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60|回复: 68

[古典吉他教学] 如果你愿意陪“太子”读书,一连数日,每日8小时,收效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16: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课全年50课时一年vs每周一课半年25课时,中途附加二个连续2日12课时,那个收效好?
可能我擅长“临时抱佛脚”,我觉得后者好。而且节约时间,还可以促进学者自觉自学研习。
今年一月,我尝试二次陪“太子”读书,各连续二日,居然能扳回三个月以上的计划课程。
我不反对速成。但我支持速成而又坚持慢练苦练。
连续陪读作战很有好处:促进统筹兼顾,用脑子(左右小脑)弹琴,养成琴士良好的日常习琴素养。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6:21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9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金三太子么?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6: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新一代吉他爱好者。
发表于 2012-1-29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数字兄,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念书是老子的再教育而已,改变了文/革的再教育方式!你懂得,呵呵
(以上言论,与音乐关系不大,如果违反论坛规定,请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陪读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大约4个小时内,我即兴地问了“太子”101个吉他应用乐理问题,在提示、扣分、加分的引导、激励与鼓励下,“太子”居然得了70分(满分100分,个别加分30分)。
此后,在一个有二年琴龄的四人小组课中,我效法要问100个问题,1.5个小时内,实际仅问了15个问题,其中2个思考练习题用时45分钟,只好下次再续。
问起他(她)们平时音乐课怎么上的,已上重点中学高一的二个居然说;音乐课老师照本宣科,听完一段音乐后,按书上对我们说:这段是欢快的,你们听出欢乐了吗,有木有?!回答:有。再无下文。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6: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6: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6:39 发表
数字兄,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念书是老子的再教育而已,改变了文/革的再教育方式!你懂得,呵呵
(以上言论,与音乐关系不大,如果违反论坛规定,请删除)

不大懂。求解。
我在陪读中,周瑜打黄盖,体罚、打、骂都用上了。孩子爹妈还心服口服。至少那不在公开的场合。
发表于 2012-1-29 16: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兄,我以为对于孩子先培养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为好,让孩子多提问而不是家长多提问,这样可能对孩子的(不光在音乐上,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如此)潜力发挥也许会更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2-1-29 16: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6:54 发表

不大懂。求解。
我在陪读中,周瑜打黄盖,体罚、打、骂都用上了。孩子爹妈还心服口服。至少那不在公开的场合。

大人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范围比孩子多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大人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孩子,所以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教育理念而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 本帖最后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6:56 发表
数字兄,我以为对于孩子先培养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为好,让孩子多提问而不是家长多提问,这样可能对孩子的(不光在音乐上,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如此)潜力发挥也许会更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让孩子多提问,我觉得这是一个课题。不着边际的提问可能让你苦笑不得。先灌有上路子的300问,而后有他们的各自千问或更有价值。
你有所不知,经过二次段期的连续陪读后,“太子”竟然对古典吉他兴趣浓厚了许多。都能自觉去弹琴了。听说即便只有半天由父母带去拜年,也要带吉他过去练。
因人而异。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7:34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9 1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7:04 发表
让孩子多提问,我觉得这是一个课题。不着边际的提问可能让你苦笑不得。先灌有上路子的300问,而后有他们的各自千问或更有价值。

如果孩子能够把你问住了,你更应该好好培养他(她),因为这也许就是天才的料,呵呵
发表于 2012-1-29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孩子的提问你觉得不着边际,但那就是孩子的逻辑,也许是上帝的逻辑

[ 本帖最后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09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9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句我的个人观点:

我们完全应该可以假想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去超越他,但我们绝不可以去假想一个敌人去消灭它!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6:59 发表

大人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范围比孩子多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大人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孩子,所以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教育理念而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理性(逻辑思维)、感性(形象思维)、均衡控制分别由右左大脑及中脑指挥,哪儿缺失补哪儿。用我的土话讲:给他们各有所需地在头脑中安上几根弦。心理学上的那个概念大约是叫“注意”。安弦的过程往往是艰难的。型号不对往往受到排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14 发表
我们完全应该可以假想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去超越他,但我们绝不可以去假想一个敌人去消灭它!
我的理念是:最大的假想敌是自己。扬长补短是进步的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06 发表

如果孩子能够把你问住了,你更应该好好培养他(她),因为这也许就是天才的料,呵呵
他们也许会问其他私人问题。若是问有关问题,我这么能忽悠,基本上问我不住。除非他问:你会拉小提琴吗?为什么?或者什么曲什么曲弹过吗,弹给我听听。诸如此类,那可能被问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07 发表
也许孩子的提问你觉得不着边际,但那就是孩子的逻辑,也许是上帝的逻辑
同意。我其实很尊重并希望他们经常问问题。学问,挺好的。
发表于 2012-1-29 17: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7:16 发表
理性(逻辑思维)、感性(形象思维)、均衡控制分别由右左大脑及中脑指挥,哪儿缺失补哪儿。用我的土话讲:给他们各有所需地在头脑中安上几根弦。心理学上的那个概念大约是叫“注意”。安弦的过程往往是艰难的。型号 ...

