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5|回复: 25

[原创文章] 巴赫是悬疑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5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巴赫是悬疑大师

abada

据说有很多音乐学生不爱弹巴赫,觉得枯燥,但是我的学生几乎都是非巴赫不弹,不爱弹其它音乐。这与教学理念相关。

我教巴赫,强调他是悬念大师,巴赫音乐类似悬疑片,相对不少浪漫派类似于言情片一样。几乎没有人不爱看悬疑片,因此,只要正确地教巴赫音乐,几乎没有人不喜爱它。

都说巴赫是复调音乐大师,但我要说,复调可以说只是为悬念服务的手段之一。当高音部悬念被解决时,低音部恰可能正在悬念的高潮,因此这种蒙太奇手法使得音乐总体上仍存在悬念,有继续推进的动力。

与当代电视连续剧的编导一样,巴赫掌握了种种制造悬念的技术,只要花些时间了解并做适当的听力训练,就可以被这些悬念深深吸引,欲罢不能,直到从头到尾听完他一首为止。听者有悬念被解决的要求。

首先,一首乐曲大结构上,有大悬念与大结局。中间有中悬念中结局,还有细节小悬念小解决。

一个调,例如C大调(或C小调),1,3(或b3), 5三个音稳定协和,是主和弦的无悬念的三个音(其中1最没悬念),2、4、(b)6、7四个音则有悬疑,是悬念音,4有解决到3(或b3)的悬念,4->(b)3, (b)6-5, 7->1, 2->(b)3或2->1.

也可以几个悬念音一起发响,构成悬念和弦,加大悬念,解决到主和弦。

其中有个大结局,就是5,2,4,7 以5为低音,低音解决到主和弦的1,就像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结局;同时高音则是7->1或2->1。这是巴赫惯用的大结局手法,一首乐曲的结尾,几乎都是这样解决的。

典型的赋格乐曲的进行过程中,却要有意避免这样的大结局,因为那样会使悬念过早消失,让人失去继续听下去的巨大动力。

类似大结局手法偶尔可以在中途的较大的段落结局中使用,但那也一定是其他调的大结局,而不是主调的大结局,主调的大结局要谨慎地在赋格全曲末使用。当然,这个大结构上达悬疑的保持,只有赋格曲能做得最好,奏鸣曲其次,其他诸如变奏曲、回旋曲等曲式在这方面就较差。

在12平均律的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上,每个调上都有上述的和弦悬疑结构。一个乐曲必须建立一个主调,就像主人公,通常以它开始乐曲,并以它的的大结局为最终的大结局。

乐曲会在曲目标题中表明这个乐曲的主调是什么,如C大调或C小调,等等,这就提前提示了一个悬念:乐曲会在中途转入其他调,这样就在大结构上,有了调性结构的大悬念,直到乐曲结尾转回主调的大结局,此曲悬念得以最终的解决。

中间并非不能回到主调,而是不用低音从5->1同时高音从7或2->1的主调大结局,而是诸如低音4->3等手法,使得一个声部保持一些悬念,不至于过早揭露全曲大结局。

中间的每个临时调都有其自身的不稳定音、悬念和弦,具有解决到临时调的悬念。正如电视剧,每集有个悬念有个解决,但并非都是全集的真正大结局。

还有更细部的悬念。那就是和弦外音。 例如一个和弦,可以临时加入一个非此和弦的音作为悬念,直到解决到被它暂时替代的和弦音为止,这样细部的小悬念才得以解决。 这样的细部过程可以快速交替,形成“颤音或波动装饰音”一串珍珠般的小悬念。

除非提前用钢琴把听力训练得特别好,否则,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在琴上弹奏,才能彻底感受巴赫赋格作为悬疑大片的创作匠心。

当代演奏家越来越多感受到巴赫是悬疑大师的特点,例如钢琴家席夫与吉他上的格兰-索谢尔,都较为突出巴赫音乐的悬念,他们演奏力度的起伏,伴随和强调出和声与和声外音等紧张度的起伏。也可参听我对巴赫无伴奏鲁特琴组曲四的演绎: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2870704-1071006415-1.html#31964932

