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80,,9年代的金属那么多朋友还在怀念,就是因为他们是节奏旋律唱腔等等的“最佳综合体”。金属音乐的各个元素都到位了,都“恰到好处”。中国的流行歌那么多年了,我认为最耐听的还是许冠杰陈百强邓丽君张学友陈慧娴罗大佑此类歌手的吧,那个就叫百听不厌。百听不厌,20年,30年后仍然百听不厌,这个就叫经典。外国歌手最典型的就是伟大MICHAEL JACKSON了,到现在听都好听,都觉不过时。
其实,我认为凡事都有个“度”,任何事做到极致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价值观等等大环境,让人们凡事都在追求“极致”,说到爱情也是,我相信:“爱的浅一点,反而爱得久一点” 。太多的人只注重形式而忘记了目的。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觉得任何事做到极致反而不美,比如身价上十亿,飙车超300迈,喝绝对纯净的蒸馏水,一晚八次郎等等,中庸也有他好的地方。
我是学美术的,我现在已经不画画了,我喜欢印象派的画,现在的美术圈都觉得印象派的已经没有意思了,现代人搞的现代艺术也是在普遍追求“极致”,而且是和利益和欲望息息相关的极致。这个时代越来越不容易创造出经典了。古人那些时代没什么娱乐方式,生活节奏也慢,受到的诱惑和影响很少,除了填饱肚子,可以很用心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莫扎特,肖邦再也不会出现了。。。。这个是社会的原因。现在的金属乐也是在追求一种极致,更快更躁,我个人认为那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公认的好的艺术作品必定包含两点: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至少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各类艺术,其思想性是快餐性的,在不停的快速“前进”和“进化”而没有坐下来仔细的“思考”,唯一的优点是只有广度,涉及的方面和话题更多,而没有深度。
现代人都在怀旧,包括服装等等商业化的东西都在追求一种怀旧,究其根源其实也不过是在怀旧一种文化的“外在形式”,对本质,大部分人是没有兴趣的。只有一些基本为30岁以上的有些思想的人,有些不单是只填饱肚子只追求感官刺激的人在真正怀旧“精神和内涵”,在进行反思。相信再过若干年,到物质极度发达精神极度匮乏,到人类即将自我毁灭的那天,会有更多的普通人真正去怀旧“精神和内涵”的。人类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也亲手毁灭了自己。
任何文化艺术都产生在特定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以前的时代适合做艺术,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如唐朝,那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开化包容的时代,国力强盛,天下太平,加上统治者爱好艺术,唐代各种艺术也是应运而生并开完繁荣结果,唐诗是其最伟大的佼佼者。现代社会是利益社会,全球都在拼命搞经济,物质文明做的好,精神文明极度欠缺,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文化都是快餐文化,都是畸形文化,它现在能火的原因是他暂时的满足了现代人多少有点变态的心理,满足了现代人在高压下需要的更大的感官刺激,所以现代艺术都做的很极端,没有形成一种“协调”。来得快,被抛弃得也快。
我们为什么怀念以前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那些艺术作品所代表的那个物质和精神同样发达的时代。
这是一种悲哀,不容易改变的悲哀。
PS:要把任何思想强加于任何人都是徒劳的,想说服任何人改变他的思想都是困难的,我在这里不是想灌输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罢了。只有一点,请朋友们不要说什么“你说人家不好,请你拿出你的作品来看看”之类的话。鲁迅先生也没从过政,难道他就不能去评价当时的时局?他写的文章都是片面的?都是乱说的?杨波没有听说出过什么作品,那几本《朋克时代》不也是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穆里尼奥的球踢得很臭,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教练。有些人是专门研究理论的,不需要作品,有个职业叫做音乐鉴赏家,文艺批评家。爱因斯坦没有亲手设计制造原子弹,他只是研究理论。我不是说我是爱因斯坦那种伟大的人,我举例而已。不是只有拿得出作品的才能表达观点,才能批评别人。我不会弹琴,但我有想法,是生活让我未能实践。所以我暂时拿不出作品,我只能阐述我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