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4|回复: 10

崔健封面 Rolling Stone 《滚石》杂志 中文版创刊号绝版纪念 附送滚石限定款棒球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7 1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诚意转让
品牌: Rolling Stone
型号: 中文版 杂志
成色: 8成新
数量: 1
价格: 50
详细描述: 2006年3月份创刊号,绝版珍藏,唯一一件!品相优;
含随刊赠送的ROLLING STONE棒球帽(均码,绣有Rolling stones(滚石)字样)。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5460613763
姓名: IAN
电话: 13811598007
QQ: -
电子邮件:
商品所在地: 北京
是否中介:
付款方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5460613763

rs.jpg

《滚石》中文版创刊号 —— 绝版纪念

降生——万众瞩目
  3月份,美国著名音乐杂志《滚石》中文版在中国正式高调上市,一流的印刷、设计和图片,精美的包装加上《滚石》的金字招牌,相比国内同类杂志高出许多的20元的定价也没影响它的热销,首期的12.5万册全部售完创了个不小的纪录。
  《滚石》中文版由美国《滚石》杂志与香港明报集团旗下的万华传媒合作,给予后者5年的中文版出版许可权。万华传媒则跟上海的《音画世界》杂志联手,推出了中文版创刊号《ROLLING STONE音像世界》。
  或许合作的三方在庆祝这成功的第一步的时候,没有想到仅仅事隔一个月,《滚石》中文版就被上海音像出版局叫停了。
  沉甸甸的杂志以及随刊赠送的棒球帽本来是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没想到短短的时间内却成了读者聊以怀念的“纪念版”。
早逝——事出有因
  这样一个国内音乐爱好者瞩目的杂志突然被停刊,各种猜疑纷至沓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做出解释,关于《滚石》期刊与内地期刊进行版权合作的问题,停止发行是因为未经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非法出版、经营。中国政府规定,中国境内所有新闻出版单位的对外版权合作,需由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据调查,该刊版权合作没有经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需要办理合法手续。
  柳斌杰说,境外的名牌期刊可以和中国相应的新闻出版单位进行版权合作,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对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大量的期刊都采用这些方式,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有外国人的创意也有中国人的创意。但是其合作领域的审批权限都在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国内有的人或者国际上的朋友不了解,找不对合作对象,或者私自合作,那就成了非法出版。
  另外,违规行为还表现在封面英文刊名ROLLING STONE过于张扬,不符合相关方面的规定。
  《刊名标识的通知》规定:期刊使用涉外版权合作期刊,未经批准,不得把海外出版机构或杂志名称印在封面上刊出;经批准刊出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字号必须明显小于中文期刊名称。而第一期的《滚石》,那两个英文单词“Rolling Stone”明显大于了摆在它下面的“音像世界”。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与境外出版单位或其他机构版权合作的期刊,可以将“本刊与××(国家)××杂志或出版机构进行版权合作”字样在期刊封面上刊出。“××杂志或出版机构”可用英文或其他外文,但其字号必须明显小于中文期刊名称。
前世——流行范本
  1967年,扬·温纳在美国旧金山创办了《滚石》杂志。诞生之初它仅仅是作为一本关注年轻人的音乐杂志。然而年轻人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群体,知识越来越丰富、眼界越来越宽,除了音乐,政治、文化、生活时尚、艺术等等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滚石》杂志也像成长中的青年一样,从音乐出发,包容万象。音乐与政治、音乐与文化的距离在《滚石》那里是不存在的。
  现在,《滚石》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范本,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出版发行。
  在2006年3月份之前,《滚石》杂志还只是中国很多喜爱音乐的热血青年的向往。3月,这本杂志的中文版问世,为了增加杂志的亚洲特色,创刊号除了有大陆知名摇滚歌手崔健的专访之外,还有周杰伦、日本嬉哈艺人Nigo及网络名人木子美等人的报道。不过,着墨比较多的还是西方流行音乐和娱乐新闻。
  为了适应中国期刊的规则,《滚石》中文版剔除了政治因素,侧重于音乐和文化时尚,《滚石》杂志原版资讯和图片资源的引进使中文版一开始就显得后劲十足。
  对于《滚石》中文版的未来,正如郝舫在发刊词中所说的:“今天在中国发生的娱乐、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这些变迁的创造者”,“值得用《滚石》曾经对待列农或迪伦的方式来关注、观察和维护”。有了这种代表《滚石》精髓的“方式”,再放下原有的一些身架,它才会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
  可是,细节往往会决定成败。
  因为万华传媒与《音画世界》杂志的合作未报主管部门的审批,属于私下交易,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叫停。
  今后,《滚石》中文版的结局是什么还很难预测。是永远停刊?还是暂时休刊再作调整来适应游戏的规则?或者是解除和《音像世界》杂志的合作重新开始寻找下一家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几年之后再重出江湖?
前路——适应规则
  在《滚石》杂志试水之前,人民画报社与康泰奈斯特旗下的女性时尚刊物《VOGUE》通过版权合作出版《服饰与美容VOGUE》,阿歇特旗下的《ELLE》、《MAR-LAIRE》以及赫斯特旗下的《COS-MOPOLITAN》、《BAZARR》等也已经先后与国内的期刊进行了版权合作,合作刊物在中国内地市场上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中国、东南亚及澳洲地区首席执行长维克托·维索(Victor Visot)表示,今后,我们会向政策可能批准的方向调整业务。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允许的范围之内继续以预期的速度发展壮大。”他还补充说,对政策允许的类别可以有不同的解读。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在中国获准出版7本刊物。
  维索对国际期刊在现有政策下的发展也颇为乐观,“如果你不喜欢那些规则,就不要参加比赛。”

