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LAG
搜索
查看: 35860|回复: 161

如何录制自己的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8 0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录制自己的作品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我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一些作品后,陆续有些朋友来问我如何写歌和制作自己的小样,关于写歌的问题大部分我都已经发表在以下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总共有两个帖子
http://bbs.guitars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ID=120595
http://bbs.guitars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ID=142126
关于制作小样,其实我不是专家,很多专业的电脑音乐网站上面有很多水平很高的音乐制作人,不管是对软件还是硬件都比较专业,比较值得推荐的网站论坛有下面几个:
www.midifan.com
www.lvzhou.net
www.audioappz.org
http://www.sinemedia.com
http://www.centrmus.com
大家要真的想搞点名堂出来,光在qq上从头至尾的问我不是办法,很多东西和概念都是在大量接触当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有空大家多上上音乐制作的论坛,多看看别人提的问题,自己也提提问题,一个月下来你还不了解音乐的制作过程那只能说你不适合搞这个了。
我下面只能就我的设备来讲我是怎么制作自己的小样的
先说说最基本的器材:
1 电脑
这个是最起码的,不用多说,但是有人经常会问:我的电脑配置能不能做音乐?好!我先告诉你我的电脑是怎么样的:cpu是赛扬433,内存128M,硬盘10G,主板华硕B3F。我想来吉他中国的朋友不太会有第二个人的电脑比我的电脑还要“古董”。我的电脑都可以做音乐,你还担心什么?
2 声卡
这个是要单独拿出来讲的,因为声卡的好坏确实对录音效果影响非常大。板载的声卡也可以录音,但是录出来的效果我没有具体考究过,应该不算很好。但是只要不用到话筒,如果只是做内录的话也不会非常差,至少可以保证清晰。我的声卡是我电脑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创新的sblive豪华版,估计现在也要500到600块大洋。不过我觉得便宜一点的sblive数码版也够用了。大家如果对录音的音质要求比较高,那就不要吝啬在声卡上花大价钱。要问我那款声卡最合适,sorry,我也不是很清楚,看你出多少钱了。上面列了很多论坛,可以自己去发帖子问问在某个价位下最合适的声卡是哪个?反正一份价钱一份货。
3 话筒
对于像样点的小样,一个好的话筒是必须的。话筒分动圈和电容两种,这两种话筒用途是不一样的,动圈用来现场演出或者录音都可以,电容是专门用来录音的,好像很少用来做现场扩音(我只看到在管弦乐声乐的舞台上用到,流行乐表演好像没看到过)。动圈没有电容灵敏,价格也相对便宜,正因为它不是太灵敏,所以可以用在有点噪音的地方。如果你的录音环境不是绝对的安静,还是请你选择动圈。电容话筒是对录音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如果你在家里录音,隔音措施不是太好的话,隔壁开门的声音都会被录进去。我想这里的朋友很少有这样的环境,所以一般情况还是选择动圈吧。好的动圈话筒也不是很贵,2、300就可以买到,我用的是shure sm58,但是据专家说是个假货,但不管怎么样,我一直在用。
4 乐器
我只会弹吉他,就吉他讲好了。录小样最好能用不通过话筒的方式。因为录小样的环境往往不是特别好,可能比较嘈杂。我就是在寝室录音的,如果用话筒来对准吉他来拾音的话,会有一定的噪音。到后来录人声的时候,又要经过话筒,又产生一定噪音,这样累加起来噪音就很明显了。最好乐器都是采用内录的方式。也就是说弹箱琴的最好准备一把质量好点的电箱琴,质量差的什么星辰就不要用了,现在有个S-yari的牌子的电箱性价比比较高,1000块左右,够用了。如果是弹电琴的有一块综合效果器或者音箱模拟器就可以了。如果只有单块,内录的方式好像效果不好,最好可以陪一个DI盒再进电脑。如果你的录音环境比较好,那就一般的木吉他用话筒拾音好了,电琴就通过箱子用话筒拾音。
对于设备,我只能说够用就可以,在你经济还比较紧张的时候不要追求发烧。最烂的设备也能做出好听的音乐。听过cd再去听磁带,好音乐还是好音乐,不会因为音质的问题变成烂音乐。设备是为音乐服务的,不要成为设备的奴隶
发表于 2004-12-28 0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好厉害好厉害 楼主真是废寝忘食 pfpf
发表于 2004-12-28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一直不明白电箱是干吗的,是多了个直接接电脑声卡的设备吗?
发表于 2004-12-28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楼上的问题,呵呵,我也不是很清楚
发表于 2004-12-28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朋友的经验!本贴固顶!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样长知识的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软件:我想其他杂七杂八的软件大家就不要学了,认准两个软件就好了:cubase和sonar。这是两个音乐制作全能型的软件工作站,包括midi制作,多轨录音,混音,后期处理等等所有录制音乐作品需要的功能。这两者任选其一,就象移动和联通,选一个就可以了。一般说来cubase录音混音方面更专业一点,sonar在midi制作方面更方便易学些,看个人喜好吧。1 midi制作如果你还不明白midi是怎么回事,用来干什么,那我强烈建议你去学习一下。我觉得现在的音乐玩家不懂midi是个缺憾,非常限制你的发挥。我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明它的功能,midi可以帮你个人实现一个乐队的梦想。我只会吉他,不懂其他乐器,但是只要我能把其他的乐器的谱子写出来,电脑就可以用相应的音色帮我唱出来,这就是midi。我的歌曲当中有很多背景乐器,鼓,bass,键盘等等,其实都是假的,都是电脑唱出来的。而电脑是根据我写出的midi文件(也就是谱)唱出来的。就象贝多芬一样,他不一定要去学会演奏小提琴,长笛,圆号,大鼓等各种乐器,只要他写的出谱子就可以,真的乐队会看着他的谱子演奏。而midi不是真乐队,是电脑的虚拟乐队在演奏。这样解释不知道够不够通俗,如果还不懂,请到网站上去查查有关知识,这里不再赘述。电脑唱midi文件有个特点,就是不一样的电脑唱同一个midi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好比一首歌由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不一样的道理一样,一个人的声带,气息,修养决定了一首歌的表达程度。电脑的软硬件配置也决定了唱midi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所以我们就希望寻找更好的电脑发声装置,这个装置不管是软件的还是硬件的我们都叫做音源。现在软音源发展非常迅猛,而且很多是免费的,建议大家使用。硬件音源的好处是稳定,方便,但是价格昂贵,我想是不适合我们这些业余玩家的。即使是专业音乐制作人也有很多采用软音源的。我本人一般使用的是软音源hypersonic,这种软音源有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插件,必须要在sonar或者cubase里面才能调用它的音色,单独是无法打开它的。这种软音源分Vsti和Dxi两种格式,Vsti格式的音源是可以被cubase调用的,Dxi格式的音源是可以被sonar调用的。这样制作midi的过程就很简单了:在sonar或者cubase里面写midi文件(实际就是写谱)-调用软音源里面的音色-用音色去唱这些midi-录下来。这样一个乐队就出来了。如果你觉得写乐队总谱对你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没关系,推荐给你一个自动伴奏软件band in box,它有点象电子琴或者合成器里面的自动伴奏功能,你输入和弦进程,风格套路和速度,它就能自动产生相应的伴奏背景,不用你一个一个去写音符了。但是这么做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没法锻炼你的音乐能力,而且产生的伴奏死板,缺少个性。2 多轨录音录音都是分轨的,你不要想一次完成,很难,除非你技术高超,而且有多人帮助。先录节拍器,再是鼓,bass,键盘,吉他,最后是人声,然后多轨合成完整的曲子。当然录音以后要对声音做一些处理,比如降躁,压缩,均衡,混响,激励等等,这些效果器在cubase和sonar里面也是以插件的形式存在的,喜欢哪个就去下载来玩玩看。我用的是ultra funk、TC bundle和BBE,绰绰有余了。3 后期处理当你把你的作品拿去跟其他歌曲一块放在电脑里播放的时候,总不希望你的歌曲的声音比别人大很多或者小很多,或者尖利很多或者沉闷很多。后期处理就是帮你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个是考验耳朵的时候,当然好一点的监听设备是必须的。我的监听就是一个小耳塞,深海塞尔的mx400,这种声音还比较均衡,不要选择音染太重的耳塞或者耳机,比如sony或者koss。这里推荐一个软件T-racks,是专门用来做后期处理的。你混好的歌曲放到这个软件里面过滤一下,感觉会细腻一些。有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些软件的使用,不要问我,网上有很多教程,自己去找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乐器和电脑的连接:非专业的声卡后面会有几个插孔,而且都是小插孔,一是声音输出,给你的音箱扩音用的,二是mic输入,三是line in输入,好一点的声卡可能还有什么数字光纤接口等等,那些我觉得用处都不是很大,反正我是从来没用过。如果你的吉他是木吉他,不是电箱琴,请用mic录音,mic音频线进声卡的mic插孔,然后打开声音属性,选择录音,确认后在麦克风那一栏打上钩,这时你进行的录音操作都是针对mic插孔进来的声音的。如果你是用电箱琴,就直接用音频线连接电箱琴和声卡的line in插孔,但是音频线用的插头是1/4大号的,很多声卡的line in都是小号的,就需要你到电子市场去买个大转小的转接头,很便宜,不会超过3块钱。然后打开声音属性,选择录音,在line in(线路输入)那一栏里面打勾如果是用电吉他,请用音频线连接你的效果器输出和声卡的line in,同样在录音属性里面选择line in,这时录音操作是针对line in插孔进来的声音的需要提到的是,由于吉他音频线大都是单声道的,所以录进电脑也有可能是单声道,大家不要担心,也不用去理会,只要你不做特别的改动,一般混音以后就自动变成立体声了。
发表于 2004-12-28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111!!顶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关于电脑音乐系统的软硬配置系统,再转贴一篇文章来加深概念:其实,这个话题的文章真的写的太多了!而且还有很多都是精品。因为但凡对这篇文章
感兴趣的大都是MIDI初学者,他们对MIDI的了解不多,很多专业名词和术语都是似懂非
懂。要想给他们讲明白其中的道理,还真不容易。记得我刚开始接触MIDI的时候,就是
从这些文章入手的,真的很感谢那些前辈的文章,使我从一名爱好者一路走了下来!
以前的那几篇文章真的很不错,想推荐给朋友们,有些已经忘了出自什么地方。而且更
重要的是电脑音乐飞速发展,我们也不得不跟着快跑,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学到最新的知
识,用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的技术。以前的那些文章再好,可毕竟不能再涛声依旧了,
因为上面提到的很多硬件,软件我们都不用了,一是因为现在有了功能更加强大,使用
更加方便的软硬件,二是因为很多东西我们想用都找不道了。今天,我也来尝试写一篇
这样的小文,内容当然是2003最新,但至于能不能给大家说清楚,只有尽力而为了!
先来熟悉一下传统的电脑音乐系统的配置。硬件方面无非是电脑一台,声卡一块,MIDI
键盘一个,硬件音源一台,监听音箱一对,MIDI连线一根。基本上就配好了!当然还少
不了一些周边设备如调音台,硬盘录音机,刻录机等等。软件方面就简单了:音序器
cakewalk是最基本的,也有用MW3,cubas VST的。还有一些辅助性的软件,如自动伴奏
软件band-in-a-box等等。
为了讲的更明白,我再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你现在要办一工厂。第一要盖厂房,也就
是做工的地方。这就是最基本的设备--电脑;其次,你的工厂要有设备才能生产产品啊,
那就是音序软件了;再就是制作产品的必备物资--材料(素材),这就是音源了。音源
里面是你做音乐所需要的各种音色。    通过了解传统的系统配置,我们就明白了电脑音乐制作基本的“道道”。接下来就
言归正传了,看看最新的电脑音乐系统是怎样配置的。    首先说的是音源,以前作音乐都只能使用硬件音源,硬件音源价格昂贵,可不是谁
都能买的起的。现在好了,软音源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可以说;软音源的时代
到来了!