我们只是探讨啊,呵呵
用您的方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技巧出色、与无论比的吉他手,但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机械的技巧(熟能生巧而已),但要提高到抑扬顿挫的情感发挥如果弹奏者本身没有兴趣爱好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也有例外);很多国外吉他大师都被誉为是有“天赋”的,但其实所谓天赋就是喜爱(或叫酷爱),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如果在吉他方面培养不出兴趣还是放弃为好,也可以在其他领域有所见长!
发表于 2012-1-29 17: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7:24 发表
他们也许会问其他私人问题。若是问有关问题,我这么能忽悠,基本上问我不住。除非他问:你会拉小提琴吗?为什么?或者什么曲什么曲弹过吗,弹给我听听。诸如此类,那可能被问住了。

对孩子,有时也需要善意的“忽悠”,呵呵
发表于 2012-1-29 17: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7:28 发表
同意。我其实很尊重并希望他们经常问问题。学问,挺好的。

而且我觉得孩子问题越多其实越聪明
发表于 2012-1-29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线以前给数字兄再提一建议,8小时太长,1小时足够;假如孩子喜欢,另外7小时根本不用施压,他自己会自觉习练,再见!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28 发表

我们只是探讨啊,呵呵
用您的方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技巧出色、与无论比的吉他手,但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机械的技巧(熟能生巧而已),但要提高到抑扬顿挫的情感发挥如果弹奏者本身没有兴趣爱好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也 ...
也许--同意。古时有永嘉学派,又称功利学派。不乏有集大成者,如叶适、孙诒让等。
新形势下,只重理念,不求严密理论体系的“百鸟争鸣,百草丛生”新二百方针即将推行。只求辩论不伤感情。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8: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38 发表
在下线以前给数字兄再提一建议,8小时太长,1小时足够;假如孩子喜欢,另外7小时根本不用施压,他自己会自觉习练,再见!

肯定是在客观上被逼的。否则绝无此事。

杨雪菲说自己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我也觉得这个“逼”字很有道理。适时用一用或能事半功倍。
成功的逼迫,一举去除数个病根,此后或再无战事,岂不乐乎?
再见!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8: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6:59 发表

大人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范围比孩子多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大人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孩子,所以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教育理念而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是的。赞同。 而与之不矛盾的办法也是可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28 发表

我们只是探讨啊,呵呵
用您的方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技巧出色、与无论比的吉他手,但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机械的技巧(熟能生巧而已),但要提高到抑扬顿挫的情感发挥如果弹奏者本身没有兴趣爱好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也 ...

我其实知道此帖一发上来一定会受到同志们的批评。我赞同任兄的说理。任兄说的是一般程序,我要试的是特别战术。“太子”是其父母的一个宝,望子成龙而却百依百顺。注意力极度不集中,想象力却很丰富。
我也在探讨:比如说南拳与太极拳。太极三年不伤身,而南拳半年打死人。然而作为武艺,殊途同归。不能说将来南拳高手就一定会弱于太极宗师。
小弟身处南方,社会环境人文理念与北方大不同。有所做为实际上也是顺其自然(道)而为。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19:09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9 19: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呢?
发表于 2012-1-29 2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很深奥。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想要教成才,得要会“逼”,也要善于诱导,总之,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并喜欢上吉他这件乐器。难啊!希望数字兄继续研究探讨实践。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3: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duht 于 2012-1-29 20:56 发表
这个问题很深奥。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想要教成才,得要会“逼”,也要善于诱导,总之,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并喜欢上吉他这件乐器。难啊!希望数字兄继续研究探讨实践。支持

谢谢[em07]
另外要使其养成良好的发音肌肉记忆和和声韵律等感觉记忆,连续陪读多时协助监督纠正不失为一良策。即便以后变化演奏手法,寻求适宜的音效变换控制,也或能得心应手。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23: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或见分晓。
若一个习琴者处于入门或门外徘徊,肯定是二个概念。
也许在门外多徘徊些时候,可能会更好些(或想象力更丰富一些)。
而在很多时候,没得选择,必须要叫“芝麻开门”,也许已没有也许。
尽管是否“入门”有N种答案。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29 23: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3: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9 17:30 发表

