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7 0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深刻的习琴感受。
说少年时谋三餐酒足饭饱、无他日储备之忧。尔乃闲暇之余,喜操西洋六弦之器.....不识愁为何物。
“而今”,注意,这个“而今”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作者不同阶段的弹琴感悟,尤其来到吉他中国,听到1961大哥《爱的罗曼史》后,其声如梦如幻、如泣如诉,闻之使人不知今夕何年咦……
鲁评委旁注:实际作者内心活动是,想摆脱心头沉重压力,找个机会上个完美的《爱的罗曼史》给61大哥一个示强信号!可试了试又发现,平时弹得不错,一录音就掉链子,很难找到好的录音状态......因而愧恨难当,疾呼“朝闻道夕死可矣”,遂自缚手足、凿舟沉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