说起软音源就不能不提到gigastudio.他才是第一个真正的能够用于专业音乐制作的软音
源。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音色样本可以以GB为单位计算(在一定条件下,音色样本越大,
音色越逼真)这是硬件音源和传统的硬件采样器所不能实现的。使用gigastudio,只要
你的声卡符合要求,音色盘质量足够的好,那么,他的音质是绝对不会输于任何硬件音
源和硬件采样器的。(详细的了解gigastudio,请看网上相关的文章)。    软音源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就是“插件技术”了。插件软音源简单的说就是插到宿主
上才能使用的软音源,自己不能单独运行(当然有些还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这些宿主
一般就是音乐制作平台Cubase SX和Cakewalk Sonar.在Cubase SX上使用的插件叫
“VSTI”,在Cakewalk Sonar上使用的插件叫“DXI”。有一些插件是能够在这两种音
乐平台上兼容的。这些插件有Steinberg HALion v2.0 VSTi,Steinberg The Grand
VSTi 1.0,Sampletank等等,他们的音色品质都是超一流的。
有这么多顶级的软音源,这是我们的福气啊!但是使用软音源都是有条件的。第一,你
的电脑配置要尽可能的高,因为这些软音源运行起来比较耗费资源。好在现在装一台
P4,256内存,40G硬盘的电脑已经不是很难了。第二就是这些软音源对声卡的要求都比
较高。比如gigastudio要求声卡
要支持ASIF,VSTI要求声卡支持ASIO,DXI对声卡的要求虽然没有这么高,但毕竟他的资
源太少了,因为第三方插件生产商都在一个劲的制作VSTI,而对于DXI就很少问津了。说
到这里大家应该大体上作出这样的总结:一台好电脑,一块好声卡,一堆优质软音源软
件。对了,就这么简单。(周边设备另党别论)
通过上面我所说的,我们大略地明白了最新的电脑音乐制作系统是怎样配置的。单相信有一
些同学还是不能对自己的硬件,软件的具体配置作出正确的选择。现在不都这么说吗“合适
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选择,搞电脑音乐毕竟是一个花钱的行当。首先
是电脑的配置,我想最起码你得买P4吧?赛扬566以上的也凑合。内存最低要128M,
硬盘要40G,最好还要7200转的。这可是玩转这些软音源的最低配置了。如果条件允许,
当然是配置越高越好了!我的是P4 1.7,1G内存,120G的硬盘。其次就是声卡。有条件
的当然是专业声卡。便宜一点的如MAYA PRO,MAYA44(已经停产),还有WT192L,WT192M,
MIA等等。这些都在700元到2500元之间,属低档产品。您要是大款,那就买更专业的音
频工作站吧,绝对爽!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咨询详细信息。再说键盘,初学者就买个便宜点的,4个八度够用了!除非你要在上面弹钢琴曲。监听
音箱就看条件买吧,实在不行就用质量好一点的多媒体音箱(我还用了两年呢)。调音
台可以先不买,现在的软件都可以代替的。最后就是音源软件了。如果你的声卡支持
GSIF,那么绝对首选gigastudio.支持GSIF的声卡一般都支持ASIO。所以,你也可以毫
无延迟的使用插件了。在选择插件方面,建议选择VSTI,(如果你选它,那就意味着你
得学会使用Cubase SX了),因为VSTI选择范围广,资源丰富,而且有ASIO支持,无论是
延迟方面还是音质方面都能得到保证。而假如您对Cakewalk
Sonar情有独钟,就要选择DXI了,不过不用担心,很多VSTI都可以转换为DXI使用的,但
有个别的VSTI转换后不是很好用。至于具体选择哪一种,您自己看者办吧,道理听明白
了,就靠自己了!还是那句化--“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款软音源:“Edirol三剑客”--Edirol SuperQuartet,Edirol HyperCanvas,Edirol HQ
Orchestra VSTi DXi 。着三种软音源无论是在Cubase SX中还是Cakewalk Sonar中都
能使用。Edirol SuperQuartet有叫做“超级四重奏”音色只有四种--电声乐队四大件:
吉他,贝司,键盘,鼓,虽然音色少一点但音质却不错。Edirol HyperCanvas又叫做
“超级音源”,GS标准,音色丰富,是对Edirol SuperQuartet的有力补充。Edirol
HQ Orchestra是一款管弦音源插件,售价高达 385 美元比 Edirol 的硬件音源
SD-20 还要贵。是做交响乐的最佳选择。必备!
虚拟鼓手--Groove Agent,作鼓真的很方便,就跟使用电子琴的自动伴奏一样,必备!
“虚拟钢琴”--Zhe Grand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钢琴插件乐器!必备!
“贝司终结者”--Trilogy包括传统弦乐贝司、电贝司、合成贝司音色库,总容量达3GB,
有了它,你所有的贝司音色就可以统统仍掉了!必备!
经典的“虚拟吉他手”——Virtual Guitarist还有他的弟弟电吉他专业版--“虚拟电吉
他手”都是高品质采样音色,节奏吉他的最佳选择!必备!
FM7--这是Native Instruments推出的顶及软件合成器!合成音色的最佳选择!必备!
“采样坦克”(SampleTank)和“海龙”(Halion)这个不用我多说了,这是搞电脑音
乐的人耳熟能祥的东西!绝对必备!
Ultimate Sound Bank Plugsound Box 著名的顶级软音源插件包,KB杂志5星。音色范
围广范音质高,安装方便。必备!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相信这些软件的大名不用我说,大家也早就听说了!
本人才疏学浅,关于电脑音乐系统的配置只能说这些了,如果还看不明白,那就是我的
写作能力有问提了,该补一下作文课喽!
发表于 2004-12-29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拼上老命,顶草海大侠又给我们带来好西西!
顺便请教一下草侠——
对上点专业水平的录音我一窍不通,首先硬件就一无所知。我想知道:我声卡什么的都不换(我电脑也没法换),纯木琴,上网人都有的普通麦克风,值得不值得单独只在话筒上花点钱?如果我真这么干的话,电脑录音质量会不会有质的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9 22:34: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3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uoxi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0楼,最好还是用电箱琴吧如果你可以找到非常安静的环境,话筒拾音木吉他也可以,话筒最好灵敏点录音质量一部分是靠硬件,一部分靠你的技术具体出来什么样的效果我不好说,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你自己先试试,满意就行,不满意就换设备吧
发表于 2004-12-30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最简单的设备做最动听的音乐
                                       ------小晴天
我发现许多人都成了音乐软件收集专家,现在有什么新的音乐软件或升级到了哪个版本,从最大的(几百甚至几千G)的音色都如数家珍,可惜的是没听过他们拿出什么动听的作品出来。我也想说一点,设备固然重要,但不要成为设备的奴隶。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0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是录音设备,很多吉他玩家也非常热衷于吉他发烧器材,在论坛上很容易看到各种器材的攀比,其实很没有必要。不就是钱嘛,以后等我有钱买一个录音棚,把fender,gibson,martin经典款全买来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有意义吗?个人认为正确的器材设备观应该有两点:1 在经济情况有约束的情况下以够用为主。什么时候换设备呢?当你觉得手中的设备已经不够用了,成为了你技术或者工作的瓶颈,缺陷暴露出来的时候再换是比较理智的,而且该买什么样的设备你也会有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在你还不完全明白设备特点,还没发现现有设备缺点的情况下就追求更昂贵的是非常盲目的。2 讲究设备和技术的共同进步。技术不好的人配上一款发烧级的设备不管对人还是对设备来说都是浪费,暴敛天物。如果你还是初学者,那就老老实实用一套普通的设备好了,够用就行。等你的技术进步了,你自然会有需求一套更好的设备的愿望。凡事自然就是正确的。另外还有两种情况应该排除,分别是1 发烧友,这种人耳朵很敏感,而且就好收藏这些东西,这是他们的快乐,多烧点钱也是有益的。2 没有经济障碍 对你来说发烧设备只是九牛一毛的话我觉得也可以接受,有钱就要发挥有钱的优势嘛,呵呵。
发表于 2004-12-30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隆重感谢大侠为我答疑,献上   两朵!
我就是不想上电箱,否则就不请教、劳烦大侠了呵呵。一是我目前只死缓纯木的纯粹音质,所以觉得没必要上电箱,所以纯木足矣;二是个人不考虑“走出去”示人或者做什么的;三是财力远没到想办什么就来什么的水平。所以目前只想在木吉他上花钱。
真办话筒的话,还要话放是吧,又是不小的一笔,唉。。。
“技术”是另外一回事,但确实搞不懂一些问题是不是硬件原因。比如,目前普通设备,录音质量最好的,也没法避免里面“嗞嗞……”的杂音。这肯定跟琴技无关的呵呵。用的玩具级话筒(耳麦),录音时,离远了音就飘了,不忍卒听,凑得太近,又爆得一塌糊涂。给自己录音,一开始挺新鲜,录出来听着感觉挺美。半年过去了,实在无法满足自己的耳朵了。
再次感谢解答!
