8-18 10: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越来越喜欢这个版块了~~~~关键是能学到东西~~~还能和纪元老师交流,真难得~~~

纪元老师,您的CD俺准备多买几张,送送朋友~~~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tworks 于 2011-8-18 10:22 发表
我越来越喜欢这个版块了~~~~关键是能学到东西~~~还能和纪元老师交流,真难得~~~

纪元老师,您的CD俺准备多买几张,送送朋友~~~哈哈~~~


只要大家需要,我愿意拿出我知道的所有东西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1-8-19 02: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时相当受用。
发表于 2011-8-21 2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纪老师的作品和他对音乐的态度
发表于 2011-8-22 0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老师。想找您学琴。。。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十字-路口123 于 2011-8-22 00:14 发表
好老师。想找您学琴。。。呵呵。

过奖了,分享心得而已
发表于 2011-8-24 12: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发表于 2011-8-25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纪元老师!
发表于 2011-8-25 2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文 学习

对了 记老师到我们这来教课吧~~~ 聘请~~
发表于 2011-8-31 2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纪老师分享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只有人人都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所谓的文化
发表于 2011-9-3 15: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元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你的那首《川》令我记忆犹新,今天看了你的文章,受益匪浅,顶你!@#
发表于 2011-9-4 15: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都很喜欢纪元的音乐,感性,大气,精湛,上海展上唯一使我一直站在那聆听的只有纪老师的演奏,支持您!
发表于 2011-9-5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纪元 的帖子

感谢纪老师的精彩分享,也很羡慕你从小就接触音乐,后来还能画画~!都说艺术到后面了都是通的,估计老师深有体会吧~!看看以前的书法家,画画、诗词都很厉害的~!这年头,能静下心来的,太少了~!
老师能在分析这块,多讲讲么~!比如你说的音色,节奏,等方面~!刚看过一台湾教授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乐曲中的每个地方都能用乐理加以诠释”,其实就是逆向思维,乐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作品~!这样可以对乐理有着更加灵活的理解~!老师能做个这样的例子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例子来积累一些很实体的“料”,有些人只说理论,感觉有些空洞~!最好是流行音乐~!嘿嘿,因为这个是大多数人学习的动力,也好理解~!嘿嘿,谢谢老师啦~!其实我还有个问题是关于四部和声的一个概念性问题~!我整理下,然后问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9-5 13: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yershao 于 2011-9-5 10:57 发表
感谢纪老师的精彩分享,也很羡慕你从小就接触音乐,后来还能画画~!都说艺术到后面了都是通的,估计老师深有体会吧~!看看以前的书法家,画画、诗词都很厉害的~!这年头,能静下心来的,太少了~!
老师能在分析这块 ...


看来这位朋友不太了解我。要是叫我用乐理去解释音乐的话实在太难为我了。而且我也不太敢认同台湾教授的说法。
要是从流行音乐出发就更难为我了,我喜欢研究音乐并不是为了某一种风格,流行也并不是我学习的动力。
关于四部和声的概念问题,你可以直接去看一本书,我记得就叫《四部和声概念》。哈哈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于 2011-9-6 21: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过一台湾教授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乐曲中的每个地方都能用乐理加以诠释”,其实就是逆向思维,乐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作品~!

很多朋友都被“理论”这两个字困扰,进入“瓶颈时期”。甚至把它作为了研究音乐的主导;忽略了音乐本身感性的成分。
作为一个“工具”,乐理固然重要,但是工具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品。
PS:一首好听的作品被承认,大多数是很感官上的共鸣,而不是机械化的去接受。乐理大师不一定会出好作品~
发表于 2011-9-16 2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纪元
发表于 2011-9-23 1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老师把美术和音乐的道理合起来讲,看来纪老师是把艺术的事儿都悟通了!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9-25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