111.jpg

崔健成为《滚石》杂志中文版创刊号首期封面人物
2006年03月08日 京华时报 
 
美国著名摇滚杂志《滚石》4日在中国推出中文版创刊号,封面人物是被誉为中国“摇滚之父”的崔健。
  《滚石》杂志长期以来被当成是一本文化圣经的老牌杂志。其中文版从3月号起发行后,在着眼于亚洲新兴的年轻文化的同时,也推广外国艺术与娱乐。为了增加杂志的亚洲特色,创刊号除了有大陆知名摇滚歌手崔健的专访之外,还有台湾歌坛偶像周杰伦、日本嘻哈艺人Nigo等人的报道。不过,着墨比较多的还是西方流行音乐和娱乐新闻。

  杂志发行商香港万华媒体集团负责人说:“我们觉得中国音乐和艺术正快速成熟,中文版的《滚石》是有市场的。”负责人说,英文版《滚石》侧重的是流行资讯和八卦新闻,但中文简体字版的《滚石》将以文字和摄影构图取胜。



三问《滚石》中文版
  《滚石》杂志是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音乐杂志,创办于1967年的这份刊物拉开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序幕。40年后,它终于来到了中国,这块“滚石”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它在中国又能行多远?


《滚石》创刊号
封面人物 约翰·列侬
2004年纪念摇滚乐
生五十周年的封面
《滚石》十周年特别版
换上了新的LOGO
《滚石》中文版创刊号
封面人物 崔健


  轰隆一声,《滚石》中文版砸在中国大地上了。
  对很多中国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听摇滚乐的年轻人来说,《滚石》早在十多年前就成了一个心中的品牌。虽然,当时中国读者阅读《滚石》杂志和看美国大片一样困难,但是它过早地被人们在文章中无数次地提起,让它有未见其面,先闻其声的意味。
  随着中国人对国外的信息了解越来越自主和自助,有关《滚石》杂志的传奇成了激励年轻摇滚乐迷音乐梦想的开端。你可以去组建一支摇滚乐队,同样,你可以去办一本摇滚杂志,来完成后青春期的梦想。在90年代后期国内出版的音乐刊物中,以《通俗歌曲》和《我爱摇滚乐》最为明显。这两本刊物成了《滚石》中国梦的试验田,它们自由奔放的思想,撞击着传统音乐刊物上的陈词滥调和俗不可耐,不仅很多内容都来自《滚石》,甚至连版式设计都跟《滚石》如出一辙。可见,《滚石》对中国乐迷们的影响有多深远。
  我相信,作为一个金字招牌,《滚石》在短期内所产生的口碑和轰动效应会使这本杂志看上去前途光明,道路笔直。至少,从创刊号上来看,它的印刷、质量、设计、图片都高出国内同类杂志一大块,起点高,品牌保驾护航,20元的定价也能让人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一本成功的流行文化杂志的时候,《滚石》来了,它进入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信号,一种标志,同时也是一种尴尬。一块石头抛出去后究竟能滚多远,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这并不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情。
中国有几个崔健?
  在《滚石》中文版创刊之前,我曾经想过,它的创刊号上封面人物该是谁呢?我脑子里能想到的人物没有超过5个人,首先,他必须是符号化的人物,其次,他必须是在今天仍被关注的人物,再次,他必须和音乐有关系。想来想去,只有崔健。这不是所见略同,而是候选人实在匮乏。崔健是人们几乎都能想得到的选择。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在中国,做一本音乐杂志是属于和拳击、建筑、橄榄球一样的高风险职业,因为它缺少真正的底蕴和资源。《滚石》将来走的路和很多外刊中文版一样,必将经历本土化的过程,但是,音乐杂志一旦本土化,将存在资源问题。中国流行音乐即便把“史前”的阶段加进来,也不过二十多年,这个行业每年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和产值可能不及美国的一个州音乐产品的数量和产值,质量就更别提了。如果《滚石》中文版能坚持像崔健这样份量的封面人物,那么,一年后将面临无人可上封面的境地。从目前来看,《滚石》的优势是可以使用母本的版权,但是这些内容对中国读者(歌迷)究竟有多大吸引力?这是个问号。
市场究竟在哪里?
