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年,那年高一,受朋友的影响开始学习民谣吉他,我这虽然脑子笨、不爱钻研,但却固执,迄今为止我没有找一位老师、也没有去跟高手们切磋学习,硬是靠自己瞎琢磨,所以14年之后的我没有乐理知识、没有技术、甚至连单块和箱头的音色都没听过,回顾一下,我觉得自己太封闭,很可悲,被自己盲目的固执整整拖累了十来年。
大学时候组过乐队,不懂音色,认为只要是滋啦滋啦的失真就可以了,也不明白其他人为什么对音色有那么讲究,那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听过真正好的设备发出的声音。当时的设备就是一把假IBANEZ和一个505,当时居然对该设备的音色很满意,现在想起来难以置信。
毕业以后来到深圳,这里琴行少,不专业,没有一个好的玩吉他的环境,我只好在家里泡泡论坛看看大家在那里纸上谈兵的议论什么琴好,什么琴烂,我就把此作为我日后买琴的标准,因为不懂得音色,我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中低端档次的电吉他,按照时间顺序为:RG470、SQ、EPI CUSTOM、FENDER4602,效果器用的是ZOOM GFX8,后来换成DNX2又换成RP500,音箱用的是LANEY30W,自己在家里弹得不亦乐乎,就像一只在井里的青蛙。
今年年中,大学乐队的哥们提议明年回母校搞一场专场演出,因为明年是所有乐队成员的而立之年,很有意义,我们欣然接受建议,并开始着手准备。我也慢慢的开始去了解音色和音质,因为30岁的专场如果不注重一定的专业性会被别人耻笑的。我抽空去了深圳一家比较专业的琴行,试着去了解了一下音箱,将琴行的若干音箱全部试了一遍之后,我才慢慢的感觉到音色的区别,也验证了论坛上常说的一句话“音箱最重要”。当场就买了一套“black heart”的五瓦小分体,因为电子管音箱的音色确实透亮,还有那大音量的轻微过载很让人着迷。换了音箱的我开始慢慢踏上了音色探索之路。回到家里,插上自己的琴,却感觉音色不大对劲,最后研究才发现在琴行试音箱时用的是马歇尔分体的音箱连接线,回头送我的是一根吉他连线,音箱连接线是不能用吉他线的,必须使用没有屏蔽的专用音箱线,换了之后音色加强了很多,再也不憋了。音箱好了,就开始发现其他不对劲的地方了,所有的吉他都似乎差了点火候,缺点明显被放大,比如拾音器不敏感、音色浑浊居然都被我察觉到了,我觉得自己蜕变的时候到了。
我的性子比较急,当晚我发了一篇帖子卖掉我所有的电吉他,第二天就去买了一把GIBSON CLASSIC和一把011-7702,回家用GIBSON和EPI做了一个对比,感觉这两个长得一样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区别有那么大,GIBSON的动态、反应、和音质好出太多了,感觉GIBSON是活的,EPI是死的,这一对比,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开始慢慢摸索单块,因为合成的东西在音质上的确有所欠缺,特别是在箱子和琴比较好的情况下。但目前对单块不甚了解,还请大家指教。
写了一堆,不知所云,请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