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若是10岁左右的儿童在一个好老师的指导下(比如本论坛的任磊、木子等)学习前辈积累成型的拨弦方法,那可就好处多多了……这不在我们的探讨范畴之内,本文只针业余(自学)爱好者。
那么40岁左右的爱好者或问: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拨弦方式呢?
这就必须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自己”、或“自己”区别于他人的固有习惯————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这个“特色”是中性的表述、自身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但相对于世界级的大师、名家(面对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欣赏准则)而言,我们的特色在对比之下就显得大大逊色、失色了……!
毋容置疑,塞戈维亚、威廉姆斯、杨雪菲等等大师是我们日常练琴中学习效仿的航标,可问题来了,经过若干年的东施效颦、六弦万绝后猛然发觉:我这辈子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大师滴……!
范伟说:同样是弹琴,可发声的差别咋就这样大捏……?让我们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一,没有坚实的童子功基础、没有系统的乐理知识架构。
二,学琴之初没有好老师面授机宜、造成拨弦方法有错且恶习难改。
三,兴趣来时一天能拨弄5、6个钟头,不高兴时一两个月也不摸一下。
就凭这三点,别说当什么大师小狮、就是当个初级辅导也不能啊……。
事实摆在面前,但别灰心,我们在比较下的逊色失色并不等于是无色的,所以这不是世界末日!那我们该从何做起呢?
一,从现在起,发誓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离开————吉他这个小情人了!
二,从现在起,仔细审视自己以往习惯的拨弦轨迹,记录它的特征,然后再试用几种其他的方式拨弦,比较如此拨弦后得到的音色优点在哪里、缺点是什么(可以录音甄别优劣,请他人叙述听后印象),然后自己做出抉择。
三,将自己惯用的拨弦方式(在保证以往顺畅拨弦的前提下、能否改良糅进新的拨弦技巧)固定为基本常用拨弦方式;另选择保留一到两个音色好、但自己又不太顺手的拨弦方式为参考备用拨弦方式。渔夫建议:当音量与音色难以两全发挥时(也许是自己的技能不够火候,在此不论)音量为音色让步;当音量与乐句无力掌控时,请偏重乐句表述(情感的延绵)。
以上所指的常用、参考拨弦方式,在日常练琴时要用心去倾听琢磨、比较舍取,并不断地加以微调和修正,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拨弦方式,也就是适合自己的拨弦方式(这在主观上也是最好的拨弦方式)!
打个比方,我知道的《爱的罗曼史》,目前可分激情奔放与缓慢抒情两大风格,仅仅前奏就有三个以上完全不同的版本。若问他们哪一个好听、哪个不好听,到底是谁对谁错?真心话,这三个前奏各有千秋啊……!
再说回头,一曲《阿尔罕布拉格的回忆》,塞戈维亚、威廉姆斯、杨雪菲,还有国内外诸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等都能在保留自己鲜明特色的前提下演绎的非常棒,若你自身条件好来效仿他们当塞2、威2、杨2这都可以,倘若自身是业余爱好者还偏要当什么张2、李2这就不知所云了。
小结:
大千世界艺无止境,扬长避短找回自我。额,都老大不小了,业余爱好者玩吉他,不如做“唯一”的王二麻子吧,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以上是一渔夫之见,言语多有偏颇之处,欢迎拍砖)
[ 本帖最后由 巢湖渔夫 于 2013-9-10 19:52 编辑 ] |
|