对孩子,有时也需要善意的“忽悠”,呵呵

赞同。有一说法,称之为传授演奏技术之外的“政治课”“哲学课”。
发表于 2012-1-30 0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要是老师打孩子就会进警察局了,到监狱里开吉他班去,呵呵。
发表于 2012-1-30 08: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JiangYing 的帖子

非常赞同!打孩子本身就是大人给小孩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不良示范,既然能下手打小孩,那还谈什么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08: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2-1-30 01:03 发表
我们这里要是老师打孩子就会进警察局了,到监狱里开吉他班去,呵呵。
公开场合肯定不适宜,我是在他家当着他父母的面管教的,我看他体格健壮,意志坚强,胜得从严管教,于是就下“毒”手“狠"手了。比如:练习达不到要求继续按要求练好,弹好了上餐桌;重复讲了NN次的(左右手)同一老毛病再犯,戒尺伺候,让他长点记性。。。。我看他一旦听到我说“好,下课!”,高兴得就像大教堂第三乐章。
有人提议他父母也附合:让我收他做义子。
我婉言谢绝:假如他是个女孩子,我会考虑当义父。我是看他每周日到我那儿习琴来回5-6小时路途辛苦,劳累难当,不忍下强手。这二次不同,就让我自己辛苦点,跑过来陪“太子”读书。。。云云。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30 08: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08: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走江湖 于 2012-1-30 08:07 发表
非常赞同!打孩子本身就是大人给小孩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不良示范,既然能下手打小孩,那还谈什么教育?
今后此法一般不会再用。古训却值得探讨。你的前提无视情境如何乱下结论,我似乎要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军训?
你觉得:“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如何?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30 08:40 编辑 ]
发表于 2012-1-30 09: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数字兄说说心里话,数字兄千万别生气

体罚孩子肯定是违背现代文明的,因为这是“野蛮”行为,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其实是一段不文明史。
曲啸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这里省略2000字,你懂得......)
发表于 2012-1-30 0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12356 的帖子

哦,先给楼主赔不是了,刚看了姜兄的回复,随口说了那些话,楼主教育小孩的方式我不能干预。

另外,我认为军训是训练打手,所以必须要用暴力,至于“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其中的苦并不是被打,而是一种历练,而,人上人不是指骑在人上面的人,而是指不被欺负的人。
其实,小孩也是有人权的,他们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就不应该受到惩罚,至于是否长大以后有没有出息,那是个人的事情,大人不能太过干预。
发表于 2012-1-30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12-1-29 17:42 发表
新形势下,只重理念,不求严密理论体系的“百鸟争鸣,百草丛生”新二百方针即将推行。只求辩论不伤感情。 [em0 ...

这个新双百方针好,呵呵
发表于 2012-1-30 10: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我惹数字兄生气,抱歉!

我认为家长老师对孩子"逼"有其利,"严"也有必要,但是别打,不然对孩子心里造成负面心里影响。
发表于 2012-1-30 1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2-1-30 10:21 发表
呵呵,是我惹数字兄生气,抱歉!

我认为家长老师对孩子"逼"有其利,"严"也有必要,但是别打,不然对孩子心里造成负面心里影响。

我反对!
作为家长完全应该身体力行做个慈父(母),尽量不要做严父(母)!!
对于体罚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作为我们善良的人们都深恶痛绝,但我们往往却自觉与不自觉地在传承与延续这种野蛮(请原谅我用这一比较夸张的词语)行为,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0: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打,其实那不叫打。跟护士打针前拍静脉般的,拍在哪儿哪儿长记性。先轻后重,掌握一个度。问痛不痛,若说不痛,下次稍重,最好拍出响声。痛的是皮肉(比如拍在手背),记的是教训。“体罚”仅用了一次,仅是让他的胃咕咕地叫一回儿,但也是他从来没碰到过的。过不了关看我们吃饭,不过也是点到为止。20来分钟后。说,勉强可以了,可以过来一起吃了。“骂”呢就是言辞严厉一点。

吃苦耐压的训练是必要的。以后若是单独步入社会,承压不住更觉可怜。

“打”“骂”二字让人联想翩翩,以后慎用便是。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12-1-30 10: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0: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走江湖 于 2012-1-30 09:15 发表
哦,先给楼主赔不是了,刚看了姜兄的回复,随口说了那些话,楼主教育小孩的方式我不能干预。

另外,我认为军训是训练打手,所以必须要用暴力,至于“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其中的苦并不是被打,而是一种历 ...
主要是训练意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10 05:5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