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4 22: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有些理念上去区别,倒不是谁对谁错。既然没有完美的翻译,那就得有所取舍。如果为了照顾咱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而将英文的原意“精炼”或稍许“改变”,这的确能出流畅而漂亮的的译文,但也会有损失:具体地说,就是容易千人一面。所有人说话都流畅而漂亮,所有人都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看的的确舒服,但也抹杀了说话人的个性。比如kirk这个人,没多少文化,说话有时比较费,也有不少语法上不讲究的地方。你在翻译的时候当然可以把他的话译得很漂亮,但是这还是kirk吗?至少就我来说,因为对kirk有特殊的感情,我倒希望能把他说话绕的那一面体现出来(虽然目前未必能做到)。
纪录片里充满了三教九流的人物,有说话严谨、信息量大的教授,有词藻华丽、善用修辞的作家,有修养很好的音乐人,当然也有言辞粗鄙、没有文化的音乐人,也有说话不经大脑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体现着他们的个性,生活圈子,社会阶级地位等场外信息。我觉得,比较理想的翻译是把这些译者感觉到的信息尽可能传达给观众。当然,这个要求对我来说太高,于是,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加删减地传达英文原意,即使绕,也是在预计之内的。不过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我脑子对欧式的句子结构同化的很厉害,有些我觉得很理所当然的译法,1mi89会跟我说,你这个有点小问题,不太上口。。。这是我需要改正的。也欢迎在这个方面多提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