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本文灵感源自于前些日某帖,某君询问某曲子的深层意义,于是便有此文。当日曾说要来个大盘点,但才力有限,成篇甚少,胡言乱语,贻笑众家而已。因听曲很少,所以盘点的也不多,有时忽然想起一首便写一篇,应该还能继续乱写下去。或者由高手也来个新篇或者斧正则更好。
1, Van Halen - Eruption
这首短短的摇滚曲目曾一度因为其新颖的风格和技巧而风靡全世界。作者在这首曲子里想表达一种“爆发”的思想。是什么样的爆发呢?联想一下这首曲子创作的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黄金时期”。显然作者也受了这种表面繁荣的影响,以为资本主义会从此迅速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以为资本主义文化也会爆发式的发展。殊不知,资本主义已经走入死胡同,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其虚假的本质。在虚假繁荣的工业化的影响下,作者在这首曲子中大力宣传了一种“技术至上”主义。他发明了一种花里胡哨的演奏技术,在花了大量金钱堆叠起来的电子设备的支持下,这种演奏看起来很眩目,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其思想上的空洞。而且这种浮华的炫技也正是吉他这种“流氓乐器”的真实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青年内心极度空虚,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失去人生的真正目标。
2,Joe Satriani - ALWAYS WITH ME, ALWAYS WITH YOU
乔光头在这段曲子里表达了对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严正控诉,并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作者所说的with you with me便是指出他愿意永远与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但由于作者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并不是真正的劳动人民阶级,所以他的思想有严重局限,没有先进的革命思想作为指导,从而也就没有深刻认识到改变这种处境的正确方法,却幻想通过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寄希望于资本家们良心发现。这是本曲子的局限性所在。
3, Steve Vai - For the love of God
屎滴粪饭在吉他技术上无可挑剔,但他本人的思想有严重缺陷。这首他的成名作在音乐上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从技术上来说应用了多种调式音阶和多种花哨的技巧,以此种看似精彩的表达方式想表达他对于人生、社会、宗教、哲学观等方面的感悟。显然,他的觉悟实在很有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倒竟然误以为宗教才是人类所有问题的解答。这显然是受了西方宗教的麻痹。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却站错了队伍,竟然投身于宗教势力并以宗教为幌子继续麻痹、欺骗广大劳动人民,宣传资本主义的好处,宣扬资产阶级的腐朽信条,妄图使人民安于被压榨的现状而忘记了反抗,这样的阶级敌人全世界都不会答应!作者不知不觉中站到了广大人民的对立面。
4,Eric Johnson - Manhattan
Eric Johnson的音乐精雕细琢,听起来很晶莹悦耳,有一种使人忘却尘世烦恼的感觉。曼哈顿是美国纽约的一个繁华地区。作者想借描绘曼哈顿的繁华表达对资本主义的繁华盛况的热爱,想在其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作者认为在社会的繁荣下,自我价值也会被大力发扬出来,这一前提基本是正确的。但他并没有看到:他把他的自我价值寄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已经是日薄西山,时日无多了。我们在欣赏他的曲子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温文尔雅是不能够投入战斗的。阶级斗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他这种温和的态度很难融入劳苦大众的行列,这种人是无法吃苦、战斗的,却很容易被资产阶级拉拢过去,成为他们的忠实走狗,并利用他在音乐上精雕细琢这一特点,狡猾的把人民引入精神麻醉的层面。所以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一定要清醒的认清这一点。
5,Eric Clapton - Layla
Eric Clapton在创作这首著名的Layla时,正是他年青时期,对于爱情的理解还很肤浅,所以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却投入到了小资产阶级的卿卿我我的小情调中去,导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作者对于爱情是有渴望的,但这种渴望导致他失去了正确的世界观。而且在当时正是西方青年思想上极度迷茫时期,狡猾的资产阶级把青年人引入了歧途,让他们以为爱情就是胡搞,深陷于其中而失去认清世界的明亮眼睛,借以除掉最有可能发起反抗的青年一代,这样资本主义的江山才能暂时无虞。象作者这样风华正貌的青年人,对于爱情的一腔热血石沉大海后,就必然失去生活的方向。本来是腐朽的资本主义使他失去了他的爱情,他本应该把失去爱人的痛苦转化为推翻旧世界以及建立新文化的动力,但他受思想所限,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转而陷入颓废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孤芳自赏自怨自艾,最终失去人生的真正意义。
6, Yngwie Malmsteen - Far beyond the sun
这个胖子善于疾风骤雨式的速弹。他把古典的巴洛克音阶和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移植到了现代摇滚电吉他上,所以其风格在摇滚中又带有古典元素,称为新古典。作者在音乐中有意的表达了一种古典主义的超脱,“在太阳的彼端”意味着他似乎已经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幻想中的世外桃源。作者利用他的速度优势,创造出一种速度型的音乐,借以表达能尽快脱离苦海的幻想。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美好想法罢了。阶级社会中的敌我矛盾是绝对无法避免的。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敌人的斗争中才能彻底解放全体被压迫的工农劳苦大众,才能创造一个无产阶级的新世界。一味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幻想逃避到一个没有斗争、不用通过斗争和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完美社会,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种逃避的态度不值得提倡。
7,Beatles - Yesterday
披头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名的第一代摇滚乐队。他们当时以反叛青年的形象出现于公众之前,以手中的吉他做为武器,向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靡靡之音宣战。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从而他们也成了当时青年的偶像。他们在挑战传统的时候也试图建立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的新型文化。但他们做得并不成功。虽然他们出身于社会底层,但成名后的他们在忽然进入了上层社会后就忘了本,在享受到了奢侈的生活后忘记了他们的本来面目,并且故做伤感的开始了怀旧,回忆以往的日子。这就是这首歌的由来。由于他们以小资产阶级的视角进行创作,所以在歌曲中还残留有很浓重的老式资本主义的痕迹。当时的英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已经风光不在,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已经失去了往日“日不落帝国”的威风,只能跟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后面吃残羹。这样的情绪不知不觉的体现在这首歌中。披头士们表面在回忆他们乐队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却是在为老去的帝国梦招魂。然而他们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曾经风光的日子已经永远一去不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