发表于 2004-12-31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海朋友建议你把你发的所有的精华帖子(不包括歌曲)都贴到这个帖子里来,以便大家学习!非常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扒谱(写给那些有志于成为高手的人)学会扒谱的意义扒谱是一个吉他高手的必经之路,可以说:会不会扒谱是吉他手的分水岭,因为扒谱对
吉他手的听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听出旋律,节奏,和声,而且要根据听来的结果判断
原曲当中使用的技法(吉他当中有很多固定的手法和套路),如果你弹的东西和风格越多
对原曲当中的伴奏手法就越熟悉,扒起谱来就越快,甚至这些东西能够成为你将来创作
的源泉。
不会扒谱,意味着你只能跟着教材和书本走,不能越雷池半步,谈不上灵活和处理歌曲
的其他手法。如果没有谱,你就不可能进步。
扒谱的人学习的范围会大很多,任何一个他喜欢的曲子,都可以听下来演奏,从中吸取
各种元素,增加积累。这些积累不要指望在某本教材上能够得到,那些都是骗人的,只有
你自己听下来,听懂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看看好的吉他手,都有一副非常好的听力,
即兴solo也是建立在听力的基础上,能够马上判断和声的性质,了解到和声里面的组成音
然后再在这些组成音的基础上编出旋律,好不好听是一回事,但是基本原理是这样。
所以这篇是写给有心学好吉他的人,如果你只是随便玩玩的,那就算了,因为扒谱要花
很多精力,没个几十首歌的积累是不行的。扒谱的准备工作:扒谱以前我们需要确定自己有以下基础:1 识谱
最好对各种谱例都熟练,许多人学习音乐不爱唱谱,实际是犯了最最严重的错误,多唱谱
可以提高乐感,节奏感,甚至旋律感,让自己对乐曲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心中有数。
识谱大致可以这样突破:练习唱音阶 1 2 3 4 5 7 1(高音)然后打乱各种组合都唱唱,比如1 3 2 4 3 5 4 6 5 7 6 1(高) 7 2(高) 1(高)
自己再去试试其他组合,一定要唱准,记在脑袋里,下次可以毫不费力的脱口而出
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准不准就找听的准的人帮你听,再不行,可以在guitar pro上写出来
跟着计算机唱练习节奏,各种节奏的排列组合唱到条件反射为止,如果你在唱的过程中还在思考,还在犹豫,说明离识谱还差的远,一定要滚瓜烂熟。常犯的毛病是,打拍子不连贯,不稳,总是要想。然后把节奏换成音符,唱准,就成功了。
当然识谱还是需要多唱谱才能渐入佳境,光看光哼哼是没用的。如果不唱谱,大家一起来鄙视他,嘿嘿。记住,一定要唱。一般说来,如果可以毫无问题的识谱,听力的问题就解决了2 扒谱工具
一把琴,一个电脑,一个耳机
琴是用来对照用的
电脑用来放曲子,建议大家用cool edit pro扒谱,它可以定点在歌曲的某一部分反复播
放,我以前是用磁带机,但是明显不如这个方便
耳机的干扰比较小,很细微的声音也听的清,如果你一定要用音箱,只要听的清,也可以扒谱步骤:现在可以动手了选曲要合适,如果是刚开始,就不要选择太难的曲子,一般民谣类,舒缓的比较适合。最
好吉他声部也要明显一些,听的清楚就可以。扒谱以前要确定歌曲的调式,拍子调式一般这样判断,先听出歌曲的主旋律,再到琴上去找是哪个调,
如果你无法听出旋律,就听最后一个结束的音,不是1就是6,很少会有其他情况,然后
看看这个1或者6是哪个调的1或6拍子可以这样确定,跟着低音或者鼓声走,低音往往响在重音上(但是这个不一定,只是
大多数情况是这样),鼓也是响在重音上的,特别是低鼓和军鼓,低鼓响在一个小节最
强的拍子上,军鼓响在较强的拍子上。确定了曲子的强拍特征后跟着这些点唱 1 2 或者
1 2 3 或者1 2 3 4,看看哪个比较合适,能够正好对上点,那就是哪个了
当然1 2 和1 2 3 4听上去差不多,这个要看曲子的气氛,比较舒缓的是4拍,比较急促的
(比如进行曲一类的)是2拍扒谱最好先听低音,也就是bass,bass确定了和声的性质,如果bass演奏了C这个音
那很可能这个和弦会是C、C7、Cmaj7、Cm等等以C为根音的一组和弦,这样你可以不用把
所有和弦都试一遍。然后听中音或者高音区的伴奏,一般是听吉他声部(因为吉他一般使用分解和弦,比较容
易听清楚),其他填充音可以在弦乐或者其他声部里找,大家知道,除了根音(bass),
再听出两个音就可以确定和弦了。最后确定歌曲进行的节奏,这个节奏可以根据鼓声来决定
低鼓响的那一点是吉他的低音(不论你是拨奏还是扫弦)
军鼓响的那一点是吉他的高音区
其他点上的音可以忽隐忽现的过去,但是一定要有,不然听上去节奏就比较散,基本上手
拨动或者扫弦的频率是跟嚓片的对应的其余处理就以后再说,这样一首歌基本上可以出样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对某些写歌的朋友说说由于网上要求找我交流作曲心得的朋友比较多,为了避免重复打字,我特把我的观点集中表述如下:很多朋友一上来就说他们很有写歌的愿望,问我如何写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种心态太不踏实了,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想写歌想作曲的愿望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你连自己哼出的东西都没法记录下来的话,这种想法就成了急功近利的表现。
其实写歌包括配器这个东西是个水到渠成的东西,如果你还在问我该怎么写的话,我觉得你根本就没入门,对这个音乐这个东西根本还没能力掌握。对写曲子这个想法还必须先放放,多去学习基本的东西,学到一定程度,积累到一定量,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包括评价自己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凡是一上来就问怎么写曲子的朋友经过我进一步了解,都是没什么音乐基础或者基础不好的朋友。不要走都没会就想飞,这是我想说的。你们需要的不是怎么写曲子,而是怎么先去了解音乐是怎么回事。更进一步来说,写歌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即使他不懂乐理是个乐盲,时常也能瞎哼出一些曲调出来(我老爸就这样,呵呵),但是他们自己不了解哼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没法记录,所以也没法跨进音乐这个门槛。而懂得记谱的人就不一样,他可以把自己或者别人哼出的曲调记录下来,比如王洛宾,于是就有这么些部分人成了作曲家,音乐家。实际你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就在于你有没有记谱的能力。
如何训练出这个记谱能力?首先你得识谱,唱的要准,歌谱的细节都很清楚。然后要练耳,包括分辨音程和分辨节奏,各种复杂的音程和节奏都要练到条件反射,一耳就能辨认。这个有点象练英语,要练到象母语的程度。当然越复杂越难辨认,但是能分辨的出复杂音程和节奏的人一定也可以写出复杂音程节奏的东西,所以想要写歌写的好对耳朵的训练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而且没有尽头。练到一定程度,你听到的音乐的时候,在你头脑里反应的不是声音,而是乐谱。更进一步,如果你不单单是能辨认音程和节奏,而是对乐曲的和弦也渐渐开始敏感了。你会渐渐发现歌曲的旋律都是建立在和声的基础上的。除了传统式的中国乐曲是先有旋律再有和声背景(也就是先有曲,再配器)以外,现代乐的旋律都是建立在严谨的和声架构基础上的。你对和声越敏感,就越会发现写好一首歌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很强的基本功。你对和声越敏感,也就会越发现国内音乐对和弦运用手段的匮乏,听得出什么是好歌什么是烂歌。真正有水平的歌曲光从旋律上看是无非跟烂歌拉开距离的,甚至旋律还不如烂歌来的花哨。你会了解到真正有内涵的旋律是什么意思。下面上一个层次,谈谈如何写好曲子
对写歌有经验的朋友来讲,要讨论一个写歌的趣味问题。一件事情,如果你会做,别人也会做,甚至人人都会做,那你做起来就很没乐趣。如果这件事只有你可以做,你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写歌也是一样,如果一段旋律你想到了,但是听众也能想到,这个曲子就很没特色,或者说没什么水准,没难度。为什么说现在的流行音乐垃圾多,就是当你听到了开头就能预料到他下一句唱到什么音上面去,连你都能想出这样的旋律,那么这首歌必定不是什么好货色。现在的歌曲都是似曾相识的风格和曲调,听多了让人感觉腻味,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没有新鲜感。我们写歌应该讲求一个作曲的乐趣,要写出可以抓住听众耳朵的东西,要让他们感觉到不一样,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个性问题,只有你想出了这样的东西,别人不会这么想,如果你的曲子还能让别人觉得好听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水平真的很不错,这才是写歌的乐趣,要突出个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很多人不谈各种作曲技巧,喜欢强调一个观点:“音乐是感性的,不一定非要遵从什么规律”,他们的意思是想抛弃作曲那种严谨的架构去天马行空,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世界来。照这么理解的话,不用理会那些束缚作曲的结构体系,任何人都可以玩音乐了,那你自己还能体会到乐趣吗?今天我给你一把吉他,你明天就出一张不知所云的专辑,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会有几个人承认你这样的音乐呢?说白了,我乱写,你也乱写,大家互相不承认,这样很有意思吗?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种反传统的做法,实际就是想逃避音乐规则。
因此,从写歌的乐趣角度出发,我希望写歌的朋友都能在理性的约束下写出有个性的旋律出来,这才是乐趣。最后讨论一个写歌水平的维持的问题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国内的创作型歌手都非常短命,要么就一首歌出名,要么就一张专辑出彩,很少有能维持创作水准的歌手。比如郑钧,唐朝等等。大部分人的观点有两点:1是因为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体验比较深刻。成名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创作想法的变化,很多物质因素左右了他们,所以以后就平庸下去。2是因为第一张专辑是他们多年灵感的积累,成名后灵感用的差不多会枯竭,没灵感就没好歌。对于这种“物质生活论”和“灵感论”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是我觉得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国外的乐队很多70年代就成名了,到了现在还有好的专辑和好的单曲不断涌现,难道他们作曲不受物质生活和灵感枯竭的影响?
有人问李敖“你写作需要灵感吗”他反问“妓女卖需要性欲吗”,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问题。创作不能靠灵感去维持,要靠基本功和积累。纯粹用灵感去写歌是非常累的,你不光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开头,还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过渡,然后还得灵感突发写出一个漂亮的高潮,余下每首歌都这样,这样持续下去你还能不枯竭吗?真正的写歌是借助一个动机来发展的,动机就是灵感,余下的部分是靠作曲者对音乐创作技巧和理解发展而成的。强调灵感忽视作曲技巧的人迟早要走进资源枯竭的死胡同。国内创作型歌手艺术生命短就是因为基本功和积累不够造成的。对于国外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来说,他们随便信手拈来的东西都会让我们觉得深不可测,为什么?基础不一样啊!对他们来说,灵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要找到一个写作的方向就可以发挥了,一切按照他们的作曲风格进行,就这么简单。
所以说想维持自己的写歌水准或者想进一步,很简单,把基础再打牢点,积累再深厚些。学习学习再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那种把自己关在录音棚里面闷头找灵感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暂且先写到这里,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续

1:关于写歌,我的确是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的一些心得(而且我也曾经在这里贴过,但是反响并不算太热烈,我不知道是深奥了,还是说的不对)。我可以这样反问你,如果你今天告诉你一系列写歌技巧,你明天就可以写的出歌曲吗?我之所以发上面的一篇帖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写歌是积累,就算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全部,你也不可能变得跟我一样。这是典型的知易行难。你如果真想要学习怎么作曲,自己可以找些和声理论,配器知识的书籍来慢慢研习,然后还要不断的练习听力,提高耳朵对各种音程和声以及节奏的敏感程度。但是有几个人会去踏踏实实的去这样做呢?还不是都是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攻关秘笈,一步登天。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还在问我怎么写曲子的话,请先放下写曲子的想法,去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总有一天,你会自然醒悟,原来作曲就是这么简单。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帮你指路,而不是拖着你走路。在我的经历当中,我好像从来没问过别人怎么写曲子,甚至弹吉他也是,我也从来没有过老师。但是如果你思想能够走在你的技术前面,你下一步的路自己已经就看的很清楚了,不需要特别有人指点。相信我,世界上的好东西都是建立在踏实的作风和基本功上的,多加强基本素质的训练会让你无师自通。
续2:可能这里有很多人不屑于那些学院派的专业老师,也不屑于学院派的那套东西。但是一旦你了解到了学院派的东西,会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狂妄。毕竟作曲的这一套理论和各种训练已经经历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音乐天才的发展和研习,产生了这么多经典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要想否定它的作用,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半瓶子水的小青年。
学院派的这套东西之所以不被大家看好,是因为国内的学院派作曲人没出过几个好东西,实践能力不行,又不屑于写流行的东西,有点象学武成了武痴,反而变的不通事理看不开了。但是大家走出去到国外看看,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很多好东西在国内就是存在误解的,比如摇滚,在国外是很正常很主流的,在中国就是另类和社会混混的象征。学院派这个东西也是这样。
另外上面有人谈到作曲要不拘泥于规则,要创新等等。我觉得这里分为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如果你打破这种常规是有意识的,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明白本来规则应该是怎样的,只是为了表达需要而特意设定的,实际上这里又产生了属于你自己的一种新规则。但如果你是无意识的打破了常规,我想这只能是归为一种错误,就好比唱卡拉ok跑调了还没感觉,这不可以美其名曰是不拘泥规则或者创新。拓展开来说,玩另类的应该首先搞清楚主流是什么,先理解和掌握主流的各种规则,然后再进行另类的创作;玩punk的朋友也要先练好技术再来玩粗糙的,这样感觉会很不一样,有种得心应手而又有乐品的感觉。
总之,我强调的是,先理解掌握它,再打破它颠覆它。而不是什么都不懂或者半瓶子水就开始谈打破和颠覆,那样是制造混乱而不是音乐。
续3:其实那两三首歌能写的出来,也是你积累的结果,它们集中体现了你的学习成果。在一定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灵感就光顾了你。就好像你现在已经爬上了个小山坡,这个山坡上的任何资源就可以供你调用了,但是一个小山坡上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用了一段时间就会枯竭。然后你得爬上更高的一个山峰上去,这时比这个山峰低的各种资源你都可以用到了。当到了大师级的水平,那真的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天底下的资源你都是可以用的,什么时候会枯竭?到你老死的那天都不一定用的完。我们活着为了音乐就是向上爬的过程,而不是坐在土坡上等着山上的苹果砸下来。

[ Last edited by 草海 on 2005-7-6 at 19:11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创作中,我特别强调理论功底,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缺这个。中国人可以很聪明,可以很有灵感,可以有大音乐家的潜质。但是我们薄弱的音乐基础不得不让我们在起点上就输给老外。中国是个不善于理论,讲求感性的的民族。你不要跟我说感性是音乐的根本,感动人才是最关键的,因为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理解音乐是怎么来的,你所觉得感人的那些音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基础上才能有这种感人的作品的。理论究竟是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死板,那么限制灵感,那么限制自由。你有多少理论基础,有没有享受过理论基本功给你带来的好处?这些都是需要中国的音乐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你们在学习吗?在进步吗?以下是我关于理性和感性谁比较重要的帖子:
