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4|回复: 9

[古典吉他教学] 教师在学龄儿童器乐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1 2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教师在学龄儿童器乐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内容提要】 本文就社会音乐教育下,教师在学龄儿童器乐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作了梳理,意在规范教师教育和社会器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本分的责任。此外还描述了一些器乐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器乐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做了一定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器乐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健词】 器乐教育 误区 学龄儿童 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艺术教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到了当代,人们才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角色。音乐教育的普及不仅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实施和高校对音乐专业的大规模扩招,更体现在社会音乐教育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音乐教育已不是在义务教育中作为音乐课而能够满足的了人民大众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因为家长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或培养个业余爱好,就会担心孩子会错过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机,从而缺少所谓的艺术细胞。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是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相应的音乐课程吗?为什么家长还愿意花钱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一门乐器呢?原因在于,我们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与预期相差太远。学校其他课程的老师肆意占用音乐课时间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音乐课相对于数理化这样的课程来说只是一个辅助,音乐课和音乐教师在普通学校里的地位也比不上其他所谓主课和主课教师。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在世界其他各国,甚至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存在的,只是国内的现象更普遍,趋于一种社会的“共识”。

    正因为基础音乐教育跟不上人民的需求,社会音乐教育才自然而然的担当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音乐教育广义上只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教育形式,狭义的社会音乐教育有别于家庭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民间传承教育等形态,而专指社会上存在的那些“正规”或“不正规”的私立音乐教育机构,本文所谈对象为后者。然而,社会私立的这种音乐教育的存在形式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那些有着比较合理的办学理念和拥有比较专业的师资力量的乐器培训机构可以按照他们的理念,凭着“正规”的教学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另一方面,在这些办学机构中,也存在一些教学观念错误、甚至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发生,如一些年轻教师缺乏经验,在教学上出现失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乐趣,没有对音乐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不得不半途而废。更不用说那些没有办学资质或者缺乏基本的教师教育经历的社会教师在器乐教学上可能会发犯下什么错误。在教学上,问题的主要方面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有的学生高高兴兴的抱着很大希望来学习一门乐器,结果却半途而废,哭丧着脸并决心以后不再学习乐器。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为在教师的错误指导下导致了不良心理等问题。家长经常会问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孩子该学什么乐器好?难不难?”办学机构一般会根据所开设的乐器种类来回答,没有开设的种类一般不会建议家长学习,而常常这样回答:“小提琴很难学,半途而废的很多,而且特别缺老师,所以还是建议您学个好学的热门乐器吧,比如钢琴、二胡、古筝、吉他等等”。经过这样的咨询,大多数家长可能会接受建议,让孩子学习一个“好学”的乐器,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倾向。这样的选择是乐器选孩子,不是孩子选乐器,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应该是反过来才对,让孩子自己选择。有朝一日,当孩子对家长说,“妈妈,我要学钢琴!爸爸,我想学吉他!”也许,这才是合理的选择。诚然,乐器的学习难易程度是有区别的,然而要想在一门乐器上达到一定的水准,难度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合格的教师、孩子自身的努力三位一体的环境。小提琴虽然难学,但铃木先生不是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作为一个模范在全世界都受到普遍欢迎和学习么?那么器乐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出在哪里?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社会音乐教育体制和市场有待规范,二是教师的教育误区以及家长的联合教育意识。第一点,有待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对社会音乐教育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关于第二点,如果教师缺乏合理的教育理念,就容易走向各种教育的误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会偏离正常轨道,教学结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本文就教师在学龄儿童器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误区做一个整理并指正说明,希望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完善教学思想、方法和实践。

