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个东西的灵感来自于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朋友分享的06年崔健北京不插电,相信不管是什么风格的吉他歌者,都不会陌生的一场演唱会。
当然喷党们也会在优酷的评论栏里发表属于它们的“真知灼见”,草草的看了几页评论,无数的@+人名+脏话占据了大多数。
细细看来,无非是70后的思念情深,与80后的狂热崇拜,同90后对老崔独树一帜的风格的疑惑展开的火花交织。
当然小弟也不喜欢几零后几零后的叫,在此文里各位看官就权当小弟就事论事吧。就在我激动的看着口水仗的时候,一位大哥的留言让我为之一亮。
他没有骂人,没有回复任何人,只是像自言自语的发表了这样一条评论。
“健哥,好几不见你,你老了,艾迪也老了,刘元也老了。我生于73年,小时候吃3毛一碗的烩面,偷偷抽过2毛一包的忙山烟。等听到健哥的音乐时,烩面一块三一碗,好点儿的一块五,抽一块二的喜梅香烟。如今物价涨了,人心不一样了,烩面八块一碗,十元的烟已经不算好烟。年轻人,谢谢你,请不要乱说。”
看到这里我心里猛然一抖,双眼像是被蒙上了一块朴素的红布,想到了很多东西。过去,以往。
小弟性格比较沉稳,属于闷骚型,心里有话只对自己说的那种。初三玩借来哥哥的老梅花练吉他,大学里组过摇滚乐队,当过校园电台的主播,后来觉得性格方面属于原声的,不是失真的。于是果断拿起木琴继续聆听箱琴的木纹声。但是直到现在提起摇滚,我脑海中首先会映出红五星,那是崔健的符号,那是中国的符号……
在我当主播的时候,我曾经顶着一群音乐盲领导的压力,成功的做了一期崔健的音乐节目。这是我日后非常宝贵的回忆之一,现在我本本上还留着那期的稿子和音乐存档。我向同学们介绍崔健的音乐,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喜欢上了他的歌,还有个朝鲜族的小姑娘把“舞过38线”当成了手机铃声。
第一次听崔健,15岁,初三。逛琴行玩,老板放的是《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起先定然是和所有人一样,歌词听不清楚,后来多方努力,查到了歌词。那首歌欲扬先抑的气氛让我完美的倾泻了备考的压力。于是从初三到大三,9年里用过5个Mp3,3个手机,每个设备里都会有个叫做“老崔”的文件夹。
小弟爆个料,我出生于1989年5月35日凌晨0点。是个内涵的日子。小时候听父母说过,那天的故事。长大了却发现周围能够查阅的资料少之又少。于是,找朋友问,翻墙,泡论坛。经过了几年,也大体基本还原了那个故事,在很多那个故事的资料里我都能看见老崔的名字。意外之中我也虏获了一份89年崔健的录音。崔健第一首歌唱的是《从来再来》,他鼓励大学生们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你们不愿离开,你们不愿存在,你们不愿获得过分,实实在在。你们想要离开,你们想要存在,你们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那个年代的设备有限,声音嘈杂,效果低劣,但是依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悲剧的是,老崔在演出的时候,琴弦意外断了。可是老崔很幽默的说:我弦儿断了啊!我换根弦儿,这弦儿都告诉我们要从头再来…………
我小时候有过这么一故事,当年大院的院墙边上放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很久没人骑。那年我好像七八岁吧,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一大堆顽童就拿大石头砸自行车玩,几周以后,自行车被我们滴水石穿的魄力砸解体了,最要命的是车后面的墙也被我们砸穿了,露出一个大洞,还好当时房管所的人认为这是下雨年久失修造成,因此我们逃过了一劫。这个无聊的故事让我启发很大,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觉得当你伤害一个东西时,受到伤害的往往不止一个。反过来亦是如此,一个人不会孤独的受到伤害,当你遍体鳞伤时,却发现已经有人身首异处了。所以我想,喜欢和不喜欢是如此简单的,而伤害和宽容却是不简单的,吉他如此,音乐也是如此,喜欢就好,不喜也罢,切勿伤害到别人。刚刚看到有个朋友抱怨GC里所谓的“高手”。事无单因,祸无一果,希望大家在吉他的路上可以共勉小弟的浅薄意见。像老崔一样,爱我们的我国家,爱我们的理想,爱我们的音乐和朋友!!
故事就讲到这里吧,对了,昨天开车回老家替老爷子看了看他的老爷子,他住在那个淳朴但破旧的小村庄里。我和爷爷聊了很多,前途,工作,家庭。老老爷子的豁达和见识让我心里有了不少勇气面对生活。回家路上已经是晚上10点,在高速路上,周围是漆黑和无尽的麦田与电杆,我打开播放器,重复着一首歌……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7/97575BB0CE58F43996079CFC363515DD.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