1感性是创作的源泉,理性的技巧是服务和协助! 这样的句子很漂亮,但是不实用
我的感觉是天赋和理论都是不能偏废,在创作中,灵感先于理论到达,但是不能说明灵感比理论更有分量。好比你选择一个女朋友,长相是门槛,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可能才是你最终选定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长相符合你的标准的情况下)
创作也是这样,灵感或者说感性的东西就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什么也别谈,但是过了这个门槛就要看大家的功力的深厚了,这个功力是日积月累的音乐鉴赏,听力和理论各方面的沉淀。有人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感情,很好的灵感,但是没有办法继续完和这个灵感同样出色的余下部分的创作,说明他还是个业余创作家,理论沉淀还跟不上。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家总是可以抓住一个小小的动机把它发展的非常感人和出色。实际上大家对理论有些误解,喜欢把它书本化,其实它恰恰就是发挥听觉的艺术一把利器,把最好听的音符给挖掘了出来。而很多时候,这些音符光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的。所谓的音乐大师哪个不是高深的理论大师,他们是天赋和深厚基础的完美结合。
过于强调天赋和灵感很容易让人对理论产生排斥,觉得凭自己的小聪明不需要特别用到什么理论也可以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实际上仔细听过这些作品以后,发现艺术性还是不够,走的路子比较野(当然有人会说比较自由),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走入死胡同,创作生命不够长久。在国内,能谈的上创作生命长久的音乐人少之又少,为什么?都是灵感突发类型的,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如果有个深厚的音乐沉淀情况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灵感可以充分扩展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不需特别的再灵感突发把余下部分完成,否则会是相当累的。
我很欣赏国外的流行乐创作是百花齐放的,既有学院派的(比如很多电影插曲),也有很多野路子的(比如摇滚类的)。但即使是野路子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深厚音乐沉淀的,只是风格不同于学院派的套路而已。但是他们通通都是理论的大师,加上他们的音乐创作理念比较受听众的认可,所以出名,而且可以水平不降低的一张接一张出专辑,这种现象跟国内是两回事。
总而言之,感觉国内流行乐还是轻理论,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少,想马上写好歌出名的人多。跟学术界一样,浮夸。
一家之言,或许有偏颇,但是是我的切身感受
2音乐中感性和理性哪个占第一位的问题有点象唯心和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哪个第一的争论。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是事物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一个音乐作品在一定的框架内形成,在这个框架内有着自己的思想。拿开框架谈思想或者离开思想去搭框架都是毫无意义的。去强调任何一方的重要性都是正确的观点。但是需要警告的是,不可以轻视任何一方,如果你忽略了对感性或者理性任何一方的培养,它必将成为创作当中的瓶颈。照理说,我对这两方面的发言应该是平均用力的,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特别强调理论是基于现在某些普遍现象的考虑。这些现象需要解释一下,大家就自然明白我的用意了。
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我教吉他,教过不少学生,上的大都是初级的内容。大家知道,初级当中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练习弹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双方应该平均用力。但是如果给定一定时间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绝大多数学生一定是选择练习弹奏吉他,而不是视唱练耳这样的音乐内功的练习。以至于到了最后,会弹出声音的人多(而且弹的还不难听),会调弦会识谱的人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懒惰二字。他们的懒惰不在手上,而是在脑上。学习乐理及听音的基本功显然更象是一种脑力劳动。当他们将时间用来练习弹奏时,实际上是不想动脑筋(尽管他们可能意识到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使他们事半功倍)。所以如果我不做特别的强调,或者是同一性的强调双方的重要性,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象以上我说的这种情况,到最后不懂音乐只懂弹奏。于是我每次都会把乐理和视唱练耳提高到超过练习弹奏的高度上来,要求他们全力重视(当然我不会担心他们不练习弹奏)
实际上大家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很多人弹奏吉他运指如飞,但是却合不上拍子,弹的没有音乐的感觉,所谓的脑子跟不上手就是这样。他们对于技巧的练习并不缺乏,甚至是饶有兴趣。但是他们却厌恶乐理,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他们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改观。这就是我所说的脑子上的懒惰。
联系到创作音乐上来,很多人自诩为有天赋,有感觉,有经历等等一切的感性元素。强调感性是主要的,理性是次要的或者是辅助的。我看到的却是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想避开缺乏理论基础的现实。其实天赋和感觉是摆在那里的,烙在你身上的,有多少就是多少,生活体验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沉淀下来的,不需要特别费力的去学习。反而是音乐内功这种东西,不静下心来,没有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就不会进步的东西是最难于突破的。那么我不强调这些动脑的,和毅力有关的东西还能强调什么呢?
大家不要把音乐看成是简单的发挥自己才华(客观)的工具,它也是你学习精神(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如果你能写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那不仅是你天赋的体现,更加是你努力学习音乐的结果。音乐不是投机,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最后要说的是,大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叹这样的音乐真正是感性的作品,可以如此的打动自己。但是请不要忘记作者在写这首作品以前做的大量的理性准备工作,他们都是经过辛勤的脑力劳动,听磁带,扒谱,学习,体会等等之后,才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写出这么一首动人的作品的。有谁见过天赋很高,但是音乐内功差的人写出很动人的作品吗?这不难推理出,音乐创作的水平和音乐修养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天赋再高,体验再多的人,如果他不继续补充音乐内功,也很快陨落下去。
总结我的观点,感性和理性对于音乐都是重要,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理性,因为它是真正的音乐家和音乐投机分子的分水岭
3从中外音乐的各种对比来强调音乐当中的理性:
首先要褒扬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文化到了如今,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依据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易经,易经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价值早已得到众多中外专家的认可。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为什么可以比现在的人更懂得世界呢?他们有没有什么规律留下让我们去重新推算一遍,从而可以了解古人的想法呢?很遗憾,没有。中国的文化是重感性,轻理论的。很多时候只要用出来是对的就可以了,而这些方法具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转移到中国传统音乐上来,也是这样。很久以前,就有专家分析说民乐不善于总结,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民乐的进一步发展。不能说民乐达到的程度不高,但是相对于西方音乐严谨的结构和逻辑,民乐总体来说是比较写意的,比较感性的。其实民乐和西洋乐追求的境界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统一必定是十分困难的一件工程。小弟自问没有能力做到,所以现在只能就民乐讲民乐,就西洋乐讲西洋乐。
如果是在大唐盛世,全世界以中国文化为主流,今天我们就要大谈感性。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听到和进行创作的音乐都是以西方古典乐为基础的衍生类型。主流是西方乐,我们就不得不认真研究西方乐的结构,这对于我们讨论的题目才是有意义的。
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巴赫的音乐包含了音乐所有的可能性”。巴赫的音乐就是西方乐的基础,欧洲音乐之父的称号也就是这样得来的。不知道,大家研究过巴赫的音乐没有。我研究的不多,但是我知道巴赫是根据一个个小小的动机,利用各种算法和理论进行移调,变奏,倒映等等。从而把一个只有短短半分钟的主题发展成一个长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钟头以上的完整曲子。这些曲子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是趣味横生,精巧的不可言语,发挥到了听觉效果的极致,而且同样甚至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绪。
由巴赫音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西方乐都是强调理论的,讲求结构,织体,和声等等。学习西方音乐,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系列的作曲技巧。现代西方流行乐其实也离不开这个大体的框架。虽说现代乐的鼻祖是由黑人的blues演变而来,但是西方作曲家们在参透黑人音乐的精髓后,加入了传统的作曲技巧(当然也根据需要改变了一些理论体系),因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西方音乐的。我们现在所听到和了解到的现代流行音乐就是西方作曲思路和杂糅各种民族的表达方式(比如blues)的结合体
举个例子,都说Eric Clapton的blues弹的好,但是除了那些绚丽的solo,你是否曾经注意过Clapton的作曲套路,他从前奏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再返回原来的主题到底用了多少次转调?这些复杂的作曲套路在我们国家的流行乐当中还是个稀罕物品。中国的流行乐不要说多次转调,能有一次转调就说明作曲者水平很高了,而且通常还不是在高潮,而是在bridge过渡部分转到原调的关系大小调上面去。Clapton所有精彩的感性的solo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和声进程的基础上。而我们崇拜Clapton的那些琴友大都只看到了那些精彩的solo,而忽略了他理论方面的基础和沉淀。
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高水平的西方流行乐当中找到。只要你的音乐听力各基础够好,你应该可以听出西方乐和中国流行乐之间的档次差距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注意到了中西方流行乐中的各种细节对比,你也可以发现我们国内作曲人创作的思路是多么简单、贫乏和粗糙。
4下面抽空来谈谈感性,我对感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点:
第一,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
大家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很对。比如我们看精彩的电视剧,大都是情节曲折,浪漫,奇巧的构思。这样被我们称作戏剧性,影视作品或者一切的表演艺术都是讲求戏剧性的,这样才能称之为生活的典型。但是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节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哪有那么浪漫的爱情,哪有那么单纯或者坏的人。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偶尔一点小波浪,不太可能象电视那么夸张(不排除极个别巧合)。音乐也是这样,它所表现的情绪都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正因为它表现了最极致的东西,才会感动听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但是音乐的作者本身的生活却不都是这么极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与平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抓住这种极致的感觉,这与他们感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体会到感情上微妙的东西,也是经历各种事情以后的自然结果。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体验。艺术家需要去体验生活,是为了培养他们更加细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叫他们到生活当中去寻找主题或者素材来进行创作。不要以为只有失恋的人才配写失恋的歌曲,如果他音乐内功不深,听上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音乐。一个感情细腻到可以似乎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失恋痛苦的,但是从来没失恋过的音乐家同样也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
如果我的这个看法成立的话,这就可以给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许多非现实的题材都可以拿来创作。金庸写武侠他怎么去体验生活?重回古代去了解那些血雨腥风吗?显然不可能。他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历,情感和认知观去写他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在作者不曾体验的情况下诞生的。我不同意把理论书本化,同样也不同意把体验和感性局限化。
第二,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歌
这个道理很简单,学生唱清纯的歌,愤青唱极端的歌,穷人唱大众的歌,富人唱小资的歌。但是经常在我们身边会发生角色错位,让人看着好笑。
举个例子,不少上了大学的懂点摇滚和音乐知识的都想搞乐队,而且唱得都是愤青的歌。其实他们穿的好,吃的好,又不是没有女朋友,生活的这么好干吗唱这么愤怒的歌。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想出风头,赶时髦,表明自己很先锋。二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喜欢听这样的音乐,也希望可以做这样的音乐。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没达到愤怒的地步,在这么安逸的情况下还唱这么痛苦的歌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
要知道,喜欢归喜欢,但是创作音乐的时候还是要做回自己,以自己经历和感性程度作为基础,结合作曲技巧来创作。不要一味主观的追求某种风格,忽视了自身的“阶级地位”。假装深沉或者假装清纯都是令人作呕的。

