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行者
UID116329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555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0-11-1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12-12-23 04: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问题太大了,可以拿这个去申请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本人是在南京一个985工科院校读博,很多同学是也是电子信息方面的,
之后的内容都是不考虑学术水平的,只是说说身边经历的研究生的生存状态,避免一些对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的误解
研究生就是打工,外加学生自己还要混学位。相比硕士来说,博士比较痛苦
研究生称呼自己导师都叫“老板”,楼主应该能从这个称谓上理解到这个师生关系的实质。
要知道一个研究生在研究什么,或者说 在 忙什么, 要看他(她)的环境对他(她)有什么要求了。
大环境就是 ,如果学校或者实验室要求高,比如 南大的物理,要求硕士生毕业前就要发一篇sci..........
小环境 就是老板是不是经常 push ,比如指望你给他出成果,那就会随时问你实验进展什么的,催你发文章,写专利。
如果老板不管,反正硕士不怕毕不了业,那就混个两年或者三年,拿个硕士文凭呗。
从老板这个角度来说,还要再细分, 虽然看上去都是教授,但是导师之间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简单的说,(不考虑学术水平)可以分成两类
有钱的和没钱的, 或者说有项目的和没项目的。 项目就是钱。而没钱是搞不了学术的。
所以,老板有项目的话,实验条件会好些,做出的成果会容易些。
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研究生可能会很忙,但是不至于很苦闷。
很多有钱的导师,自己是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就是 实验室里的头)手里有项目,但是很忙,很少会直接指导学生,整天忙着到处开会啊,申请项目啊,搞学术,也是“高屋建瓴”。 学生很容易就放羊了,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相反,如果这个导师想从你身上压榨出东西的话, 那你就苦逼了。
{我算好的,虽然刚从实验室回来,但明天星期日还可以睡个懒觉, 同宿舍一个硕士,今天又是通宵实验,他导师就是那种没什么项目,但又指望从他身上出成果的}
一个群体里,牛人总是很少的。 而且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只能让你免于饿死。
就业么,总的来说越往上读,就业范围越窄。而且用人单位招人是看实力的,商人最实用主义了,能用本科生就绝不用硕士生的。能用男的,就不要女的。
现在正是招聘第一波招人结束,今年经济不太好, 研究生就业形势也不妙。尤其是女的。
找到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比较好的去微软,德仪之类的。一般的去华为之类。当然也有比较差的。
很多都是去了移动通信相关的部门,因为手机是最近最赚钱的买卖。
工资待遇,比较好的比如微软 刚进去一个月上万的,
华为 7000-8000算不错,工作比较累,但是进去之后,加薪实实在在。
一般的都能保证5000以上,(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