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诗人
UID139922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795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5-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5-2-13 0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汗..通利琴行还是宁波人开的啊..
孙文英——把爱心与音乐一同传播
文章来源:宁波侨网 发布时间:2004-9-29 8:37:25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忙碌的筹备,2002年10月份宁波市通利琴行和通利音乐专修中心终于正式开办起来了。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通利琴行”创办以来开办的第22家琴行。把琴行开在家乡宁波,是孙文英一直以来的心愿。在她75岁这一年,终于如愿以偿。至此,孙文英和先生一起致力于音乐的传播已有整整50个年头了。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通利”
现在一提起“通利”,大家都知道是专门经营乐器的公司,可起初“通利行”的经营却是与乐器毫不相干的。 也算自小喜爱戏剧的孙文英和音乐有缘。为了帮助一个当时生意处于窘境的朋友,他们夫妇二人才开起了第一家“通利琴行”。从此走上了经营乐器的道路。谁料天有不测风云,那位朋友又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亏空,后来不告而辞了,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给这两个根本就不懂乐器的外行人。
本钱都亏完了还不算,家里没有人懂行,这以后的生意还怎么做?无奈之下,孙文英四处兜售,希望能把琴行的一些存货转让出去,然后再转行。谁知货物不但无人问律,还遭人讥笑,说这些货扔到海里也不会有人要。孙文英生来性格就很倔强。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做错事,爸爸说了她,她会几天不吃饭。住院开过5次刀,每次麻醉药过后,她不吃止痛药不打止痛针就挺过去了。医生也说,这个人性格这么强。这次生意的挫折不但没有击倒孙文英,反倒激起了她的创业雄心。她相信多大的困难都能挺过去,即使再辛苦,这一行做定了。
生意做起来不容易,经历过的艰辛孙文英至今记忆犹新。为了一个折头,她亲自上门去向同行推销自己,但同行却嘲讽说:“从来不知道有个通利琴行。”那种受辱的感觉她永远不会忘记。孙文英默默地退出来后就在心里坚定地说:“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通利’的名字。”
努力总会有回报的。孙文英不但将琴行顺利地维持了下来,经营业务也在不断扩大。从原来的经营小型乐器到经营钢琴、电子琴、电声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舞台音响器材、音乐用品等多种商品,成为全球150多种名牌乐器的经销商。日本的雅马哈电子琴开始在香港没有经销点,是“通利”率先在香港代销雅马哈电子琴,使通利琴行的商品更加丰富多彩。20世纪60年代,香港是东南亚最大的钢琴制造地,而通利琴行则是香港最大的钢琴制造商。“通利”的产品不但出口到美国、韩国等地,连每年到香港度假的美国军舰上的官兵也常来购买,甚至摆到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上。他们的购买量也很大,往往一次就买去五六十台钢琴。
在广泛经销乐器的同时,孙文英夫妇还积极推进香港和内地的音乐文化事业。早在1978年,“通利”就设立了“通利音乐基金”,专门培养音乐师资。并且经常开办各种音乐班,举办音乐讲座、音乐研讨会、学生音乐会、吉他大赛、电子琴大赛和流行音乐会等系列音乐活动。香港各种大小音乐会通利琴行几乎都有赞助。对内地的音乐文化事业他们也同样深切关注。“通利”曾出资先后邀请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音乐专业人员到香港去进行业务培训。1988年,“通利”又出资200多万港币组团前往广州,向内地的专业人士介绍世界各种乐器的新产品,并进行示范交流。在得知第十一届亚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后,“通利”专门派出专家到北京免费为各运动场馆安装音响设备,并向亚运会捐了款。孙文英和先生的家乡都在内地,为了能够为家乡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点贡献,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通利”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着把乐器、把音乐向世界各地推广的事业。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通利”。
别人快乐,我也快乐
孙文英从小就喜欢戏剧,特别是国粹京剧,而且唱得还不错。要不是父亲反对,也许当初她就认真学这一行了。可父亲说,小孩子家不好好念书,学什么唱戏呢,唱戏那么辛苦。于是她只得去读书,但对京剧的兴趣一直没丢。香港的英文报纸还专门报道过孙文英的戏剧演出。但后来,孙文英唱戏就不仅仅是个人爱好了。为灾区义演,慰问老人,慈善筹款,她的这个特长都用得着。因为香港人爱听粤剧,为了能给颐老院的老人们唱粤剧,给他们孤寂的生活解闷,孙文英就专门由改学了粤剧。
孩子们常跟母亲说,您现在年纪大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赚钱,可以停下来享享清福了。可是孙文英还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忙碌着,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做。中秋节到了,通利基金会投资创建的通善堂颐老院的老人们要去探望,表表心意;新学期开学了,由孙文英资助的那400多个孩子要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贵州的希望小学需要建设资金;家乡宁波资助的孙文英小学铜管乐队要去北京参加比赛;每次从外面回到香港,办公桌上还有那么多的慈善活动邀请函……