[ Last edited by 草海 on 2005-7-6 at 19:14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国内流行音乐的现状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学院和政治对音乐的影响:1实际上,我总是觉得国内的流行音乐创作是存在误区的,以至于这么长久以来,除了我们的个别摇滚可以让大家打起一定精神来听,其他听的更多的都是欧美的甚至是日韩的流行歌曲。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是国内的创作层次太单一而且比较低,我们国家音乐学院内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的创作研究实际是个空白。看看学院派这些写歌的,谷建芬,徐沛东等等写的都不是现代感的流行音乐,而是我们所称之的通俗歌曲,走的是中年人的路线。而真正创作年轻人流行音乐的又基本是土八路出身,街头流浪歌手转身变成了作曲家,仅仅创作了几首歌以后就消声匿迹,让人感觉江郎才尽,最明显的就是李春波,郑钧一类的。而真正学院派出身,有着正统音乐沉淀比如汪锋、窦唯类的还算是出成果比较多的,创作生命也相对长久一些,但可惜他们又不是专门学习作曲理论的,只是学习传统音乐的时候业余搞搞摇滚什么的,总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总而言之,中国是学习作曲的不创作流行,创作流行的不是专业作曲家。虽然这么一竿子打死有失偏颇,但是这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不说的我们国家音乐学府里面的一个疏漏,让我们的听众不得不去崇洋甚至是哈韩哈日。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还是集中在一点,就是希望现在正在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朋友们可以认清我们国家流行音乐创作水平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从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理论着手,走出一条正统的大道来,把我们的流行乐从民间拉回学院,这样我们的音乐就复兴有望了。 2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政治或者文化改革都有自上而下的传统,而自下而上是很难形成坚实的生长土壤的。群众的呼声再高,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也是白搭。只要权威发话,就可以产生一阵流行风。上面的人重视就意味这个行业会得到特殊的发展。下面的人重视顶多一阵骚动,想持久的继续下去是难上加难的。流行音乐就是这么个东西,下面的群众喜欢,在搞在弄。上面的学院里面的人却不屑于搞(排除个别,比如三宝一类),也就是说流行音乐始终在国内形不成正统,很少有人会拿它当作正大光明的艺术,民间的创作就始终处于散兵游勇,大家都是靠经验在创作,这样我们的流行音乐创作群体处境就举步维艰,进步缓慢。很多人是靠写口水歌来获得生计,没有艺术价值。如果学院能把现代流行乐的创作纳为正统,多多少少它是有个名分,而且有专业的人会去从事它的研究,而我们的官僚也会慢慢开始形成一种观念,原来流行歌曲不光是娱乐大众的通俗玩意,它也是门艺术,你想想看,这样的观念起来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动力。与流行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族唱法,这个东西民间没有人搞,都是学院派的人在弄。我很少看到哪个真正的少数民族或者地方群众是用这样的方式唱歌的,以至于才旦卓玛学到音乐学院学了学院派的唱法以后,藏族的同胞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她的唱腔。仔细去考究一下地方上的民歌唱法,跟学院里研究的唱法根本是两回事,所谓民族唱法不民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但是这种唱法仍然可以很辉煌的继续下去,为什么?学院支持啊,这是门艺术啊。平时街上听不到民族唱腔,但是到了晚会,领导出席的场合,民族唱腔的男男女女都出来表演了。它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土壤,是得益于上面观念的重视。而我们的流行音乐就远远没有这么幸运。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具体如何创作:1在实际的高水平创作中,是很讲求动机、思路以及各种手法的运用的
先来讲讲流行歌曲的动机:
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你想写歌的那个原因。比如你偶然哼到一小段好的旋律,爱不释手,想把它扩充完整成为一首歌,那么这段旋律就是你的动机。动机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是你的天赋你的感受也是你的运气,但是同时也是建立在你的音乐内功基础上的。如果你听得少,缺乏音乐修养,那么这个动机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说句难听的:“狗嘴里蹦不出象牙”。很多时候,评价某一首歌,只要听听开头第一句就心中有数了,是骡子是马都是动机惹的祸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动机的形式。中国人是典型的旋律主义者,甚至更甚的歌词主义者。动机往往是随口哼到的一句旋律或者是歌词,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形式太过于单一。我的很多老外友人向我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听的音乐都没什么节奏,我告诉他们这个是中国文化性质决定的,大部分人听到大音量,节奏劲爆的音乐就头疼。写曲子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动机当中是不考虑节奏的,这就造成我们的音乐总是缺乏力度,靡靡之音泛滥。
所以我们亟需丰富创作动机的形式和内容,除了旋律和节奏可以成为动机,漂亮的和声进程,甚至是伴奏当中某个riff或者小片断都可以成为动机。国外很多流行乐曲走的是复调路线,伴奏是一个线性旋律,在这个伴奏旋律上再重新组织歌曲的旋律,而且节奏往往是错开的,互为填空式的。两条旋律相交织,生动而鲜活,妙趣横生,很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
关于以上的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总结,慢慢的在创作当中体会。 2下面来谈谈有了动机以后的思路问题
思路是什么?就是你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个导向问题。旋律怎么走,情绪怎么上升都不应该是拍拍脑袋瞎撞出来的,要有个计划。可能计划这个词比较严重,我的意思是要设定一个方向的意思。但是以什么为导向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是先写歌词还是先写旋律,这个“先”就是导向问题。哪个先上呢?其实问问国外专业作曲人,他们会告诉你和弦是最应该先上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而是大多数人惯用的)。词先上有词先上的好处,旋律先上也有旋律先上的特点,和弦先上之所以被大多数作曲人采用是基于它的好处更多。建立在和弦上的旋律更容易获得深刻的内涵,弹古典吉他的人都知道约翰威廉姆斯和他的卡伐蒂娜这首名曲,看看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简单,但是在各种色彩和声的衬托下却显得分外的清新脱俗。这就是和弦为导向的功劳,可以让平淡的旋律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个性。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自己总是走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当中去,大部分国内歌曲听上去很雷同,就是旋律导向的结果。
为了让歌曲有个好的和弦导向,这需要学习,要多积累经验和套路,这可以从扒谱当中获得,也可以从书本当中获得,或者互为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你缺乏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和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方法,这将是困扰你终生的难题。
3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和弦导向能力,那我们再回来看看我们的作曲计划:
作曲的方式或者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很多组合。我下面所提出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同时本人认为也是比较标准化或者说国际化的方式。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讲的可能会有漏洞,希望有更专业的朋友可以替我补充。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点要控制一下:
第一,开头第一句唱词和旋律非常重要。
   大家知道很多演唱会上经典的歌曲第一句话一经唱出就能博得满堂彩,就是因为第一句话集中了你的动机,也就是这首曲子的精华,让听众马上进入状态,被带入你的情绪。所以第一句话要设计的个性十足,歌唱性很强,这个全靠你的驾驭音乐的能力了。有个好的开头,会让听众对你充满期待。
第二,开展部分要设计一定的低潮,如果你理论水平够高的话,这个低潮应该是个无调式的。
   这个地方是被所有国内作曲家忽视的角落,我们暂且可以称为高潮以前的蛰伏或者过渡阶段。举个例子,Tears in Heaven当中唱到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cause i know……就是这么一个无调式的东西,充满了半音和变数,游离于动机和高潮之外,是个很好的感情过渡,同时也是让你发挥个性的大好时机,因为这里的旋律是绝对不会和其他歌曲雷同的。大量的国外歌曲存在这个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
   当然这个部分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可以不需要也没关系,但是由于从来没人提过,所以我专门强调一下。
第三,高潮要设计的简单而上口,要把整个气氛拔起来,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转调处理。
  好的歌曲在唱过一遍就会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因为你记住其中的某句话,而这句话通常就是高潮。大家很轻易的就可以哼出,回味,引起共鸣。可以这么说,要“毕其功于一役”,高潮的成功就是全曲的成功(在中国肯定是这样)。设计的时候和声不要太复杂,要简单而直接,词也要异常上口。为了体现和发展部不一样的气氛,转调也是常用的手法。怎么转???好好学习理论,多多体会体会吧
第四,有的歌曲会加入一个bridge,也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这里基本都是跟做原调不一样的调式处理。
   比如羽泉的《最美》当中的“走在街中人们都在看我……与你相随”部分就是这样一个bridge,转调技巧是必需的。这个部分在国外流行歌曲中大量出现,也是中国人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
掌握了这四点,会让你的歌曲听上去多一些理性,而绝不会限制你的感性发挥。也让你的歌曲听上去与众不同。如果一首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你失去对和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而走入平庸和雷同。如果失去对上述四点大体框架的把握,也很容易失去歌曲的个性,而走入简单的发展+高潮的模式。发展+高潮不是不能写好歌,而是不能带动作曲者进步,写出更好更丰富的歌。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目前基础不好但是想提高的人应该怎么办:
音乐的提高应该是全方面的,偏废哪个方面都是不好的。理论需要吗?当然需要。技术需要吗?当然需要。大量欣赏需要吗?也需要。我想不出有哪个元素是不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音乐还有个特点,就是触类旁通。一旦你一个方面突破了,你对另一个方面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即使另一个方面你还没提高,但是你已经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需求一方面的突破。在选择这一方面进行主力突破的时候,肯定会牵扯到其他各个方面,那你都去弄弄懂,不一定要很深,就把涉及到的内容弄清楚。这样走一条主线,象树枝一样发散开来,就可以慢慢把各方面都领会到。
关于歌词怎么写好:
至于歌词,我觉得暂时没有什么好的突破点。用中文写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乐队喜欢用英文写歌,我对此很反感,总是假洋鬼子的味道,即使歌写的再好听,我也觉得是种悲哀。用英文写歌会降低写歌的难度,用中文写歌才是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歌词确实在歌曲当中分量是极其重要的,有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因为音节或者意境不配合的歌词而顿时失色。我有的歌曲就是这样失败的,一直没找到适合的歌词。这个跟我文学功底不够深厚有关,但是我的基本看法是写词的人应该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应该懂得选词。
每个人喜欢的词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喜欢的歌词是开展部分叙事性比较强的,复杂点字多点无所谓,高潮要有明显的主题(这个主题很可能就是歌名),简单点效果好,可以更加突出主题这几个字。如果还有bridge部分的话,那就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如果前面都是叙事的东西的话,这里就可以唱出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感情是怎么样的,是苦恼还是高兴,然后再回到主题上来重新回味一下。注意看国外乐队的歌词,很多都是这样的。我觉得非常适合唱歌。总而言之,我觉得突出主题非常重要。歌曲总要有一个地方能令人印象深刻,听过一遍以后回忆首当其冲就是这个主题,简单明了,而且曲调上口,切忌曲和词复杂化。
关于如何看待《老鼠爱大米》这首歌:
其实《老鼠爱大米》占的最大的便宜,就是主题突出:“我爱你,爱着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现代人的欣赏已经不能适应那种比较深沉的音乐了,要的就是简单明了和兴奋感。一个别出心裁(或者说哗众取宠)的歌词主题,一种新潮的音乐风格是国内音乐听众最容易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国内大部分人都接受舒缓的音乐,这是它的第二个优势。而节奏方面比较出彩的流行音乐往往来自港台或者国外,比如SHE,周杰伦等等。所以在《老鼠爱大米》的旋律还很上口,制作和演唱都还比较细致的情况下,这么有市场因素的一首歌能红起来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如果光从艺术角度来考究,除了比较大众化,口水化外,我想没有哪个真正懂的欣赏音乐的会真正把这首歌听上3遍以上。
其实我并不排斥歌曲市场化,歌曲在市场化的因素下同样也是可以保持自己的水准的。而且音乐的市场化也是音乐人赖以生存的方式,大家要想着怎么把这种市场因素纳入良性轨道,而不是单纯的把商业歌曲和垃圾歌曲等同起来。如果你的歌曲既有水准又能卖钱,你干吗非要舍弃一方呢?好的音乐不会因为经过市场因素的过滤变得不好。看看国外的Clapton,John Mayer等等,他们的歌都是又好又卖钱的,而且这么长时间没有降低过水准,只是风格上的变化而已。国内音乐人为什么没有这个意识,把流行的东西做的更艺术一点。要知道,国内听众欣赏水准这么差,唱片公司也是有责任的,它们没能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没有做出高水准的音乐,没能把听众带入好的方面,所以才形成现在的恶性循环。我觉得有才华但是没有市场的音乐朋友们不要单纯的怪市场,自己如果有种就把属于自己的听众从港台歌星那里拉回来,开始也许会在市场方面妥协大一些。但是总有一天,当你的知名度到达一定地位的时候,你可以完全不考虑市场去完成自己的作品,那时一样的卖钱,就象现在周星驰的《功夫》,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总而言之,对于《老鼠爱大米》歌曲本身我觉得没什么好谈的,但是作者从此获得了更好的创作空间,这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就看作者怎么发展了。是继续顺应这个歪曲的市场出些类似的口水歌还是勇敢的承担起改良歌迷听力品味的重任,完全看作者是不是还想在艺术上更进一步了,如果只是随便混混日子,不求提高,我想只是又为我的国内音乐人短命论增添了一个活例子而已。
关于《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看法:
一个网友谈到:看了你这么多对音乐的感想,我也是一个为中国乐坛充满忧虑的一个人,什么是好的音乐?好的音乐是否被接受?为什么人们认为不好的音乐而被市场接受,音乐应该继续他那“音乐厅式”的高贵头颅?还是“以人为本”的为群众服务当中去(我指的是大多数人)?那么音乐又为谁而存在,又为谁而
革新,音乐到底有是什么?既然它的出现原自于人民生活,那么她为什么又开始背离群众呢,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精神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拒绝泛滥的艺术传播塞进自己的耳朵,那么到底又是谁的错呢!还是谁都没错,或是时代不同了,
音乐创作也要与时具进啊.我觉的要是你来写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估计你
一分钟可以写八段,本论坛的高手们也可以啊,首先,我绝不评说这首歌是个不好
的歌,同时我也为这首歌而感动!但,我们可以讨论他的创作思路与技法,如果不是
词很打动人,那么单一首曲,简直就是垃圾,话又说回来了,这样一首讲述平民百姓
真实生活和体味天下父母心的绝佳好词,又怎么配曲呢,一段情绪亢奋的摇滚?