  纸媒体正在逐步夕阳西下。虽然纸媒体永远不会消失,但是从现在的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媒体已经夺走了不少人的眼球,更要命的是已经夺走了不少广告。《滚石》是在《纽约时报》、《时代》这样老字号媒体面临广告额减少、全球裁员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相对中国,美国还是比较喜欢阅读报刊的国家。那么,在一个网络媒体方兴未艾、音乐资源匮乏、摇滚族群很小、缺乏阅读习惯的中国办一本《滚石》,会怎么样呢?我相信,《滚石》中文版会很好看,但是它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外部环境而让人看好。2000年,《滚石》在美国也面临一次阵痛,温纳辞退了一些中高层骨干,招来了更有市场嗅觉的助手,其目的就是为了抗击一些像《搅拌机》这类代表年轻人文化发展方向的竞争对手。一个老牌杂志被一本新杂志撼动,这绝不仅仅是《搅拌机》办得多好,而是它更能赢得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青睐——而这些人也是《滚石》的读者,却很可能因为《搅拌机》的出现而放弃《滚石》。《滚石》在美国已经显得有些老态了,在中国,《滚石》不是老态,而是高处不胜寒,它可以填补市场空白,可以为音乐、文化类杂志提供一个品质的标准,可是它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这还是个问号。
时代能给它什么?
  中国乃至整个华语地区的流行音乐、摇滚乐的环境令人担忧,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形成过真正的规模和正确的产业链条。而内地流行音乐,从80年代的非市场化操作到90年代之后的非合理市场化操作,早已使这个行业变得扭曲、凌乱,没有行业标准、没有科学的经验指导、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没有培养人才的环境,即便今天有更多的风险基金投入到这个行业,也无法改变混乱局面。这是一个无法出现巨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法出现真正音乐潮流的时代。这一切看上去都乱哄哄的,像是一场没有游戏规则的橄榄球赛。扬·温纳赶上了一个伟大的60年代,缔造了《滚石》,那个美妙、激昂的60年代和它带来的美好回忆永远停留在那个地方。今天这个时代背景无法充分为《滚石》中文版提供兴奋剂、助燃剂,它能给《滚石》中文版提供什么?这依然是个问号。
  《滚石》中文版更像是一部从天而降的好莱坞大片,它制造着一个梦想,人们用对音乐的执着热爱来完成这个梦想。滚动的石头不生苔,希望它能一直滚下去,虽然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要面临地雷阵和万丈深渊,希望它能勇往直前。忽然想起了崔健多年前唱过的一首歌中的几句歌词:“虽然一步不能飞,但是也一步不能退,大海你咆哮吧,狂风你抽打吧,你们不过是我们启程的典礼。”


[ 本帖最后由 我嘞个去 于 2012-7-27 11:16 编辑 ]
发表于 2012-7-27 1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翻箱子底儿找出来的
发表于 2012-7-27 1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这都收着,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7 15: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帽子是新的么?
发表于 2012-7-27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联系崔健 他肯出大价钱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2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诚实的人 的帖子

帽子没戴过
发表于 2012-7-31 13: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包邮么?浙江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诚实的人 的帖子

不包邮哦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沈阳的这位朋友,
他已拍下购买,封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9 12:1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