[ 本帖最后由 abada 于 2011-9-25 14: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5 1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发表于 2011-9-25 1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大致是说几个层次的解决过程吸引听众了,受教了
发表于 2011-9-25 20: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这曲巴赫作品弹得太棒了!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 ... 415-1.html#31964932
发表于 2011-9-25 2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qq]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31964932_1071006415_ZknmGyM5B27K+l1**2stqkP7KQNt6nkiW21u1KiIQ9cQ0/XM5GaY9QB5CDVAtkEqDhAR5k2c/ov1B8/s.swf[/qq]
发表于 2011-9-25 2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真好
发表于 2011-9-25 2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abada 的帖子

写得太好了 很不错的贴
发表于 2011-9-25 2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1-9-26 09: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26 1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9-26 14: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很模糊的同感,感谢张老师讲解,
发表于 2011-9-26 17: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中国人会奇怪,为什么古典音乐在曲名里要著明什么A大调或d-moll之类的。

看了此文读者就可了解了。

调性布局本身是结构悬念因素,回到主调结束才是主人公的大结局。

但这种悬念,要求听众有绝对音高,即别人随便在钢琴上单独弹个音,你就能知道是哪个音的听觉能力。这个对训练要求较高。

假如听力没有培养绝对音高,也不要紧,亲自演奏多了,也会在演奏过程中体验到这种调性布局之大结构悬念。亲自演奏通过指法就会明知转调调性。辨别何为主调,何调为非主调临时调,建立起最后解决到主调的悬念,以及大结局解决的满足感。

要培养和声功能以及和弦外音的悬念感,最好又要掌握首调唱名法,转到任何调,都能辨别那个调的do,re,mi, 等,识别音的悬念功能,何音为稳定音,何音为不稳定音,哪个是哪种外音,等等,如此培养出细部的悬念感知能力。深入细致的和声学学习,对此十分必要。
发表于 2011-9-26 2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听巴赫的音乐。
学习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9-26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26 2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记号,等心态平静的时候再慢慢体会!
发表于 2011-9-27 0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得细细的品才能品出来啊!
发表于 2011-9-28 0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与贝多芬还喜欢用方向明确的音阶或琶音制造方向性悬念,尤其从高到低,就像水往低处流的动力悬念。贝多芬时代钢琴键盘音域宽了,更让贝多芬有机会一泻千里了。贝多芬这一泻千里,比较外在,很能取悦现场听众,不需要训练就可感觉到。但对弹奏者的感受就不是那么美好了---练起来很麻烦,多少学生在练车尔尼!如果不是为了现场演出追求成功,那就似乎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1、巴赫特别在于有更多的复调悬念:我说的"当高音部悬念被解决时,低音部恰可能正在悬念的高潮"。这是复调蒙太奇悬念。密接和应更是有特别的悬念推进力。

2、复调在各声部轮流加和弦外音,这种特别多的和弦外音在细部造成特别多的和弦外音的悬念,主调音乐在这精细方面就没有那么多悬念。

各声部快速轮流地引人注意,与美国大片越来越多地使用蒙太奇且越来越快节奏切换多线条类似。

巴赫细节局部充满悬念,装饰外音任可添加增加细部悬念。

延留音,倚音,等等,处处悬念着。辟斯顿<对位法>,开章先讲巴赫和弦外音,种种细部应用。

3、赋格主题在各声部轮流出现类似迷宫一般的悬念。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4: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Suspense for Desiring Harmony.

渴望和谐的悬念。
发表于 2011-10-13 14: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弹的太好了!分析的也超赞!我也狂爱巴赫啊!收了图里克的平均律和古尔德的sony平均律,这两天打算收一套价格不菲的CBS版的古尔德平均律,只为收藏。
发表于 2011-10-13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大懂,似懂非懂。但是不懂也得装懂呀对不对,所以得顶!!
发表于 2011-10-15 2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16 1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ada 于 2011-9-24 21:29 发表
巴赫是悬疑大师

abada

据说有很多音乐学生不爱弹巴赫,觉得枯燥,但是我的学生几乎都是非巴赫不弹,不爱弹其它音乐。这与教学理念相关。

我教巴赫,强调他是悬念大师,巴赫音乐类似悬疑片,相对不少浪漫派类 ...


顶一下!学习。。。
发表于 2011-10-16 13: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1-9-25 20:25 发表

这曲巴赫作品弹得太棒了!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2870704-1071006415-1.html#31964932

弹得辛苦,听的累!没有表现巴赫作品“行云流水”风格。
发表于 2011-10-16 14: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明白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