一段情趣灰暗的"情歌",一段天下父母绝对听不清词的R&B,或一段柔情蜜意的蓝调
布卢斯,不管是作者有意无意,这首让专业人士贬评的<<常回家看看>>的绝对市场
优势是足以让那些人们大跌眼睛的!其实,我很茫然,音乐对我就象一个脱光的女人而没有秘密.风格再变,乐器在换,效果在怪,唱变说,说变吟,乱叫唤!痛苦,郁闷,相信你也有同感吧!
我的回帖是: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曲我发现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喜欢的居大多数。我觉得在重大的晚会上,导演还是比较照顾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所以晚会音乐还是用的比较老式的作曲调调,类似于徐沛东这样的作曲家比较容易获得认可。如果是换作张亚东来写还不一定有这个效果,我觉得这是两代人造成的音乐欣赏代沟问题。你举的这个例子我觉得还是挺特殊的。因为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上一代人在主宰,我们喜欢的文化还暂时不能进入,不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举刀郎或者类似于李春波《小芳》这样的例子我觉得更合适些。因为这是同一代人的欣赏品味的争议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讨论起来结局会挺灰暗,我是这样分析的:现代社会的节奏已经很少能让人静下心来去品味歌曲了,大多数时候只要听听歌词唱的是什么,音乐风格是不是有特色,曲调是不是上口就可以收工了。看看现在出名的歌手,刀郎,杨坤,阿杜,周杰伦等等都是风格独特的典型人物。至于音乐的深度是不会有人去细究的。这么多的歌手,歌曲和唱片能听到一个特点鲜明的就很容易突出。太正统作品或者太光滑的嗓音已经找不出卖点了。
其实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毛病,看电影喜欢看一些情节简单点的片子,喜剧最好,刺激一点的动作或者恐怖片也可以。如果是情节曲折点,或者更厉害的艺术片会觉得太累,没什么心思去看,也不想去考究影片的内涵了。当然我自己是喜欢音乐,所以在音乐上不会犯这样的毛病。但是可以反映出一种趋向,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靠哗众取宠来赢得越来越快节奏生活的人群。
所以我们所讨论怎么写出更好的曲子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大家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技巧,因为大多数听众根本就感觉不到,而他们能感觉到的不一样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不屑于讨论的,这样就产生一个代沟。我在一开始就说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结果有可能是灰暗的。
但不管怎么说,除去对听众市场的顾虑,光从热爱真正艺术的角度出发,我们是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写成象你说的那几种形式想想都是不适合的,但我觉得总有一种方式是可以的,只是我们的水准还达不到那一步。我很喜欢韦伯的百老汇歌剧,比如《猫》和《歌剧魅影》,那是古典和现代音乐的一个完美结合,韦伯这个奇才运用古典的作曲技法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现代作品。演唱者也非常成功的结合了古典唱腔和通俗唱腔,雅俗共赏。所以我觉得《常回家看看》这样通俗的歌词不能提到艺术的高度来创作还是创作水准或者是基本功问题。如果有真正高水准的艺术家从事通俗音乐创作,还是可以取得突破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内这样的音乐状况,要想出这样一个人,难!!!正如我所说的,流行音乐的创作在正统的音乐学院是空白,没有这样的土壤存在,又怎么能产生这样的人才呢?而那些嘲笑《常回家看看》的所谓作曲家,他们谁又能放下架子去创作这样给“通俗大众”听的歌曲,让我们耳目一新呢?
关于刀郎:
一个网友:作为一个不懂音乐的人,看了这么多,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所谓的流行,其概念倒底是什么,可能很少有人能够精确的表达出来,在我看来,一件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也许就算是流行吧~~每一个事物的流行都有其因素在,其实不必细究的,因为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来确定谁对谁错,只要你喜欢就好。
   刀郎的哥说实话,在朋友们没在我面前提起前,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字,只是听过他的2002第一场雪,觉得顺耳,并没有太大的震憾,后来听说这个人后,就有意的听了几首歌,觉得他的歌简单,不像其他的歌听起来复杂,呵。。。。。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我的意思,希望大家不会一头雾水~
   人通常喜欢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身边充斥着很多复杂的东西,大部分的人之所以会喜欢刀郎,也许就是因为他的简单吧~~不是有句话,叫返朴归真吗?或者也可以解释为懒吧,因为简单,所以听歌的时候可以完全放松,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呵~~~~~当然啦,这只是我这种懒人一族才有的想法吧~~~~~~
我的回帖1:热爱音乐的人和拿音乐当快餐和调味品的人在欣赏的角度和品味上面是有不同的。好比一个美食家,他吃东西根本就不在乎快捷,简单什么的,他注重的是做法,手工,口感,甚至绿色程度。而平时的上班族吃吃快餐就好了,觉得麦当劳也是挺不错的。但是快餐是不能拿上桌面来跟大厨师们做的精美菜肴相提并论的,明显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
之所以快餐可以走红,只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生活节奏这么快,对美食上的享受和钻研已经没有什么欲望了。他们的看法就象你说的一样:简单就好
但是音乐有点是跟美食有区别的,就是听过好音乐的人是不会觉得垃圾歌曲好听的。而美食家在饥饿的时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快餐也成了美食。也就是说即使是生活在快节奏里,一旦你喜欢上了更好的音乐,你是不会认为快餐音乐可以满足你了。而如果大家都拒绝快餐音乐,艺术家就可以存活下来。之所以玩音乐的人这么反感刀郎,其实是对中国音乐现状的不满,快餐音乐的大行其道让真正搞艺术的人没了市场。实际上,大家对刀郎现象的不满就好比是一个爱国者对官场腐败的不满,真正有水平的人出不来,烂水平的人倒可以当领导。你这样想想看,是不是可以理解一下大家的情绪。
一个民族,如果注重欣赏品味,艺术和大众是可以结合的比较好的。
据英国人讲,在英国,无论什么样风格的音乐都有市场。在其他欧美国家,他们的国民对音乐的欣赏品味也是让中国人汗颜的。他们的偶像派比如“backstreet boys”这样的音乐仍然让我们的偶像同行比如“任贤齐”这类的难忘其颈背。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物欲飞涨的阶段,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和品味真的是很糟糕,几乎没几个人关心艺术这个字眼。在国内,赚钱跟艺术是沾不上边的,而国外,艺术就几乎意味着赚钱。这是国民素质造成的。
有很多人觉得对音乐没什么追求,就是娱乐一下好了,不要求听更好的音乐,就好比吃东西就吃方便面凑合一下算了。短期看不出问题,长期对身体是有害的。而对精神生活的不追求会让自己对美丑好坏失去判断能力,变成麻木的人,而这样的人越多,就越让人感到国民的堕落。
问题也不光是大众的问题吧,唱片公司的宣传也是可以引导大众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他们能多包装一些真正有才华的歌手或者创作人,慢慢的改造市场,也是有可能成功的。其实刀郎不就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嘛,真正喜欢的人有多少呢,莫名其妙就红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的都听到了,于是出名了,有身价了。
但是唱片公司似乎谁都不愿意牵这个头,好比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是邻居,修路就可以致富,但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不愿意带这个头,宁肯任由这条路烂下去。除非大家都坐下来讨论好利润问题,多付出劳动的在以后的利润提成里面可以多占些份额才有可能让这件好事成全。唱片公司也是这样,在可以出垃圾歌曲可以赚更多钱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冒险去出张真正艺术的唱片的。这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家唱片公司的事情,必须要形成气候,才能把音乐市场拉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必须承认做唱片的人欣赏水平是不低的,而且是非常专业的,懂得艺术的。但是在利润的节骨眼上,他们会显得很脆弱。唱片制作人自己也是非常苦恼的,他们出的唱片有很多他们都不喜欢,但是没办法。张亚东(金牌制作人)也说:过20年来看他现在出的这些唱片,都是垃圾。他自己也非常痛苦,多次强调国内音乐环境不好,唱片业萧条。陶喆也多次振臂疾呼,希望同行不要再愚弄大众了,要有点职业道德。确实,为了赚钱,把听众当傻B的唱片公司太多了。
一个人只有在红了以后才有可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在一开始就做个性的东西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周杰伦开始也是无名小卒,出不了名,他都是吴宗宪捧出来的。只要出名了就好吧,不管什么风格的东西听多了就会顺耳。开始大家都说周杰伦唱的不清楚,不好听。后来变成大家说喜欢周杰伦就是喜欢那种唱不清楚的味道。反正只要你的唱片有大量机会接触大众了,你的风格不管好坏也就成为一种招牌了,现代社会卖就卖这个招牌。刀郎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招牌打出来,就会有人喜欢。
的确事事有其道理,刀郎成功的确是迎合了市场。我丝毫不否认他成功的道理。说白了,我们不是针对刀郎的,而是针对需求刀郎的市场的。举个例子,按照有需求必有供应的道理,便宜的产品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穷人的存在。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店里产品都是很低档次低价格的,说明这个国家穷人很多,这根本就不值得称道。这个“穷”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改变这个国情,是我们希望讨论的,问题的关键根本就不是有需求有供应这个道理,或者便宜商品为什么卖这么好诸如此类的问题。
况且就算是评论一个人,也不能光从成绩来看。人的成功是实力和运气的交相作用。有的人实力成分大点,有的人运气成分大点。但是缺一项都不能成功。没成功的人不能所他没实力。在网上论坛里面,有很多实力不比刀郎差的人,他们没出名很大程度上是机遇问题,不代表他们没有资格对刀郎的水平做出评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1-01 1:25: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个帖子,是著名金牌制作人张亚东对于国内音乐现状的发泄,他的很多观点我非常的赞同,并且跟我以上一些帖子的内容不谋而合 我觉得我是特矛盾的人,有时候会很有条理,但大多数时间是乱作一团,我不懂计划。所以我觉得我是比较感性的人。"5月29日,感性的人名叫张亚东,在一个名叫Vogue的Club里劫持了记者,后者惨遭倾诉,在凌晨4时许方获准离开他家。那天他刚签约华纳,据说在仪式上干了二两二锅头。这就是他,张亚东,在"北京十大没谱青年"的排位中列我之下,排名第4。谁评我作"中国十佳记者"?
