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90年代初读大学的时候学的琴,当时还是很痴迷的,时时抱着一把按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一块破木头的吉他弹啊弹啊......
当时有一位琴友,他更加痴迷,简直到了狂热的热爱了。
后来毕业后,我突然失去了对吉他的热爱,与这位琴友也失去了联系。
荏苒十数年过去,有一天突发奇想,用google搜了这位琴友的名字,发现有位全国古典吉他冠军的名字和他的是一样的,于是继续搜,在网上找到地址,摸上门去,一看,果然是他,大家相见都很高兴。那天他说了一句:“你还是弹回来吧,以后等我们老了都还有个琴伴啊!”
想想也对。于是我在他那里买了把面单的吉他,他也给了个很好的折头,慢慢地我弹回了一些曲子。
但我一直找不回当年那种热爱,所以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弹,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弹一次。如是又过了三年。
我在学校工作的,有天学生搞活动,希望我也上去表演一下,我说我都十多年没认真弹了,上演奏台恐怕效果不行,我请一位专业人士来吧。于是就把这位琴友请来了,计划我们合奏一首,然后他独奏两首。
在晚会上,久疏演奏台的我果然没有弹好,原来排练排得好好的,一上台就感觉不自然地紧张了,自己根本就没有弹下去。不过我倒是坦然,因为我最希望的不过是想向那些年轻的同学们介绍这位琴友,让大家感受古典吉他的美,我自己的表现如何倒也无所谓了。在向大家介绍的时候,突然感概而引用了一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因为我印象中和他上一次的合奏表演是接近二十年前了!台下一片唏嘘。
晚会上他的演奏很成功,赢得了满场欢掌声。
那日他带的是一把德国产的全单琴。我试弹了一下,觉得感觉确实还是比自己那面单好很多,于是萌动了换琴的想法。
昨日到了他的琴行,向他说明来意。他将琴行中所有的各种牌子型号的全单琴都拿了出来,低端的也有,几万元一把也有,让我自己试个够。都是崭新崭新的琴,看得心里压力都有点大。担心手臂的汗水会沾在琴上,试弹的时候还拿一块琴布隔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好琴。
花多眼乱,我都记不清楚哪把感觉是如何的了,后来店里摆出来的琴越来越多,都没地方了,就移到店门口的道路上试。慢慢地将眼光集中在了一把阿尔达米拉(标价1万2),和另外一把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琴上。那把几万元的演奏会用琴我弹的时候反而无发发挥琴的特点,朋友弹呢就很好听,声音也通透而明亮,确实非常出色,但自己弹的时候觉得有点无法操控,所以说弹的水平还是占决定性的,琴只是一方面。还有两把很有特色的,一把是虫漆的,声音很迷人的,但听他说虫漆容易花,我担心自己不够细心就算了。另外一把是提高了高音区的把位的,朋友用他弹几首高难度曲目给我听,很不错的感觉,他说提高把位对于高音区的把控就更顺手一些,是这把琴独特的卖点。但是我自己根本没有这能力弹这些曲目,于是也还是算了。
那就剩下两把了,阿尔达米拉在坛子上讨论不少,亲身感受觉得确实也还不错,但另外一把声音很令我吃惊,声音非常甜美,朋友用这两把琴弹了几曲让我比较,声音上我更喜欢后面的那把,朋友也更推荐这把,说这把琴的潜力会比阿尔达米拉更好的,。我反复试了两把琴,阿尔达米拉感觉容易操控一些,另外一把却有点容易弹错,心里实在不明白。后来再反复对比,才发现阿尔达米拉的琴颈的厚度比另外那琴稍微薄一些的,另外指板宽了那么一点点,不仔细对比根本看不出来,但自己左手的技巧本来就是弱项,再者手又生,这么一点点差别对于高手而言应该没有关系,但对于我而言竟然是十分明显。 于是就基本定了还是阿尔达米拉了。
就在下决定前,我问起朋友在晚会上用的是哪把琴,他就将那天表演的琴也拿了出来,他说这琴他已经用了4个多月了,弦有点旧。我拿上手一弹,竟然是十分喜欢,无论手感还是声音我都更喜欢这把,而且这把琴纵然在吵闹的路边弹,隔了很远还是能很清晰地听到琴声悠扬传来(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远达性好?)。朋友说这把全新的刚才我也试过的,我才想起同型号的确实试过,那把同型号的,声音虽然响,却太硬,弹起来感觉很怪。朋友解释说德国琴的声音特点本来也偏硬一些,尾音的装饰要少一些,但慢慢开声后会越来越好的,这把是他弹了4个来月,已经部分开声了所以是这效果,如果再弹上一年就更加好听了。
我再反复试阿琴和这把德国琴,阿琴的尾音更甜美,但德国琴的声音更纯粹,弹的时间越长,越喜欢那把德国琴。朋友笑着说你的功夫还没全丢,还是会挑琴,这把琴本来就比阿琴售价高(1万6)。
前思后想,一咬牙,就选了这型号的,而且就要这把已经半开声的琴。朋友给了个很优惠的折头,我都不好意思了,朋友说帮我换一副新的达达琴弦,我说不用,还能弹就继续弹吧,他说那我送你一套新的吧,你自己回去装,我也说不用,下次我会过来买的。
回来后弹给家里LD听,LD并不会弹琴,但她说明显声音要清脆些,更好听。晚上我关上房间弹了一会,LD进来说以前那把琴关上房门在厅里就只能隐约听见,这把琴声音听起来不大,不吵,在外面却能听得一清二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