    误区一,教学功利思想。这种思想是一个普遍现象,可以说在在国内教育的每个角落都能见到。不仅是音乐的教育,应该说是我们整个教育都笼罩在这个氛围当中。如,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成绩,因为只有成绩才能考大学。那么普通高中就会以升学率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学生整体成绩好了,自然升学率就高,升学率高自然就有名,有名就自然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报名收入,这样有了资金收入,学校的发展也会显得有“劲儿”。我们总埋怨教育体制如何如何限制了学校的发展问题,乃至教育价值这样的根本问题,我们的孩子究竟在学校里学到了些什么?但事实我们却无从改变。难道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吗,毕业了等待就业,高不成低不就,蜗居…?每一个高三的学生都可能要度过一段恶梦般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顶着竞争的压力,走过独木桥,到达心中理想的象牙塔。然后安慰他们说,“为了考个好大学,做题吧!”器乐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家长常问,“学了这个乐器能考级加分吗?孩子学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一个像样的完整曲子都不会?”而很多老师也告诉孩子:“好好练习,到时候考级还能加分!”诸如这样,考级最终成为了学习的目的,这不是功利是什么?考级本身没有错,而误区就在于,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级,好像不考级就等于没有学习成果,获得了考级证书才可以说明孩子的学习成果,获得升学加分的机会。考级可以鼓励孩子更好的学习,让孩子更有自信,这一点是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以获得证书并以此沾沾自喜,而不会看到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是不是领悟了音乐的乐趣和音乐的真谛。就像有的教师一味让孩子提高曲子的演奏速度,认为弹的快就是弹的好,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证明的学生的水平。速度虽然是音乐表现的其中一个方面,但绝不是决定因素,还要看其他的表现,如语气、对比、乐句的处理和是否有感情的演奏等。那些国际大赛就能够说明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级别国际器乐大赛的冠亚军并非是大家所预期的、公认的那些技术型选手,而是能够合理表达音乐思想的那些选手,虽然技术型选手的技术高超,但因为缺乏表现情感和内涵而不得不甘拜下风。可见,乐曲不一定会因为速度快而得到大家的欣赏,反而音乐最本质的内涵是一个评判的金标准,当然他们的技术也必须过关。我们常见到一些演奏者的速度了得,但弹开了后除了赞叹速度快以外却没有其他的音乐感觉,甚至因为速度快的让人感到烦躁。音乐教育的本质并非是教孩子追求速度也不是教孩子考级,而是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感受音乐的美,一旦追求了某种功利的东西,音乐教育的价值就会变质,走向反面。我们的器乐教育不可能完全摆脱功利,但过份功利化的后果是可怕的,它只会违背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人格和心灵。

    误区二,教师对学龄儿童心理认知的误区。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在器乐教学时,因为学生没有明白一个理论点或做的不好,没有达到教师要求时,教师就有可能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拥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能力,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适合学音乐,甚至因此而责骂学生、打学生。但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孩子生来都是靠教育来实现才能发展的,孩子在早期并没有什么所谓先天的因素,他培养出的小提琴演奏家用事实证明了他“后天论”的观点。我们要知道,孩子毕竟不是成人,如果我们总用成人的思维和能力去衡量孩子,那怎么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分类的,音乐的智能是其中之一,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就会处于“未开垦”状态,在未得到有效开垦的状态下,我们就去判断孩子的天赋和能力岂不是太早?根据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如婴幼儿的感觉运动阶段,孩子只能根据感觉来实现身体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而到了运算阶段就完全不同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这时孩子判断事物就不是单靠感觉,而是拥有了理想的思维并且有了可逆的运算方式,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加成熟了。因此,一些学龄儿童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在学习器乐时会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这都是正常的情况,而教师如果认识不到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程度和特征就能难把握教学的尺度和正确的方法。我们有很多的年轻教师刚刚从音乐学院毕业,还没有教学的经验,又缺乏对孩子的基本认识,就很容易造成以成人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因此而导致孩子学习效果差、彼此缺乏师生信任感、孩子不爱学乐器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有时候,并非孩子不能吃苦,而是吃苦的精神没有被开发出来,但这也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些孩子的学习成果优秀就与家庭教育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误区三,教师对世界优秀教学法缺乏了解,总以为自己的是最好的。世界优秀音乐教育法虽然因为国家与民族的差异不能照搬,但他们所反应出的先进思想却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德国的奥尔夫原本性教学、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前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等等。如果教师能主动学习一些优秀教学思想和方法,这无疑对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这些教学法也同样关心音乐教育的本质、方法、心理等问题。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体现在教学环节上,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如果教师缺乏一个比较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理念,那么其教学结果可想而知。缺乏合理的教育理念容易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如果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教学虽然有正面的效果,但负面效果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思想与方法的滞后、不了解当代学生等问题。那么合理的教育观念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时代向前发展,很难说哪一种方法就永远正确,而事实上只有相对的合理性。教育也是这样。当今的教育观以人本主义为世界所共识,虽然有后现代主义一反传统的存在,但当代社会人本主义教育核心的理念却深入人心。它呼吁人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育领域,以培养艺术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陶冶情操为价值和目的,也是以情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如果我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并以它来作为教学的理念,以培养兴趣为先,让学生体验音乐为重点而不是只重视动作技能的训练,如果音乐成了一门训练课那还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如果我们尊重世界优秀教学法的成果并以之借鉴,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能看到更远、更多。