(一)
大家可能都是通过王菲的专辑《浮躁》认识我的,事实上,也只有《浮躁》那张专辑王菲的唱片公司没有给我太多意见,但我觉得我当时的能力不够强,没能很好地把握住这种机会。《浮躁》是王菲所有的专辑中卖得最不好的一张,通过这张专辑可能大家觉得我制作得不错,但由于它不卖钱,我也失去了为她制作整张专辑的资格。他们不愿意给我这种机会,因为给我做就不卖钱,我竟变成做"不卖钱音乐"的人。这之后我只能为王菲做几首单曲,一直到现在。在王菲的新专辑(《寓言》,编者注)里我可以做五首歌。这五首歌会连起来拍一部半个小时的Music Video,类似于小电影,我觉得应该突破一下,王菲也到了该突破的时候了。我听了一下由香港人制作的另一部分专辑,感觉和我做得比较接近,这回没有太俗的歌,不像以前。
我觉得王菲作为艺人体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她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人,但她所身处的环境却是极度商业的,她作为"明星",已经到了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地步。她不能只照顾她自己,而不管唱片公司和歌迷,她没有办法,因为喜欢她的有这样的人也有听那样的歌的人。所以我觉得很难办……
(二)
我在1998年录了我的第一张专辑。在录那张专辑时我觉得我的水平相对世界水准来讲非常低,而且自我来北京之后,我一直是在学习,并不是到这儿释放东西,所以在我做专辑的时候恰巧是我的转折期,有些东西我想做到但是我的能力不到,我能做到的我又觉得挺乏味,而且唱片公司对我要求极高,马上就要录,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香港的发行量我不知道,我估计不会超过五千张。
我的专辑在商业性上有问题,而前期公司又为我花了很多钱,再加上公司签的其他乐队都不卖钱,都是比较怪的乐队(比如香港的Cry),所以我的老板心灰意冷,就舍弃这边了,转而发展他在丹麦和英国签的乐队。
然后我就歇下来了,个人音乐方面也不再想了,开始不断地为别人制作。
在为别人制作音乐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作为一个制作人,我和唱片公司方面的协调通常有太多问题,比如说我认为这支乐队应该录多少天,而唱片公司规定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他们的水平不到,我没有办法,我不能把人家的东西全改了,我还得征求他们的意见。目前北京的乐队,包括我制作过的大多数乐队,几乎都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多数时间不是在探讨我们要的是什么意境,我们要弹奏出什么样的情感,而是"你能不能弹齐一点"、"你能不能别晚呀",就是这种低级问题常常会消耗我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我记得Radiohead有一首歌,当时他们编了十三种配器,然后乐队从中选定了一种最完美的版本。我觉得像Radiohead那么牛逼的乐队,都这么敬业地去对待自己的音乐,而我们这么低的水平,还这么不努力。而且有时候我建议乐队用这个办法,但是乐队有太多意见,我做的每一张,比如说"麦田"、朴树、"地婴"、"瘦人"……每一张都遇到这个问题,我说能不能这样,可乐队说我就喜欢那样,比如说"瘦人"的那张专辑,我最早建议录同期,而乐队就觉得应该分轨录音;再比如"麦田",录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们自己摆的小样都比从香港缩回来那版好,但是他们的老板不允许在北京缩,而且也不让我去,等"麦田"录第二张的时候,乐队又换人了,结果拿来一大堆歌乐队互相都没练过。我觉得国内整体环境的不规范,让我没法做,其实我觉得我能做很规范的事情,但是没有人给我这样的机会。
(三)
我自己做得最满意的一张专辑是"麦田守望者"的首张专辑,因为它带有我的情感。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的心态一直都不平衡的,我老有一种"我是外地人"的心态,我觉得这个社会排斥你,你也会潜意识地去排斥社会。而"麦田守望者"这个乐队起到了一种特别及时的影响,就是把我的生活和这个城市拉在了一起。萧玮他们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都是很好玩的人,在跟他们的合作期间,我由过去的那种老成忽然变得开朗起来。他们就像是我的同学一样。你明白一个人要在一个没有同学的地方生活是挺可怕的,你每天接触的都是些陌生人,你会觉得非常不踏实。"麦田"他们非常非常帮助我,打电话都是"亚东同学干什么呢?"。我好像在北京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人一下就放松了。
我自己做的最不满意的专辑我没法儿说。
(四)
我认为中国音乐历来比较弱,弱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中国音乐是旋律音乐,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比如说一段旋律听上去很痛苦,但是把它加快几倍,马上就变成妓院小调。一条旋律它所能表达的东西是非常窄的,它只是一个横面,我从小学晋剧,接触的都是单旋律乐器,也没节奏。我承认中国音乐非常牛逼,它有它的神,我只是说它太不科学,中国的乐器也太不技巧,二十把二胡,没有一把能合在一块,乐器极其不规范。而西方音乐是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弦贝司,你可以体会到这种科学的结构。中国人一向不太注重理性的东西,做音乐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就行。
你如果说现在我比谁不如我还可以忍受的话,那当我听到若干年前肖邦的夜曲的时候,再想自己,我就会崩溃,真的会绝望的。我是很悲观的,我不是那种狂妄到不要历史的人,那种"我觉你们都太傻逼了,我不会才牛逼呢",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喜欢严谨的、有技巧的、有情感的音乐。我从小没受过什么音乐教育,如果能让我重活一次就好了。现在中国的孩子,如果能从小接受那种系统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有一些东西是大家都可以做的,比如说玩实验音乐,我认为你明天买一堆设备,你一定能做出特牛逼的实验音乐,因为那个东西没有规矩嘛,怎么做都行,那谁不会呀!我不认为实验音乐有什么。我喜欢那种有约束力的音乐,如果有一个规范约束你,然后你在这种理性的约束中还能做到感性,我认为这才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东西,因为不是人人都会。如果你能做到这件事情,我也能做到这件事情,那么在做这件事时我就体会不到乐趣,说白了就是这样。
而且目前在中国,我的制作量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使命感,就是说我不能是一个不管不顾,想做他妈什么就做的人,我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大家尽可能地去规范地掌握一种国际语言,希望中国的音乐在若干年后达到世界水平。比如日本,日本人接触Beatles是和美国同步的,日本的小学教育里有爵士课,那么日本现在就有非常牛逼的音乐家,在国际上享有胜誉,他们的专辑在欧美音乐杂志的年选中名列第一,他们的专辑在英国热卖,他们也是唱日语,不是英文,但是英国人会买,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语言是和欧美没有差别的,论和声,我比你都牛逼;论设备,日本的合成器怎么样;论技术……我是想说,我们的音乐气质想不要都不行了,它就在你血液里,什么发扬民族文化,我认为先别着急,我们先得掌握一种国际化的音乐语言,之后才可能超越它。
我希望年轻的乐队不要全是三和弦,会仨和弦就出一张专辑,在我看来你还怎么发展呀,这样也太简单了。听古典音乐家表演,他在台上十分钟,俗话讲台下就是十年功,十年含心茹苦练到那样精湛的技艺你会佩服他,你看他的眼神,你就会知道他的内心肯定不同。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太缺乏学习的精神,大家都忙着去耍范儿。我只是想我自己尽可能地在技巧上提高一些,我家里你看看,全是书,我他妈每天觉都不睡(顺手拿起一本《爵士合声》),我分析,为什么它能流传,为什么它这么优美,它怎么回事,我必须知道。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点学习的态度。我希望通过我的制作,通过我的努力,给别人带来一些讯息。可能外国人做得特牛逼,大家都没反应,觉得离他们太远了,那么我就希望能和国内志同道和的人一起做出一些高水平的东西。我希望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尽快掌握牛逼的技术,让所有的人不再把技巧当成一个难题,如果你在弹琴时还在想你下一个手指往哪放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想到你要表现的那个东西。我去过不同的国家,去看过不同的乐队,看过国外街头的表演,看完以后真的觉得我们国家整个的音乐水准太低了!
(五)
我现在每天都有崩溃的感觉,都有一种……你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吗,就是一刹那觉得我编的音乐弱到家了,觉得自己活得太惨了,自己毫无是处。这么多年来我没睡过好觉,为了音乐我能做的都做了,甚至我的生活方式都随着我的音乐感觉去改变。我不喜欢快乐的音乐,我喜欢忧郁得一蹋糊涂的东西,我听很多音乐,听做弥撒的音乐,听法国早期流行歌手的音乐、听古典音乐,无数次在夜里关上所有的灯,哭着听。
在我看来没什么可高兴的事情,所有快乐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会变味。以前我不能大口吃饭,我特别不喜欢特能吃的人,一看见能吃的人我就觉得不舒服,我也不希望自己变成胖子。我已经到了强迫自己去适应自己的音乐的地步。
每天都得睡觉,每天都得吃饭,每天都得花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相信现实中的人和事都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丑的一面,这是没有办法的。我也曾经和自己对话,发现自己内心里也是有很丑恶的一面,当发现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害怕,我想我怎么会是这样的,当我去正视它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特别痛苦,所以现在我几乎不和自己对话了。我以前总会一个人坐下来问,张亚东,你怎么了,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现在不问我,我随着一种感觉走。
钱的问题是最让人痛苦的,因为我的家庭不是很有钱,弟弟和家人都需要我帮助,你要为了去赚这些钱消耗你的生命,熬一夜,熬到一照镜子都不敢认自己,你就是为了拿来钱之后赶紧去买你想要的东西。现实中花钱的地方太多,我觉得我不能平衡这些东西。
我签华纳就是为了钱,因为现实太残酷了。前几天一个流行女歌手来找我做制作人,要搁以前我想都不会想就拒绝了,但现在我答应了。
我小时候拉"天鹅之死",那是一首在大提琴曲里挺俗的一个曲子,但是我很喜欢它,就是因为它快死了还唱那么美好的歌。我时刻都会想到我会死,这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事情,我随时随地都会想到这一切都会和我没有关系,没有办法,我不能控制我自己。
我悲观,是因为我有欲望的一面。我是一个有野心和欲望的人,我的欲望非常非常强烈,我有时候不敢面对,因为它会让我变得很痛苦。我到今天,虽然我个人非常努力,但我得到的并不是我意料之中的那种幸福。
最终都得死,所以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多太意义,这是关键,我不认为有什么意义存在。
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我会用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去形容音乐。每当我听到自己录制的作品的时候,我马上就能想起录音时季节的变换,空气的声音都在里面,这时候我会感觉到幸福。
有个朋友跟我说的话给我启发特大,他说人活着应该有至爱,但不能选择一个活物,爱一个人,她可能会变心,爱一个宠物,它可能会死,你一定要选择一个不会离开你的东西。我选择的是音乐。
我现在觉得生活中的我已经不再重要了,我只是活在我做的那些音乐里,音乐就像是我的家,我必须把它布置得特别好,让它变成一个我理想中的生活环境。现在可以让我不做别的,但如果不让我做音乐,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即使没有一个人听,我也会在家疯狂地做音乐。
咱俩现在在这儿聊天,等会儿你走了,这儿就寂静一片,抓不住什么东西,但音乐,只要我抬手,它就在。我的老师曾跟我说,你爱音乐,音乐也会爱你。现在无论我多痛苦,但只要我弹,那个声音飘出来的时候,一切就会不同。
除了音乐我什么都没有,生活里的其它东西,已经被我忽略了
发表于 2005-1-1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读一遍,并已收藏。新年头天,又看到好东西,很有意义!
