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上每集都粗略看过,或者说“听过”,说点自己拙见。由于基本上是流行乐的节目,自己也没什么倾向性。排名不分前后。
这是个既看唱功,也看音乐全面性的节目(我真是太抬举这节目了,权且这么说),因此,不但是要唱得好,方式上要有变化。
羽泉:单单从唱功,不足以拿冠军。但是综合实力,数一数二不成问题。由于本来就是原创起家的组合,羽泉在歌曲理解,改编上确实理解独到,能主导编曲。敢于打破旧有模式,且成效不错,足见音乐底蕴上的深厚。做主持人无疑是加分项,但是脑子确实好使,各个方面打理得通畅。
周晓鸥:晓鸥的唱也不出挑,没有过多想说的。倒是乐队完整性一般,细节上相较于节目组请来的乐手,略显粗糙,还出现了琴出问题换琴的状况。成绩上大起大落基本上也靠着歌曲大众的熟悉度。他自己也颇为明白:“我占了摇滚乐的光。”
陈明:之前印象确实不深,这一次耳目一新。敢于尝试跨界的作品,而且游刃有余。唯一遗憾就是,观众接受度一般,但她已经完成自我的突破。
黄贯中:自从“吻别”的Gm进G让全曲气氛急转直下让人拍案叫绝,其他的已无太大亮点。再不是一个一流乐手,也不是一流歌手,很大程度还是活在Beyond的保护伞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觉得在艺术界有时候不是这么回事,物质生活的丰盈可能确实导致艺术上的“不思进取”。请轻喷。
齐秦:年岁大了,只是出来混个脸熟。
尚雯婕:电子的东西的确抓眼球,紧跟欧美潮流的音乐人,而且自己音乐的独立性强,属于这一代音乐人里佼佼者。但在我看来,电子是途径,不是目的。她完全诠释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辛晓琪:苦情歌依旧,看不出亮点,鸡肋。
林志炫:境界颇高,有曲高和寡之意,然而决赛却泯然众人,着实可惜。
彭佳慧:超越技巧的情感控制能力。
沙宝亮:细腻见长,力量稍弱。很难一心多用,加一把吉他或者钢琴,声音控制力立即退至二流。
黄绮珊:头一次听,觉得酣畅;后来听,就像吉他没用混响,单纯用高频轰,逐渐令人厌倦。尤其是情感控制能力,实属二流,只一点差彭佳慧一个档次。
杨宗纬:20岁的人非得唱50岁人的情感历程,李宗盛真是把这个孩子憋屈的。倒是希望他放下包袱,学会在台上“放纵”,真正享受过程,别整日撕心裂肺。应该多学学方大同,卢广仲,当个“音乐顽童”。
最后一个观点:顶尖的乐手,尤其是看到晓松,王澜,栾树,包含翘柏,还是回忆起一些中国摇滚的美好时光。总的来说,没有这一批乐手,基本上没有这个节目,而且乐手比歌手稳定很多。
欢迎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