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3|回复: 12

多极电子管介绍 摘自无线电1956年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4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这是偶然在网上搜到得一片关于电子管工作原理的文章,虽然是1956年的文章,但是写的很通俗易懂,拿来与大家分享,原文不妥之处还希望老鸟站出来指正。

原文为《矿石收音机网站(www.crystalradio.cn)-论坛-电子管技术区》中VIP会员:1984hongtao   发表于 2009年2月19日




      有人说:四极和五极电子管是比三极管更好的电子管,多加几个电极就像是锦上添花似的。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这两种电子管和三极管在无线员设备里各有它们的分工,有的地方可以代替三极管,有些地方又不能代替三极管,它们是另外两种电子管的基本形式。



我们说过:内阻Rp低的电子管,可以输出很大的电力(即电功率)。三极管的Rp最小,这种性能最优越,是四极或五极管所不能完全代替的。输出大电力的发信电子管,还很少使用四极或五极电子管。但是,Rp愈低的电子管放大系数u也愈低,能够输出电力,却不能很有效的放大电压。在扩音机和发信机里一般只注意电力输出,所以三极管的缺点还不严重;但对收音机来说,天线输入的电压不过几微伏,要变成几十伏来推动喇叭,在高频和中频部分,升压变压器又不好用(这道理以后再谈),完全要靠电子管得到几千万倍的电压放大,三极管就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这样的任务。


    在一个三极管里,最理想的情形,是把交流电压加到栅、阴极上,栅极控制着屏极电流,和屏极只有电子从中连系,栅极能够影响屏极电流的变化,但相反的,屏极电流不来影响栅极。事实上这个理想不能实现,因为栅极和屏极上都有电荷,屏、栅极都放在管泡里,它们上面的电荷一定会相互作用,使得屏、栅极放在一起就像一个电容器一样(一般是几个微微法)。电子通过栅极跑到屏极又通过屏、栅间电容量的作用来影响栅极,破坏三极管放大作用,这是一个严重的缺点,特别在频率较高时,电容器的作用也特别大,使三极管只能担任音频放大,根本不能担任高频或中频放大工作。虽说另在管外还可想些补救办法,但所用线路复杂,调整也相当困难。


    那么,要能够放大高频成中频电压,首先就应当把屏极对栅极的影响隔断。在四极管里比三极管增加一个叫做“帘栅极”的电极,放在屏、栅极中间,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帘栅极上面也有许多洞孔,好让电子通过跑到屏极去,它的形状和栅极是很相似的。同时,帘栅极也使屏极对阴极附近的电子基本上失去作用,所以帘栅极上必须加正电压,好帮助吸引电子通过跑到屏极去。由于屏极对电子的作用不大,所以四极管的放大系数u比三极管大得多,可以大到1000左右。自然,内阻Rp也跟着变大,一般都有几十万欧。又由于帘栅极隔阴极较近,假定其他条件相同,多一个帘栅极所产生的屏流就比较大,同样栅极电压的变化所产生的屏流变化自然也大,所以一般四极管的Gm比三极管也大些,但差别并不像u和Rp那样显著。


    帘栅极放在屏、栅极中间为什么就能够隔断屏、栅极的相互影响呢?这是无线电里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时常看见许多无线电设备里用隔离线和隔离罩,就可免除一些零件不应当有的相互干扰,道理都是一样的。
    一个电荷放在空间,和很远地方金属物质里的自由电子都起作用,它们中间有电力线相互“连接”着。一个交流电源的两极上都有电荷,同样都有电力线到很远的地方,这种电力线可能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除非用金属罩整个的把电源罩上,一点缝也不留,它们照样会绕过随便放置着的金属板,达到很远的地方,使那些地方的线路受电源电压变动的影响。但这些电力线的分布有一个规律,就是永远从正电极到负电极。因此我们可以把电源的一极接到机壳,所有充当隔离物的金属板或金属网也接到机壳,那么电力线就不再绕过它们,而极容易进入隔离物内,大大减少原来到处产生干扰的作用。

    现在,我们想像电子管的屏、阴极是交流电源的两极,阴极是接通机壳的,屏极到阴极的电力线原来一定会影响栅极,但中间放一个接机壳的帘栅极后,这种电力线进入帘栅极,就可以免除屏极对栅极的影响。同样,如果我们想像栅极和阴极是一个交流电源,栅极到阴极的电力线也一定影响屏极,接机壳的帘栅极同时也免除了栅极对屏极的影响。其他无线电里的隔离线外皮或隔离罩需要接机壳,也是同样道理。


    在无线电设备里,“接机壳”有两种解释。对直流电源的一个电极来说,接机壳真是直接的连接,像甲、乙电池的负极接机壳都是这样;而对交流电源来说,将它的一个电极接机壳,并不需要直接连接,而一般是用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电容器来“接通”机壳的。因为我们谈电容器时已经说过,频率愈高电容器对电流的阻挡愈小,就等于直通一样。开始我们说帘栅极上要加正电压(对阴极),是指直流电压;后来又说帘栅极接机壳,是指交流电压,实际上是经过一个电容器才接机壳的。换包话说:帘栅极对阴极有直流的电压而没有交流电压。


