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3 15: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单音乐而言,没有任何内涵,只是空气中有节奏而不同的震动,
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这些震动又容易使人产生情趣与意象的共鸣。
于是,震动中有节奏的这类声音被人们模仿加以修改并利用,演变。
形成今天有规律有形式有主观情趣与意象的--------音乐。
在人类没有系统的文字与语言之前,除了简单的肢体语言,
这些被模仿修来的音乐,正是他们沟通情感的语言。
但这种语言还比较抽象,后来有了文字语言,加入标题或歌词使其一种情感具体化,
可以更直接明了的来宣泄、传达,词和曲这时候都只是一种媒介,是作者主观情趣宣泄的工具。
而对于听者来说,这词和曲还只是客观的意象,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情趣。
比如高山流水,除了真正身入其中,还可以借助媒介来实现,图画电视、诗歌散文等,举音乐例子:
听者的意象是高山流水,情趣也是高山流水,曲子中的琶音自然而然会让他听成高山翠云、细水潺潺。
而对于奏乐者,弹琶音的时候,自己的意象未必是高山流水,他的情趣也许正回味着床上姑娘的呻吟声。
相同的,作者也可以用歌词标题具体的句子把听者带入其中,
听者的意象并非高山流水,情趣也并非高山流水,但作者用高山流水这些字眼可能会让听者联想起翠云细水,
同时也会联想到悬崖瀑布。
一切的艺术,都是再创作,作者按自己的主观情趣把客观的意象自我化、游戏化,
而观赏者这里,也都同样按自己主观情趣把客观的意象自我化、游戏化。
这是艺术魅力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