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MA

 找回密码
 注册
LAG
搜索
查看: 1616|回复: 2

关于视奏训练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6: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既然说视奏就谈视奏,下面转贴一个手风琴的视奏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
视奏前,首先要安定情绪,纵览全曲,对乐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把主旋律以及节奏型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谱,如同画家画竹先“胸中有竹”一样,然后,把调号、节拍、速度、表情术语记住,再把乐曲难点划出来,标上左右手指法及风箱标记,这样,视奏的整个过程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二、学会读谱
读谱时要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主动作用,眼看谱子脑子中就要想象出应有的音响效果,并同时把音符在键盘上及左手贝司的位置迅速在头脑中反映出来,这对视奏及提高音乐素养帮助很大。许多音乐家在谈到高效率练琴时的经验时,都讲到练习前的认真读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谱时,大脑想像一个琴背在身上,并指挥双手在“想象琴”上弹奏。这种练习必须精力高度集中,这种想象训练比较劳累,但效果极佳,既可以解决下意识的机械动作,又能克服那种每弹一个音符或和弦都要瞅一下键盘位置的习惯。

加强读谱能力的培养,提高内在听觉水平,实际上就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听觉能力,而音乐的想象力和音乐听觉能力又对视谱起主导作用。不断培养读谱习惯。提高读谱能力对视奏训练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慢练是基础
对最初接受训练的同学要选一些低于他们实际水平、节奏简单、音区不宽的乐曲来进行练习。但最为重要的是从慢速开始,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第一遍视奏时,要把音符弹正确,最初得到的应是正确、完整的全曲印象。严格地固定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达到这一步的必须条件仍然是慢练,慢练的速度应以演奏者本人能完整无错地弹下全曲为“既定速度”,哪怕是每分钟30拍至60拍或更慢些都可以,避免急于弹奏,弹错后再去纠正。谱子没看准确或手形、指距准备不充分时,双手不要下键。

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出于急躁和侥幸心理,用超出自己水平的速度去视奏,总想“冲”下去,结果是贪快,心急的举动弄得一个乐句反复来数次,奏成了“磕巴嘴”。听来支离破碎。往往枉费了时间还是弹不熟,甚至直到汇报、考试时还出现中断的现象。因此,必须重视循序渐进的规律,从最适合于自己的“既定速度”开始,渐快到要求速度,并努力使每遍都弹完整,以达到记忆中始终是正确的音响效果。

四、反应时间与视线走向
视奏中的反应时间就是在眼睛看到乐谱后到做出动作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视奏时,眼睛并不是看双手正弹的那个音,而是向这个音稍有一点(即“提前量”)。柏西·布克在《音乐家心理学》一书中说:“假如你替一个好的演奏者翻谱、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他多么喜欢把翻谱的时间大大地提前”。这正说明,视谱能力越强,大脑存谱就会越多,演奏动作越熟练,“眼睛”与“手”在谱上的距离越远,动作的反应时间就越短。除反应时间外,在视谱过程中还要有科学的视线走向,视奏时绝大部分的视向都集中在乐谱上,如果每弹一个音符都要看一下谱子再看键的话(左手贝司根本看不到)这就说明乐曲程度超出了实际演奏水平,眼睛不能出现“提前量”,这时应考虑更换教材了。平时训练中要养成尽量不看或少看右手键盘的习惯,凭着平时对键盘位置的感觉去弹奏,使精力更能集中在谱子上,能做到这点就能使视奏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五、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视谱、指法、指距、听辨左手和弦等几个方面,把大部分注意放在生疏的活动上,小部分注意放在较为熟练的活动上,并随时调正自己的注意,是否合理、均衡、科学,这样视奏时头脑才能保持清醒,身体各部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协调,以保证视奏的顺利进行。

如果乐曲比较复杂,速度也较快,不能全面把乐曲光顾过来时,视谱就要盯紧乐曲的主要部分,用眼的余光顾及其他部分,把注意也分配到视野边缘的音符,同时还应注意到谱中音乐还没有进行到的部分并在脑中迅速作出反应,储存在记忆中,等弹到时就显得有把握
六、突击性视奏
突击性视奏主要运用于伴奏中,突击式视奏即要有厚实的演奏基本功,又要有必要的作曲知识。进行这种训练,可以缩编部分总谱片断作为练习,在读谱时就找出主旋律与伴奏部分,节奏型与和弦进行等,在头脑中缩编成适合干键盘乐器演奏的谱子来进行练习,以此来提高突击或视奏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jayvew 于 2013-4-25 06:14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4-24 18: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2-22 1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收藏了必须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1-11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