    误区四,重动作技能教学而轻审美表现教学。学龄儿童的器乐教学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动作技能教学,二是审美表现教学。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相关学者有过专门论述,然而这个误区必须再次指出。比如,我们常看到一些孩子反反复复的练习《哈农》这样的指法练习,这本身没有错。但有的教师却认为钢琴学习的核心是手指能力的培养,因此类似《哈农》这样的指法练习得到诸多教师的青睐,我们也看到一些孩子一天到晚的枯燥练习《哈农》这样缺乏音乐美感的指法练习。实际上,哈农指法练习根本不算是音乐的学习,而是针对手指的更加灵活而设计的专门练习,它本身对于提高手指能力是有针对性的,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这样的动作技能的训练的度就会走向反面。难道孩子钢琴的学习就只是《哈农》么?哈农练习是音乐吗?不是!学钢琴学习的是钢琴音乐,而非其他。虽然指法练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必要的,但指法练习是工具,是过程,必须配合音乐作品进行练习,而且一定要把握好哈农练习的度,如果过了这个度就容易让孩子认为钢琴学习怎么是这样的枯燥呢?而没有一点音乐的感觉!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在孩子学习钢琴的启蒙阶段就过于重视哈农的练习,很容易忽视其他应该有的音乐性的教学,使孩子对无休止的枯燥练习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大局。那么孩子的学习动机到哪里去了?也许就是被机械而枯燥的动作练习吞没了。学生在其中只能感受到数学逻辑般的手指劳动,而很难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感和学习动机。因此,应该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包括让还能能体会到音乐美感的音乐作品,而不只是动作技能的训练。那些自称只有先解决了动作技能问题才能谈到音乐表现的言论和做法也许是适合部分专业学生,而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误区五,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和对生活的关心,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如果说,教育是后天的养成,那么教育环境就至关重要。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说,如果贝多芬和莫扎特不是成长在那样的一个音乐教育环境,也许他们不会有那样的成就。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后天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证实。狭义的教育环境是指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态,这三者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又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重点。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开始就取决于家庭教育的环境,即孩子的父母对教育的认识和具体的教育方式,孩子成长的一开始所接受的也是对身边人行为举止的模仿和耳濡目染的习惯养成,父母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一种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模式,教师同样也会关心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而社会教育是一种泛指,孩子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多见所闻是通过自身实践而习得的,对于亲身经历的事物往往教育意义更深刻。对于器乐教师来说,不仅要教孩子音乐,而且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也是为人师的本分。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的学习态度从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就懒散、迟到、不认真、不虚心等等,这样的问题恐怕不是单靠器乐教师就能解决的了,事实证明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教育这样的孩子,因为孩子出现这样的学习态度问题是在家庭和普通学校中养成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矫正。这也跟现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有很大关系,中国和日本不同,中国的家长呵护孩子是怕孩子经历任何风雨,总想要在自己的呵护下长大。而日本不同,日本的家长普遍认为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风雨,让他们养成不怕困难的性格,让他们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做,从而自理能力很强。教育观念的差别造成了莫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在家长过分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吃不了一点苦,学习也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如此这样,教师又怎么能从单方面教育的好呢?有时候只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了。像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先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很多家长在教师的建议下也修正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共同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在器乐学习中,课堂只是有限的时间,大部分练习的时间都是孩子在家中完成的,此时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督促。那些对孩子认真负责,在家多鼓励孩子练琴的家长一般来说,孩子的表现也是相对优秀的;反之,喜欢对孩子惯养而总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教育的家长,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也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习的动机和态度。因此,与孩子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也是教师的本分职责,应该有效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合格的器乐老师,不是只会演奏就够了,还要有一定的教学常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性,注重与他们及其家长的沟通协作,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善于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态度,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器乐教师。人的成长是阶段性的,“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亦然。当我们意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这些误区时,并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器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家长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是一名合格的器乐教师。

    本文出自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0934924

[ 本帖最后由 musiceagle 于 2012-12-11 23:32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只信上帝 于 2012-12-17 03:12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11 23: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又一个沙发[em92]只是字太密集了。

[ 本帖最后由 M1961 于 2012-12-12 00:00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12 0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发表于 2012-12-12 0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看着眼晕!
发表于 2012-12-12 13: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的还是原创的请著名一下?如果能别这么拥挤就好了。
发表于 2012-12-12 14: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萧十一郎 于 2012-12-12 13:42 发表
转的还是原创的请著名一下?如果能别这么拥挤就好了。

嘿嘿,狼只管吃肉,还管他肉是哪来的?
已经第二次了哈,警告一次
这是楼主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50934924
狼兄:我可是外行啊,您如果觉得文章具有推广性给加个精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萧十一郎 的帖子

版主,是原创的
发表于 2012-12-16 2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小时候爸爸让我学钢琴,我不学,后来年龄大了,我告诉他我要学吉他,他立即给我买了吉他,是对吉他的兴趣让我坚持到现在
发表于 2012-12-17 0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18 2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热情和耐心。
铃木先生的教材和著作我浅尝辄止,作为一个教育家,成功的要素在于你能通过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这种习惯是通用的习惯,就是热情,专注于持续。如果更浅点的表现应该是统筹时间,共同合理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3 0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