    无线电工程师们创制四极管成功是一件大事,因为有了四极管才真正解决了无线电里的高频放大问题。四极管的u数值都很大,它们是相当灵敏的放大器,可以把很小的电压放大上千倍。但是四极管还是有它的一些缺点。 因为加了一个帘栅极,差不多隔断了屏极对阴极附近电子的吸力,所以四极管屏流的大小基本上由帘栅极上的直流电压的高低所决定,除非帘栅极直流电压相当高,屏流就不够大、电子管输出的电力也不会大。但是帘栅极电压一高,对电子的吸力过大,它们会冲击屏极板产生极不规则的二次电子放射,这些由屏极放出的电子立刻被电压很高的帘栅极所吸收,结果真正流入屏极的电流,不完全受栅极电压的控制屏极电流的变化和栅极电压的变化不一样,便是不能忠实的完成放大任务,这叫做“失真”。要免除失真,又得减低帘栅极电压,并在工作中保持屏极电压高于帘栅极电压,使二次放射的电子仍旧回到屏极,也就是使实际由屏极流出的电流,还等于完全受栅极控制的电流。可是这样又过分提高了屏压。发信电子管提高屏压可以做到,像860管的屏压高到3000伏,帘机压规定是500伏,它们的比值是3000/500=6,因此这类电子管可以供给相当大的高频电力输出。但在收音机里屏压不能过高,通常最高不能大于帘栅极电压的一倍,要得到较大电力输出就难免失真。

    收音机里要得到的不是高频电力输出,而是音频电力输出。收音机的高频部分,用不着考虑电力输出问题,而在音频部分要电力输出还可以用三极管。缺点就是三极管的u比较低不够灵敏,要它输出适当的电力,就得输入相当大的电压,需要多加音频放大级,使收音机的构造复杂。
    针对着四极管和三极管的这些缺点,无线电工程师们又创制了五极管,专为免除屏极二次放射的电子不回到屏极的现象,又在屏极和帘栅极中间加了一个电极,叫做“抑制栅极”,这个电极是直接和阴极连在一起的,帘栅极的电力线被它“吸收”,到不了屏极附近,所以不会有二次电子被拉到帘栅极,帘栅极电压可以大大提高。例如24A四极管的帘栅极电压一般用90伏,而6F6, 2A5和42等五极管的帘栅极电压都可以高到250伏,所以能够输出相当大的音频电力。有了五极管,收音机的制造才更简单经济。
    加了抑制栅极以后,实际上是在屏极和栅极间又多了一层隔离,所以五极管的u和RP比四极管更大些,因此五极管不仅可以用做音频电力输出管,也同样可以用做高频放大管。现在收音机的高频和中频放大级,大多数用五极管,像6J7,6K7等,放大电压的倍数一般都大于四极管。五极管又因帘栅电压较高,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形下,它的Gm也比四极管大。

    五极管既可以用做电力输出管又可以用做电压放大管,但两种用法屏极所接的负荷大不相同。为了得到高频电压放大,负荷电阻应当高,为了得到不失真的音频电力输出,负荷电阻应当较低,比它的Rp要小得多。例如42电力输出五极管的Rp=80000欧,它的负荷应当是7000欧。这个原因当我们以后谈了电子管的特性曲线后就会了解的。
    把五极管42和三极管2A3作为电力输出管来比较一下,同样输出3.5瓦的电力,所加栅极输入电压,2A3需要45伏,而42只需要约16伏。
   



    四极管和五极管还有许多特别的构造方法,例如束射四极管,可变放大系数和高Gm五极管等,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图9.jpg
图10.jpg
图11.jpg
发表于 2012-7-14 14: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diy区需要这些东西。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人顶?反倒一提到“手工琴”就成群的溜须拍马捧臭脚了?
发表于 2012-7-14 16: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太高深!看不懂!!
发表于 2012-7-14 2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这是 好东西正在学习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咱 DIY 区还真不是个讨论理论的地方……
发表于 2012-7-20 1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0 15: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好文~
发表于 2012-7-20 15: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六十年代无线电小的就叫“花生管”在收音机里可以找到,体积就是花生的个子大小,在那个年代算是最先进的电子管收音机了,12V或24V供电,低压电子管现在很少有了
发表于 2012-7-20 16: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压电子管失真的电路图如下所示http://dianlu.ic5.cn/diyadianzig ... _dianlutu_8325.html
发表于 2014-5-27 0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比较难看的懂呢
发表于 2014-5-27 16: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甭管ta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甭管他几个级,学会模电第一章就大概可以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22: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274842162 发表于 2014-5-27 16:39
据说甭管ta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甭管他几个级,学会模电第一章就大概可以明白 ...

你都学完了回头看第一章应该觉得都讲明白了,你一点都没学过看第一章估计就光剩下认字儿了……
发表于 2014-5-27 2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工甲 发表于 2014-5-27 22:24
你都学完了回头看第一章应该觉得都讲明白了,你一点都没学过看第一章估计就光剩下认字儿了……
...

在理,第一章确实只知道个毛线不知道个毛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20 22:5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