当大女儿心疼地嗔怪母亲:“你老是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孙文英却说:“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孙文英常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也就那么几十年。我已经病了好几次,要死也早就死过去了。算命的都说我已经是第三次做人了。能三次做人,我已经很满足了。再说现在孩子们也都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事业,不需要我操心。我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再多的财富人走了也带不去,能帮就帮帮别人,不是更有意义吗?我常年奔波是比较辛苦,但看到我的辛苦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的辛苦也值得。
通利基金会助建的通善堂颐老院里有1000多位老人,20多年来,孙文英始终关心着他们的生活。每年春节孙文英都设宴50桌,宴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席间还为他们唱戏同乐。寒冷的冬天,老人们的温暖她早早就挂在了心上。每年都要为他们送去御寒的毛毯或者棉衣、棉背心。有一次,老人们说背心穿了有点透风。孙文英立即专程赶往佛山定做骆驼毛的背心1000件,全比普通背心加长6寸,加宽4寸。亲眼看见老人们又穿上了温暖的衣服,孙文英的心里这才觉得踏实了。孙文英不喜欢做哗众取宠的事情,她也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慈善活动仅仅是形式,能给别人真正带来益处才是她的目的。
孙文英也是从艰难中一步步走过来的,她知道人在困难的时候,别人的帮助对他们有多重要。通利公司有650多名员工,在香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公司都在裁人,但“通利”没有辞退任何人。要养活这么多人,孙文英也感到压力很大。但为员工们的生活着想,孙文英一直坚持着不裁人。她勉励大家齐心协力,难关总会度过的。“通利”的员工蒙公司如此厚爱,也就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甚至把这位温和慈祥的老板娘当成最亲近的人。刘先生是个在“通利”做了45年的老员工,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孙文英的关心与照顾,他都铭记在心。在他不幸得了重病,病危昏迷的时候,嘴里念叨的是“孙文英”。孙文英知情后从日本赶回来,马上到医院看他,给他很大的安慰,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了。孙文英家里的各种牌、匾之类的纪念品可谓是琳琅满目,这些都是孙文英多年来热心参加慈善活动的见证。但孙文英说,帮助别人善待别人是为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我不为得到什么荣誉。人家给了,我就好好保存。即使什么荣誉都没有,我也一样会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的。
资助学校回报桑梓
如果你要问宁波市中小学里最好的铜管乐队是哪个学校的,知情人一定会告诉你是孙文英小学。听了这个学校的名字,你应该不会为这样一所普通完小有这样出色的铜管乐队感到惊讶。孙文英小学就是以捐资助校人——香港通利琴行副董事长李孙文英女士的名字命名的。
从1994年开始,孙文英陆续捐资130余万元助建家乡的这所小学,学校的名字因此改布政巷小学为孙文英小学。孙文英女士一生致力于音乐的传播,也自然而然地把音乐艺术美带进了孙文英小学,从此孙文英小学的艺术教育有声有色,文英艺术团成立了。特别是1996年成立的铜管乐队,得到了孙文英女士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乐队所用乐器均是由名誉校长孙文英女士提供的雅马哈、杰巴特等高品质乐器,音乐纯正、和谐、大气。队员从三年级开始接受严格正规的训练,专门聘请了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授课。
几年来,孙文英小学铜管乐队在省市各类管乐比赛中多次获奖,曾先后荣获宁波市器乐比赛一等奖、宁波市中小学管乐比赛一等奖、浙江省红领巾社团文化节鼓乐团竞赛一等奖,2004年全国少警大检阅指名到现场进行演奏的管乐队……孙文英小学铜管乐队忙中特意抽出时间到学校来观看指导训练,称赞孩子们精彩的表演。队员们受到孙奶奶的鼓励,欢欣鼓舞。他们信心十足地站在长城居庸关上,吹奏出雄壮嘹亮的乐曲。在吹奏《我和我的祖国》时,场上队列呈现出宁波的拼音字母缩写“NB”图样。高水平的演出赢得了专家的好评,一举夺得本次演出的最高奖——优胜奖,并被全国少工委授予“中国少先队鼓乐团一级分团”的光荣称号。
孙文英不仅关心学校的艺术教育,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在她心里,学校的荣誉也是她的荣誉。只要到了宁波,无论事务多么繁忙,她都会来孙文英小学看看,问问情况。同老师们见见面谈谈话,鼓励我们做好工作,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人才苗子。孙文英小学的全体教师也没有让老人家失望。几年来,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努力进取,取得了不少骄人的业绩。2000年获得宁波市少儿乒乓球比赛团体一等奖,同年《孙文英小学学生社团活动朝气蓬勃》获评海曙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十大佳事。 2001年学校“班集体建设课题组”撰写的《“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习和谐发展”研究报告》获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3年王雷英校长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自2000年以来,全校集体和教师个人获得奖项260余人次。
孙文英小学的蓬勃发展给了孙文英女士莫大的欣慰,这一片桑梓情就像一粒种子,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了,滋润它的是孙文英女士对故土那永远绵延不绝的爱。
传播音乐是孙文英付出了太多心血的事业,传播爱心也是孙文英努力追求的事业。都是美,都是爱,都能抚慰人的心灵。这一生,孙文英将永远与音乐和爱心同行。(吴俊晓——宁波市孙文英小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