发表于 2005-1-1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草海转贴张亚东的这篇,当我看完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哭了
发表于 2005-1-1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天看到了草海朋友的这篇文章,真是太激动了,这几天来每天都在找关于midi的文章,可是没有找到实用的入门级的文章,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感谢你!
发表于 2005-1-1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天看到了草海朋友的这篇文章,真是太激动了,这几天来每天都在找关于midi的文章,可是没有找到实用的入门级的文章,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感谢你!
发表于 2005-1-1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了cubase,可是哈......不会用。请问草海,是不是想做midi的话一定要添加你列举的那些硬件啊,比如说midi键盘等,全用软的行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1-2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cubase我也不会用,慢慢来吧,网上有教程的。我说列举的硬件当中没有midi键盘,我不会弹键盘,我买键盘是浪费,我一般都是拿吉他作曲,如果实在要用到键盘的部分而且不算太复杂,就用鼠标写音符,然后修改音符的力度,让曲子听上去人性化点。如果键盘部分的谱复杂但是只是做填充,那我会到band in box里面找一个类似风格的键盘模板来代替。如果是以键盘为主的歌曲,我会找别人去录。另外,现在vsti插件有很多省事的东西,比如虚拟吉他手,虚拟鼓手,虚拟贝司手,虚拟钢琴手等等,有很多的节奏型风格模板,你只要输入和声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你弹吉他。现在的midi技术已经可以完全抛弃真实的乐器了,最近还有一种新的软件叫Vocal Lola的,可以代替人唱歌,你只要把谱和词写出来,电脑就自动生成一个女声或者男声来演唱。这样实际上你只要负责歌曲创作的部分就可以出唱片了,呵呵
发表于 2005-1-2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么厉害!连人都省了呀!我也不会玩键盘,没读你文章的时候就想,应该有个可以代替键盘的软件,原来真的有呀!我下了那几个软件,不过....努力吧。西西
发表于 2005-1-2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贴啊,得顶!!!
发表于 2005-1-2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现在很少有人能认识的这么透彻了我在看完了你的长篇大论后觉得我自己以前听歌就想傻子大家听什么我就听什么   但是听了也没什么感觉目前我就觉得汪峰的歌才能真正的打动我
发表于 2005-1-5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这个帖子保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弄掉了问题也不大,我这里有备份
发表于 2005-1-5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好还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MIDI音乐中的歌曲伴奏配器[转贴] 当我们拿到一个歌曲时,它的表现形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记谱,怎样才能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动听,这时伴奏就显的很重要了。伴奏也就是对歌曲的编配,对歌曲层次对比的设计,和弦色彩的应用以及织体的搭配,这是歌曲编配中最基本的常识,在掌握这几点后就可以进入到配器功能这项工作中了。
从配器角度上讲,它的功能可分为五个种类①主旋律,②低音,③和声,④副旋律,⑤打击乐。当然对歌曲编配时要针对歌曲的风格去运用配器的功能,也就是说在配器中五个种类不一定同时具备,也许只有和声,也许只有旋律,也可能是五个种类里的任意结合,这就要具体作品具体对待了。配器功能与织体功能表面上看比较相似,实质上它们是不同的,织体功能主要是从结构上看,而配器功能是从用途上看。例如:织体功能中的琶音在音乐配器功能中可以做和声层也可做旋律层。
在进行歌曲编配中我们先来看一下对主旋律功能的运用,主旋律是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旋律线,可是在歌曲伴奏中,它等于是歌唱者唱的旋律。那么,我们在编配伴奏时就尽可能的少出现歌曲的主旋律,当然前奏、间奏在编配的时候要用主要旋律去表现,因为前奏、间奏是对演唱者的一个提示和对音乐感觉的理解。前奏、间奏旋律的设计有二种,一种是用歌曲里的旋律,也就是通常我们用歌曲的高潮做前奏、间奏。比如:"祖国慈祥的母亲","我和我的祖国"等。就可以用这种手法,另一种是根据歌曲旋律为素材发展一个新的旋律做为前奏、间奏。这个旋律听起来要比直接用歌曲里的旋律新鲜。如"绿叶对根的情意"。通常在设计歌曲伴奏的高潮时可以把歌曲主旋律加以变化,做为伴奏的旋律线。
低音是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托起整个音乐的基石,当然歌曲伴奏的编配也一样。在设计低音的时候,如果旋律在低音出现,那么不需要再进行设计低音了,因为旋律取代了低音层,好的低音设计,要服从于歌曲的结构,服从和声的节奏,要照顾和声进行的合理,同时又常常要自成一个仅次于旋律的第二旋律。低音设计的形式一般有节奏性的低音,旋律性的低音,固定的低音,在这要值得注意的是旋律性的低音,它是为了避免原位和弦连接时造成的低音跳动。经常加进转位和弦的使用,而转位和弦经常作为经过性或辅助性去处理,这样可以使低音声部平稳进行,更加富有旋律感。如:将低音设计为音阶(有时加上半音)进行,是很有音乐推动力的一种手法。低音旋律与高音旋律可以构成同向、斜向和反向三种进行,特别是反向进行往往对音乐情绪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设计旋律性的低音声部还可以引入复调写作手法,将低音同主旋律形成对比以达到理想的音乐表现效果。在设计流行歌曲伴奏时,要注意低音声部同架子鼓脚鼓节奏的结合,一般情况是贝司乐器声部的节奏同脚鼓的节奏一样。
和声层在歌曲伴奏的编配中是充当大背景的角色。它同绘画一样整个画面要有背景色,这个层次一般力度比较弱,但是它却贯穿伴奏的始末,(有时也有停顿,根据音乐情绪而定)。这个层次一种是用柱式和弦,对和弦的就近解决要求比较严格。因为它强调和声连接中声部的稳定性。在编配伴奏时多用弦乐组,合成弦乐组,合唱,管风琴等作为和声层,这些乐器作为和声层可以把别的低音乐器,旋律性乐器溶合起来,使之统一,能为更好的表达音乐形象而服务。另一种是运用竖琴、钢琴等做为一种流动的和声层,如:编配"四季歌"伴奏时,可以运用竖琴弹奏和弦的琶音来做为伴奏的和声层,而不用弦乐做和声背景,这样伴奏的和声层效果就让人感觉非常流畅。当然,把竖琴也可换成钢琴或钟琴等。有的歌曲伴奏既用弦乐类的和声层,也用钢琴等流动类的和声层都是可以的,这要根据表达歌曲的形象和编配者设计的层次具体而定,在运用流动类的和声层时一定要注意织体功能的应用,即对音型的运用,如柱式音型的表现力,半分解音型的表现力,琶音音型的表现力,用哪一种音型去表现哪些音乐形象。这就要看编配者对音型的运用程度了。
副旋律是音乐配器功能中表现音乐形象的又一重要功能。它是根据原始素材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法发展来的新的旋律,但是它在风格上是同原始的素材一致,并且同原始的旋律形成对比,但没有占据其主导地位(也有副旋编配的胜于原始旋律,根据作品具体而定)副旋律是为主旋律让路的补充因素,它出现在主旋律的句尾长音或节奏较为宽广疏松的位置上。副旋律通常不与主旋律处于同一音区,有时两者相距很远。高音区的副旋律能够增强主旋律的明亮与辉煌的音响效果。中音的副旋律好像同主旋律对话一样,具有亲切的抒情性。低音的副旋律具有平稳、沉着和坚定性。
运用好配器功能的①主旋律②低音③和声④副旋律这四点已经能很好的表现音乐了。但是由于气氛的需要。如给作品里再加入一些打击乐,那么它的表现就更为丰富了。如流行歌里用的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美声或民族歌曲中用的大钗、梆子等,这使歌曲伴奏的气氛更富有感染力了。
当我们掌握配器功能这五点之后,那么可以用MIDI设备进行配器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操作,在CAKEWALK里打开一个新文件,先设置好你所调用的乐器。如:第一通道为钢琴,第二通道为弦乐,第三通道为钟琴,第四通道为贝司,第五通道为打击乐。并且同时设置好每个通道的音色库然后用MIDI键盘或用鼠标把每一通道的乐器使用的音符输入电脑。例如我们试着做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先把歌曲的和声层输入电脑这在第二通道用弦乐,这等于是一个背景,然后从第一通道输入钢琴,用分解的和弦音型。这样就加强了和声层的流动感,再根据副旋律的特点,用第三通道钟琴音色输入一个副旋律。它的音域设计要稍偏高一些。贝司是伴奏不可缺少的部分,用第四通道输入贝司。这个贝司可以设计的相对固定一些,用它的静止去衬托旋律层和和弦层的运动,最后再点缀式的加入一些打击乐,可以用架子鼓,也可用梆子、沙锤等的音色,但要注意层次的对比,打击乐可从第五通道输入电脑,这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伴奏框架就完成了,然后再调整音量,修改力度,在修改力度的时候要注意乐器演奏的特点,如:弦乐组的音头应该用控制栏里面的表情术语加以修改,使弦乐组的演奏更富有人性化。同样在修改各种乐器的力度时还要注意旋律的上行、下行旋律线条的力度。如:上行的旋律力度上应该做渐强,下行应该做渐弱。打击乐器要注意重拍力度的强调,以及推歌曲高潮时力度的控制。当调用的各种乐器修改完后,便可根据乐器的特点为其加上混响,设置好声像,就可以导出音频文件,一首歌曲的伴奏就诞生了。
MIDI为我们带来了作曲编配上的方便,它改变了原始的音乐创作方式,那么,也就是只有了解了配器功能,并且运用MIDI 技术,我们才能创作出好的歌曲伴奏,好的作品。
发表于 2005-1-5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话说了,强啊
发表于 2005-1-5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高人说话了佩服  学习中
发表于 2005-1-6 0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字是不可以看一遍就完了地。电脑前看东西我就不会动脑子了,等打印出来再看吧。支持。
发表于 2005-1-7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也太多了真的不够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1-25 06:3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