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僵尸男,还记得幼儿园和小学拉手风琴的那段拉风的岁月么,没想到咱俩又各自在弹棉花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的初衷是一样的。初一上联欢会,在领略了各种精彩的表演之后,让我的内心澎湃了起来。于是我萌生了这种念头:要不,咱也来点什么?
可惜二胡古筝不适合我,钢琴小提琴太普遍,这吉他不错啊,女孩不是都喜欢弹吉他的男孩吗?(事实是看你的目的)于是我回家张口就对妈说:我要弹吉他!!!
好啊,练乐器好啊。我就上金三角福音琴行看看,有一个叫孙茂武的老师上吉他速成课,时间是13课时。
其实学吉他还是因为方便,家里有一把20年前的红棉吉他,是我妈的,当初在哈尔滨我爸竟动了教女生弹吉他的念头,于是留下了这把吉他。而我现在也有这么一种念头,却无疾而终了。
于是抱着吉他去上课,却发现其他十几把全是民谣,老师拿我的好顿介绍。。。。。。第一节课是傻乎乎地打节奏,弹了4个和弦:Cm,Am、F,G,嘿嘿,现在我也只知道这四个。
假期很快过去了,只留下了3个人,我,李鸿锐,还有一个80的学长。之后的一堂课,老师说,来,回家找古典吉他谱。古典吉他?对啊,你拿的不就是古典吗,那弹什么?我连这方面一点概念都没有,就上路了。
时间就这样渐渐推移,我只能记得住那几个经典瞬间:弹完秋日的私语时的激动,初二和同学来二重奏《月光》,在交流课上表演维拉罗伯斯的前奏曲第一号,得到第二把吉他时如获珍宝,初三弹坏了《最后的颤音》,中考前退出了课堂,课外课又勉强弹了阿斯图里亚斯传奇,高一上学期又是这首,下学期音乐会那首要了命的无为。。。。为了元旦准备的天使米隆加,以及在上海拎着第四把吉他在车上酣睡。。。。。。
为什么说一件乐器值得我去纪念?对于它的看法,可以说记录着我的成长。吉他,尤其是古典吉他,甚至是任何一样乐器,最终都不是要为表现自己而服务的。当我在其中钻研越深时,越是发现它不可被敷衍。每一个音,每一个停顿,每一段乐句,都要考量清楚,一层一层筑成最后的高台。那其中的内涵,既有民族的风韵,爱情的悲伤,对上帝的敬畏,对尘世的怜悯,宫廷的华丽,还有时代的精神。曲谱上的音乐能流传上百上千年,怎么重现当时的风情是我应该致力去做的。
四年,也许我的认识还要比四年后浅显,但我为我之后的道路确定了方向。以琴会友,分享心得,交流思想,回味历史,体味人情,传授他人,帮他给自己创造一个吉他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